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 A. 物体将做往复运动 B. 2 s内的位移为零 C. 2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 D. 3 s内,拉力做的功为零
2.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t1,接着物体又做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2,其速度变为零,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D A.
a1t1at1t2at(tt2)at B. C.111 D.22
2222(t1t2)3. 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
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B ) A. 1:22:32,1:2:3 B. 1:23:33,1:22:32 C. 1:2:3,1:1:1 D. 1:3:5,1:2:3
4.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秒内的位移是s,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A ) A.
2s 2n1B.
2s n1C.
2s 2nD.
s n1
5.在离坡底10 m的山坡上竖直地固定一长10 m的直杆AO(即BO=AO=10 m).A端与坡底B间连有一钢绳,一穿于钢绳上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钢绳无摩擦地滑下,取g=10 m/s2,如图所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为( ) B
A.2s B. 2 s C. 4 s D.
3s
6.如图所示,一个物体A沿斜面匀速下滑,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外力压物体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可能保持不变
C.不管F怎样增大,物体A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可能沿斜面加速下滑
7.如图所示,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使球面由A到半球的顶点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D ) A. N变大,T变小 B. N变小,T变大 C. N变小,T先变小后变大 D. N不变,T变小
- 1 -
8.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木块在长木板上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质量为m,长木板质量为M,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地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BD
A.1(m+M)g B.2mg C.F-ma D.F+ma
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A
A.2(MF) gB.M2F gC.2MF gD.0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绳子与物体B相连,假设绳子的质量以及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B=3mA,则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C
A.3g B.g C.3g/4 D.g/2
11.如图所示,在升降机内的弹簧下端吊一物体A,其质量为m,体积为V,全部浸在水中。当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斜面与水平面成角),最后竖直向上运动.则在这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张力的大小情况是( )C A. 由大变小 B. 由小变大 C. 始终不变 D. 由大变小再变大 13.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一光滑定滑轮,两端各系一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m1放在地面上,当m2的质量发生变化时,m1的加速度a的大小与m2的关系图象大体如下图中的( D ) - 2 - 14.在倾角为30°高为h的斜面顶端,将一个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抛出时小球的速度v2gh,设小球在空中飞行到达某一位置的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则可能有( ACD ) A.一定是α<β B. α>30° C. β>30° D.若使初速度v 3gh,小球落到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将不变 215.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推力F以及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kg,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2.0 0.25 图甲 图乙 16. 如图所示,用细线拉着小球A向上做加速运动,小球A、B间用弹簧相连,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2m,加速度大小为a,若拉力F突然撤去,则两球的加速度 大小分别为aA= 3g+2a,aB= a 。 17.下图是在城际铁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超声波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在同一位置.通过发射器发出信号,信号与列车相遇时立即被反射回来,并被接收器接收,根据发出信号和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可以测出列车的速度.某次测量中,t0=0时发出超声波信号P1,t1=0.6s时接收到反射信号;t2=1.0s时发出信号P2,t3=1.2s接收到反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m/s.由于测量时间很短,可认为在测量时间内列车的速度不变.求: (1)信号P1与列车相遇时,列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2)这次测量中列车的速度。 18. 物体在斜面顶端由静止匀加速下滑,最初4s内经过的路程为s1,最后4s内经过的路程为s2,且s2-s1=8m,s1:s2=1:2,求斜面的全长。 18m - 3 - 19.如图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率v=2m/s匀速运行,把一工件从A处运送到B处,A、B相距L=10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1.若从A处把工件轻轻放到传送带上,那么经过多长时间能被传送到B处? 6s 20.如图所示,薄平板A长L=5 m,质量M=5 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边缘相齐.在A上距其右端x=3 m处放一个质量m=2 kg的小物体B,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0.1,A、B两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2,最初系统静止.现在对板A向右施加一水平恒力F,将A从B下抽出(设B不会翻转),且恰使B停在桌面边缘,试求F的大小(取g=10 m/s2). 26 N 21.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上,有一长l=12 m的木船,木船右端固定一直立桅杆,木船和桅杆的总质量为m1=200 kg,质量为m2=50 kg的人立于木船左端,开始时木船与人均静止.若人匀加速向右奔跑至船的右端并立即抱住桅杆,经历的时间是2 s,船运动中受到水的阻力是船(包括人)总重的0.1倍,g取10 m/s2.求此过程中船的位移大小. 0.4 m 22.如图所示,把质量m1=4 kg的木块叠放在质量m2=5 kg的木块上.m2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恰好使m1相对m2开始滑动时作用于木块m1上的水平拉力F1=12 N.那么,至少应用多大的水平拉力F2拉木块m2,才能恰好使m1相对m2开始滑动? 15 N - 4 - 23.一个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从t=0开始,物体 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8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g取10 m/s2). 167 m 24.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像求:(g取10m/s2) (1)t=1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解:(1)从图中可以看邮,在t=2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avt16m/s2=8m/s2 t2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 得 f=m(g-a)=80×(10-8)N=160N (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s内下落了 39.5×2×2m=158 (3)14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Hh500158s=57s v6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 t总=t+t′=(14+57)s=71s 25.如图所示,一架在2000m高空以20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想用两枚炸弹分别轰炸山脚和山顶的目标A和B,已知山高720m,山脚和山顶的水平距离为1000m,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投弹的时间间隔应为多少秒? 9s - 5 - 26.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以后只能维持这速度4.0s。设猎豹距离羚羊x m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作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 (1)羚羊从静止加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t1是多少?猎豹从静止加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t2是多少? (2)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不能超过多少? (3)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x值不能超过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猎豹加速度加速时间 a17.5m/s2t14s 2羚羊加速度a26.25m/s加速时间 t24s 若没追上,8s末距离最近。 1s430430180m此时,猎豹位移 12 羚羊位移 s21425325125m2 x55m (2)在加速阶段若没追上,则4s末距离最近。 1s此时,猎豹位移 1243060m 1 羚羊位移 s26.253228.1m2 x31.9m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