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赵俊苓
来源:《启迪·下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我们明确阅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个性化阅读模式。持之以恒,争取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关键词:兴趣 ;阅读 ;方法 一、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结合课堂口语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形式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三个意思,一是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或是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论文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 三、方法是关键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呢? (一)朗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地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读,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其次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读流利。最后做到在感情地朗读。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从而达到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默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默读是不出声地读,在指导学生默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时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用眼睛扫视。其次,指导学生读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字里行间钻研语言文字的含义并提出问题,用自我设疑、释疑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以及内在联系。 (三)略读
略读就是快速地浏览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根据需要快速地搜集课文中的某些信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某些问题的粗浅认识,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强化个性化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把一大堆从教科书看到的对注解、分析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活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维,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个性化阅读就不一样了,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理解、鉴赏,让学生对文本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 (五)坚持课外阅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当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信息环境里,学生获得阅读资源渠道有很多,教师要尽量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练习是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1.词的练习
(1)换词练习。课文中有的词语用的十分准确、巧妙,可以引导学生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从而领悟如何准确的运用词语,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个句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非常生动形象、贴切。这个词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增减词练习。教师首先选准应重点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根据需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和修饰成分去掉。然后进行比较,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原词的独特作用,如《学画》中的“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若将剧中的“滴滴”和“滚来滚去”删去。句子中花瓣上清水,荷叶上的水珠是什么样的形象就不具体了,也不能显出荷花和荷叶的美,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变的干瘪而苍白,由此可见这两个词把荷花的叶和花瓣描摹得惟妙惟肖,用得既准确而又生动。 2.句子的练习
(1)变换句子练习。变换句式就是变换句型和语序,再和原句比较,诱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力度和特点,把思维引向深入,如《养花》一课中有句话:“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可引导学生将这句改成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通过比较学生明白这两种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
(2)转换语言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课文提供的可进行语言转换的材料,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替换或重组课文的言语材料,完成新的表达。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我们明确阅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个性化阅读模式。持之以恒,争取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