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潜能
作者:先志军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8期
摘 要:“课前五分钟”演讲确实能让“听”“说”的效果事半功倍,反过来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当好“主持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训练。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演讲;鼓励;因势利导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活动。经过本人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总结,发现“满堂灌”不足取,“课前五分钟”演讲确实能让“听”“说”的效果事半功倍,反过来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课前五分钟”是指语文教师在上正课前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与语文课有关的观点和内容,也可以是一周以来有意义的见闻和感受。每节课利用五分钟时间安排1~2名学生上讲台发言,师生及时简要点评,及时记录精彩语段,定期评出“最佳组合”和“演讲之星”,就会逐渐增强全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要积极准备,贵在坚持。教师要反复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上台前精心准备,认真查资料,认真选择话题,内容健康向上,贴近生活,紧扣实际,真正表现出自我的风格和水平。“课前五分钟”训练活动还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
其次,要鼓励为主,因势利导。“课前五分钟”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自行确定所要演讲的内容,自己动手查资料,自由发挥,让学生真正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巧妙地给予鼓励,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目的是使“课前五分钟”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发挥各自的专长。而因势利导则是保证他们的独立学习和实践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培养科学的、健康的思想观和人生观。
最后,要把握全局,由点及面。“课前五分钟”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锻炼的机会,进而形成良好的循环习惯,既有利于活动的继续开展,也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假如只面向少数水平高的学生,就会使其他大部分学生丧失锻炼提高的机会。久而久之,“课前五分钟”就会枯燥乏味,失去坚持下去的兴趣。而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前提下,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培养良好的班风士气,培养竞争意识,形成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过10多年的尝试,我的学生的确感到了语文课前演讲的功效。演讲是人类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演讲者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虽然仅是语文教学训练的一个小措施,但小小的“星火”可成“燎原之势”。 作者简介:先志军,男,1970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青海省海东市教育局,研究方向:发挥班主任的心理矫治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