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并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 (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②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 望》) ③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⑦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______》)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分)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时,我们更应该细心地照顾好他们,让他们的A. 当我们的爷爷奶奶到了风烛残年....晚年能幸福安康
,成为我们心灵宁静的港B. 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嚣..湾
C. 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纷纷发帖悼D. 得知事故中失联的消防员已被确认全部遇难,很多网友不能自已....念
3. 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
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A. 使:出使 B. 习:熟练 C. 方:将要 D. 坐:因为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是否齐心协力
B.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C.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D.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5. 下列是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27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
B. 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C. 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奥库涅夫,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 保尔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能干的士兵,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6. 根据拼音写汉字
hān______然入梦 褴lǚ______ chà______异。
第1页,共15页
7. 某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个开场白,用来渲染气
氛,营建良好的环境氛围,不少于60字。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8. 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______ ,这是书中主人公______ 对生命的诠释。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9. 《野池》 唐 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①结实蒲②叶乔。 川口③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植物______的景象。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蜻蜓上下鱼东西”所体现的画面,并说说其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0.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
②
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
④
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⑤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⑥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
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á
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亲戚:泛指内外亲属。
(1)下列各句与“亲而不党”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B. 拔山倒树而来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学而时习之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一百多万,但孝
绪一点没留,全部给了琅邪王晏的母亲。
B.阮孝绪的表哥琅邪王晏多次去见孝绪,但他都或逃或藏,不与相见,因为他不喜欢与显贵的人来住。
C.只要是王家赠送的东西,即使小至一酱料,阮孝绪也绝不接受。
D.阮孝绪不贪财这一性情,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上来表现的。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______ ②闻者咸叹异①胤之母周氏卒之______ ..③孝绪度之必至颠覆______ ④不服绵纩______ ..
(4)翻译下列句子。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第2页,共15页
11. ①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即鸡年。掐指一算,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
属相中唯一的鸟类。全球人类饲养的鸡的总数在100亿只以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鸡。你知道吗,鸡曾经不是普通的鸟类,而是以非常重要的身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②首先,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鸡叫三遍,太阳出来,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司晨报晓有天鸡,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③其次,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人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各国的隘口也是闻鸡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秦昭王曾礼聘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在秦王追兵将至之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 ④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在我国的造型艺术中,以鸡作为题材,早在新时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在造型艺术中用鸡作为装饰则更多起来。后来随着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蓬勃发展,鸡被更多的艺术家作为题材,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历代画家中,皆有画鸡高手,画家画鸡,画的是寓意,是心情,是企盼。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鸡,就会平添许多生机和喜气。
⑤关于鸡的成语很多。“鸡毛蒜皮”“鸡飞蛋打”“鸡犬升天”等;由于鸡与“吉”谐音,“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良辰吉日”成语就应运而生,以此用来表示吉祥、快乐、美好祝福之意。
(1)选文介绍了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鸡除了作为餐桌上的美食,你还能从文中找到哪些有关鸡的文化内涵? 12. 继父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皮包骨头了!
第3页,共15页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再能顶个屁,还不是在人家地里不下种光流汗?不就是不掏钱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撅着屁股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更有甚者给他说话直接带味儿。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硬拉扯到那事上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欺生。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前去?给他们姓李的养活娃娃,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给母亲和起脾气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带,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他?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
倘若他病在床上,
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他多少?!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本文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3)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4)“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3. 作文
我们的生命不算长,但已经慢慢沿着自己成长的轨迹行走多时。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一些人、一些事物引领着你前进的步伐,让我们摆脱懵懂,走向成熟。请以《有你的印记》为题,为这些人或事物做记录,来翻阅那些美好。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卷纸上;
(2)除诗歌、剧本以外,题材不限;
第4页,共15页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班级名、校名。
第5页,共1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乌蒙磅礴走泥丸;烽火连三月;万里赴戎机;化作春泥更护花;天涯若比邻;
生子当如孙仲谋;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解析】
①乌蒙磅礴走泥丸(注意“磅礴”的书写) ②烽火连三月
③万里赴戎机(注意“戎”的书写)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天涯若比邻(注意“涯”的书写) ⑥生子当如孙仲谋
⑦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注意“淮”的书写)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答案】C
【解析】
A、使用正确 B、使用正确;
C、狼藉,本指,杂乱不堪,名声不好,语境中表达小宁回答问题出错,感到难堪,与语境不符。 D、使用正确。 答案:C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
第6页,共15页
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此题可结合词义理解,结合语境理解辨析。 3.【答案】D
【解析】
A.句意: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解释正确. B.句意: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解释正确. C.句意:将要来.解释正确.
D.句意:犯了偷窃的罪.坐:犯罪.解释不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坐:
1、坐着(天子坐明堂) 2、坐下(起坐而喧哗者) 3、犯罪(何坐) 4、通“座”(满坐寂然) 5、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 4.【答案】A
【解析】
A.正确;
B.缺主语,删除“使”;
C.否定词使用错误,删除“现象”后的“不”字; D.语序不当,改为:广泛的征求; 故选A.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
第7页,共15页
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5.【答案】C
【解析】
A.正确; B.正确;
C.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兵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解答此题要结合所给材料和名著内容作答.
