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议执政②之善否。然明③谓子产④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何为⑤?夫人朝夕退⑥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⑦,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⑧?然犹防川⑨: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⑩,不如吾闻而药辊辑讹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辊輰讹可事辊輱讹也。小人辊輲讹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释:
①乡校:先秦时期,国家办两类学校,一类是官学,办在京城,属于贵族学校;一类是乡校,办在郊野,属于平民学校。乡校,既是学校又是乡间公共活动场所,乡人可在那里聚会议事。
②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③然明:姓鬷(zong),名蔑,字然明。郑大夫。
④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谥成子,又称公孙成子(见《国语·晋语八》)。郑大夫,后为郑相。主政二十多年。当时郑国弱小,处在晋楚两国双重胁迫之下,由于子产善于执政,获得长时间的安定,受到各国尊重.
⑤何为:为什么要这样.
⑥人朝夕退:人们白天工作,傍晚收工回来.
1
⑦损怨:减少怨恨。
⑧遽止:很快制止(乡人怨恨)。
⑨防川:预防水患。
⑩使道:使其疏通。道,通“导”。辊辑讹药之,以药物治疗。辊輰讹信,确实.辊輱讹可事,办事成功。辊輲讹小人,自谦之称。
译文:
郑国人在乡校里活动,议论着执政者管理的好坏。郑大夫然明告诉子产说:“为什么不把乡校取缔了呢?”子产说:“为什么要取缔?乡人们上午出去工作,傍晚工作完毕到乡校走走,谈论谈论执政者管理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继续执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就加以改进。这些人都是我的老师呀!为什么要取缔乡校呢?我听说过忠善可以减少民怨,没听说过压制可以堵住民怨,(采取忠善)岂不是很快就能消除怨恨吗?这如同预防水患:堤坝的大决口溃决,伤人肯定很多,我定然抢救不过来,不如小决口坍塌还可以开渠疏通。正如犯了小的毛病,我听到了还可以用药物治疗(意即不要等到病入膏肓)。”然明说:“从今以后我知道先生您确是能成大事的,我实在是鄙陋。如果真的能这样执行下去,郑国便有了强大的依靠,岂止依靠我们这几个官吏呀!\"
孔子听到这番话后,说:“照这件事看来,人们说的子产不宽厚,我不相信.”
评论:
百姓亲身体验到政策的实施,知道哪些有利于民或者有损于民,因此,肯定会作出相应的评价。他们的嘴是堵不住的,他们的声音也是挡不住的,他们的评价,为执政者提供了一份十分可贵的政绩评分单,可以此分析自己的得失。子产不毁乡校,见解高明.他所说的“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表现了一位贤明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风度。若毁乡校,堵塞言路,耳根也许清净,但没有了人民的评论,掌舵之人就
2
容易迷失航向,国家这艘大船在汹涌的大海之中盲目行驶就太危险了。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