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答案完整版

来源:伴沃教育
*密*

一、名词解释

++

1、Na/K 泵:能水解ATP,使α亚基带上磷酸基团或去磷酸化,将钠离子泵出cell,而将钾离子泵进cell的膜转运载体蛋白。

2、胞间连丝:相邻植物cell之间的连通,直接穿过两相邻cell的细胞壁。 3、受体蛋白: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的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分子。

4、细胞连接:在瞎报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5、过氧化物酶体:真核细胞中含多种活性酶的细胞。利用分子氧氧化有机物。

6、细胞培养: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包括原核生物细胞、真核单细胞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病毒的培养。

7、转移小泡:也称小囊泡,直径40—80nm,常散布于扁平囊的形成面,一般认为它是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把rER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扁平囊上,并使扁平囊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8、Ras 蛋白:单体G蛋白家族成员,在信号从细胞表面传递到细胞核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9、信号序列:蛋白质中有特定氨基酸组成的连续序列,决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终定位。 10、细胞通讯: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1、G-蛋白:GTP结合蛋白,具有GTPase活性,以分子开关的形式通过结合或水解GTP调节自身活性。有三体和G蛋白两大家族。

12、微丝: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他们在细胞内与几乎所有形式的运动相关。

13、信号转导 :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4、 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或配体)选择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它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15、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之间的有序过程。

16、 细胞周期检验点:在细胞周期中特异的监控机制,可以鉴别细胞周期进行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行。

17、MPF:MPF是一种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由M期Cyclin-Cdk形成的复合物;主要含有P32和P45两种蛋白,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 18、细胞分化:cell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诧异的过程。

19 、细胞凋亡: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学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一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 20、膜泡运输:以膜泡形式将蛋白质、脂分子等物质从细胞的一个区间转运到另一个区间。 二、填空题

1、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分辨力是(0.2μm),因此对人目来说其有效放大倍率是(1000* )。 2、cAMP途径激活的是蛋白激酶(A )。

第 1 页 共 9 页

*密*

3、秋水仙素是(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而细胞松弛素是(影响微丝组装)的特异

性药物。

4、胶原的肽链的一级结构是由(Gly )—X-Y重复序列构成的。 5、内质网可分为 (光面内质网 )和 ( 糙面内质网 )两类。 6、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 高尔基体),N-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 糙面内质网 )。 7、G1期的PCC呈(细单线状)状,S期呈(粉末)状,G2期的呈(双线染色体)状。 8、癌细胞的三个主要特征是:(cell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浸润性)和(扩散性)。 9、肌醇磷酸信号途径产生两个信使,IP3导致(钙离子)的释放,DG能激活蛋白激酶(C)。 10、细胞周期中四个主要的检验点是:(G1期DNA损伤检验点)、(DNA复制检验点)、 (G2期DNA损伤检验点)、和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 11、根据是否增殖可将细胞划分为:(终末分化cell)、(G。cell(休眠细胞))、(连续分

裂cell)三类。

12、细胞常见的磷脂有(卵磷脂)、(脑磷脂)和(鞘磷脂)等几种。 13、细胞周期的两个主要调控点是:(G1/S )和 (G2/M)。 14、 细胞是由(生物膜)包围着含有(细胞器)所组成的。

15、 灭活的仙台病毒之所以能够诱导细胞融合,是因为(它含有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位点,可以促使不同细胞凝聚,最终使细胞膜相互融合)。

16、细胞间隙的连接的间隙单位叫:(连接子)由(6个相通或相似的跨膜连接蛋白)组成,中间有一个直径为(1.5)nm的小孔。

17、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与分化有关的基因按功能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两类。

18、包被蛋白复合体小泡运输的主要线路是:(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顺面高尔基体网状区到内质网膜泡转运) 、(高尔基体TGN向质膜胞内体或溶酶体和植物液泡的运输)。 19、SRP是信号序列识别颗粒,有三个功能位点:(与新生肽信号序列结合位点)、(与核糖体结合位点)、(与内质网停泊蛋白SRP受体结合位点)。

20、有肌纤维中,有四种蛋白质,其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肌肉收缩的主要蛋白质,而(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则起调节作用。 三.判断正误

1、CsCl2密度梯度离心又称等密度梯度离心。(√ ) 2、细胞匀浆离心时,较小的细胞器经受较小的摩擦,因而比更大的细胞器更快沉淀。(× ) 3、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

4、间隙连接将一个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连接起来或与胞外基质相连。(×)

5、电泳时,DNA向正极移动。(√)

6、PCR利用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因为扩增的每步中双链DNA必须加热变性。(√) 7、细胞质的分化在卵子形成时就巳发生了。(×)

