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来源:伴沃教育
堂燕堂堕星墨塑墼!!! 总第473期 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口李 明 摘 要: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重点的任务。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提供 了大量信息,也将各种社会思想带入校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对互联网给大学生道德社 会化所带来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互联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作者简介:李明,开封大学马列德育教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开封475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研究”(2012BJYO06)的阶 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德育实践教学体系的 改革研究与实践”(2012一MYB一06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4)01—0070—02 大学生群体在其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中,道德的社 会化占核心部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成功与否对大学生 社会化过程需要培养的。首先,道德判断的培养包括道德 情感培养和道德认识培养。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道 德中选择正确的社会道德的过程就是培养其道德认识和 道德情感的过程。大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进行 能否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事 物,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而互联网带给他们极大便利的同 时,携带着多种负面信息,这些更使得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顺利完成提 出了极大挑战。 一道德判断、道德选择,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并运 用个人的道德能力去认识和分析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深 化道德认识。其次,要重视培养道德行为。成熟的道德社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及其意义 会化主要体现为个人在道德行为实践过程中,根据科学的 道德准则和认知合理迅速地做出判断,采取正确的道德行 为。同时应注意到,道德行为能力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 而是在个体在后天的道德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第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文明道德规范内化的必要 过程。大学生除了要接受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还要运用 所受的教育将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体不同程度的道德 认识。从其本质意义上来讲,教化文明的道德规范是体现 道德存在的主要方式。从伦理价值层面讲,道德教化以善 为基础,将社会大众普遍能够认同接受的道德规范和道德 1.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概念。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 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影响下,将全社会所肯定的道德 规范和道德标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并最终形成符合 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指大 学生在大学阶段个体形成和完善内在遵从社会主流道德 所倡导的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 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包括以下三个 方面:第一,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包括强制性的法律、各种明 确的生活规则在内的各种基本的社会规范,同时还应掌握 其它范围极广的道德规范。第二,大学生应该学会培养社 会角色。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大学生通过处理个 准则,内化为行为主体的理性自觉与情感自愿,最终实现 人与人之间的状态从本性化向人性化的提升。 人与外界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第三,大学 生要有明确生活目标和内化的价值观念。 第三,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树立道德理想的必然要 求。道德性的确定是道德理想的重点。道德性主要体现 2.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对大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第 一为人际交往上的关心、帮助和爱护;道德判断正确选择;道 德规范上的自我约束。对于大学生而言,道德性是基本道 德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趋 势,并影响到大学生的认知和实践。因而要培养高尚的道 德行为。从道德境界层面看,道德理想体现的是善之终 极。大学生把这种至善境界作为道德目标不断追求,可以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培养道德能力的必经阶段。所谓 道德能力是个体在道德问题面前,能否明辨是非,能否产 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并作出相应的道德判断和合理的实际 行动能力(道德行为)的综合行为。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作为体现个体道德能力的两个方面,也是当代大学生道德 2014・1 激励自己,并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引入正途。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带来的挑战 1.网络规范缺失挑战道德底线。目前,网络道德规范 尚未建立,而对于分辨能力和自律能力都比较欠缺大学生 来说,在网络弱规范性的环境下,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 会道德的影响,甚至在这些不良道德因素的影响下,甚至 可能做出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为 了寻求刺激或满足个人好奇心而做出损害集体和社会利 益的反道德行为。而网络的吸引力又常常会使部分大学 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他们获取和理解信息变得更加主 动和多角度化,对于原本鉴别能力和筛选能力不高的大学 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不良信息大量存在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判断。网络 准入门槛较低,大量不良信息充斥其中,使青年大学生难 以辨别。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地域限制、没有国界限制的虚 拟世界。它所承载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 它或发布、或浏览、或展示信息。部分参与其中的人道德 素质不高、自律性较低人,他们传播的信息极易腐蚀社会 道德标准尚未建立的青年大学生。再加上技术发展的不 足,很难对上传的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使网络上大 量存在着无用、错误甚至落后的信息,这也使得色情、淫 秽、暴力等有害内容在互联网上长期存在。有部分学生, 由于自身控制力较低,在长期上网的过程中对网络产生精 神依赖,影响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 好社会道德。 3.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攻击。西方国家从未放弃过对 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互联网则很容易成为西方 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对我国进行渗透和攻击的工具。西 方国家通过网络将大量的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 基础的伦理道德通过新闻、影视作品传播进来,其中不乏 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一些消极思想。对 于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尚未定型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很 难分辨这些思潮和观点的良莠。一些发达国家把互联网 作为一种政治工具,举着“民主”、“人权”的旗帜,不择手段 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强烈攻击,大搞文化霸权,大肆宣 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不断对我国进行 “分化”和“西化”,这些宣传极易使大学生迷失方向。在这 些“有色”信息的影响下,青年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进程势必 要受到影响。 三、改善互联网道德教育环境的对策 1.加强网络道德宣传。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存在较 大的不同,网络道德的范围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在社 会实践中,网络行为是其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行为应体 现统一性。网络道德来源于现实道德,以现实道德为基 础,网络道德的建立应该依据现实道德一般规律原则。并 堂堡塞堕 垦塑墼! 总第473期 结合网络实践,确保网络道德规范的形成现实合理,以统 一于现实道德之中。因此,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宣传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道德同样适用于 网络社会,而且可以让大学生重视现实社会道德的价值和 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积极建立现实社会道德在网络社 会的运行机制,在网络社会中,合理应用道德教育的有效 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体现中国特点的道德规范。 2.健全网络道德的他律机制。他律机制的建立可以 有效维护保障网络道德的落实,是网络道德的维护机制, 涵盖三方面内容。第一,加大对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要 做好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筛选工作,及时指正、批评不 道德的网络行为,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网络道德方向前 进,逐渐培养其符合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并建立行之有 效的网络道德网络道德舆论评价机制。第二,不断完善网 络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将网络道德、 网络立法和网络执行有效的连接起来,形成一种联动机 制,将重要的网络道德法律化,赋予网络道德以法律效力, 对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通过法律途径给予惩戒。第三,要 加快发展网络行为的技术监督系统。这一系统的发展,一 方面可以积极保障网络信息接受者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 可以对信息传播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这样就同时双 向保证了信息接受者和信息传播者的安全,进而有利于网 络道德行为他律机制的实现。 3.倡导大学生道德自律。网络道德的建立,还需要广 大的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加强自律。与现实道德相比,网 络道德的操作性不强,因此大学生应把强化自律精神、培 养责任意识、遵守网络道德放在突出位置,应该做到运用 互联网的有利条件为社会人类造福,而不能用掌握的网络 技术对他人造成伤害,不造谣传谣,做个诚实的网络人;应 做到对他人隐私保持尊重,绝不窥探别人文件,绝不泄露 相关秘密;应学会选择利用正确的网络资源,不浏览反动、 黄色的网络信息。 参考文献: [1】王玉苓.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探析【J].青 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3)_ 【2]步德胜,侯会.网络对青年道德社会化的挑战与对策浅 析[J].洛阳大学学报,2006,(1). [3]王军.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化的变化及其对策研究[J]l 现代教育科学,2006,(7). [4】王绪永.思想政治课与道德社会化[D].苏州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9. 【5】许小主.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及 其原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1). 责任编辑胡倩倩 2O1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