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理解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内容和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物质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知道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通过微观的分析,认识到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再通过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原子的内部构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何表示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电子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怎样关系,还是相当陌生也比较朦胧。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认识一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同时初步认识科学计量的方法。 4.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知识点(含重点、难点):
重点:①原子的分类 ②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离子的形成,分子、原子、离子的异同点③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准备:教学视频,离子形成图片。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创设情境】 观看动画视频,感受原子的内部世界 结合视频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对原子内部构成的认识,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死板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的理解趣味化。同时也为原子中的电子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作出了充 分的准备。 活动意图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结合视频内容, 我们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 【你知道吗】 1、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2、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电子总是先占据能量低的电子层 这是描述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你看明白了吗? 2 让学生会借教材知识及补充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生互动】 请同学们绘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钠、镁、铝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并在绘制过程中体会原子的内部结构情况,加深对原子构成的认识。 2、氧、磷、氯 结合学生自已的绘图,分析最外层电子都排布有什么特点? 通过分析认识到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排满了,知道是一种稳定结构,金属和非金属都没有排满,不是稳定结构。 在这里可以根据我们农村办喜事,坐席地的习惯,知道每桌8人的习俗, 3、氦、氖、氩 结合学生绘制情况,及时校对总结,并分析几类原子的结构特点。 【总结】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三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变化中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有何影响。 化学变化中: 1、有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如钠、镁、铝等多数金属原子。 2、有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到电子如等多数氧、磷、氯等非金属原子。 3、有的最外层都排满了,是稳定结构。如氦、氖、氩等稀有气体原子。 【讲解】 如果人太少(少于4)将会被安排到其它桌去,与8相差太少(多于4)的情况则从其它桌补给的习惯,认识到得失电子,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到电子就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就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新的物质,因此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投影】离子构成的物质 根据刚才的理解,让学生再次通过生 动有趣的投影,认识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理【提问】既然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分子、原子,请问分子、原子、离子,有何异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分子、原子、离子之间区别和联系,从根本上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来突破学生对微粒认识的难点。 【过渡】 既然这些微粒是真实存在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原子的质量有多小。 【投影】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深刻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这一概念的由于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都不方便,故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感受前辈科学家们制定概念的原因【启发】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和使用又不方便,我们如何才能更方便的被我们运用呢?请阅读下面一段信息内容,看看人有什么启示? 及方法。 由来。 通过事实数据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原子的质量之小,且书写及运用的不便,从而来接受相对原子量的求知欲。 让学生懂得,在实际使用中原子的实际质量小,要转化为相对原子质量,能“化繁为简”“以小比小可以放大”(“以大比大可以缩小”)的方 法 【总结】“相对”就是个按比例的思考方法由此引出国际上统一采取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介绍科学家们为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先后以氢原子、氧原子,最后以碳-12原子为标准的历程。 构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模型,领会两种量的关系。并学会计算。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进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并加深 【提问】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吗?有何区别? 2、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 3、原子质量是原子的 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该种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原子的 除以1.66×10 kg(碳原子的质量的-271/12)所得的一个比值。 4、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质量是1.993×10-26-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 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上,加以挖掘,向深度广度拓展,学会归纳总结知识。 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讲解】结合学生对问题的完成情况测试,让学生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现原子质量的大小,为了方便使用,常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给出,请分析表中信息,补充完整表格,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 原核外电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1 6 0 6 8 12 6 8 1 12 23 质子数 中子数 子数 质量 相对原子 【小结】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