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学生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发散思维。学生只有对某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当学生在集中精力做事情的过程中,快乐会影响到其精神状态,潜力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尤其在VB程序设计课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提高 学生 学习 VB程序设计 兴趣
程序语言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模块。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VB程序设计是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必学内容。学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的模块内容后,能掌握相关程序语言,并会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客观上,程序语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兴趣不浓,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障碍。有句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开启学生学习欲望的钥匙。提高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对学生或者对课堂教学质量来说,都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从学生的爱好入手,学玩结合
电脑游戏,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之一。把游戏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设
计课堂导入或者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一切以教师的要求为主导,严格控制学生接触游戏的时间,以便实现学与玩的有效结合。否则,如果教师过于放纵,学生只会为了游戏而玩游戏,忽略了课堂学习的客观存在。
在VB程序设计的开篇课上,笔者利用弹球小游戏,让一至两位学生上台玩游戏。该游戏的规则是点击键盘的左右方向键,让小球在落地时挡板能接到,如果不能接到,那么游戏结束。如此一来,上台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点击键盘,小心翼翼,争取让小球在空中保持的时间更长久。而后,跟学生介绍这是用VB语言设计的游戏,并以其作为程序的代表,开始进入程序概念的学习。
二、巧用实物演示,发散学生思维
实物演示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点。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课堂的影响日益深远,但是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不会磨灭其不朽的光芒。对于枯燥的程序语言知识点,如果没有实际的物品演示,学生只能凭借着想象思考,稍不注意,会有陷入浮想联翩甚至走神的危险。此外,在实物演示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给学生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观察的同时,思维得到发散,从而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
变量赋值,涉及变量与变量的值两个概念,其式子与传统的数学式看似一样实质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把已知的两个变量的值进行互换,对于开始学习变量赋值不久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讲台上的两个粉笔盒作为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演示,说有两个杯子,里面装满不同
1
的饮料,问学生如何把它们盛装的饮料进行对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后,会说出利用第三个杯子作为中间变量。当然,在这里教师还需强调,虽然赋值后原变量的值不会消失,这与倒水后的杯子无水有着一定的差别。另外,在演示的过程中,调皮的学生可能会想出,用自己的口作为中间变量,课堂气氛可以得到适当的活跃。 三、任务驱动,分层教学
在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在利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客观上,学生之间的操作水平差异更为明显,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更不一样。为了能提高学生成学习的兴趣,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后面的学生有信心往前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任务驱动与分层教学齐头并进。
在VB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第二课时的授课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运用任务驱动与分层教学齐头并进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小组讨论与自我练习,既能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又能让学生巩固程序语言的编写能力。在设置各个小组任务时,笔者设计了基础层次、中层层次、发展层次这三种水平的教学目标,以便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差异。同时,在进行后续的小组任务过程中,引导前面未完成的学生继续完成之前的学习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非常重要。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