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 县经济建设和地方工农业的发展,电力负荷和用电量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电力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设施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满足 县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经 县电力局的申请,(集团)公司同意,在位于 县县城以东, 村的310国道南修建 县110kV 变电站,站址紧邻310国道,交通方便;整个站区可利用场地大,进出线方便,站区位于负起中心,无其它影响变电站布置及出线的障碍物,适合修建110kV变电站。西南侧有土坎,东西开阔;站区高于310国道约2米,整体地势高,站内有部分石方需开挖;由于站区内表层为耕土,下层卵石埋藏较浅,需要把站内耕土及石方取出,再回填土方才能满足站区接地要求;故土石方工程量较大。站区四周需做挡墙,挡墙根据地形高度变化现场调整高度(随地形)。在进站路过公路边沟时需加2根¢600排水管。
二、设计依据
1.(集团)公司关于同意建设 县110kV 输变电工程的批复” 2. 县电力局关于建设 县110kV 变电工程设计委托。 3. 县110kV 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 4. 电气及通信专业资料。 5. 现行有关专业规范、规程。
三、站区自然条件:
1、气象 a.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 12.5C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3.0C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6.5C b.降水量
历年平均降水量 583.4mm 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 130.8mm c.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68% d.风
基本风压 0.35KN/m² 主导风向 NE 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17.3m/s e.冻土和积雪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 28cm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13cm f.其他
历年最多雷暴日数 16.2d/y 2、工程地质
场地略有起伏,地貌单元属洪积扇后部。场地地层主要为黄土状土,下层为漂卵石。各层土的埋藏条件及层位组合关系,详见下表:
层厚 野外特征 层底深度 层底相对标高 地层 编号 时代成因 (m~m) (m~m) (m~m) 黄土状土、浅黄色,稍湿、(1) EOLPl稍密,坚硬,土质较为均Q4(1)0.00~1.70 0.00~1.70 100.0098.30 ~ 一,针状孔隙发育,结构松散 漂石,杂色,以漂石为主,夹卵石,母岩成份以花岗(2) QPl4(1) 岩为主,直径8-10CM,最大20CM,其间以砂及粘性土等细颗粒填充,中密。 1.70~8.30 8.50 98.3~91.8 各层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述如下:
s2.0=0.012~0.065,1层:a12 =0.19MPa-1,IL=0.03,属中等压缩性,硬塑状态,
1
具轻微湿陷性。
2层:不具湿陷性。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地基土野外特征及地区建筑经验,确定的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列于表3中。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
地 层 1层 130 2层 280 fak(kPa) 据计算结果:陷量的计算值△s=0.0mm,按《GB 50025-2004》规范判定,地基不具湿陷性。按不具湿陷性设计。
站址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不存在液化的问题。场地最大冻土深度0.6m。 2、水文地质
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5米,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
四、站内平面布置形式
110kV 变电站参照《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A2方案进行改进布置;该站因用地所属产权等因素,共征地15.02亩。其110kv配电装置布置在东侧,35kV配电装置布置在南侧,均为户外构架。10kV配电装置布置在西侧,为户内布置。进站道路采用混凝土道路,宽度为5.0m,长度共10.0m。站内道路采用混凝土道路,为便于主变压器运输,主干道宽度为4.0m,转弯半径6 m。站区场地坡度为0.5%,具体数值及坡度方向见《站区标高及排水平面图》。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为0.3m。主变压器油坑顶高与站区场地地坪高差为0.16m。
五、站区绿化
在围墙内侧、道路两侧及配电装置周围或屋外不设混凝土地坪处,应种植草皮绿化,绿化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期进行,逐步完善。绿化系数不小于6%。
六、设计范围及卷册目录
设计范围:站内本期新建综合建筑物、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生产检修区。本工
2
程土建部分共有6个分册。 具体编号详见下表:
县110kV 变电站土建部分施工图设计总目录
序号 1 2 3 4 5 6 卷 册 编 号 变-土1-XX 变-土2-XX 变-土3-XX 变-土4-XX 变-土5-XX 变-土0-XX 卷 册 名 称 总体工程及土建部分设计说明 110kV及主变架构基础部分 35kV架构部分 110kV设备支架部分 综合配电室部分 生产检修区部分 八、建(构)筑物结构
1.建筑物:
(1)站内本期新建综合建筑物,建筑面积为460㎡。生产检修区建筑面积为402㎡。
