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 姓名 分数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潜望镜 2、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指纹 B.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 C.在海边看海市蜃楼 D.看电影 3、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图1 4、如右图1,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5、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6、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7、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2,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8、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9、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0.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
f 2f 图2 平行光 图3
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
11、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3,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4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
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图4 13、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5,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14、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则奶
奶的眼镜是图6中的( )
图6
15、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图8
二、填空题(每1空1分,共20分)
16、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 _镜.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 情况(如图8示),根据该图,这个人患了____ (近视、远视)症,可配戴装有__ 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17、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后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起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8、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个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 (填“大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00
甲
乙
图11 图9 图10
19、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0甲所示,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 ㎝;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处时,如图10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 20、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参见图11)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 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 (填“上”或“下”)移动,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具有 _______ 的作用。
21、如图12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A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摄像头
(“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 (填“很亮”或“很暗”),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应 (填“开灯”或“关灯”)。
图12
22、若学校所用的投影仪镜头的焦距为80㎜,则投影片与镜头的距离应 , 所成的像为 (填“倒立”或“正立”) 放大的 (填“实”或“虚”)像。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3..请在下列各图13中画出经过透镜前后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图13 24.根据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14.
图14
图15
四、实验与探究(每1空分,共15分)
25、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15所示,光屏上
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 30 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6.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有一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填写如下表格:
10 5 2 38.5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u/㎝ 25 20 15 像距v/㎝ 11.8 13.2 17.1 物像位置的关系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做实验时,老师没有提供凸透镜的焦距。请你分析上表内容,写出两个实验结论 ① ②
2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
焦距是 cm;当蜡烛再远离凸透镜移动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28.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做实验过程中在光屏总是看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可能)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