解答时应该注意平时阅读这些名著时要注意一些细节,对内容把握要准确. 6.【答案】酣;褛;诧
【解析】
答案
酣然入梦 褴褛 诧异
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重练习.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形近字,根据具体语境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重点练习.
7.【答案】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拟写开场白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地,然后介绍
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以结合知名人物对他的评价来表述,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答案:
例:同学们,大家好!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丰富多样.郭沫若把毛泽东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著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尽折腰”的无限感慨.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万古流芳的精神食粮!(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
第8页,共15页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8.【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名言明确出自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解答此题要结合所给材料和名著内容作答.
解答时应该注意平时阅读这些名著时要注意一些细节,对内容把握要准确. 9.【答案】满溢;丰茂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和植物丰茂额特点.抓住诗中“满”“连”来理解“高涨”、“溢满”之意,从“结实”来想像“果实累累”、“丰茂”,这样就能分析出意象的特点.
(2)本题考查诗歌意境及情感.“蜻蜓上下鱼东西”所体现的画面是:蜻蜓在空中快活地飞舞,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作者描绘蜻蜓和鱼儿的自由欢快,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写的是眼中之景,其实表达的是心中之情,以物写情,蜻蜓自由飞翔,鱼儿自在回游,寄托着诗人内心闲适之情. 答案:
(1)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2)蜻蜓在空中快活地飞舞,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表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河口雨过天晴风又停止了,蜻蜓和鱼儿自由自在的生活着.
第9页,共15页
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野池》意境清新,语言质朴,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抓住“野池水满”、“菱花结实蒲叶乔”等典型意象,描绘了池水满溢 ,植物结果、繁茂的景象.最后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可谓点睛之笔.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10.【答案】C;B;去世;对…感到奇异,认为…奇异;估计;穿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注意从词性及用法两个角度分析. 例句:连词,表转折;A.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修饰;C.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顺承.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涉及到文章的基本事件、人物的个性特征、作者的情感态度等.解答此题要采用“题文对照”的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本相应区间进行对照,核实.
B.“因为他不喜欢与显贵的人来住”错,原文有“孝绪度之必至颠覆”,是因为“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
(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为: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卒:去世;
②句意为: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异:对…感到奇异,认为…奇异;
③句意为: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度:估计;
第10页,共15页
④句意为: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服:穿.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及:等到;亲戚:内外亲属.句子翻译为: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答案: (1)C (2)B
(3)①去世;②对…感到奇异,认为…奇异;③估计;④穿. (4)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参考译文: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党,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服:
①<动>使用;用.《周易•系辞》:“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②<动>从事;承当.《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 ③<名>衣服.《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
第11页,共15页
④<动>穿.《阮孝绪传》:“不服绵纩.”
⑤<动>佩;佩带.《冯谖客孟尝君》:“文车二驷,服剑一.”
⑥<动>归顺;服从.《季氏将伐颛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⑦<动>降服;制服.《齐桓晋文之事》:“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⑧<动>屈服.《垓下之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⑨<动>信服;佩服.《张衡传》:“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
⑩<动>呑服药物.《林黛玉进贾府》:“常服何药?”
11.【答案】(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一共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
辑顺序.本文先提出说明对象,从第二段到第四段介绍鸡在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身份.最后一段介绍了与鸡有关的成语.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孟尝君计过秦关的故事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所以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一定在其附近可知其作用是说明了“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司晨报晓有天鸡,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第三段中的“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第四段中的“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可提取作答. 答案:
(1)逻辑顺序.(1分)
(2)(2分)举例子(1分),具体有力说明了雄鸡打鸣曾是人类主要的计时工具.(1分)
(3)(2分)鸡有“五德”,我们的祖先称鸡为“德禽”;世俗的太阳鸟;以鸡煞鬼,除秽驱邪;古代的计时工具;还可以入画剪纸;吉祥之物.(答出一点不得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及以上得2分) 【解析】
本文以逻辑顺序,介绍了与“鸡”相关的知识.第①段提出说明对象.从第②段到第④段说明鸡在人类生活中重要性.最后一段介绍了与鸡有关的成语. 辨析说明顺序的技巧:
①整体把握内容结构,准确判断说明顺序.
②区分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正确分析说明顺序的类型.事物说明
第12页,共15页
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 ③认清说明对象,准确分析说明顺序. ④对照顺序的特点来判断顺序类型.
12.【答案】(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
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具体作用还要根据文章全局去分析.从全文来看,首尾段都提到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在结构上,首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段则呼应开头,点明主旨.内容上,两次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怀念之情.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体会.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第一句中的“柔柔弱弱”写出继父目光的温柔,表现他瞅着“我”时的心里很满足与幸福.第二句的“抹着眼”写出了母亲为继父的无私而感动,同时也有内疚.