(2) 建筑物:站区建筑以灰白色和蓝色为主要基调,外墙饰面采用涂料。主控室、辅助厂房及10kv配电室为一层砖混结构。层高为4.2m;内、外墙厚240mm。墙体材料采用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见建筑立面图;内墙均为白色乳胶漆;地面除10kv配电室及消防间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外,其余均铺乳白色地板砖;窗为铝合金窗,门为木门;屋面为SBS防水面,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屋面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基础采用砼独立基础。
2、构筑物
(1)户外架构:户外架构包括110kV户外架构、35kV户外架构、主变架构、10kV母线桥及电容器支架,户外架构柱及设备支架。110kV架构采用薄壁砼钢管杆;
3
其它均采用ф300砼等径杆,架构横梁均采用格构式钢梁。基础均采用C20混凝土杯口基础。
(2)主变、开关及电容器等设备基础:采用重力式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均采用C20混凝土。户外构支架及基础
(3)户外支架基础均采用C20混凝土杯形基础。支架柱采用φ300mm钢筋混凝土环形等径杆。
(4)设备区绝缘地坪做法:
绝缘地坪:断路器、隔离开关机构箱周围(设备外沿1.50米范围内)作绝缘地坪。其做法为:①素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3;②铺0.20米厚碎石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5;③80mm厚C15素混凝土;④25mm厚水泥砂浆;⑤上铺褐红色和白色相间水泥方格砖(300x300x50),干砂灌缝,洒水使砂沉实。
(6)避雷针:站内布置2支独立避雷针,为格构式钢结构,高度35m;另外在110kV构架上装设1支35m的避雷针。
(7)站区围墙、道路:实体砖围墙,采用240mm厚实心黏土砖墙砌筑,高2.5m;道路为砼道路,站内主干道路宽4.0m,路面均为混凝土路面,形式为城市型双坡道路。并根据Q/CSG10002-20004标准设置警示标志。
(8)站区大门:普通钢大门。
(9)电缆沟:站内布置800*800mm和600*600mm两种电缆沟。沟壁采用砖混结构,盖板采用复合盖板。并根据Q/CSG10002-20004标准设置导向标志。
(10)事故油池:事故油池为地下式砖砌圆筒结构,有效容积为18m3。 (11)化粪池:化粪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容积为2m3。 (12)挡土墙:采用毛石砌体结构,挡墙外做1m宽混凝土散水。
九、建(构)筑物地基处理:
根据各建(构)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土层构造及分布不同,及根据 提供的《 县110kV 变电站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所做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本工程进行地基处理后可选用②层漂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按120kpa考虑。地基处理区域:110kV、35kV架构区、主变、控制室、辅助厂房、10kV配电室地基处理详见下表:
4
建(构)筑物基础及地基处理一览表
序 建构筑物名号 称 基础埋深(m) (详见相应建筑物 分册) 基础形式 地基处理措施 1 柱下条形基础 采用大开挖、做法见房建图 同4做法 2 110kV、35kV(详见相应混凝土杯型基架构 分册) 础 同4做法 3 主变架构及(详见相应混凝土杯型基基础 分册) 础 110kV及主变设备支架,4 母线桥.电容器支架.等设备基础 (详见相应分册) 混凝土杯型基础和钢筋混凝土重力式基础 采用大开挖。地基处理做法(由下而上)如下:开挖至基础垫层底标高下0.3米,原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然后用300厚3:7灰土分层夯实至基础垫层底标高,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基础每边外放300。 采用基坑开挖,其它同4做法 5 独立避雷针(详见相应钢筋混凝土杯基础 分册) 型基础 采用基槽开挖,开挖至基础底标高下6 挡土墙 (详见相应毛料石重力式0.3m,基础外缘每边外放0.3m范围内,分册) 基础 原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然后用300厚3:7灰土垫层分层夯实。压5
序 建构筑物名号 称 基础埋深(m) 基础形式 地基处理措施 实系数不小于0.97。基础每边外放300。 采用基槽开挖,开挖至基础底标高下(详见相应分册) 0.3m,基础外缘每边外放0.3m范围内,毛料石基础 原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然后用300厚3:7灰土垫层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7 围墙基础 地基处理:在道路结构层底每边拓8 道路 (详见相应分册) 详见各分册 宽0.3m范围内,原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然后用3:7灰土分层夯实0.3m深,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地基处理:在沟道结构层底每边拓9 电缆沟 (详见相应分册) 详见各分册 宽0.3m范围内,原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然后用3:7灰土分层夯实0.3m深,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地基处理:在管道底标高下每边拓10 给排水(油)(详见相应管道 分册) 详见各分册 宽0.3m,原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然后用3:7灰土分层夯实0.3m深,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详见相应事故油池、化详见各分册 11 粪池、污水处分册) 采用基槽(坑)开挖。地基处理做法(由下而上)如下:在基础边缘外0.56
