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来源:伴沃教育
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语文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语文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语文。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语文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语文思维。

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

三、进行合理提炼, 建立语文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语文模型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语文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语文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

四、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学语文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语文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及语文应用意识都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少?估计一个操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欣赏与设计”这一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和语文离不开,语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绝不只是上述所见。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

我们更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