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杜牧《______》)
④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⑥______,唯闻女叹息。(北朝民歌《木兰诗》)
⑦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⑧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 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A.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B. 曷:同“何”,干什么 C. 坐:犯罪 D. 固:本来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A. 长征路上,天上飞机侦察轰炸,地下敌军围追堵截....险阻。
。 B. 人们听了歌唱家刘欢演唱的经典曲目《我和你》,不由得触目伤怀....。 C. 当主席进入会场,嘈杂声顿时戛然而止,会场内变得万籁俱寂....的《花木兰从军记》,同学们都听得格外专注。 D. 老师讲娓娓动听....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 “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提高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
伙伴关系。
C. 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即使内容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5.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 ③呜咽______ ④祈______祷。 ①qī qiao______ ②狼 jí..
6. 请根据示例,从下面的一组无锡方言中任选一个阐述其中蕴含的文化气息。
示例: 文囥(kànɡ):隐藏(物件).(例句:哥哥把我的书囥起来了,我找不到。)化信息:“囥”是形声字,里面的“亢”表示读音,外面的“口”表示“围”“封闭”的意思。 备选汉字:(1)挜(yà):硬把东西给人或卖给人。(例句:我晚饭吃得很饱了,你不要再挜给我了。)(2)掭(tiǎn):用力抵住。(例句:风大的,赶紧把门掭住。)
我选______字,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______。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7. 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语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 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
第1页,共16页
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当作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小说《______》,这是书中 主人公(人名)______对生命的诠释。
(2)以上选文反映主人公哪些精神品质?试结合书中的故事情节作简要分析。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8.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②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解】①外弟:表弟。 ②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阅读上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请简要分析“秋山又几重”中“秋”的表达效果。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9.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 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 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①云 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②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 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十七年春,献忠③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
“吾以一孱妇④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注】①瘐死:瘐(yǔ),囚犯在狱中因受刑、饥寒或疾病而死。②饶:多。③献忠:即张 献忠,曾起兵反明。④孱妇:软弱无能的妇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______ ①万里赴戎机..
②策勋十二转______ .
③为远近所惮______ ..
______ ④众寡不敌.
(2)下列选项中与“千乘为部民所讼”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B.方为秋田之害 C.生于淮北则为枳 D.为远近所惮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______
②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第2页,共16页
译:______
