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湖的绿》有感范文
读《西湖的绿》有感1
《西湖的绿》记叙的是作者第四次来到杭州,游玩于西湖,欣赏西湖柔美可爱、秀丽迷人的风景,深深领略了西湖的“绿”,让作者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当我读到:“……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时,我不由心中想起西湖,好像我就漫步于雨中的西湖,没有春光、没有秋意,有的是满湖的烟雨,满眼绿色的雨丝在空中飞扬。我正在游黄龙洞,正在屏风山上远眺,正在九曲十八洞里穿梭。漫步苏堤,绿茸茸的青苔如此鲜嫩、如此可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蓬勃生机,弥漫我的双眼,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滴溜溜的翩翩起舞,简直好像满池的荷叶在裙袂飞扬。古来写西湖的名家圣手何止千万!可我去唯独钟情于西湖的绿。细细读来,使人感觉到文章主要描述了两个字——“绿”和“变”。没有“绿”的描写,“变”就成了空中楼阁,而没有“变”的点化,则“绿”也就成了过眼浮云。作者对绿的描写不只是写它的色相,而是展现它的神韵,写出它是生命的颜色,是茁壮的生命力。 作者抓住绿字,泼墨如水,描绘了西子湖畔的秀丽山水,使读者的心灵深受感触,甚至读一篇文章胜于游一次西湖!读完这篇散文,我不禁低吟: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1 -
接连好几天,我一有空,就翻开这篇散文来读一读,直到我会背诵,直到心醉神迷。因为,这就是我的祖国的一角,可谓物华天宝!因为,她拥有如此美丽的景色而钟灵毓秀!难怪作者说: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我,因为读了这篇文章,即使没有去过西湖,但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西湖。
读《西湖的绿》有感2
文中的西湖的“绿”写得好!我们可能以为身边只有树叶的深绿,小草的深绿,可是不然,作者却把西湖的“绿”写得美轮美奂。首先,比喻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从飞来峰到亭旁,一路的“绿”让人陶醉,尤其是“如飞珠滚玉一般”这个比喻词用得好,这样既写出水珠的饱满,又写出了水流的湍急,仿佛西湖的'亭旁的溪水跃然纸上。 随后,作者又写了西湖名胜景观的“绿”,什么“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都写出了绿的各种“姿态”。接着,又详写了苏堤的“绿”,绿萌萌的,可爱的,莽莽苍苍的,非常美丽。
最后,作者又写了自己在花港观鱼的情景,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一种生机勃勃、跳跃满地的绿。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有的植物都茁壮的成长,正是因为有了绿色,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丽,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繁荣。再加上作者以拟人的手法,荷叶在裙袂飞扬,翩翩起舞,好像在我眼前,就是那令人流连忘返的西湖!
- 2 -
读《西湖的绿》有感3
通过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上尤为细致,他从西湖的各种各样的绿到观鱼港的另一种绿,每一种绿都写得那样细腻,那样生动,如有的绿的发黑有的绿的发蓝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只是一个绿字,竟也写出了因绿而使各景点呈现出的的不同气势,仿佛让我们也融身到了那些绿中,也徜徉在西湖的美景之中。
我从没有去过西湖,但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自己好像也到西湖游了一趟,亲眼看到了西湖的绿。我想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最大的原因就是作者的文章写得美仑美奂,精辟的用词,优美的句子,文章还运用了比喻、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不难看出,作者将自己对杭州西湖的喜爱真正融入到了文章之中。
读了这么美的文章,再联想到平时自己写作文,即使观察到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写时也只是三两句话就完事,即使知道有些好词、好句在文章中能用上,但也不会灵活运用,不象在《西湖的绿》中,作者就引用了我们上学期所学的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我目前在写作文中最欠缺的。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想,在今后写作文时我也应该把心沉下来,用心观察事物,学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西湖的绿》有感4
《西湖的绿》整篇文章写得都是景,从那些优美准确的字词中,
- 3 -
能体会出作者认真的观察、细心的思考。真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这篇美文也激起了我心中对西湖美景的神往: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什么时候我能与这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来一次亲密接触呢?也许,就在这个绿色的夏天……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