8、DNA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转录有关,甲基化程度越高,转录活性越高。(× ) 9、反式作用因子只能作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 × )

第 2 页 共 9 页

*密*

10、分化完成的细胞可以产生抑制素,这种化学介质可抑制附近的细胞进行同样的分化。( √)

11、胡克所发现的细胞是植物的活细胞。(×)

1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生命的唯一表现形式。(×) 13、相对不溶于水的亲脂性小分子能自由穿过细胞质膜。(√ )

14、衰老和动脉硬化的细胞质膜,其卵磷脂同鞘磷脂的比值低,流动性小。(√ )

++

15、Na/K泵是真核细胞质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 16、整联蛋白的细胞内结构域与胞质骨架的中间纤维相关联。(× ) 17、 胞外信号分子都是通过与膜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 18、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都是在胞质溶胶中装配的。(√ ) 19、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20、 端粒是任何生物染色体所不可缺少的稳定染色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 四.选择题

1、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显的界限,称作(B )

A、核质 B、拟核 C、核孔 D、核液 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D )

A、大肠杆菌 B、肺炎环菌 C、支原体 D、真菌

3、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式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体称作(B )

A、细胞系 B、细胞株 C、细胞库 D、其它 4、1埃等于( A )

-4-1-7-2-2-2

A、10μm ,10nm,10mm B、10μm ,10nm,10mm

-9-4-9-5-6-10

C、10μm ,10nm,10mm D、10μm ,10nm,10mm

5、利用不同性质的有机染料可对细胞中不同成分进行选择性染色,下列哪种结果有误? (C )

A、碘液可使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呈深浅不同的棕黄色。 B、吉姆萨染液可以使细胞或染色体呈紫红色或橘红色。 C、甲基绿可使RNA分子呈蓝绿色。 D、派洛宁可使分子呈红色。

?6、心肌梗塞的病因是一种因遗传因素引起的膜受体障碍,影响了( A )的运输。 A、高密度脂蛋白(HDL) B、极高密度脂蛋白 C、低密度脂蛋白 D、极低密度脂蛋白 7、如果将淡水植物放入海水中,它的细胞会(A) A、发生质壁分离 B、裂解

C、在巨大的压力下膨胀 D、以上都有可能

2+

8、下列膜相细胞器中,(CD)没有CaATPase的存在。

A、质膜 B、内质网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

?9、一种神经递质结合在突触后细胞,打开K通道,(D)

第 3 页 共 9 页

*密*

A、使突触后细胞产生兴奋 B、抑制突触后细胞

C、使突触后细胞去极化 D、同时释放乙酰胆碱

10、从上皮细胞的顶端到底部,各种细胞表面连接出现的顺序是:(A) A、紧密连接黏着连接桥粒半桥粒 B、桥粒半桥粒黏着连接紧密连接 C、黏着连接紧密连接桥粒半桥粒 D、紧密连接黏着连接半桥粒桥粒

11、下列物质中除(C)外,都是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

A胶原 B、层黏连蛋白 C、整连蛋白 D、蛋白聚糖 12、植物细胞间有独特的连接结构,称为胞间连丝,其结构(B)

A、类似动物细胞的桥粒 B、类似间隙连接 C、类似紧密连接 D、不是膜结构

2+

13、动物细胞内储存Ca释放的第二信使分子是(C) A、cAMP B、DAG C、IP3 D、cGMP

14、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跨膜信号转导是通过(A)实现的。 A、活化酷氨酸 B、活化腺甘酸环化酶 C、活化磷酸二酯酶 D、抑制腺甘酸环化酶 15、胞质骨架主要由( ACD )组成。

A.中间纤维 B.胶原纤维 C.肌动蛋白 D.微管 16.下列基因中不是癌基因的是: ( B ) A Rb; B Jun; C Ras; D fos; 17、动物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依靠( A ) A. 钠离子梯度驱动的同向协同(symport) B. 钠离子梯度驱动的反向协同(antiport) C. 钾离子梯度驱动的同向协同 D. 钾离子梯度驱动的反向协同

18、CDK4结合CyClinD1磷酸化(D)释放E2F转录因子 A p53 B p57 C p21 D Rb

19、真核生物细胞有丝分裂从中期转位到后期需要(C)降解姐妹染色体之间黏着物,才能启动。

A、 p53 B、 p21 C、 APC D、Rb

20、胚后期细胞增殖时细胞周期运行程序是(C)

A、S→M B、M→G1→S→G2 C、G1→S→G2→M D、M→S

21、能检测DNA有无损伤、纺锤体组装运动是否正常的蛋白是(D) A、Rb蛋白 B、p21蛋白 C、p34蛋白 D、p53蛋白

22、植物细胞和细菌的协同运输常利用哪一种离子的浓度梯度来驱动(A)

