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新课标的确立到教材的改编,无论怎么改,但目的只有一个: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成长的需要。这就应该落实《课标》中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改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在教学中通过不但的实践和反思,使我清醒地看到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树立与时俱进的学生观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对于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有正确的学生观。师生之间应保持的是一种平等、友爱、尊重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不应只批评、教训,而要耐心开导、以理服人。促其改正。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动力。在人的一生中,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奠过于学生时代。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如果教师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厌恶,或因准备不足而敷衍,就会错过培养好奇心的宝贵时机,有可能严重打击学生的求知欲。
2 转变教育观念
今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过去的满堂灌、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的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交流、辨论等一切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方法都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原来的教学成果和失误。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致力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由于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要大力提倡情感教育,能让更多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地学习数学,思考数学和感悟数学。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为指导,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从而发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扩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实践作业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人人参与,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体验相关的数学知识,既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又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从而进一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能力必须在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中形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首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时,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即:要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要善于把握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发现过程和思路的探索过程这一最佳时机,必须以教学内容一数学知识为依据,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促使其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总之,运用新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进步,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吐故纳新、标新立异、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促使每名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与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