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探索

来源:伴沃教育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探索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稀缺、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层出不穷,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各国城市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也迫在眉睫。本文以瑞士低碳城市建设为例,结合其成功经验,探索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低碳城市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我国城市在低碳经济潮流中逐渐开始低碳城市的建设。有关资料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已构成威胁世界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城市作为碳排放量最为集中的地方,其建设规划发展模式对人类未来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开始了初步的探索。 1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扩大化,城市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的人口,城市的脆弱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性事情频增,危害事件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作为这些灾害事件的主要承受者,表现出了它的不堪重负。 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城市建设是长期发展战略之一,据不完全估计,到2050年左右,我国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且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增加。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多立足于传统工业发展,碳排放以其较高的排放

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标签,温室气体越来越多的被产生。 低碳城市建设最早起源于欧盟,瑞典斯德哥尔摩被授予2010年欧洲绿色之都,此外,还有丹麦哥本哈根、德国弗莱堡等城市均被冠以低碳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今天,低碳城市建设是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建设低碳城市、实现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低碳城市的建设。为了保证当代人及后代人的利益,应当尽可能地将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节能、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出发,抑制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消耗,科学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最大程度降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索取等,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低碳城市的建设有助于缓解资源、能源的供给压力。低碳城市应开发使用多种多样的低碳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最大限度降低城市建设对化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同时,在资源、能源的使用消耗方面,应控制资源、能源的消费量及消费速度,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或延缓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从而有利于解决城市存在的能源问题。

低碳城市建设为更好地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了较好的前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摆脱依赖工业高污染、高耗能、高消耗的产业模式,及早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城市竞争力。 2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2.1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发展存在着矛盾

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呈现出典型的重工业发展特点,我国现在的传统重工业发展模式意味着在较长时间内,我们面临着消耗资源和能源等问题,近年来,我国面临节能减排的形势日益严峻。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必然地带来了碳排放量增加、能源消耗增加、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和环境不协调的现象。

2.2现阶段的城市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节能环保技术落后

现阶段,与我国第三产业相比,我国产业结构过度地依赖第二产业,这就造成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碳排放量不减反增的局面。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煤炭,与其他能源相比,煤炭不环保、不清洁且不高效,但是以煤炭为核心的能源消费在近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带来的污染气体排放必然增加。然而节能技术并未真正得到广泛地开发和使用。

2.3我国城市建筑的高能耗现象很严重

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建筑能耗中排放二氧化碳占据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绝大部分。我国的建筑因为改建或重新布局等非质量问题被拆除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拆除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能耗浪费;一些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常关注控制成本而忽略后期的维护运行成本、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利用等等这些都提高了建筑的能耗浪费。 2.4城市建设中设计规划的居民小区不符合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 城市规划建设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然而,当前我国

的城市规划却将增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种利益追求直接导致城市人口集中、土地利用扩张、汽车数量增长,最终致使城市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然而在城市郊区,因其经济效益的影响,常出现低密度、地层的住宅区,这种住宅规划势必导致在这些居民稀疏的地方公共交通出行率低的问题,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与低碳城市建设背道而驰。

3加快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探索

从瑞士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入手,谈说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道路。

瑞士低碳城市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加大了调整国家内部消费结构;其以回收再利用废物为依托,实现变废为宝的独特城市经济学;瑞士低碳城市把普及节能设备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其不断研发环保新技术,不断加大污染的防治能力;最终的是,瑞士政府出资,推动了瑞士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步伐。瑞士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建设低碳经济提供值得借鉴的发展道路。 3.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确立明确的城市发展模式及战略,规划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稳定的城市结构,有效防止出现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能源消耗水平;以政府为依托,建立低碳城市试点,2008年起,我国确定了保定、上海两个低碳城市建设试点,随后厦门、朱海、杭州等十几个城市

加入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行列咧中,总结这些试点的低碳城市建设经验,并加以总结,用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低碳城市建设。 3.2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我国的低碳产业

目前,我国城市经济主要依托工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低碳城市,应转变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力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推进清洁能源的产业化,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低碳制造业,加快城市节能和低碳设备的制造。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要大力发展高新产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可替代性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低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外,对于一些具有污染的产业,应将其安排在城市郊区,并借助于绿化防护带予以控制,减少污染对城市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3.3建设低碳交通体系

交通,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公交出行比例仅在40%左右,因此,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实施绿色交通规划势在必行,这样通过确立公共交通的地位,可以更好地实现低排放、低耗能的出行方式。 4 结语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也是公众的责任。公众大力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三者有力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现阶段,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进程,必须调整现有政策制度,通过有效、健全的,与低

碳城市发展相配套的体系来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英奎.加快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探索[j].理论学刊.2012(1):54-58

[2]张长龙.略论低碳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j].经济问题探索.2011(7):119-123

[3]邱鹏.探索低碳城市建设新路径—瑞典经验借鉴及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31(10):167-170

[4]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3023-30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