(4)在甲乙两文中的巾帼女英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高尚的品质?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10. ①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③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⑤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请揣摩第①自然段加点词语“忽然”的丰富含义。 (2)第④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11. 被拆掉的台阶
张逢春
①过了中秋节,天气渐渐凉爽了,农村正是收秋的季节。按以往的惯例,母亲要回农村老家住些日子。今年弟弟很忙,他正在修屋,原来的老屋,已经破旧了,如今要翻新。现时下,农村 盖屋,要比城市里气派:大屋,大玻璃窗,大院,大门,高门楼,高台阶,两扇铁门,油漆得红 红的,门环是两个铜狮子头,每一个狮子嘴里都含着一个铜环,一关门,叮铃当啷的响。打开两 扇门,可以宽宽松松地进辆大卡车。如果,宅基地宽绰的,还留有后院,放上假山,种上花草树 木,再挖个小水池,修上个小桥,栽上了荷花,就是一个小花园。在我们村,留有后花园的就有 好几家,弟弟,是在老宅的地基上翻盖的,没有花园之类,不过,新修上的五间屋,宽敞、明亮,大方、舒适,也够我们这些在城里住那几十米的楼房的人艳羡了。
②母亲去前,我给弟弟打了个电话,说母亲要回老家去看看。接到电话的弟弟说,来吧,可 他沉思了一会儿,又说,要不,晚来几天吧,新屋的台阶还未修好呢。 ③我放下电话,犯了寻思,心里话,家里的房不是春天就已经完工了吗?因为屋盖好了的时 候,我曾驱车回过家,看见了那座新屋。屋里的门、窗都安好了,门楼、台阶修得也很气派,只 需要经过一个夏天,屋里干一干,让油漆的味儿跑一跑,就可以住人了,怎么又说台阶未修好呢?我把我的疑问,说给了老伴。老伴说,是不是不愿老太太去呀?我摇了摇头,说,母亲最疼爱的 就是我弟弟,而我弟弟也最疼爱我的母亲,从和弟弟平日接触和他言谈话语中,没有一丝对母亲 的不敬,这包括弟弟的爱人。不过,去年,母亲的腿摔折了,住院治疗以后,虽然好了,但,身 体健康每况愈下,什么活也不能干了,而且拄上了拐杖,是不是因为这个„„ ④一星期以后,弟弟来了电话,说,台阶修好了,把咱娘送来吧。
⑤我亲自驱车把母亲送到了老家。听见汽车响声,弟弟、弟媳和孩子们,都出来迎接。弟媳搀着母亲,进了院子。一进院子,便把我惊呆了,原来五间房的台阶,中间的台阶被打掉了,变 成了坡形,并加了扶手。弟弟笑着说,原来没想好,五间屋都修了高台阶,后来,听说母亲要回 来,便想到她的腿脚不利索,怕她走路跌跤,便把中间的一间屋的台阶去掉了,做成了现在这个 样子。弟弟这一举动,使我一下子想起了数十年的一件事。按我们当地的习俗,修屋时一是讲究 门楼,二是要有高高的台阶,这很代表一个家族的身份。当时我们家,属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户,爷爷和父亲又识文断字,很注重当地的风俗,所以,门楼是砖的,门口 还要放上两个小狮子,屋门的门口都垒着高高的台阶。可弟弟生下来时,骨头软,长到七八岁时,还走不好路,一次,从家里的台阶上掉下来,跌得鼻青脸肿,母亲心痛弟弟,便不时地在父亲耳 前吹风,结果,父亲的心也动了,便让人,把屋前的台阶都去掉了„„
第3页,共16页
⑥父母为了怕儿女跌跤,尽量想法制造一个适于孩子生长的环境,可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儿女们会想到老人生活起居中的困难吗?弟弟还算有良心,从高高的台阶,想到母亲的腿脚不好,并付诸于现实,把原来的台阶去掉了,这点很使我感动。 ⑦我和弟弟扶着母亲,在缓坡上慢慢地走上去,走到屋前,母亲,并没有急着到...屋里去。而 是不要我们搀扶,自己扶着栏杆,慢慢地又走下来,此时,她脸上充...满了幸福的惬意。
⑧这时,我见母亲的眼里含着泪。记得犹太人有一句谚语:母亲给儿子东西时,儿子笑了,儿子给母亲东西时,母亲哭了。这一笑,一哭,里边包括着多少耐人寻味的东西。
(选自《中学生创新阅读》丛书)
(1)故事虽小,却也写得一波三折。请根据提示,围绕“台阶”概括故事情节。 “我”让弟弟接母亲回去,______; “我”和老伴儿疑惑之时,______; 到了老家,______。
(2)请你说说第②自然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3)体会第⑦段两个加点的“慢慢地”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结尾划线句的理解。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2. 请以“酿出微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4页,共1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金沙水拍云崖暖;感时花溅泪;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年少万兜鍪;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不闻机杼声;无为在歧路;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
②感时花溅泪(注意“溅”的书写) ③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④年少万兜鍪(注意“兜鍪”的书写) ⑤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⑥不闻机杼声
⑦无为在歧路(注意“歧”的书写) 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答案】B
【解析】
句意: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A.正确;
B.曷:同“何”,什么;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第5页,共16页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3.【答案】A
【解析】
A.围追堵截:一种作战方法。意为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
B.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不合语境,句中是“听”;
C.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一般指自然环境,对象错误;
