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妇科常见疾病知识

来源:伴沃教育


常见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

【概述】

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子宫肌瘤多为球形实质性肿瘤,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肌瘤外表有一层假包膜覆盖,其与肌瘤间连接较疏松,手术时易将肌瘤剥出。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成,也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一般肌瘤呈白色,质硬。

【病因】

一般认为其发生和生长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

【分类】

1 按肌瘤所在部位:子宫体部肌瘤(最常见)和子宫颈部肌瘤

2 按肌瘤生长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

a肌壁间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为最常见类型

b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体表面生长突起,由浆膜层覆盖。若肌瘤向阔韧带两叶腹膜间生长,则称为阔韧带内肌瘤。

c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腔方向突出,表面由子宫黏膜层覆盖。

3按数量多少:单发肌瘤和多发性肌瘤(2个以上)。

【临床表现】

1 月经改变;2 腹部肿块;3 白带增多;4 压迫症状

5 疼痛、腰酸、下腹坠胀; 6 不孕;7 继发性贫血

【辅助检查】B超检查常用,还可用子宫镜,腹腔镜协助诊断。

【处理原则】

根据肌瘤大小、数目、生长部位及对生育功能的要求选择处

理方案。

非手术治疗:

1)肌瘤小,症状不明显或已近绝经期的妇女,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加强定期随访,必要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 雄激素、抗雌激素制剂、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手术治疗:

适应症:1)年轻又希望生育的患者,术前排除子宫及宫颈的癌前病变或癌后可考虑经腹切除肌瘤,保留子宫。

2)肌瘤大于2.5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临床症状明显者,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有无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子宫切除术。年龄50岁以下,卵巢外观正常者可考虑保留。

手术方式:1)子宫全切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较重、子宫过大的患者,

2)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

手术途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

子宫脱垂

【概述】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或脱出,当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病因】

最主要因素:分娩损伤

其他因素: 产后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腹压增加;盆底组

织松弛等。

【临床表现】

1. 下坠感和腰骶酸痛:是子宫脱垂患者的共有症状,并在走 路、负重、久蹲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2. 阴道有肿物脱出:是Ⅱ度以上子宫脱垂患者的主要症状。走路、站立时肿物变大,休息后缩小,用手可还纳。严重者休息后不回缩。有时由于脱垂子宫及阴道黏膜高度水肿,即使用手协助亦难以还纳。

3. 大小便异常症状:因多伴有阴道壁膨出,故常有排尿排便异常。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若有尿道膨出,还可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4. 阴道分泌物增多:脱出的宫颈阴道壁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表现为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长期摩擦可出现糜烂、溃疡及感染等,表现为脓血性分泌物渗出。

【临床分度】

子宫脱垂分为三度。

Ⅰ度:

轻型:子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少于4cm,但未达处女膜缘。

重型:子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过此缘,在阴道口可见到宫颈。

Ⅱ度:

轻型: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外,但宫体尚在阴道内。

重型:子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于阴道口外。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处理原则】

加强或恢复盆底组织及子宫周围韧带的支持作用。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脱垂Ⅰ度轻,年老不能耐受手术,或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

a 一般治疗: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避免重体力劳动,并积极治疗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疾病。加强盆底肌锻炼和缩肛活动,配合中药、针灸等治疗。

b子宫托治疗:配合一般治疗,适用于Ⅰ度和Ⅱ度轻型及阴道中度膨出者,有生育要求者,和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脱垂Ⅱ度及Ⅱ度以上者。

术前应除外子宫内膜病变和双附件异常。

a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者,或轻度子宫脱垂伴有明显的阴道前后壁膨出者。

b.Mancheste术:指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 。

c.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适用于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

d.阴道中隔形成术:适用于年老体弱,无性生活需要的重度子

宫脱垂病人。

e.TVT吊带

常见宫颈疾病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统一名称,代替非典型增生和宫颈

原位癌。

CINⅠ级--代替轻度非典型增生

CINⅡ级--代替中度非典型增生

CINⅢ级--代替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病因】

目前病因不祥,但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

1. 行为危险因素:

⑴性行为:性行为过早、早孕、早产、性行为不洁

⑵性伴性行为:

⑶月经及分娩、产褥期卫生不良,多产

⑷吸烟

⑸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者危险高2.2倍(腺癌)

⑹免疫过度:移植术后

⑺生殖道肿瘤史

⑻社会经济状况低下及不良工作环境

2. 生物学因素:

⑴HPV感染:HPV16、HPV18型最为高危

⑵感染疱疹病毒Ⅱ型

3. 遗传易感性:仅有少数存在有家族聚集现象

【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不规则少量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

