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第2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l_31 No.2 Apr.2008 2008年O4月 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王金洲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 要: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呈现出并购金额不断扩大、并购行业更加广泛、单项并购标的额 趋于上升等特点。中外企业在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并购战略、并购主客体、并购的主导行业、并购的 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企业在今后的跨国并购中必须转变并购战略,重塑并购主体, 多采用现金支付手段,充分发挥国际中介机构作用,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外企业;跨国并购;并购差异;并购策略 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08)02—0063—05 2O世纪9O年代开始,第五次并购席卷全球,在经 并购总额年增长率达到51.1 。根据商务部统计, 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 200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 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 同比增长31.6 。其中股本投资77.2亿美元,占对 运动的主要形式。在“走出去”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 外直接投资额的47.9 ,其中的股本投资即为跨国 企业把跨国并购当成了企业国际化的快速通道,掀起 并购。这显示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增长速度迅速。 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但因缺乏跨国并购经 表1 2000年一2OO5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额 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举措以失败而告终的居多, 单位:亿美元 成少败多的局面让人们不得不开始冷静思考症结所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在,如何走出一条独特成熟的跨国并购之路值得探讨 并购额 17.76 3O.89 23.43 41.17 47.71 140 和研究。比较研究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异同,有助于 找出中国企业在参与跨国并购方面的不足,面临的主 2.并购行业更加广泛 要障碍以及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2002年以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企业 以自然资源行业企业为主,而从表2可以看出,2004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年一2OO6年7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分布在石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始于2O世纪8O年代。 油、天然气、消费电子、电信、个人电脑等行业,可见,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 并购行业分布更广泛。[2 康力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一案。 3.单项并购标的额趋于上升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在经 从成功并购的案例来看,最大的并购标的额已达 营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到41-8亿美元,而在2003年以前没有发生一例并购 的步伐也明显加快,通过对近几年并购案例的分析, 标的超过1o亿美元。单项并购标的额的上升表明中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以下特点。 国企业跨国并购能力加强。 1.并购总额不断扩大 4.并购面临巨大的政治和法律风险 2002年~2OO4年已公布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 虽然中海油在并购美国优尼科一案中比竞争对 额从17.76亿美元上升到47.71亿美元_1],2005年并 手的出价高出1o亿美元,但仍无奈地退出了并购,从 购总额更高达140亿美元(表1),2000年到2005年 中可看出企业在跨国并购时面临的政治和法律风险。 收稿日期:2008—02一O2 作者简介:王金洲(1963一),男,湖北汉川人,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4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表2 2004--2006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大宗案例 2008年O4月 单位:亿美元 时问 并购方 被并购方 被并购方所在国 行业 交易额 状态 2006年7月 2006年7月 2006年4月 2005年lO月 中石油 中国移动 中海油 中石油 俄罗斯石油 Millicom 尼日利亚石油 PK 俄罗斯 卢森堡 尼日利亚 加拿大 石油 电信 石油 石油天然气 5 53 27 4l|8 完成 放弃 完成 完成 2005年9月 2005年6月 2005年6月 2005年5月 2005年1月 中石油、中石化 中海油 海尔 联想集团 中国网通 安卡纳 优尼科 美泰克 IBM 电讯盈科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美国 中国香港 石油 石油天然气 消费电子 个人电脑 电信 14.2 l85 l2.8 l2.5 lO.16 完成 退出 放弃 完成 完成 2004年lO月 上海汽车 双龙汽车 韩国 汽车 5.52 完成 2004年3月 TCL多媒体 汤姆逊 法国 消费电子 5.22 完成 二、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不同点 1.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不同 访谈后,发布了题为“从中国到全球市场——中国领 先企业海外经营的战略和成功因素”的研究报告。罗 兰・贝格公司认为就中国企业内部而言,海外经营的 理由主要有三种:开拓海外市场是最为普遍的理由, 外国企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跨国并购 的动因极其多样化,如有的企业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 而确保资源供应以及获取先进技术则具有明显的行 业特征。在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经 营的三种理由的比重分别为56 、2O 和16%。[3] 2.中外企业跨国并购战略不同 根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推动企业进行跨 国并购的因素是“公司战略目标”。