D.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不合语境,不可修饰文章。 故选:A。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兹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4.【答案】C
【解析】
A.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删去“不”;
B.搭配不当,“提高”与“关系”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发展”; C.表述正确;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使”。 故选:C。
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第6页,共16页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兹我们的语感。
;qí5.【答案】蹊跷;藉;yè【解析】
①“qī qiao”应为“蹊跷”;②“狼 jí”应为“狼藉”;③“呜咽”的“咽”应读“yè”;④“祈祷”的“祈”应读“qí”。 ④qí 答案:①蹊跷 ②藉 ③yè
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6.【答案】挜;左边的“扌”表示动作和手有关,右边的“亚”表示读音
【解析】
本题考查造字方法,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声符,表示读音,一部分为义形,表示意义,据此选择一个字分析即可。 答案:
“挜”是形声字,左边的“扌”表示动作和手有关(1 分),右边的“亚”表示 读音(1 分)。
“掭”是形声字,左边的“扌”表示动作和手有关(1 分),右边的“忝”表示读音(1 分)。
本题考查造字方法的理解与汉字的分析。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兹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7.【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解析】
第7页,共16页
(1)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可知作者、国别这些文学常识。书中人物保尔是个普通工人的儿子,他受共产党员朱赫来、瓦妮娅的影响,经过艰苦锻炼,成为共产党者。
(2)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答案: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2)精神品质: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顽强、执着、奉献、勇敢、奋进)
简要情节: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苦难,拿起创作这个“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8.【答案】(1)此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具体诗句体会作者的思
想情感。本诗通过前六句描写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亲人重逢的惊讶喜悦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秋”既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别离的时节,渲染出了久别初见又别离的悲凉的气氛。 答案: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紧 扣标题中的一个“喜”字,表达了诗人与亲人重逢的惊讶喜悦之情。
(2)“秋山又几重”一句中“秋”既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别离的时节; 又渲染出了
第8页,共16页
久别初见又别离的悲凉的气氛,表现作者伤别的情怀。 译文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解析】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对重点字词的赏析,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9.【答案】作战时机,这里指战场;记;远近的敌军;抵挡;D;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
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而归。;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拿余生侍奉逆贼呢!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作战时机,这里指战场。 ②句意为: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策:记。
③句意为: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远近:远近的敌军。 ④句意为:寡不敌众。敌:抵挡。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词义的理解及辨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自己对文言虚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千乘为部民所讼”中的“为”是被的意思。 A、为:是;B、为:成为;C、是;D、为:被。故选D。