(3)本题考查人物称呼的分析.对一个人物的称呼不同代表着感情在发生变化.他虽然是“继父”,但这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继父”称呼他,显得感情生疏,以“爸、您”指称,更能直接抒发对继父的深厚情感.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继父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继父下班后就去摆摊、直到去世前还在摆摊,他会修理各种电器,常帮助别人,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勤劳、能干、热心的人;从继父把糖让给我吃,把母亲夹给他的菜夹给我们,为了攒钱养活一家人,从不吸烟喝酒,一年四季穿旧衣服,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关爱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同时,继父还劝母亲不要计较爷爷奶奶的脸色,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宽容大量的人. 答案:
(1)结构上,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主旨.内容上,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爱戴、怀念之情.
(2)①“柔柔弱弱”写出了继父瞅着“我”时的满足与幸福的心理.②“抹着眼”写出了母亲感动、感激和内疚的心理.
(3)“继父”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继父”指称,有距离感,所以用“他”指称继父;以“爸、您”指称,更能直接抒发对继父的深厚情感. (4)从继父下班后就去摆摊、直到去世前还在摆摊,他会修理各种电器,常帮助别人,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勤劳、能干、热心的人;从继父把糖让给我吃,把母亲夹给他的菜夹给我们,为了攒钱养活一家人,从不吸烟喝酒,一年四季穿旧衣服,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关爱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从继父不仅能忍受邻里街坊的风言风语以及爷爷奶奶的脸色,还劝母亲不要计较,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宽容大量和好脾气的人. 【解析】
这篇文章以回忆的方式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和蔼可亲,关爱孩子的继父形象,内容感人至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啥都是凑合”),开篇点题,简介继父;第二部分(“母亲常说起他每月工资”到“都是一家人,计较
第13页,共15页
啥”)叙述继父到我家吃苦受罪遭人非议,他都能坦然面对;第三部分(“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到结尾),叙述继父离开人世的情景,抒发对继父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更是以写人为中心,人物形象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13.【答案】【范文】
有你的印记
生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过去的我们无论经历过多少悲哀、落寞,只要我们依然拥有尊严,这就是我们坚强拼搏的理由。尊严的印记对你,对我,对他,对民族,对民族,都是无法泯灭的。
每一个人都有尊严,不论是国家的元首还是路边的乞丐,他们都有着人格平等的理由,那就是尊严,我们可以没有文化,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权利,但一定不能没有的是尊严。尊严,它应得到的解释是什么?面子?虚荣心?不,不是,尊严,它是一种生命的超脱,是一种灵魂的逾越,是一种超越普通人生观的价值观。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里都刻有这个词,只是我们不善剖析自己,但它仍然不无时无刻的提醒我们,让我们铭记尊严的至高无上。
民族亦如此,一个伟大、勇敢而又骄傲的民族,她宁可面对任何战争的挑战,也决不愿放下尊严而获得卑贱的繁荣。
中华民族五千年,有过盛世繁华,有过心酸血泪,在叛国贼的手中,我们的民族默默的承受着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写下了一段耻辱的历史;但不服输,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他们拿起手中的刀枪,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宁可放弃生命。革命战士叶挺,在狱中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写下“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也深知人的身躯哪能由狗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哪一天,地下的火沸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不朽诗篇,他表现了一个堂堂正正的战士应有的气概,叶挺不仅是为了扞卫自己的尊严,更是在扞卫一个民族的尊严。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视死如归的革命战士,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的科技人员,才有了炎黄子孙在世人面前的尊严与骄傲。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样的气魄与胆量,正是有了这样的智慧与谋略才诠释了一个优秀的民族是怎样从不堪的历史走向辉煌,怎样把尊严打上中国的烙印。
第14页,共15页
我们不能失去尊严,我们的民族更不能失去尊严。不论我们是多么穷困潦倒,还是怀才不遇,我们还有无价的财富,生命与尊严。 愿尊严的印记永驻每个人的心中。 【解析】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印记”,“印记”既可以实指,如童年时的一张照片,一张糖纸,少年时的一本书,一个拥抱等,这些都是可以让人思绪万千的痕迹。也可虚指,或指成功的痕迹,也可指精神上收获的痕迹。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记叙散文。
【选材构思】写作时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放开视野,剪辑历史的点滴组接成一幅画卷。关键是要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紧扣“印记”,写出对自己心灵产生影响和启迪的人、事、物,写出你划过心底的印记。而这印记,将会伴随你成长,在你的生命中熠熠闪亮,是你疲倦时的一杯茉莉菊花茶,永远在你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让你暖暖地感动。
【技法点拨】选材要小,以小见大,用具体的事实说话。还要能够将过程写清楚,辅之以必要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能够在字里行间揭示出“印记”的含义。 【创新写作】如果是擅长议论的同学,就可以驾轻就熟地把具象中的意义抽象出来,形成自己比较独特的观点,再回到思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有一定质和量的事实作例证,辅以其他的论证方法,可以写一篇不错的议论文。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使用多种议论手法,充分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诠释明确,措辞顺当。且论据充沛有力,分析透彻合理,情绪真实细腻,言语感人至深。
第15页,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