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概念,我们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有,第一,认同注重重要概念的学习的必要性。二,了解标准一级主题下各个重要概念。三,明确作为教师深入挖掘重要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意义。
1 生物学重要概念及意义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者概括。具体的说,是共同具有某些特征或者属性的事件、物体或者现象的一个抽象概括。换句话说,是由相近、相似的事件,想法、物体或者人所组成的一个集合。在科学领域中的概念,主要描述一种相对复杂的体系。其复杂性表现在不仅仅是对客观物体的简单分类,同时,它更是一个有逻辑性,并且相互具有关联的综合体。
1.1概念
作为一个概念,通常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就是概念名词,或者我们称之为概念术语。概念第二个要素,就是指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关键是在于其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而且是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概念的本质。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概念,其内涵把握,对概念的理解是极其重要的。概念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概念的外延。
下面我们来看,围绕概念三个要素的一个举例。光合作用是我们生物学教学中,频度很高的一个名词。光合作用,它本是就是一个概念名词,或者我们称之为概念术语。同时,光合作用可以表述成为,所谓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也就是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那么这样一个陈述句的表述,我们把它可以理解成为是概念第二个要素,就是概念的内涵。在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光
合作用,这个概念的适用对象,也就是概念的外延主要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作为概念的外延,成为它的第三个要素。
1.2生物学重要概念
下面我们再看一看,所谓生物学的重要概念。那么生物学的概念,对于生物学科来讲,它是我们生物学课程内容一个基本组成。那么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我们在概念之前加了重要两个字。我们特别强调,这样一批概念处于生物学科的中心位置。它包括对生命的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解释。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生物学以及相关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那么大家可以从这段表述中看出,我们强调的重要概念和一般概念的比较,主要是在于它在学科中间的地位。
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的意义,我们可以从本次课标修订的核心就能看出。那么此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的核心,就是在于凸现重要概念的传递。为此,在课标中围绕生物学10个一级主题,突出了适合七八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其字词接近2000多。可以看出,重要概念是此次课标一个重大的特色。
概念与术语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概念和术语的区别。所谓术语,其实就是一个词,我们知道词并不是一个概念。作为一个词本身,只是代表或者标记概念的一个符号而已。而且对于同一个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大家知道,当理解不同时,我们尽管运用同一术语,但相互之间传递时,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术语比较简练,所以是概念一个重要传递形势之一。我们在使用概念传递进行交流时,大家知道,术语的交流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术语交流是非常有利于新概念的学习。但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参与交流
的人,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术语的背景信息。这样才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对称。而且更有利于新概念的学习。
概念与定义
那么下面呢,我们围绕误区二,再看一看,概念和定义之间的区别。我们知道概念和定义,它们的表述有十分相近的地方。在我们一些考试题型中,经常会出现名词解释。那么一个名词解释,似乎就是给这个名词下定义。其实作为概念和定义两者之间,又不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定义通常的表述方式,是以“某某是什么什么”来表示。通常这样的口吻,是十分肯定。但是作为概念描述,由于概念主要要确定一类事物的本质,所以,有时概念表述是不用“是什么什么”来表示的。第三个,一个定义确定之后,往往会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所学知识的增加,同样一个定义,会不断发生变化,定义不断加深,不断深入,那么一旦把定义完全等同于概念,就会导致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一种困惑。大家知道,同样是光合作用。从初中讲光合作用到高中再学光合作用。甚至于到了大学,作为生物专业再来谈光合作用,同样一个概念,包含的含义是逐渐地加深的。第四,部分的概念,我们是可以确认它是具有定义的属性。这个时候,也就是说,这批概念是可以通过事物的关键特征,或者说通过给它下定义,来识别具体的例子。但是,更多的概念是无法依靠定义属性去确定。特别我们前面讲到,在我们自然科学中,许多的概念是一些相关事物的综合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这样的一些概念,所包含的含义,它的意思,是无法用一句去准确表达的。
如果在平时教学将概念简单等同于名词、术语或者是定义,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作为教师来讲,我们说,在我们一线有一批教师,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存在着模糊性和片面性,在教学中,由于过去的这种思维定势以及我们前面讲的误区,往往把概念简单地等同于名词术语或者是定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他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过于关注零散的