第9页,共16页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子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所以翻译时要注意两句内容的交错。可翻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而归。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以,凭借;孱妇,柔弱女子;其,怎么;以,用;事,侍奉;句子翻译为: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 拿余生侍奉逆贼呢!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弄懂文意,结合文中的事件来分析。甲文,通过战争的描写以及归来后木兰对皇帝奖赏的处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英勇善战,且不贪荣华富贵的女子;乙文秦良玉夫妇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但却没有邀功请赏,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这些也表现了她的勇猛与漠视名利的高贵品质。 答案:
(1)(4 分)①作战时机,这里指战场 ②记 ③远近的敌军 ④抵挡 (2)(2 分)D
(3)(4 分)①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而归。(互 文)
②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 拿余生侍奉逆贼呢!(“以”“其”“事”各 0.5 分,句子通顺 0.5 分) (4)(2 分)英勇善战、不贪图功名利禄、忠君爱国。(答出两点即可) 译文:
【甲】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
第10页,共16页
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乙】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亓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崇祯十七年春天,张献忠长途进军攻打夔州。秦良玉赶往救援,寡不敌众,军队溃败。等到整个四川都被攻占,秦良玉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在晚年事奉逆贼呢!”她把部下全都召集起来,规定说:“有谁敢降顺贼人,满门抄斩,绝不宽恕!”于是分派士兵把守四边。贼军招抚所有的土司,唯独没有敢到石砫去的。后来张献忠死去,秦良玉最后寿终正寝。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10.【答案】(1)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
析语境义,“忽然”它说明大家学得非常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响起的钟声出
第11页,共16页
乎大家的意料,给人们心里带来巨大的震动。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从语段内容来看,“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语言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动作描写,“脸色惨白”神态描写,这些都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答案:
(1)“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 分夺秒地教,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学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师生们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敲响 的,增强了悲凉的气氛。
(2)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解析】
本题语段出自课文《最后一课》,主要描写了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与语言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使他的爱国形象更加高大起来。小说以小见大,表现法国人民的浓浓爱国之情。 人物描写的分类与作用:
1.肖像描写:分为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11.【答案】可弟弟说台阶未修好,竟然让母亲晚点来;弟弟说台阶修好了,让把母亲
送来;发现弟弟为腿脚不便的母亲拆去了高台阶修成坡形 【解析】
第12页,共16页
(1)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可概括:①“我”让弟弟接母亲回去,可弟弟说台阶未修好,竟然让母亲晚点来②“我”和老伴儿疑惑之时③到了老家,发现弟弟为腿脚不便的母亲拆去了高台阶修成坡形。
(2)本题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作用的理解,这句话设置悬念,为后文中修台阶原来是拆台阶修坡度作铺垫。
(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在缓坡上慢慢地走上去”句中“慢慢地”表明母亲腿脚不便,走得很慢;“慢慢地又走下来”“慢慢地”表现母亲为孩子的懂事而感动,好像在享受这种幸福。
(4)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这一笑,一哭,里边包括着多少耐人寻味的东西。”句中的“笑”是孩子的笑,“哭”是指母亲的哭,因为孩子的懂事而感动的流泪。 答案:
(1)可弟弟说台阶未修好,竟然让母亲晚点来;弟弟说台阶修好了,让把 母亲送来;发现弟弟为腿脚不便的母亲拆去了高台阶修成坡形
(2)弟弟的回答与下文中“台阶修得也很气派”形成矛盾,引起下文中我的寻思与 疑问,设置悬念;也为后文中修台阶原来是拆台阶修坡度作铺垫(埋下伏笔);暗示了弟弟的细心周全和对母亲的孝顺。
(3)第一个“慢慢地”表明母亲腿脚不便,表现出“我”和弟弟的小心和体贴;第 二个“慢慢地”更侧重表现母亲为孩子的懂事而感动,获得由衷的惬意与幸
第13页,共16页
福。
(4)“笑”是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哭”是幸福的泪水,母亲 因为孩子的懂事而感动;启发我们在理所当然地接受亲情哺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 同样要以关爱来回馈我们的父母和亲人。
