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的地理空间组合佳巧天成。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的漠阳江流域,上游地貌以山地为主,河谷狭窄,溪流众多,比降大,水流急,自然风光奇丽。走进这片水墨般的土地,满眼皆是原始古朴的风貌,蓝天、江湖、森林、草地,珍稀动植物遍布其间,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这里有野生植物650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珍稀物种,如杜鹃红山茶、猪血木等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游为狭长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是发育得很好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簇拥,林洞互衬,湖山相映,被誉为“百里画廊”,是广东的“小桂林”。这里处处田园牧歌,小桥流水,地形地貌多有相似。“白云生处是我家”,走过一山又一山,山还似那座山,水还似那道水,就连朝晚守望着这片故土的主人,都有走错路认错家门的时候。这里的凌霄岩洞是国家地质公园,其喀斯特地貌胜景,极尽鬼斧神工之妙,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漠阳江与蟠龙河汇合处,北岸有一安谧山城。因古人习惯于把水的北边称之为“阳”,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故称其为“阳春”。玲珑秀美的春城,如小家碧玉,从空中鸟瞰,宛若一盆放大了的盆景。水的柔媚,石的奇绝,叠加成了这座山城的韵味和气质。阳春人尤其以质朴和工匠精神见长,古木根雕、根书根艺、竹藤木器,独具匠心。百姓们对孔雀石、黄蜡石费心费力的精美打扮,为阳春赢得了“中国孔雀石之乡”的美誉。精耕细作,阳春更有“春砂仁之乡”“马水桔之乡”之称。
顺江而下,从漠阳江中下游至出海口两岸沿海,尽是肥沃的冲积平原。据考究,漠阳江流域系冷暖气流交接静止地。广东海岸带,以阳江为界,其北基本上为上升海岸,以南基本为下降海岸。阳江在两者交会点上,海岸以下沉为主,故形成不少优良的港湾。另外,珠江水体出珠江口以后,受地球旋转惯性的影响,西南流到漠阳江口附近,就不再前行。丰沛的漠阳江水与珠江水交汇,水体性质差异显著,吸引各种鱼类汇集,阳江沿海靠珠江西岸边缘地带形成著名的渔场。漠阳江出海口处,河床宽阔,水平势缓,阡陌交错。两岸的鱼围区、虾围区密布,黄鬃鹅、青头鸭成群,一派“鱼米之乡”的景象映入眼帘。
得益于水网地带经济发达,阳江还是广东省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阳江的五金刀剪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七成以上,出口占全国八成,产品不仅供销国内,更远销国外。阳江漆器制作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与小刀、豆豉并称“阳江三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