信息,因为我们前面讲的往往一个定义是无法包含一个概念的全部内涵,那么在这种零散信息的关注中,会导致他忽视了概念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特别是运用概念之间的联系与情境运用,就是我们前面强调的概念的外移,而且在他的教学中,会出现去鼓励学生把概念作为名词解释去记忆概念。从学生角度来讲,将概念简单等同于名词或者术语或者是定义,会导致学生往往不求正解,在不加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我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既痛苦又没有意义,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其实获得的是一个无效的言语训练而已,在这样的无效、无意义的学习中,学生是无法去构建这样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由于他的理解不深入,他的记忆更多的是死记硬背,会导致对这些概念特别容易忘记,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进行知识运用和迁移时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最后我们还是强调,作为我们教师,如果试图仅仅去用某一个精确的定义把我们的概念全部确定下来,我们认为是完全限制了概念本身的含义,另外会导致将概念置于一个教条化、静止的状态,违反了概念的时代发展性,同时,也剥离了概念之间的关联性。
概念与事实
第三个误区,就是一批老师将事实性的陈述与概念混为一谈,我在前面讲到,从我国的教学传统来看,实际上我们的一线教师,从他的个人态度来讲,高度重视知识的教学,但是我们认为,在这种高度重视之下,由于对概念本身的一些界定不准确,我们认为,这种所谓的重视,并没有达到重视概念教学本身的层次,我们知道在多年的基础教育中,在我们的话语体系中,通常老师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就是强调知识点,但是在老师进行教学,进行复习,进行考试的时候,在反复强调知识点的同时,相当一批老师,实际上没有很好地分析自己不同的知识点,包括一些事实和概念之间的一些差异性。其实我们知道,在作为我们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中,有一些知识点是侧重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另外一些知识点更加侧重于概念方面的知识,作为事实性的知识,主要任务是用来帮助我们学生
去建立概念,去理解概念,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将事实等同于概念,他就会将提供事实,或者对学生提的要求停留在事实记忆的要求水平上,这个时候,他是无法做到帮助学生去真正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去理解这样的概念。
1.4概念的传递方式
作为生物学概念的传递方式,我们说,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传递概念的方式,第一种,也是我们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就是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概念。例如,我们课堂上讲,今天我们将学习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作为这样一个术语代表生物学的概念。第二种传递方式,这种方式我们老师相对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一个完整的陈述句,这样一个陈述句,主要是描述概念的内涵,去传递概念。例如,我们前面的光合作用,假设我们要采取第二种概念传递方式,我们通常会告诉学生,光合作用实际上是指绿色植物去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组成了能量的一种情况,同时释放氧气。在我们的课堂标准中,这两种方式我们是同时使用的。
在使用术语去传递概念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首先,每个人对于术语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毕竟参加概念交流的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本领域的专家,当我们以为用术语可以很好地去传递彼此要表达的概念时,由于我们相互之间对于术语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往往有可能会导致的是“词不达意”,因而造成的是什么样的局面,就是“看似高效,实则无效”的实际情况。
第二个风险,既使是某一个人能熟练的使用术语,不等于他就理解了这样的概念,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术语它本身带给我们的对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局限性,术语本身是一个非常简洁明了的词。当我们有一批学生在接受了老师的教学以后,他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术语,甚至可以去背诵这样术语的定义,但是我们说,他使用的熟练也好,背诵的非常流
利准确也好,还是不等于他真正了解这些概念。我们说,他对这样一个概念很有可能会出现既有正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一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我们最后强调,其实当我们教学,在组织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初级阶段,如果我们的教师仓促地采用术语传递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得不全面或者不准确,吃了这样的“夹生饭”,最后会影响更多新概念的学习。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传递形式,就是以一个完整陈述句去表述概念内涵的方式。可以告诉大家,在目前全球教育发达的一些国家,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的理科课程中,越来越多的课程标准,都在采用第二种传递形式去传递概念,也就是说以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或者命题的形式陈述一个概念的内涵。采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去传递一个概念,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说第一点,以这种方式去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特别我们初中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去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易于确认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概念的内容及其意义,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点意义,我们强调在使用陈述句表述内涵传递概念时,由于这个概念在所学知识不断加深时,我们的内涵可以进行不断的补充,这样通过这种传递形式,其实我们是实现了对一些重要概念的螺旋式的发展。
第三条,我们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要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概念所代表的词汇上,应当更多地去理解概念。希望我们老师和同学,不能将熟练的掌握术语去代替你深入的理解概念。总之,在我们初中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在教学中要揭示概念的本质,它的实质,它的内涵,它的外延,同时在概念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强调你的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在新概念学习中,显然通过将概念的内涵表述清楚,以这种形式去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加深对概念的运用,这是非常有益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