本文围绕“台阶”变述了:①“我”让弟弟接母亲回去,可弟弟说台阶未修好,竟然让母亲晚点来。②“我”和老伴儿疑惑之时③到了老家,发现弟弟为腿脚不便的母亲拆去了高台阶修成坡形等情节,启发我们在理所当然地接受亲情哺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同样要以关爱来回馈我们的父母和亲人。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有: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重要的词语、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够分析文章的标题和写作思路…因此,平时学习要围绕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做相关练习,弄懂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来,以便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答案】范文:
酿出微甜
嘈杂的城市,喧闹的店铺,掺杂着汽车尾气刺鼻的气息:店外的音响,和车鸣声混杂在一起,闯入我的耳朵。
暗红的夕阳,将天空渲染的如同少女一般的娇羞,几缕淡粉色的云,像是面纱,轻轻遮住她的脸颊,让她显得更加迷人。但没有行人驻足观望,也没有车辆放慢速度。我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在街上,呆呆的望着天空,和街上的人群。
穿过一条条街,走过一家家店铺,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目光没有多余的留恋。街上的人越来越多,车鸣声和叫卖声也越发地刺耳。逃进一条冷清的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的街道。店铺,有一半都紧闭着门窗,暂停营业了。继续向前走着,一家布局简朴的玩具店,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其他的店铺不同,它的装饰很是简单,没有眼花缭乱的灯牌,和色彩缤纷的广告。走进去,我的目光定格在一个简单的有些简陋的布偶上,一瞬间,我好像被拉回了十年前。
“姥姥,给我买那个玩偶好不好?”小女孩紧紧拉着姥姥的手,在玩具店门口迟迟不肯离去。随着女孩的视线望去,布偶静静地坐在橱窗前,等着主人将他带走。经不住小女孩的哀求,姥姥小心翼翼的在腰间掏出了几十块钱,买走了那个布偶。小女孩抱着那个布偶,仿佛得到了全世界的幸福,满足地笑着。
一个甜美的声音将我拽出了回忆,“请问,您需要些什么?”是店员。“帮我把那个布偶拿下来好吗?”我仔细看着手中的布偶,和以前的那个差不多,只是做工更加精细,少了一点质朴和简单。想起小时候,我对那个玩偶爱不释手,每天都抱着他到处跑,经常把它弄得灰头土脸的。姥姥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洗干净。她从来不用肥皂,只用皂
第14页,共16页
角给我洗。所以上面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清香,混合着微微的甜味,那是幸福的香气。每当她洗布偶的时候,我就蹲在她身旁,用手将她的皱纹展平,她总是宠溺的看着我,宽容着我的任性。
走出玩具店,我似乎又闻到了属于姥姥的味道,这香气,将我心中记忆的碎片,一点点拼凑起来,在回忆中我看到了姥姥额头的皱纹和我任性的吵闹。虽然这些已经泛黄,但我找回了最初那幸福的味道,我的心里又尝到了甜甜的味道。 “我要这个!”一个娇纵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是一个穿着公主裙的小女孩,她的妈妈,那个穿着时尚的女人,瞥了孩子一眼,毫不犹豫的买下了那个六百多块的玩具,领着小女孩走出了商店,坐上了车,飞奔而去。我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无奈的笑笑。那个玩具,要比布偶奢华一百倍,可为什么,我在女孩眼里读的只是如愿后的一丝满足? 夜深了,我抱着从床下翻出的布偶,渐渐地睡着了。梦里,我好像又闻到了那微甜的气息。 【解析】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但是难度并不大,“酿出微甜”这样的题目给学生提供的思维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应该打开思路,选取自己最为体验深刻的一个事件或场景来展开写作即可。
【审题立意】本文要求以“酿出微甜”为题来写作,立意提示其实非常明确:“酿”也就是酝酿,强调的是“微甜”产生的过程,“微甜”重在“甜”,可以理解为“幸福、甜美、美好”等。综合起来也就是要写出自己从某件事、某个人中得到的幸福、美好等等,只要围绕这些关键字眼来写作都算是符合中心立意的。 【选材构思】该命题作文已经提出要求,那就是以“酿出微甜”为题,紧扣这个话题来选取作文素材,素材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幸福感受,选材构思时,一定要遵循“熟”的原则。从众多的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
【写作手法】本篇文章要注意首先明确文体。如果是写自己对幸福、美好、甜美的感受,采用记变的表达方式为主,结尾可用少量的议论升华主旨。如果是写其他素材,建议以议论为主,记变为辅,写出向往给人带来希望即可。表达语言方面,最好能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写出文采。
【细节点拨】写好一篇文章,写得精彩,立意和选材是关键,要把文章的主旨意义立在社会的角度上,超出于个人的情感,善于以小见大;选择材料要选生
第15页,共16页
动的典型的材料,可以挖掘出丰富意义的材料;写作时要注意运用细节,善于抒发情感,细节能使文章内容感人,抒情能使文章产生共鸣。
本篇文章总体上以小见大,围绕布偶给自己带来的微甜来写,通篇紧扣这个线索来展开,写作重点集中突出。作者略写与详写掌握到位,开门见山,最后又以点睛之笔托出主旨,结构安排布局十分到位,表达较为流畅,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经典片段,记变与议论运用恰当到位,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良好的写作素兹,不失为一篇好作文。
第16页,共1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