+ ++2+

A. H B. Na C. K D Ca23、以下哪些运输途径是笼形蛋白(clathrin)衣被参与的(AB)

A. 高尔基体→内体(endosome); B. 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

第 4 页 共 9 页

*密*

C. 高尔基体→内质网; D. 质膜→内体 E.内质网→高尔基体 24、矽肺与哪一种细胞器的病变有关(C)

A. 高尔基体;B. 内质网;C. 溶酶体;D. 微体;E. 线粒体 25、动物细胞纤毛中的骨架结构为(B)

A. 微丝;B. 微管;C. 中间纤维; D. Dynein

26、粘合带(adhesion belt)处连接的胞内骨架成分为(A) A. 微丝; B. 微管; C. 中间纤维 27、 血脑屏障是由哪一类细胞连接构成的( B )

A. 间隙连接;B. 紧密连接;C. 桥粒 D. 粘合带 ?28、以下哪些蛋白的基因可能为原癌基因(oncogene) (ABCD)

A. 生长因子;B. 生长因子受体;C. 蛋白激酶;D. 细胞周期蛋白 F. 细胞粘附分子

29、鞭毛基体和中心粒( D)

A. 均由三联微管构成;B. 均由二联微管构成 C、前者由二联微管、后者由三联微管构成 D、前者由三联微管、后者由二联微管构成 30、端粒(telomere)( ABCD)

A、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B、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

C、具有“细胞分裂计数器”的作用;D、 复制需要反转录酶(端粒酶) 31、“Hayflick”极限指(B)

A、 细胞最小分裂次数;B、细胞最大分裂次数;C、细胞最适分裂次数 32.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ABCD)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质粒 33.细胞内能进行蛋白质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CD)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34.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地运入溶酶体是因为他们具有(A)

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 35.具有极性的细胞结构有( ACD)

A.微丝 B.中间纤维 C.高尔基体 D.微管 36.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BCD)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37.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 (B)

A.病毒; B. 支原体;C. 细菌 D. 红细胞 38.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用于: ( D)

A. 获得细胞不同切面的图象; B观察活细胞;

B. 定量分析细胞中的化学成份; D 观察细胞表面的立体形貌

39.建立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是通过下列技术构建的: (A ) A 细胞融合;B 核移植;C 病毒转化;D 基因转移

40.细胞变形足(lamellipodia)的运动主要是通过什么所引起: ( B )

第 5 页 共 9 页

*密*

A 微管的动态变化;B 肌动蛋白的装卸 C 肌球蛋白丝的滑动;D 微绒毛的伸缩 五、 问答题

1、细胞的跨膜物质运输有哪些方式?

答:1)简单扩散 特点是: ①沿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方向扩散(由高到低) ②不需细胞提供能量 ③没有膜蛋白协助

2)协助扩散 特点是:沿浓度梯度减小方向扩散 不需细胞提供能量 需特异膜蛋白协助转运,以加快运输速率 运膜蛋白有 ①.载体蛋白②.通道蛋白 3)主动运输

特点: ①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一侧的跨膜运输即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 ②需细胞提供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偶联(协同运输)。 ③都有载体蛋白。 根据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由ATP直接提供能量和间接提供能量的协同运输两种基本类型。 A. 由ATP供能的主动运输有: ① Na+-K+泵、② 离子泵、③ 质子泵。

4)大分子与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 真核细胞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2、在用琼脂糖凝胶检测凋亡细胞的基因组DNA时,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带型?为什么? 答:观测到呈现出梯状条带。因为细胞凋亡时,细胞内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活化,染色质DNA在核小体间被特异性切割,DNA被降解成180~200bp或其整数倍片段。因此凋亡细胞中提取的DNA在进行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溴乙锭进行染色时,这些大小不同的DNA就呈现出条状或梯状条带。

3、何谓成熟促进因子(MPF)?如何证明某一细胞提取液有MPF?