目前发达国家跨 国企业之间的强强并购明显具有从对方获得某些自 和规模经济效益,有的是为了得到诸如高科技、新工 艺或科技管理人才等特殊资产,有的是为了提高市场 占有率,有的是为了多角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有的 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还有的仅仅出于投机的目的, 或兼而有之。多样化的跨国并购动因,对活跃市场是 有利的,从并购动因来看,追求市场力量和分散市场 风险是国外企业跨国并购的两个主要动因。 与国外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不同,在现阶段中国 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拓 海外市场。包括销售拓展、规避贸易壁垒以及确保客 户服务等,TCI 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海尔收购意大 利的一家冰箱生产厂,就是此类典型例子。二是确保 身不具备的优势,以削减成本、创新技术、保持现有市 场份额,进入新市场,构筑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的战 略动机。跨国并购不仅是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一种 手段,而且成为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的一种手段,并购 的目的旨在通过并购来完成或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外国企业在跨国并 资源供应。为摆脱供应短缺的局面并降低成本,中国 自然资源依赖型的领先企业已开始通过海外经营确 保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如宝钢、中石油、中海油等国 有企业的跨国并购均属此类。三是获取技术和品牌。 购活动中呈现出较为谨慎和系统性的特征,外国企业 的跨国并购一般从成立合资企业进行制造或销售开 始,逐渐熟悉市场后才计划并购,这是稳健扩张的过 程,另外,由于外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因此并 与技术相关的一次收购尽管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成本, 但同时也确保企业能够获得知名的品牌价值、知识产 权和完善的分销渠道,如首钢收购有9O年历史的美 购决策在通过和实施之前,通常会对并购目标企业进 行谨慎的尽职调查,也对并购后的经营策略制定明确 的规划。据统计,摩托罗拉在中国投资之前,仅调研 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而获得对方多项专利技术,一 跃跨人世界冶金设计的先进行列;华立集团收购飞利 浦半导体公司CDMA手机分部,从而使中国手机制 造商首次掌握了CDMA手机芯片的关键技术。罗 兰・贝格公司作为欧洲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曾经历 费用就花了1.2亿美元。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跨国 并购时缺乏战略性指导,一些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失败 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清晰明确的战略规划。首先 表现在并购动机无远见,急功近利,中国企业管理者 时9个月,对包括海尔、联想、TCL、中石油、中海油等 5O家中国行业领先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 的国际化意愿和“家族式管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中 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呈现“机会主义者”的特征,跨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第2期 王金洲: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65 并购更多的是“机会”导向,而非“战略”导向。其次表 阶段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尽管万 现在过于关注收购价格,由于受自身资金实力的制 向、华立等一批民营企业开始在跨国并购中崭露头 约,大多数企业的并购目标选择的是国外经营业绩不 角,但是迄今为止,民营企业还没有成为我国企业跨 佳甚至亏损倒闭的企业,使得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陷 国并购的主角。 人侧重弱势资源组合的误区- ̄41(PgS)。其结果是国内 4.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主导产业、行业不同 业务有可能获得了新的成长机会,但海外业务的长期 国外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变化趋势是第三产业 亏损还是会使中国公司背上沉重的负担。如2002年 的出售在增长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一产业则微 TCL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时,对方当时已宣布 不足道。根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资料显 破产。最后表现在执行跨国并购活动过程中,中国企 示,在1999年全球跨国并购交易总额中,初级产业、 业呈现出对收购后的风险缺乏考虑的特征,片面强调 制造业和服务业三个部门分别占13%、38.2 和 并购的积极效应,缺少并购决策的评估。 60.5%。行业水平上,制造业中跨国并购水平最高的 3.中外企业跨国并购主体和客体的差异 三个行业及其比例分别是:化学和化学制品占全球并 从跨国并购的主体和客体方面来看,中外企业的 购量总额的12%,电气与电子设备占5.3%,石油产 跨国并购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方面的差异集中体现 品行业占4.1%;服务业中领先的三个行业是电信、 在两个方面:一个企业规模,二是企业所有制类型。 金融和商业服务业,分别占全球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 就企业规模而言,当今国外的跨国并购已经不是原来 23.3%、15.5%和6.6%o[63跨国并购投资的产业结构 意义上的“弱肉强食”,而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的战略 越来越趋向于服务业和科技密集型产业。 联盟,即“强强联合”,并购的参加方往往是具有较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第一、二、三产 竞争地位甚至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大型跨国公司,因 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就中国各产业在国际上 此并购规模巨大。从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 的竞争力而言,第二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对来说 告:促进联系》可以看出,从1987年到2000年,价值 较强,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则显得比较弱,中国企. 