【辅助检查】宫颈防癌涂片(TCT)、宫颈HPV分型、阴道镜检查、细胞活体组织病理分析、碘试验、宫颈或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治疗方法】

CINⅠ级:大多数可自愈,可采取随访和物理治疗(激光、微波)方法

CINⅡ级:物理治疗(激光、微波)、LEEP刀锥切

CINⅢ级:LEEP刀锥切、全子宫切除

宫颈癌

【病因】基本同CIN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晚期表现

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

(白色或血色;稀薄如水

样,呈米泔样;有腥臭味)

尿频、尿急、肛门坠胀、便秘、里急后重、下腹肿痛等,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及全身衰竭

【临床分期】

0 期:原位癌(上皮内癌)

Ⅰ期:癌已侵犯间质,但局限于宫颈

Ⅰa 镜下早期浸润癌,即仅由显微镜才能作出诊断

Ⅰb 病变超过Ⅰa期的其他Ⅰ期

Ⅱ期:癌瘤超过宫颈,但未达盆腔;阴道受侵犯,但未达下1/3

Ⅱa 癌侵犯阴道,但无宫旁浸润

Ⅱb 有宫旁浸润,但未达盆腔

Ⅲ期:癌瘤侵犯阴道下1/3或延及盆腔

Ⅲa 侵犯阴道下1/3,未扩散到盆壁

Ⅲb 癌延及盆壁,癌瘤与盆壁间无空隙

Ⅳ期:癌扩散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

Ⅳa 扩散到邻近器官,已波及膀胱或直肠粘膜

Ⅳb 癌浸润超出真骨盆,有远处转移

【辅助检查】宫颈防癌涂片(TCT)、宫颈HPV分型、阴道镜检查、细胞活体组织病理分析、碘试验、宫颈或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治疗方法

适应症

动脉插管栓塞化疗

Ⅱb期以上期别较晚者

静脉化疗

术前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效果不满意、术后

巩固、肿瘤复发

手术治疗

原位癌、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

放 疗

期别较晚、术后巩固治疗

综合治疗

手术结合放化疗

常见卵巢疾病

卵巢良性肿瘤

包括: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成熟性畸胎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巧克力囊肿、多囊卵巢等

【病因】种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

【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发展缓慢,可引起内分泌紊乱(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

早期多无症状,极少影响月经

当肿瘤长到中等大小时常感腹胀或扪及肿块

较大的肿瘤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并发症】蒂扭转、感染、破裂

【辅助检查】B超、肿瘤标记物(Ca125)、腹腔镜检查

【治疗方法】

肿瘤小于5厘米,可定期随访观察。

原则上卵巢的肿瘤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

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卵巢恶性肿瘤

原发癌: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

转移癌:库肯勃瘤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遗传、环境、种族、内分泌等因素相关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晚期表现

多无自觉症状

腹胀、腹部包块及腹水

浸润或压迫神经可以起腹痛、腰痛或下腹疼痛;压迫盆腔静脉可出现浮肿

明显消瘦、贫血等恶液质现象。

【辅助检查】

肿瘤标记物(Ca125);妇科及外科肝、胆、胰、脾B超,

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

卵巢恶性肿瘤一经确诊可根据病情采取可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适应症

腹腔化疗

大量腹水、瘤体较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时

静脉化疗

联合药物化疗,疗程根据病理及分期决定

手术治疗

无腹水或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尚可时需及时手术

放疗

常用于淋巴结转移

【随访】

肿瘤病人治疗完毕后同样要追踪肿瘤标记物的指标和定期做妇科检查、复查盆腹腔B超。

常见子宫内膜疾病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

【病因】

与长期受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有关

【临床表现】

年龄较轻者常伴有多囊卵巢、无排卵性月经、不孕症

阴道不规则出血:少数患者呈月经稀发或毕经后出现阴道大量出血

【特殊检查】

宫腔细胞学检查、B超、宫腔镜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需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等应手术

子宫内膜癌

【病因】

与高雌激素有关;与肥胖、糖尿病、少育、未育或遗传因素有关;乳癌术后长期服用三苯氧胺者

【临床表现】

早期

晚期

无明显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为最常见的症状,绝经后出血为最典型症状。少数患者有水样或血性白带增多

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恶臭脓性或脓血性排液;疼痛

【辅助检查】

诊断性刮宫病理回报为内膜癌时要做核磁检查帮助确定手术范围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一经发现应及早手术治疗

放疗、化疗:根据具体病理及分期确定是否需要放、化疗巩固治疗

滋养细胞疾病

葡萄胎

【概述】

一种滋养细胞的良性病变,主要为组成胎盘的绒毛滋养细胞增生,绒毛发生水肿变性,各个绒毛的乳头变为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有细蒂相连成串,形成葡萄而得名。

