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高层住宅设计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建筑科学 浅谈小高层住宅设计 于北一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设计院 黑龙江哈尔滨 1 50046) 摘要:近期,小高层住宅大量涌现,如何在设计过程中使结构方案经济合理已成当务之急。由于目前的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大多数是根 据已经确定好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先假定好构件尺寸,通过电算,电算一觳是个别指标超限,则对这部分进行调整,至于整个方案是否完善, 构件尺寸假定是否太大,则心中无底。 关键字:4、高层 住宅 设计 中图法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4—098x(2008)05(b)一01 10--01 近期,小高层住宅大量涌现,如何在设计 过程中使结构方案经济合理已成当务之急。 比接近。在结构布置应避免一字形剪力墙, 若出现则应布置成长墙(h/w>8);应避免楼面 向钢筋配筋率加强区1.2%,一般部位1.O‰而 对于一个方向长肢另一方向短肢的墙体,设计 由于目前的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大多数是根据 主梁平面外搁置在剪力墙上,若无法避免,则 已经确定好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先假定好构件 剪力墙相应部位应设置暗柱,当梁高大于墙厚 尺寸,通过电算,电算一般是个别指标超 ,则 的2.5倍时,应计算暗柱配筋,转角处墙肢应 对这部分进行调整,至于整个方案是否完善, 尽可能长,因转角处应力容易集中,有条件两 构件尺寸假定是否太大,则心中无底。很多时 个方向均应布置成长墙;规范中对普通墙及短 候都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肢墙的界定是墙高厚比8倍以下为短墙,大于 8倍则为普通墙,这就引起高厚比为7.9倍及 1总体指标控制 8.1倍的两种墙的受力特性截然不同,而配筋 计算判断结构抗震是否可行的主要依据 亦大相径庭,这显得比较机械而不合理,因此 是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水平位移的限值;地 笔者建议布置长墙时高厚比能大于9。 震作用下,结构的振型曲线,自振周期以及风 3.2配筋及构造 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底部剪力和总弯矩 对于小高层住宅来说,剪力墙是面广量大 是否在合理范围中。总体指标对建筑物的总 的,因此合理的控制剪力墙配筋对于结构安全 体判别十分有用。譬如说若刚度太大,周期太 及工程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短,导致地震效应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 a)剪力墙墙体配筋(以200mm厚墙体为 费;但刚度太小,结构变形太大,影响建筑物的 例)一般要求水平钢筋放在外侧,竖向钢筋放在 使用。合理的刚度是多少,笔者建议对于小高 内侧。配筋满足计算及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 层住宅 /H取l/2500-l/35O0,刚重比在 率即可。笔者建议加强区①lO@200,非加强 l O—l 5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周期约为层数的 区①8@200双层双向即可,双排钢筋之间采 0.06-0.08倍之间。另外,对结构布置扭转的 用①6@600×600拉筋。但地下部分墙体配 控制: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 筋则另当别论。因为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大多 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 由水压力,土压力产生的侧压力控制,而由于 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 简化计算经常由竖向筋控制,此种情况下为增 平均值的1.5倍。当然,笔者建议对于顶昙构 大计算墙体有效高度,可将地下部分墙体的水 件可不考虑在内,否则很难满足上述指标。 平筋放在内侧,竖向钢筋放在外侧。地下部分 墙体钢筋保护层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2基础设计 第4.1.6条规定:迎水面保护层应大于 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小高层由于考虑 50ram,且在保护层内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则 范》第9.2.4条规定增设双向钢筋网片。在 采用桩筏基础。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将对 这种情况下,很多设计人员在进行外墙裂缝验 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 算时有效截面高度仍按保护层50ram计算,笔 如某一工程,上部十八层带一地下室,根据勘 者认为是不妥当的。当采取了双向钢筋网片 察报告,采用①400预应力管桩,可选桩长有桩 后,计算保护层厚度至少可按30ram来取值, 长25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N,桩长 这对节省墙体配筋效果相当明显。 3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l300kN。采用 b)剪力墙按规范应设置边缘构件,一.二 25m桩需要290根,采用34m桩需要200根。 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 从桩本身比较两种方案,总的桩延米数量相 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余剪力 当,但采用2 5m桩为满樘布置,筏板 需 墙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 l200mm,而采用34m桩为墙下布置,筏板可 2.1 7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本节仅就构造边 减至900mm,经济性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基 缘构件的配筋作一点讨论。笔者认为首先要 础选型应作方案比较,才能选定经济合理的方 区分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及类别,即:普通剪力 案。而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则应考虑桩冲 墙(长墙),短肢剪力墙,小墙肢和一个方向长肢 切,角桩冲切,墙冲切及板配筋等多方面的因 墙而另一方向属短肢墙来区别对待配筋。对 素。 于普通剪力墙,其暗柱配筋满足规范要求的最 小配筋率,建议加强区0.7%,一般部位0.5%。 3剪力墙设计 对于短肢剪力墙,应按高规第7.1.2条控制配 3,1布置 筋率加强区1.2%,一般部位1.0%;对于小墙肢 剪力墙布置必须均匀合理,使整个建筑物 其受力性能较差,应严格按高规控制其轴压 的质心和刚心趋于重合,且X,Y两向的刚重 比,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并应控制其纵 1 1 0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中往往就按长肢墙进行暗柱配筋,笔者认为这 并不妥当,建议有两种方法。其一,计算中另 一方向短肢不进人刚度,则配筋可不考虑该方 向短肢影响;其二,计算中短肢进人刚度,则配 筋中应考虑该方向短肢的不利影响。建议该 短肢配筋率加强区1.O%,一般部位0.8%。 C)剪力墙中的连梁跨度小,截面高度大, 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很大,有时很难进行 设计,如果加大连梁高度,配筋值有时反而更 大。连梁高度一般是从洞顶算到上一层洞底 或从洞顶算到楼面标高。对于门洞,上述所示 情况梁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对于窗洞,连梁高 度如果从窗洞算到上一层窗底,有时则高度太 高,这样高跨比太大,并且与计算图形不符,相 应配筋亦较大,不合理。笔者建议,连梁高度 计算与设计统一规定从洞顶算到楼板面或屋 面,对于窗洞楼面至窗台部分可用砖或其他轻 质材料砌筑。对于窗台有飘窗时,可再增加一 根梁,两根梁之间用砖填充。连梁配筋应对称 配置,腰筋同墙体水平筋。 d)目前,各设计院在剪力墙的楼层处均设 置暗梁,而对暗梁的作用及配筋亦各有理解。 笔者认为对于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如剪力墙周 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则设置暗梁,并且要求剪 力墙两端是明柱,这是因为周边有梁柱的剪力 墙,抗震性能要比一般剪力墙要好。剪力墙结 构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墙板交接处设置暗 梁对加强墙体整体性作用还是有的,但究竟有 多大则无从确定。因此笔者认为,就目前而 言,在楼层位置设置暗梁是可行的,但没有必 要设置太大断面及配筋,建议底部加强区断面 可取墙厚×300,配筋上下各2①l6,一般部位 断面可取墙厚×250,配筋上下各2①l4即可。 总之,小高层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合理性, 经济性至关重要。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合理把 握关键部位及次要构件,什么地方应加强,什 么地方可以放松,对于整个建筑物保证安全及 降低造价影响巨大,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设计 中要不断提高及改进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