在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交易数量从14起增长 业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行业则主要分布 到175起,占总交易数的百分比从1.6上升到2.2,变 在石化、冶金、家电、制造等行业。 化似乎不大,但其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从40.3上 5.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不同 升到75.7。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规 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日趋宽松,特别是金融服务 模要小得多,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企业跨国并 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股票互换已成为并购尤其是大型 购占全球的份额的2.4 ,而且规模小,单笔交易额 跨国并购的主要交易方式和手段,它不仅比现金并购 平均只有0.43亿美元,而美国是2亿美元,欧洲是1. 方式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在财务上可合理避税和产生 4亿美元,全球平均也达1.22亿美元,与我国相比高 股票预期增长效应,此外在两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3—5倍。[5]( 就企业所有制类型而言,发达国家 可以相互冲减不涉及巨额现金的国际流动,可以从表 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而在中国,现 3得到说明。 表3 1999年完成的最大1O起股票互换跨国并购交易 单位:亿美元 排名 价值/亿美元 收购公司 母国 被收购公司 东道国 1 6O3 沃达丰公司 英国 空中通讯 美国 2 346 捷利康 英国 阿斯特拉 美国 3 326 曼内斯曼 德国 奥兰治 英国 4 219 罗纳一普朗克 法国 郝斯特 德国 5 126 苏格兰动力 英国 太平洋公司 美国 6 1O8 荷兰全球人寿 荷兰 泛美公司 美国 7 1O1 全球有线通信公司 百慕大 Frontier公司 美国 8 98 ABB 瑞士 ABB 瑞典 9 82 里昂苏伊士自来水公司 法国 比利时电力集团 比利时 1O 75 英美烟草公司 英国 罗曼斯国际 荷兰 注:根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资料整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6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O4月 1990年投资交易在全球跨国并购总金额占1/4, 到1998年已占到2/3以上。在交易额达405亿美元 的戴姆勒一克莱斯勒交易中,克莱斯勒公司的普通股 股东以1:0.62的比例换取戴姆勒一克莱斯勒的新的 普通股;而戴姆勒一奔驰有限公司的股东以1:1的 比例换取戴姆勒一克莱斯勒的新的普通股。交易完 成后,戴姆勒一奔驰的股东拥有新公司57 的股份。 1999年,交易额中最大的2O宗跨国并购交易中,有 多,但与国际上跨国公司大规模并购相比,中国企业 的跨国并购举动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这既反映了中 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高的现实,也是中国企业整体实 力偏弱的体现。国际竞争是规模与实力的竞争,综合 性大型企业集团是当今跨国投资和国际竞争的主体。 分析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历史,可知国内企业要走向 跨国并购,必须经历区域内企业并购和组建集团、跨 经济区域的企业并购和组建集团以及走出国门进行 1O宗利用了这种方式,占总数的1/2。 从19家中国企业的29件跨国并购的案例中可 以看到,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中以现金支 付占了很大比例o[73现金支付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 最常见的支付方式,股权支付和债权支付所占的比例 很小,而且多是与现金支付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中国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选择现金支付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确保并购方控制权固化、估价简单、现金是一种支付 价值稳定的支付工具。其现实原因在于我国资本市 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不完善,企业只能采用最简单、最 原始的现金并购方式,并购方式比较单一。 三、启示 通过对上述中外企业跨国并购差异比较研究,从 中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转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 跨国并购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更是企业发 展的战略行为。跨国并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 个过程应建立在坚实的战略基础上,考虑所有可能影 响并购的因素以及并购的结果。中国企业开展跨国 并购的战略选择:一是要“先内后外”。它要求企业在 取得国内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国际市场,通 过国际贸易和小规模投资充分了解国外的市场、技 术、管理、文化之后,再考虑跨国并购。二是“由小及 大”。它要求企业先瞄准规模较小的国外企业,逐步 积累谈判技巧以及与国外企业融合的经验后,再考虑 并购规模较大的外国企业。空前规模的并购浪潮使 得国际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为面向21世纪的竞争, 要求在企业经营战略、经营业务和管理结构方面进行 了全面改革,这也是我国企业必须变革的地方,即:经 营战略的重点要从一般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从硬件 产品向软件产品转变;经营业务上强化核心业务,突 出核心竞争力;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将国际化战略与资 本运营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国外资本市场控股收购上 市公司的方式进行融资,为企业的扩张奠定基础。 2.塑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活动逐渐增 跨国并购等三个发展阶段。而就中国企业的现状来 说,目前尚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 因此,必须加快对中国企业的调整、重组和改革,积极 发展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融资本、生产、技术为一体的 实力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并以之作为中国跨国并购 的主体,以联合方式对外进行跨国并购o E83 我国跨国并购投资主体多元化且国企集团占主 导地位,但并购的产权规则阻碍了一些产权不清晰的 国企进行跨国并购活动。