序 建构筑物名号 称 理装置、检查井、 基础埋深(m) 基础形式 地基处理措施 米范围内,开挖至基础垫层底标高下0.5米,原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然后用500厚碎石分层夯实至基础垫层底标高,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基坑开挖前应结合场地平整进行普探,同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加强施工验槽和施工监理, 如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 应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如遇墓、穴、坑、井应按《建筑场地墓坑探查与处理暂行规程》(Q/XJ104-64)进行处理。土石方工程量见《总平面图》;防雷接地处理见《电气图》处理办法。
十、给排水及消防
1、给水系统
站区用水:打一深井,供全站用水。自来水管引至辅助厂房卫生间内的水箱,供全站用水。站区用水主要为生活、生产和绿化用水。根据变电站实际需要,不考虑消防用水,不考虑给水处理系统。卫生间内设蹲便器、涮洗龙头等用水设施。
2、给水系统设备及材料选用:
①GYS-Q-2-30型生活气压给水装置一套,Q=2m3/h,H=30m,配套水泵25GDL2-12X3型一台,单台水泵功率1.1kW。
②水箱一座,放在生产检修区屋顶;采用2.6m3矩形给水箱,外形尺寸为1800×1200×1200mm,给水管采用岩棉管保温。
③室内给水管采用PP-R(无规共聚聚丙烯)给水管,防止给水管对给水的二次污染。连接方式为热熔连接。室外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3、排水系统
站区围墙外侧东西南三侧做排水沟,水排入公路边沟,排水坡度不小于1%;站区内排水坡度均为i=5‰,场地雨水先排至道路,采用主干道上雨水口收集经检查井及地下设置的排水暗管,有组织将水集中排至站外低洼地势;暗管用¢300砼管埋管排至站外,砼埋管埋深1.4m。变压器事故排油污水由贮油坑收集后进入检查井到渗井。靠近围墙侧雨水沿地面经围墙根部的泻水孔排至站外排水渠,再有组织将水集中
7
排至公路边沟。
站区生活污水接入变电站污水处理系统,利用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产生的中水就近排至站内雨水排水管网及渗井。
3、消防
a.对主变压器的消防,可选用2台MFT-25型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和消防砂箱1个(一台主变压器1m3),4把消防铲;并涂红色。
b.根据《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1993附录二表Ⅰ-3,控制室、10kv配电室各选用4台干粉灭火器(3kg)或4台CO2灭火器(7kg)。
c.电缆沟防火措施:当电缆穿越墙壁、盘柜孔洞以及管道两端时,应用RTZ防火发泡砖封堵。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两侧电缆涂防火涂料;(陕西瑞田消防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十一、采暖、通风、空调、采光及照明
1、空调
主控制室用柜式3P双制空调两台;通信机房、会议室各配一台3P柜式空调;值班室、休息室、站长室各配一台1.5P双制挂式空调;其它房间冬季采暖用低温电炉,共计3个。 2、通风
主控制室以自然通风为主,10kV配电室设两台轴流风机做强制通风用,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 3、采光与照明
采光以人工照明为主,自然采光为辅。主控制室、走廊及10kV配电室还配有事故照明设施。
十二、防腐:
1.各钢梁、接点、支架梁、埋管及预埋铁件均为热镀锌防腐;电缆埋管均为水煤气管。
2.埋入地下和墙体的钢管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其做法为:钢管表面除锈后,涂环氧煤沥青底漆一道,玻璃布一层,要求干膜厚度不小于0.4mm。
3.构支架:所有钢构件采用热镀锌处理,厚度不小于65μm,因运输安装造成
8
破损以及现场焊接部位可采用热喷锌或罗巴鲁富锌涂料处理,厚度不小于100μm,但颜色应与镀锌保持一致,无色差。
十三、安全防范系统
根据(集团)公司《110、35kV变电站安全防范系统技术方案》的要求,配备“变电站安全防范系统”一套-。详见《110、35kV变电站安全防范系统技术方案》。
十四、施工注意事项:
1、基础回填土:站内建构筑物基础回填土不得采用杂填土或建筑垃圾。当回填土为粘土或粉土时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2、地脚螺栓留孔边缘尺寸不得小于100mm,待设备到货后核准留孔尺寸再预埋地脚螺栓, 二次灌浆用C20细石混凝土。
3、室外沟道均应先与室内沟道连接完毕后,再按竖向布置要求回填平整场地,并做建筑物散水。
4、户外构筑物中所有钢构件要求全部热镀锌, 局部因焊接安装镀锌被烧掉的部位, 均应涂环氧富锌漆二道, 如图中有特殊要求者, 以图中要求为准。 5、所有钢构件、节点、柱帽应放实样。材料表中材料仅供备料时参考。 6、钢梁吊装前, 应就地试组装, 并核准钢梁起拱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以避免钢梁吊装困难, 且不得强行安装。
7、土建施工时, 应注意与水、暖、电、通信、总交等专业的配合。 同时应核对留孔、埋管及埋件是否错位或遗漏。
8、在进行建筑物内装修前,必须复查一遍各专业的通信、电源埋管及风机留孔等,以免遗漏。
十五、选用材料:
1、混凝土:C10、C15、C20、C25、C30 2、钢材:
(1) 钢筋:HPB235(φ)、HRB335(Φ)
9
(2) 型钢:钢板、角钢、槽钢、工字钢、钢管等。型钢采用Q235和Q345钢。 3、焊条:采用E43和E50系列。
4、±0.00m以上采用PK1型烧结多孔砖和M7.5混合砂浆砌筑,±0.00m以下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和M7.5水泥砂浆砌筑。
5、其它建筑材料应符合各分册的具体要求。
十六、套用图集:
本工程套用图集以省标为主,国标为辅,图集由施工单位自行购买。套用主要图集如下:
1、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结构标准设计图集; 3、相关国标图集。
十七、其它:
1、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中的要求执行。 2、本说明未涉及者, 详见各卷册说明及施工图纸中的附注。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