答:又称促成熟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是指存在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可以诱导卵细胞成熟的一种活性物质。已经证明,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包括两个亚基即Cdc2蛋白和周期蛋白,当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将该细胞提取液注射到新的未成熟的卵母细胞中,检测该卵母细胞是否能够被诱导成熟,若能,则证明该细胞提取液中存在MPF。 4、细胞同步化培养有哪些类型? 答:(1)、自然同步化,如有一种粘菌的变形体,某些受精卵早期卵裂 (2)、人工选择同步化:如有丝分裂选择法:用于单层贴壁生长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

根据不同时期的细胞在体积和重量上存在差别进行分离。 (3)、药物诱导法,如:DNA合成阻断法 ─ G1/S-TdR双阻断法:最终将细胞群阻断于G1/S交界处。分裂中期阻断法:通过抑制微管聚合来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分裂中期。 (4)、条件依赖性突变株在细胞周期同步化中的应用:将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条件依赖

性突变株转移到限定条件下培养,所有细胞便被同步化在细胞周期中某一特定时期。 5、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产生乙酰胆碱受体分子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肌细胞质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该疾病导致患者破坏性和进行性的衰弱,随着疾病的发展,

第 6 页 共 9 页

*密*

多数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呼吸障碍而引起死亡。试解释肌肉功能中的哪一步受到了影响? 答:(1)肌纤维变化:病程早期主要是在肌纤维间和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此现象称为淋巴漏;在急性重症病中,肌纤维有凝固性坏死,伴有多形核白细胞的巨噬细胞的渗出;晚期肌纤维可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性改变,肌纤维细小。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改变: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形态学改变是重症肌无力病理中最特征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突触后膜皱褶消失、平坦、甚至断裂。 6、比较黏着斑和黏着带连接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答:1.黏着带 (adhesion belts) 是细胞-细胞间黏着的一种方式; 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 靠钙黏着蛋白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 黏着带处相邻细胞质膜的间隙为20~25nm, 介于紧密连接和桥粒之间。

2 黏着斑(adhesion plaqua,focal adhesion) 肌动蛋白纤维通过整联蛋白同细胞外基质(如纤粘连蛋白)而不是与另一个细胞的表面相连。 黏着带与黏着斑的比较∶

黏着带的黏着蛋白是钙黏着蛋白,黏着斑的黏着蛋白是整联蛋白,它们都是Ca2+ 依赖性的。 黏着带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连接,黏着斑介导细胞与基膜的连接。 除了细胞连接,都能进行信号传递。

7、说明间隙连接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答: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间隙连接在代谢偶联中使代谢物(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及第二信使(cAMP、Ca2+等)直接在细胞之间流通。间隙连接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在由具有电兴奋性的细胞构成的组织中,通过间隙连接建立的电偶联对其功能的协调一致具有重要作用。间隙连接在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间隙连接对细胞增殖的控制也有一定作用。

8、如何理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细胞生命的活力”?

答:主要是从创造差异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方面来理解这一说法。主动运输涉及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和细胞器,并且能够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这种运输对于维持细胞和细胞器的正常功能来说起三个重要作用:① 保证了细胞或细胞器从周围环境中或表面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即使这些营养物质在周围环境中或表面的浓度很低;② 能够将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如分泌物、代谢废物以及一些离子排到细胞外,即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的浓度高得多; ③能够维持一些无机离子在细胞内恒定和最适的浓度,特别是K+、Ca2+和H+的浓度。概括地说,主动运输主要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在各种不同生理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快速调整, 这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9、简述微管的功能。

答:(1) 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

(2) 维持保持内膜性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分布; (3) 细胞内运输;

第 7 页 共 9 页

*密*

(4) 与细胞运动有关; (5) 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 (6) 纤毛和鞭毛运动; (7) 植物细胞壁形成;

10、如何判断细胞的死亡?

答: 可通过活体染色来判断细胞是否死亡,常用的方法是以中性红或台酚蓝染色。中性红染色时活细胞染成红色,死细胞不着色;台酚蓝则相反,染成蓝色的是死细胞,不着色而透明的是活细胞。除了形态学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根据细胞是否具有生活力,主要是细胞的繁殖能力来判断。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死亡,即是个体的死亡,而多细胞生物个体死亡时,并非机体的所有细胞都立即停止生命活动。所以对多细胞个体死亡的判断,不能简单的以心脏停止跳动作标准,而是以脑神经是否死亡来判断。 11、霍乱毒素引起腹泻的机制是什么?

答:霍乱弧菌腹泻是由肠毒素引起的。首先该毒素的B亚单位与小肠粘膜表面受体结合,然后A亚单位进入细胞膜内,活化腺磷酸环化酶,使ATP→cAMP, cAMP又促使肠粘膜大量分泌,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脱水、酸中毒以至休克。 12、“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句谚语在细胞活动中能找到对应的故事吗?请说明 IP3与内质网的Ca2+通道结合释放Ca2+, 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是严格受控的,IP3的结合导致通道开放Ca2+从内质网腔释放到质基质中。将各种在细胞中发瑞的肌醇磷酸加到内质网膜泡的制备物中,只有IP3能引起Ca2+的释放,这证明IP3具有效应特异性。IP3-门控Ca2+通道的开放被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加强,因为Ca2+会增加通道受体对IP3的亲和性,结果引发储存Ca2+的更多释放,然而,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又会通过降低通道受体对IP3的亲各性抑制IP3诱导的内质网储存Ca2+的释放。当细胞中IP3通中受到刺激时,这种由细胞质基质中Ca2+对内质网膜上IP3-门控Ca2+通道的复杂调控会导致细胞质基质中Ca2+水平的快速震荡。 13. 紧密连接除了连接细胞外还有什么作用?意义何在?

