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 夕拾贤编:杨拟 l 946年5月3日至l948 : , 一排是法官席,当中是审判长 军事法庭采用的是英美法系 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是究问制——先fI 定你有罪,然后『十1被告方来 明自己无罪,再f_}_i检察官提f= 控告;而英美法系以对质制 年l 1月l 2日,远东罔际军事 韦伯,右边是美国法官,左边 法庭在同本东京对第二次世 是英国法官,再其次是中国法 界大战中的日本甲级战犯进 官梅汝墩。梅汝辙对这个安排 行了国际大审判。审判历时 2年零6个月,是世界历史上 表示不满,因为在日本侵略战 争中,中国的牺牲最大、人 员伤亡最大、财产损失最大、 历时最久,所以把中国放在英 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 冈际审判,又称“东京审判”。 时年25岁的高文彬作为中国 检察官办事处的翻译和秘书, 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东京大审 主,以证据为中心,首先假 被告是无罪的,然后由控辩 方就证据进行辩论,法官如 冈旁边是不合理的,他甚至以 脱掉法官袍退庭来抗议 、这样 僵持了大概1个多小时,韦伯 认定证据不足,可以拒收, 以在英美法中证据的力量 非常重要的。辩护团共有1( 多名日本律师,再加上近 名美国律师,这样20多名 告就拥有了一百多名辩护i 师,这不但是纽伦堡法庭没 判,现在高文彬成了唯一在 最后还是妥协了,决定按照投 世的一位亲历东京大审判的 降书签字Jll ̄j芋排定法官位置。 中方代表团成员,他的关于 这样,坐在庭长左边第一位的 东京审判的片断同忆已成了 弥足珍贵的资料 便是梅汝墩 对于这场审判,当时的 中国政府以为作为战胜国,审 判仅仪是走过场,所以明 准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设在 的,而且是任何法庭或任何 判中所罕见的。陇大的国际{ 备不足:中 是亚太地区最大 的受害者,但派往远东国际军 护团,使得法庭审理过程充? 尔京涩谷日本士官学校的旧 了激烈对抗。也使中日代表[ 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和压力 址,也是日本陆军司令部所 事法庭的人数最少,前后加起 在地、、审判大厅在大楼一层, 来一共只有1 3位,相比之下 呈方形。法官席和被告席遥 遥相对。法官席有上下两排: 4办t-联派了70多位,美国派的 更多 审削·开始,让中同代 东京审削采用对质相 让中方一时措手不及、 以一J 前面是书记 或秘书,一卜-面 表团感到意外的是,远东国际 o长者家园 中国人的理解,日本人在中 国犯下的罪行举世皆知,还 需要什么证据?所以,当时 中国方面x,-J审判的唯一准备, 便是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 国内战争已经迅速向南推进, 倪征燠也无法回东北取证;在 毁了很多证据,要找到具体证 据难度很大,战犯很可能会 京大屠杀留存的唯一影像,当 时在法庭上作为证据播放了。 他们当时曾被日本兵集中起来 用机关枪扫射,两人侥幸不死。 东京,日本投降前有计划地销 还有两个中国商人到庭作证, 中国检察官向哲浚,代表中 国政府向军事法庭递交了中 国政府认定的11个战犯的名 逃脱正义的惩罚。高文彬说, 战犯绳之以法,那我们在东京 高文彬说,说服溥仪出 的一击。溥仪是1946年8月 如果不能把罪大恶极的日本 庭作证,应该是对被告最有力 单:位列第一的是日本侵华间 谍头子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 四郎,其次是曾任日本关东军 司令的本庄繁——当时的国 民政府并不知道他已经自杀, 第三则是南京大屠杀制造者 谷寿夫。但是,中国方面的一 纸名单,对于检方是远远不够 的。军事法庭采用英美法系, 有没有证据、证据是不是有 力、会不会被对方驳倒,是能 否判定战犯罪名的唯一标准。 所以审判开始后,向哲浚赶紧 回国寻找精兵强将支援审判, 这样,倪征燠在1946年1 1月 便补充进来,担任中国检察 官的首席顾问。除了他之外, 还有3位顾问:一位是倪的同 班同学鄂森,另一位叫桂裕, 还有一位是来自中央大学的 法学教授吴学义。 从客观上讲,审判采用 英美法系,的确给中方带来 了不少困难。倪征燠晚年在一 本书里还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当时,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次 长秦德纯到法庭作证时说日 军‘到处杀人放火,无所不 为’,被斥为空言无据,几乎 被轰下台。”除了观念上的差 异,取证也有难度。那时候 法庭的这些人怎么回来面对 国内的百姓? 后来,倪征燠想出一个 办法,向盟军总部要求开放 已被盟军封起来的日本陆军 内部机密档案。中国代表团 派懂日语的刘子健和吴学义, 在里边足足翻阅了1O个日夜, 寻找证据。日本十几年的档案 资料,包括文件、作战命令、 来往电报等,难以数计,必须 小心翼翼,不放过任何蛛丝马 迹。比如,板垣征四郎在做陆 军部大臣时,曾经发布命令, 要求在中国打过仗的日本军 人回国后禁止谈论在中国所 做过的事情。这条命令的证据 很重要,为什么不准日本人回 去以后谈论在中国所做的事 情?说明他们心里有鬼。 南京大屠杀的证据相对 好找一些,向哲浚在去东京 参加审判之前,就已经在南京 地区进行调查、搜集证据。正 式开庭时,除了中方提供的上 千件书面证据以外,法庭还接 受了两名美国牧师作为目击证 人,他们当时在南京难民区工 作,亲眼看到日本人屠杀中国 人。