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灵活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通过图形的拼摆,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在探索学习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难点是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向学生展示一组学校优美的图片,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出问题:现在学校要开辟一块长10米,宽4米的空地做花坛,准备将它平均分成两部分,你觉得可以怎样平均分开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种分法,明确学校采用了第三种分法。然后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三种形状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摆一摆,拼一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三种三角形各两个,分组拼摆。)
(3)交流自已怎么拼,拼成什么图形
(4)课件演示:课件演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拼、移过程,
(5)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所拼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面积又有什么关系?
(6)归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引导应用:教学例1
让学生明确要求卫生流动红旗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出示几个三角形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熟练公式;
2、拓展练习。让学生观察图,得出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五、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梁志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