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类文章阅读指导与训练二
一、答题方法点拨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突破点:
(一)抓住文章层次和描写顺序
状物类文章在描写时常有清晰的层次和详略的安排,例如,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的文章,我们读后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有了全面的了解,但在这中间最让人难忘的可能只有一两个地方。我们阅读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是题目中最容易出现的地方
(二)抓住重点语段和精彩片段描写
在状物类文章中,常有一些重点语段和片段描写。在这些地方常有一些好词和重要语句,我们要认真体会其中的含义和妙处。在题目中常出现针对重点语段的理解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画出重点词语或重点句子等题型,当我们真正读懂了这些重点部分的时候,做起题来自然就容易一些。
(三)紧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作者在写状物类文章时,常常以物寓理,即通过写物来掲示一定的道理。在题目中常出现让我们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所要表达的思想等题型,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加上自己的理解灵活答题。
二、典例分析 老杨树
我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老杨树。
春天,万物复苏。老杨树上挂满了一串串嫣红嫣红的花穗,那花穗足有二寸长,是由无数个小米粒大小的花蕾组成的,好像谷穗缀满枝头。微风吹来,花穗随风摇曳,远运望去,仿佛一片火红的彩云在空中飘浮。花开花落,新叶抽出。小小叶片娇嫩嫩的、绿油油的,在阳光下欢快地跳跃着,展示出无限的生机。就在这绿叶丛中,一粒粒花蓄渐渐长大成熟,饱胀得裂开了小嘴儿,吐出了洁白的杨花。那一缕缕、一团团的杨花,像棉絮,像白云,载着树种,带着老杨树的希望,漫天飞舞,飘落四方,去孕育新的生命。
夏天,风调雨顺。老杨树贪婪地吮吸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那树干高得就像一根擎天柱伫立在天地之间,那树冠大得仿佛一把巨型大伞撑在半空之中,那树叶绿得仿佛滴滴翠色就要流淌下来,那枝叶密得几乎连一丝光线都无法穿过。当烈日当空、天气闷热时,老杨树敞开它那无私的胸怀遮住了阳光、挡住了热浪,为人们洒下一片阴凉,创造出一块凉爽、舒适的天地。老人摇着扇子在大树下边喝茶边聊天,高兴了还“杀”上两盘;孩子在树下有的看书,有的玩耍嬉戏……
秋天,金风阵阵,霜叶尽染。老杨树上一片金黄,就像一朵金灿灿的蘑菇云。一片片黄叶乘着秋风,带着老杨树的心愿飘落到大地的怀抱,为人们生活取暖提供便利。
北国之冬,风雪交加。老杨树在暴风雪中更加坚毅挺拔。每逢雪后日出的早晨,老杨树别具风采。你看那千姿百态的玉枝上,绽开了千万朵梨花,朵朵梨花在火红的霞光映照下,晶莹耀眼,光彩熠熠,令人心旷神怡。
啊,门前的老杨树,我赞美你那多彩的风姿,更赞美你那刚强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摇曳( yè zhuài ) 光彩熠熠( yì zhé ) ..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形容风雨及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很有利。( )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3.按要求画句子
(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4.概括文章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按 顺序生动描写了“我”家门前的老杨树,从字里行间,我们深深感受到老杨树
和 。文章表达了作者 。
训练1 小挂历
我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小而精致的挂历。说它小,是因为它只有我的一只小手掌那么大;说它精致,是因为它的纸张、制作、画面、字迹都非常考究。这本精致的小挂历,是我三姨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我挺喜欢它。
小挂历的封面画着两朵紫色的蝴蝶花,在紫色的花瓣和紫色的茎( jīng jǐng )秆连接处,是一小节白.的茎秆,在白色茎秆的衬托下,它以独特的风姿栩( yǔ xǔ )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花瓣像一把圆形的扇子,.花茎像扇子的骨架,支撑着整个花瓣。它的下方写着几个清晰可见的白色字”中文迷你日历”。
小挂历里面的每一页更不用说了,那山水,那花草,无一不在呼唤着春天的到来。你看那一月的高山,重峦叠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二月的红霞,灿烂一片,像缎子,像彩绸,像锦绣。那三月的翠鸟,张开五彩的翅膀,“吱吱”地鸣叫,仿佛在说:“春天来了。”清脆的叫声不绝于耳。四月的羊群、五月的湖水、六月的蓝天,使人产生多少美丽的遐想。最美要算七月,那积雪的高山,重重叠叠,像是一道洁白的幕布挂在天际。那些曾经 fán huā sì jǐn( )、婀娜多姿、浓阴蔽日的树木,此时都剥( bāo .bō )落了它的光彩,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摇摆。唯有苍松、翠柏,依然苍郁而青葱,更
加 shēng jī bó bó( ),孕育着新的生命。七月的炎夏,晴空红日,好像火在燃烧,可那白雪的明艳和苍松的素丽,真是使人眼明神爽,顿觉清凉。
在小挂历的每一页的画面上,都写着两行小字,全都是一些描写大自热美景的著名诗句。古往今来,作家、诗人们不厌其烦地用美妙的辞藻歌颂大自然。啊,大自然,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爱你!
【基础巩固】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词话。
3.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呈.
现在眼前( ) A.恭敬地递上 B.显出,露出 (2)不绝.
于耳 ( ) A.穷尽 B.绝对 (3)苍松的素.
丽( ) A.本来的,原有的 B.颜色单纯 4.选出下列诗句中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两项。(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回。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E.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力提升】
C.摆在,放在 C.断绝 C.素来,向来 C.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
5.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 朝诗人 的《 》一诗
。
这
首
诗
的
后
两
句
是 , 。
训练2 小白鹅
我爱小白鹅!
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额上突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 shān shàn )子,一扇( shān shàn )起来,“呼呼”作响;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踱( dù duó )着方步。 .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它扇起大翅膀,瞪着双眼,伸长脖子怪叫,连跑带飞狠狠地向你扑来,看那架势,非拧你几口不可。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脚,就能把它吓住。
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顿时,一圈圈粼粼的波纹便徐徐向外扩散。你瞧,它玩得多开心呀。它有时弯着脖颈对着天歌唱,有时把脖子伸入水中觅食,向后背洒水,还不时地翻着跟头哩!
小白鹅吃饱了、玩够了,到了中午就回家生一个沉甸甸、热乎乎的大鹅蛋,足有三四个鸡蛋那么重。奶奶收鹅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说:“瞧,小白鹅多能干!”
【基础巩固】
1.用“\\”面去文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2.写出两个与“徐徐”意思相近的词语: 、
3.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生气时的动词写下来。
【能力提升】
4.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非拧你几口不可。”这句活中“拧”是什么意思?请你用“非……不可……”再写一句话。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我”爱小白鹅的原因
是: ; ; ; 。
训练3 带刺的朋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赶忙贴到墙根,惊愕地注视着它的行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那伸出的枝丫……
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忙碌( lù nù )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它的身子立刻“长”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逃走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
我暗暗钦( qīn qīng )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了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一一大老黑来了。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走过来,笑着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我追上大老黑一看,可不是,嘴上正滴着血呢!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基础巩固】
1.在文中的括号里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读句子,给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它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 ) A.到来 B.归并 C.归还 .
(2)兴许是怕被人发现。 ( ) A.也许 B.肯定 C.兴致 ..
【能力提升】
3.文章描述刺猬偷枣儿的顺序是: → → → →
→离去。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句子。
刺猬的身子“长”大了一圈,是因为 。
5.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这不是刺猬吗?
6.据文华内容填空。13分
刺猬把枣儿背在身上的过程,先是 ,然后
,最后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