其中一个叫马基的,他用 摄像机拍摄了一段资料,是南 出庭的,在东京引起了轰动, 整个法庭都坐得满满的。大家 都好奇,想看看“满洲皇帝” 是什么样子。溥仪是穿西装出 庭的,戴着一副玳瑁边眼镜, 风度还挺好的。溥仪在法庭上 全部用中文回答,他讲一口地 道的北京话,然后由工作人员 翻译成英语和日语,但他经常 在旁边给翻译人员一些示意, 表明他的英文程度相当好。检 方希望溥仪出庭来证明日本 人是怎样利用他这个傀儡,进 行侵略和统治东北,而日方辩 护律师则想极力证明,溥仪是 主动与日本人勾结、自愿登上 “满洲”皇位的,所以控辩双 方的交锋特别激烈。溥仪整整 出庭8天,创下了单人作证最 长时间的纪录。最终法庭还是 采信检方的证据,证明溥仪是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个傀 儡,这也是中方的一大胜利。 最终的较量 按照程序,审讯开始后, 先由总检察长季楠把日本的 侵略行为做一个概括介绍,日 本律师来总体辩护,然后再由 各个国家的检察官分别检控, 中国排在第一位。审讯的第三 Q】璺堡 屋呈。 “” 、 莽夕 部分,是审理每个被告的个人 战争罪行。 而不是有计划侵略,“满洲国” 根据“民意”成立,“七七事变” 到国内,隐匿于市井之间。搜 寻几乎持续了半年,最终在两 涉及中国的部分,主要 就是两大板块:一块是东北、 后,4tg始终主张从中国撤军等 人的家乡日本琦玉县找到了 等。而倪征燠根据日本御前会 他们。刽子手已经脱掉军装, 华北,一块是南京大屠杀。土 议文件、内阁会议文件、密电、 头裹白布,在街边做起了小生 意。他们后来被押解到南京 接受审判。1948年1月28日, 让板垣无话可说。 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都是 动员令等重要材料盘问反驳, 在“东北、华北”板块受审的。 高文彬说,土肥原左边的脸 1947年l2月法庭开始 抽完最后一支香烟,他们被拉 大概有毛病,一紧张就抽搐。 他大部分时间闭着眼睛坐在 被告席上,偶尔睁开眼,低头 在纸上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中国境内,特别是东北、华 北,谁不晓得土肥原,谁不 知道板垣?但是这个证据很 难找,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军 队里的特务,通常都是秘密活 动。尤其是土肥原,对东北、 华北特别是华北地区的官僚 非常熟悉,他常常扮成中国人 到市区里面去活动,日本人本 来与中国人就很相像,他又能 讲地道的北方话,从外表上根 本看不出他是日本人。为了证 明他有罪,中方人员与那些精 明的辩护律师斗智斗勇。倪征 燠在法庭上引述《奉天特务机 关报》的文章:“华南人士一 闻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 之名,有谈虎色变之慨。”土 肥原的美国辩护律师立即反 驳说:“这里讲的是一只老虎, 与土肥原贤二无关。”倪征燠 还击说:“在日占区,土肥原、 板垣就像老虎那样可怕。”法 庭当即爆发出哄堂大笑。审判 前,板垣征四郎的辩方提出 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想 说明“九一八”是偶然事件, 0长者家园 “个别审判”时,被列为一号 战犯的日本前首相东条英机 又一次成为焦点。曾在日本战 败时开枪自杀未遂的东条英 机仍然穿着军服出庭,但不佩 戴徽章,态度自始至终都比较 傲慢。他不回避自己的战争罪 行,但极力为日本天皇开脱。 对裕仁天皇是否也应被列为 战犯,当时也是争论很大的 一个问题,梅汝墩曾代表中国 政府,主张天皇应接受审判, 但在各方力量的斡旋下,最终 天皇被免除战争责任。 1947年的一天,高文彬 在《东京日日新闻》上看到 1937年的一张照片,上面刊 登着这样一件事情:日本少尉 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南 京大屠杀中,以军刀砍掉中国 人的头颅数量作为比赛,最 终向井以杀死106人“获胜”, 而野田失败的原因是军刀“卷 了刀刃”。照片上两个人并肩 站着,用军刀撑地,脸上竟然 露出得意洋洋的笑容。高文彬 把这份报纸复印了,转寄给南 京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中方 立即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这 两人。这两个人战后混迹于被 遣返的日军当中,悄无声息回 到南京雨花台刑场执行了枪 决。 1948年4月16日,对这 些战犯的审理程序基本完成, 此后,法官们将对被告逐一 量刑。这对法官来说,又是 一场较量,因为那个法庭是 由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要 判一个人死刑,必须要经过 半数法官同意才能判处。当 时11国法官对主要被告是否 判处死刑发生了严重分歧, 主法官韦伯主张将战犯流放 到一个远离陆地的荒岛上, 而印度法官则提出所有被告 无罪释放,理由是“世人需 以宽宏、谅解和慈悲为怀”。 法国、澳大利亚的法官以本 国已废除死刑为由主张轻判。 高文彬说,如果有6个法官 不赞成死刑,那我们的努力 就白费了,所以我们那时候 的确非常紧张,每天睡不着 觉吃不好饭。其问,梅汝辙 做了大量工作,美国、英罔、 加拿大法官也主张判处死刑 以严惩战犯。1 1名法官以秘 密投票的方式决定战犯的生 死,最终以6:5的微弱优势, 决定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 级战犯绞刑。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