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按其所涉及及范围的大小和计算机之间互连的距离,其类型可分为:(A)
A.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B. 局域网和广域网 C. 分布的、集中的和混合的 D. 通信网、因特网和万维网 2.
在以太网结构中,工作站间通过以下机制协调数据传输(A)
A. CSMA/CD B. RARP C. 令牌 D. 预约 3.
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A. 为全0 B. 为全1 C. 相同 D. 不同 4.
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上的网络互连设备是:(D)
A. 中继器 B. 网桥 C. 网关 D. 路由器 5.数据链路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C)
C)
1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6.ATM信元及信元头的字节数分别为:(D)
A)5、53 B)50、5 C)50、3 D)53、57.互联网中所有端系统和路由器都必须实现(D)协议。A. SNMP B. SMTP C. TCP D. IP 8.ARP协议实现的功能是:(C) A、域名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B、IP地址到域名地址的解析 C、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9.下列交换技术中,节点不采用 “ 存储 — 转发 ” 方式的是:(A) A 、电路交换技术 B 、报文交换技术
C 、虚电路交换技术 D 、数据报交换技术 10. TCP提供面向(A)的传输服务。
2
A. 连接 B. 无连接 C. 地址 D. 端口 二. 填空题(共30分)
1.每个IP地址被分割成前缀和后缀两部分,其中前缀部分用于确定 网络号 ,后缀部分用于确定 主机号 。 3. 用一对传输线传送多路信息的方法称为复用,常用的多路复用方式有 频分复用 、 时分复用 和波分复用。 3.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和 媒体接入控制MAC 子层,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是 MAC 子层。
4. 数据链路层使用 硬件 地址,而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 IP 地址。这两个地址的映射问题由 ARP 协议解决。 5. 网桥建立转发表是根据 接收到的帧的源MAC地址(源地址) 写入的,对收到的数据帧是根据 MAC帧的目的地址 转发的。网桥可分为 透明网桥 、 源路由网桥 两种。
6. HDLC帧可分为 信息帧 、 监督帧 和 无编号帧 ,HDLC用 零比特填充法 保证数据的透明传输。 7.在 物理 层扩展局域网使用集线器,另一种扩展扩展局域网是在 数据链路 层使用 网桥 。 8.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可由 资源子网 和 通信子网 组成。
9.OSI七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可靠传输的是 运输层 提供路由选择是是 网络层 。
3
10.局域网交换机主要采用以下两种交换方式: 存储转发 和 直通转发 。
11.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 数据报 服务或 虚电路 服务,其中 虚电路 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而 数据报 特点是“尽力而为”。 12.电路交换必须经过 建立连接 、 通话 和 释放连接 三个步骤。 13.根据自治系统的划分可以将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分为 内部网关协议IGP 和 外部网关协议EGP 。 14.10BASE-T中,“10”代表 数据传输速率10Mbit/s ,“BASE”代表 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T”代表 双绞线 。
15.异步传输模式(ATM)实际上是 电路交换 和 分组交换 两种交换技术的结合。
三.问答题(50分)
1.解释CSMA/CD的含义,并简述其过程? (书P91) 答:含义:它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的缩写。
过程:(1)载波侦听:是指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它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以免发生碰撞。
4
(2)冲突检测:在每个站发送帧期间,同时具有检测冲突的能力。一旦遇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一串阻塞信号,通报总线上各站点已发生冲突。
(3)多路访问:当检测到冲突并在发完阻塞信号后,需要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再用CSMA的算法重新发送。 2.解释RIP和OSPF协议的三个要点? (书P175和书P178)
答:RIP协议:(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2)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3)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OSPF协议:(1)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2)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所谓“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3)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消息。
5
3.画出TCP/IP协议体系,并简述各层功能? (书P31)
答:TCP/IP协议体系如右图所示。(图中不在括号里的是书本里的名称,括号里的是课件里的名称) 应用层: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比如FTP、Telnet、DNS和SNMP等。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提供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确保端到端应用进程间无差错地的通信,常称为端到端(End-to-End)通信。
互联层:负责异构网或同构网进程间的通信,将传输层分组封装为数据报格式进行传送,每个数据报必须包含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网络接口层:是网络访问层,其主要功能是负责与物理网络的连接。
6
4. .图1是具有4个结点交换机的广域网,写出各结点的使用默认路由的简化转发表。(书P130)
答:
1 2 3 4 图1 7
8
二、填空题
6. 运输层中伪首部的作用 用于计算运输层数据报检验和 。
8.10 个站点连接到一个 10Mbit/s 以太网交换机。每一个站所能得到带宽是 10Mbit/s 。 12.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 语法 , 语义 , 同步 。