紧密连接除了连接细胞之外,还有两个作用:防止物质双向渗漏,并限制了膜蛋白在脂分子层的流动,维持细胞的极性。

紧密连接能够阻止细胞外液中的物质从细胞层的一侧流向另一侧,紧密连接的这种限制对于膀胱一类器官特别重要。在膀胱中必须严格防止尿液回流到组织,另外肠道中的物质进入体液也必须仔细调节控制。这些分子从细胞层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惟一途径就是通过运输蛋白来精确控制。

紧密连接除了具有渗透障碍作用之外,还影响表皮细胞质膜的极性。例如,肠道表皮细胞含有不同运输蛋白位于肠道表面的细胞质膜,而位于基底面的细胞质膜含较少运输蛋白。由于脂层是流动的,只有靠紧密连接阻止膜蛋白从一侧向另一侧的扩散,从而维持着细胞的极性。

v14.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如何使靶细胞中的cAMP的浓度升高的?

答: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作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的膜受体, 通过G蛋白偶联系统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将ATP生成cAMP, 主要过程包括:G蛋白被受体激活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引起受体构型的改变,从而提高与G蛋白的结合亲和力,这也是细胞信号分子的惟一功

第 8 页 共 9 页

*密*

能。结合有配体的受体在细胞质膜的内侧面与G蛋白结合,形成受体-G蛋白复合物。与受体结合的G蛋白α亚基释放出GDP,并与GTP结合,这样就使G蛋白成为活性状态。G蛋白将信号向效应物转移 GTP取代GDP改变了G蛋白α亚基的构型,使得它与G蛋白的另外两个亚基β、γ分开,而β和γ两个亚基仍以Gβγ复合物存在。与GTP结合的Gα单独去激活效应物分子(如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第二信使。只要Gα-GTP与效应物结合,就会不断产生第二信使(图5Q-1),而Gβγ亚基可以激活下游别的效应物,激活更多的信号级联反应途径。

15、肝细胞中除线粒体合成少量蛋白质外, 绝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在细胞质的游离核糖

体和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请您推测在肝细胞那种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占多数,是游离核糖体还是膜结合核糖体(假定细胞内所有区室的蛋白质的平均密度和寿命都是相同的)?说明您推断的依据。 答: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的分配去向包括胞质溶胶、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

等, 约占细胞体积的80%以上。而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去向包括ER、高尔基体、溶酶体、质膜、细胞外等, 只占细胞体积的20%, 所以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起主导作用。据此,可以肯定地说,肝细胞中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占游离多数。

16、从不同的环境中分离到两种细菌:一种是从平均温度为~40℃的温泉中分离的, 另一

种是从平均温度为~4℃的冷水湖中分离的。问:

a. 请推测两种细菌的细胞质膜中, 哪一种具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b. 那一种细菌质膜中的脂肪酸链较长? c. 在27℃哪一种细菌质膜的流动性高? 答: a. 从冷水湖中分离的细菌的细胞质膜具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b. 来自温泉细胞的质膜中含有较多长链脂肪酸。

c. 在27℃, 来自冷水湖细菌的膜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17、紫杉醇与秋水仙碱的作用相反。紫杉醇与微管紧密结合并使微管稳定。若将紫杉醇添加到细胞中, 可促进游离微管蛋白亚基装配成微管。与之相反, 秋水仙碱则阻止微管的装配。紫杉醇与秋水仙碱都是细胞分裂的毒素, 都可用作抗癌剂。根据您对微管动力学的了解, 说明为什么这两种药物的作用相反但都是细胞分裂的致毒剂。

答: 细胞分裂取决与微管聚合与去聚合的能力。在有丝分裂期间, 细胞首先将大多数微管

去聚合, 然后装配成纺锤体。用紫杉醇处理细胞则防止了微管的去聚合从而阻止了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用秋水仙碱处理细胞则阻止了新微管的聚合, 因此同样不能形成有丝分裂纺锤体。换个角度, 这两种药物都破坏了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 因此会干扰有丝分裂纺锤体正常工作, 既使能够形成纺锤体也是如此。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