【病因】

发病原因不明,其可发生在生育期妇女的任何年龄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发病率高。

【分类】

完全性葡萄胎:宫腔内充满水泡状组织,没有胎儿及其附属物。

部分性葡萄胎:有胚胎,胎盘绒毛部分水泡状变性,并有滋养细胞增生。

【病理】

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绒毛间质水肿呈水泡样,间质内血管消失。

【临床表现】

1停经后阴道流血

2子宫异常增大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表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4卵巢黄素囊肿

5腹痛

【辅助检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和超声检查。

【处理原则】

1. 一旦确诊应该尽快清除宫腔内容物。

2. 子宫切除术:年龄大于40岁可直接切除子宫保留附件。

3. 预防性化疗。

侵蚀性葡萄胎

【概述】

又称恶性葡萄胎。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

宫以外。其来自良性葡萄胎,大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

月内。

【病理】

增生的滋养细胞有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但仍可见变性的或

完好的绒毛结构。

【临床表现】

原发灶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

转移灶症状:较早转移部位为肺,其次是阴道及子宫旁组织,

脑转移。

【处理原则】

以化疗为主,可作子宫切除手术。

绒 毛 膜 癌

【概述】

简称绒癌,滋养细胞疾病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早期就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和器官。病人多为育龄妇女,其中50%继发于葡萄胎,少数发生于足月产、流产及异位妊娠后。

【病理】

镜下表现为滋养细胞极度不规则增生,增生与分化不良的

滋养细胞排列成片状,侵入子宫内膜和肌层,并伴有大量

出血和坏死,绒毛结构消失。

【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2假孕症状

3盆腔包块和内出血

4腹痛

5转移灶表现:基本与侵葡相同,但症状更严重,破环性更强,肺部最多发,其次为阴道。

【辅助检查】

1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超声检查

3其他:X线可发现肺转移病灶;CT发现脑转移病灶及早期

肺转移病灶;MRI用于脑转移的诊断。

【处理原则】

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对肝脑有转移的重症病人,还可以

放射治疗。

妇科急腹症

宫外孕

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及子宫残角妊

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

【病因】

任何妨碍受精卵正常进入宫腔的因素均可造成输卵管妊娠。包括:输卵管炎、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神经性机能紊乱、受精卵游走、输卵管周围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病理】

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陈旧性宫外孕、继发性宫外孕

【临床表现】

1.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前无明显症状,有时有早孕征象,或出现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

2.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表现明显:

1) 停经:大多有6~8周停经史

2) 腹痛:是主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

3) 阴道流血:不超过月经量

4) 晕厥与休克:急性大量内出血及剧烈腹痛可引起晕厥与休克,内出血越多越急症

状越重,但症状与阴道流血不成比例

5) 腹部包块: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所形成的血肿时间过久时则血液凝固,逐渐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而形成包块。

【辅助检查】血HCG、B超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保留输卵管:对于未育或有生育要求者行输卵管开窗术

不保留输卵管:对于无生育要求者或保留手术有困难者行输卵管切除术

药物治疗:

化疗:MTX(甲氨喋呤)肌肉注射

中药:口服

黄体破裂

【临床表现】下腹部一侧剧烈疼痛,阴道出血或月经量增多,有轻度休克、后穹隆穿刺可有血液

【辅助检查】B超、妇科检查、腹腔镜检查

【处置原则】积极处理休克,及早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蒂扭转

【病因】

囊肿>5cm,剧烈活动、体位改变

【临床表现】

下腹一侧突然疼痛,自下腹一侧向全腹扩散

阴道见少量暗红色或无阴道出血

宫颈举痛

腹部包块,边界清楚

【辅助检查】B超、腹腔镜检查

【治疗方法】

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治疗,纠正休克

外 阴 癌

【概述】

外阴癌包括多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恶性肿瘤,其中,外阴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0%。原发性外阴癌95%以上为鳞状细胞癌,只有少数为发生于前庭大腺或汗腺的腺癌。

【病因】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外阴癌病人常并发外阴色素减退疾

病,其中5%~10%伴不典型增生可能发展为外阴癌。外阴癌可与宫颈癌,阴道癌合并存在。现已公认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巨细胞病毒等与外阴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1 最常见的症状为外阴骚痒、皮肤破损、烧灼感、溃疡等。

2 外阴部结节和肿块。

3 如局部有溃疡,常伴外阴疼痛和出血。

4 晚期侵犯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烧灼感及排尿困难。

【治疗】

1手术治疗: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为外阴根治术和双侧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清扫术。

2放射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的病例,晚期病例或复发可能性大的病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