另外,西方国家对中国国企 天生有一种戒备心理,中海油竞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 司失败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中海油以 196亿美元的高价意欲收购尤尼科,成功把握极大。 然而,由于是国有企业,这一普通走出去的商业行为 被上升为国家威胁的高度,最终导致竞购失败。而中 国民营企业一般产权较为清晰,经营机制较为灵活, 加之近年来政府政策扶持,实力不断壮大,现已成为 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一支主要力量,因此,应继 续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发挥重要作用。 3.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跨国并购,多采用非现金支 付手段 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地海外并购,所需资金较 大,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财务风险过大,因此,中国企业 应更多、合理地使用股票支付与综合证券支付手段, 与发达国家在并购交易中通常使用的非现金支付方 式一致。中国政府首先要放宽对外汇汇出的限制。 对国内经营业绩良好,具有跨国经营经验,并能通过 进出口贸易或B股市场进行外汇自我平衡的大型企 业,应赋予其外汇汇出权。其次,逐步放开海外融资 渠道。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借助他人的资金来完 成跨国并购,这是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国际融资手段完 成跨国并购的重要经验。一般来说,跨国公司通过母 国的外汇汇出来实施跨国并购的资金还不到整个跨 国并购金额的10 ,90 以上的并购资金都是通过 发行股票、债券、以股换股、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融 资手段筹集的。如果中国政府赋予大型企业集团以 对外融资权,那么,大量的对外并购的资金都可以利 用国际资本市场来筹集,这种对外并购事实上扩大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第2期 王金洲: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67 中国对外资的利用。再次,鼓励银行和大型企业自由 康发展,并相应地制定一系列鼓励和保护的政策,其 中主要包括:其一,放宽外汇汇出的限制。对一些国 联姻,组成大型跨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活动。目前, 国际上对跨国企业的国际融资在政策上已有较大松 动,普遍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方便。发达国家如美国、 德国等已经放松了对银行业的管制,有的取消了存款 利率的限制,使得银行比较容易取得巨额资金。银行 业务的国际化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也为跨国企业 内经营业绩良好,同时具有跨国经营经验,进出口贸 易能自我平衡外汇的大型企业,可考虑给予外汇汇出 权。其二,完善国际税收制度。为了促进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的发展,政府应与更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 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投资协议,以维护参与跨国并 购的企业在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以及投资安全、国 融资提供了极大的机会。中国的银行也可以借鉴国 际上一些著名银行的经验,实行银企联合或战略性合 作,为企业决策进行咨询,为企业提供并购融资服务。 通过买壳上市、以股换股、海外存托凭证等各种金融 手段,为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开辟通道。 4.充分发挥国际中介机构在海外并购中的作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中,市场中介机构如 投资银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 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寻找和评价目标企业、进 行可行性研究、财务安排到价格谈判、达成交易、清算 资产以及资产重组等一系列环节,中介机构的参与都 是不可或缺的。回顾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历程 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常常付出过高的成 本。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决策因素外,也与国内中 介机构发育不成熟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一方面由 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中介 机构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尚处 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服务水准远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 求,从而直接或间接阻碍了国内企业的跨国并购。 5.政府制定和完善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纵观世界各国并购行为的发展,其企业并购行为 都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政府近年来虽加 强了对跨国并购的支持力度,但还远不够。除政府在 金融、财税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跨国并购方面的 服务不到位外,我国政府缺乏“商业外交”的思维也是 制约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政府各部 门在决策中往往仅从局部出发,各司其职,没有从宏 观上和微观上对涉及到的重大商业事件进行有效协 调。各管一摊,缺乏商业外交思维,使企业很难在大 型跨国并购中有优异表现。相比之下,美国有对外投 资委员会,以财政部长挂帅,其他成员由国务卿、国防 部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商务部长、司法部长、 白宫预算办公室主任、美国贸易代表、经济顾问委员 会主任、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和 国土安全部长构成,对涉及国家安全、对外投资等重 大事务进行联合办公,快速决策,统一行为,从而最大 限度的维护本国及本国企业的利益。 政府应大力鼓励和保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健 有化补偿、资本撤出与利润汇回、解决争端机制等问 题上的利益。其三,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对外投 资具有经营风险、交易风险、换算风险和政治风险等, 为了保证参与跨国并购企业的切身利益,并使其大胆 地投资、并购,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同时,在 跨国并购人才培育上,应重点培育通晓专业知识、精 通国际惯例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中国企业进 行跨国并购的需要。 