三.问答题(50分)
1.以太网使用的 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优缺点如何? 答:CSMA/CD 是一种动态的媒体随机接入共享信道方式,而传统的时分复用TDM 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信道,所以对信道的利用,CSMA/CD 是用户共享信道,更灵活,可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不像TDM,为用户按时隙固定分配信道,即使当用户没有数据要传送时,信道在用户时隙也是浪费的;也因为CSMA/CD 是用户共享信道,所以当同时有用户需要使用信道时会发生碰撞,就降低信道的利用率,而TDM 中用户在分配的时隙中不会与别的用户发生冲突。对局域网来说,连入信道的是相距较近的用户,因此通常信道带宽较宽,如果使用TDM 方式,用户在自己的时隙内没有数据发送的情况会更多,不利于信道的充分利用。对计算机通信来说,突发式的数据更不利于使用TDM 方式。
9
2.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这三列分别是目的网络、子网掩码和下一跳路由器,若直接交付则最后一列表示应当从哪一个接口转发出去):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 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 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_____ R4 现共收到 5 个分组,其目的站 IP 地址分别为: ( 1 ) 128.96.39.10 ( 2 ) 128.96.40.12 ( 3 ) 128.96.40.151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写出判断依据)
10
答:(1)分组的目的站IP 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 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 地址为:128.96.40.12。
①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 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 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 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 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 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 转发。
3.试简单说明 IP 、 ARP 、 RARP 和 ICMP 协议的作用。
答:IP:网际协议,它是TCP/IP 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 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 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 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 地址。
ICMP: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11
注:ICMP 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IP 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4 .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原理,比较其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方式
优点:通信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
缺点: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系统不具有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交通量 分组交换方式
优点:(1)存储量要求较小,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2)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3)某个分组出错仅重发该分组,效率高;(4)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可靠性高。
缺点:(1)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2)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12
5. 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与转发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同?
答:网桥的每个端口与一个网段相连,网桥从端口接收网段上传送的各种帧。每当收到一个帧时,就先暂存在其缓冲中。若此帧未出现差错,且欲发往的目的站MAC 地址属于另一网段,则通过查找站表,将收到的帧送往对应的端口转发出去。若该帧出现差错,则丢弃此帧。网桥过滤了通信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的局域网。但同时也增加了时延,对用户太多和通信量太大的局域网不适合。
1.网桥与转发器不同,(1)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2)网桥不像转发器转发所有的帧,而是只转发未出现差错,且目的站属于另一网络的帧或广播帧; (3)转发器转发一帧时不用检测传输媒体,而网桥在转发一帧前必须执行CSMA/CD 算法;
(4)网桥和转发器都有扩展局域网的作用,但网桥还能提高局域网的效率并连接不同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局域网的作用。 2.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有十几个端口,而网桥一般只有2-4 个端口;它们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网桥的端口一般连接到局域网,而以太网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交换机允许多对计算机间能同时通信,而网桥允许每个网段上的计算机同时通信。所以实质上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连到交换机上的每台计算机就像连到网桥的一个局域网段上。网桥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而以太网交换机还可采用直通方式转发。以太网交换机采用了专用的交换机构芯片,转发速度比网桥快。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