四、结论 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是我国企业发展 的必由之路。实施跨国并购,实现向跨国企业转变是 推动我国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洞察我国企业跨 国并购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跨国并 购的快速健康发展是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 求,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跨国并购本身就是 一项充满风险而复杂的活动,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以 长远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利 用国外市场存在的战略机遇,同时采取必要的风险防 范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害”而“趋利”。中国对外并购 的发展既是企业的一种内在行为,又是政府行为的必 然结果,中国政府应大力鼓励和保护中国企业跨国并 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E13温巧夫,李敏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EJ3.经济 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5). Ez3史朝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法律风险与对策EJ3.生产力 研究,2007(17). E33(德)罗兰・贝格.罗兰・贝格点评中国领先企业“走出去”海外战 略EJ3.中国管理,2003(11). E43泽中.企业收购与兼并EM3.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E53余博.推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EJ3.经济纵横,2007(9). [63干春晖.并购经济学EM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E73高毅.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方法研究EJ3.商业时代,2006(4). E83单宝.中外企业跨国并购异同点及其启示[J].理论探索,2006 (3). 责任编辑胡号寰 (下转第102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O2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OO8年O4月 他各成分,因此,英语句子的体义会随着体性的变化 [3]G.N.Leech.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U. 而变化。 K.:Longman,1994. [4]Vendler Zeno.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M].Ithaca:Cornell U— niversity Press,1967. 参考文献: [5]Verkuy Henk J.A Theory of Aspectuality:The Interaction be— [1]Olsen M.B.A Semantic and Pragmatic Model of Lexical and tween Temporal and Atemporal Structure[M].Cambridge: Grammatical Aspect[M].New York&London:Garland Pub—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lishing,Inc.,1997. 责任编辑强琛 [23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999. On the Compositional Character of English Aspect HUANG Jian-p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Quzhou College,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aspect and along with its character is compositional in English,that is,aspect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verb itself but also on lf number of constituents such as subjects and o4ects even the adverbials.Therefore,as— pectual meaning in English will change as the character changes. Key words English aspect;character;compositional character (上接第67页)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s’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 WANG Jin-zhou (College of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Chines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M&A)show fl growing amount of money,industry more widely,the amount of subject tend to rise,and SO on.There is fl huge difference of the main causes,acquisition strategy, the main object of M&A,the leading industry M&A,method of payment and SO on in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ransna— tional M&A.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 must change M 8L A strategy,reshape the M&A main,to achieve full use of means of payment,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intermediaries.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ulate and perfect transnational M&A of related polici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merger difference;merger countermeas— 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