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轨精调专项施工方案

来源:伴沃教育
新建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HQTJ-X标

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哈齐客专项目部

2014年05月01日

无砟轨道静态精调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工管技[2011]35号);

2)《哈齐客运专线CRTSI型无砟轨道板施工设计图》; 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当地资源、交通状况、运输条件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4)《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函[2006]158号);

5)《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07]150号);

6)《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8)《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9)现行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10)哈齐客运专线有限公司下发的各类相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HQTJ-X标段由中铁XX局集团哈齐客专项目部承担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起讫里程为DK173+600~DK218+000, 途经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齐家、高家、泰康等地,全长44.4km。

哈齐客专线路设计时速250km/h;全线桥5座/19.672km,占线路

全长的44.3%;路基长度22.678km,占线路全长的51.08%;站长2.05km,占线路全长的4.62%。区间采用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共铺设无砟轨道双线88.8km。 三、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总体安排

X标段无砟轨道单线长44.4km。轨道精调首件工程计划于2014年5月15日前通过评估。 根据哈齐公司的各标段节点工期要求, 轨道精调在2014年5月16日开始,2014年8月18日完成。X标段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节点工期详见“附表一:哈齐客专铺轨及轨道精调进度计划表”。

四标段分成4个施工单元。计划配备9套静态精调设备,主要工装设备配置详见“附表二:中铁XX局无砟轨道静态精调工装设备表”。单个作业面配置21人,劳力资源配置详细见“附表三:中铁XX局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劳力资源配置计划表”。 四、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方案 4.1 基本定义:

①轨道几何状态

轨道几何形位五要素:轨距、方向、高低、水平、轨底坡 。 ②轨道静态调整

轨道静态调整是在联调联试之前根据轨道静态测量数据对轨道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整,将轨道几何尺寸调整到允许范围内,对轨道线型进行优化调整,合理控制轨距、水平、轨向、高低等变化率,使轨道静态精度满足高速行车条件。静态调整应在长钢轨应力放散并锁

定后进行 。

③基本轨

轨道几何尺寸测量仪一般对基本轨定义如下:在曲线段,轨道高股为轨向数据的基本轨,即轨向数据反映出的是高股状态。轨道低股为高低数据的基本轨,即高低数据反映出的是低股状态;在直线段,以前方曲线的高股侧钢轨为轨向数据基本轨,以低股轨为高低数据的基本轨。当直线段前方无曲线或出现里程断链时,以直线段其后方曲线的高、低股判断轨向及高低的基本轨,确定原则同上。上述定义在轨道几何尺寸测量仪中一般处于默认设置(在输入有关设计资料后)。 4.2无砟轨道静态调整作业流程

清理钢轨、检查扣件密贴情况→第一遍绝对测量→根据高低超限情况检查扣件,并调整→现场核实,调整基准轨的轨向和高低→第二遍绝对测量→现场核实,调整轨距和水平→第三遍相对测量 4.3无砟轨道静态精调基本要求

①基本原则:“先轨向,后规矩”;“先高低,后水平”;“重检慎调”。

②三个基本要素:人员、设备、材料。 ③三个关键环节:测量、计算、调整。

④无砟轨道静态精度标准:(见无砟轨道静态精度标准4.3.1表)

无砟轨道静态精度标准4.3.1表

序号 1 2 项目 轨距 轨向 容许偏差 ±1mm 1/1500 2mm 2mm/测点间距8a(m), 10mm/测点间距240a(m) 2mm 2mm/测点间距8a(m), 10mm/测点间距240a(m) 2mm 2mm 10mm 10mm 备注 相对于标准规距1435mm 变化率 弦长10m 基线长48a(m), 基线长480a(m) 弦长10m 基线长48a(m), 基线长480a(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基线长3m 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 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 3 4 5 高低 水平 扭曲 6 与设计高程偏差 7 与设计中线偏差 注:表中a为扣件节点间距,单位为m。

⑤本线无砟轨道精调完成的轨道几何状态应满足如下要求:轨距±1mm,钢轨水平1mm,轨向、高低按2mm/5m(即30m弦长,5m检测点距,任何5m间距点的设计值与实际测量值之差的差应小于2mm)及10mm/150m(即300m弦长,150m检测点距,任何150m间距点的设计值与实际测量值之差的差应小于10mm)。

4.4无砟轨道静态精调基本工艺

①轨道静态精调在铺轨及钢轨焊联锁定期间展开,原则上紧跟铺轨工序之后。精调数据通过轨道几何尺寸测量仪采集,一次测量数据采集及精调段落不宜少于1.5Km,各段落间测量搭接长度不应少于150m。精调工作应在轨道几何尺寸测量仪供应商的培训、指导等技术服务支持下开展。

②测量(采集)数据通过专用软件进行评估(即线路平顺性评估),

在此基础上,按短波30m弦、长波300m弦平顺性标准确定轨道几何调整方案。精调时,先调整并确定代表轨向、高低的基本轨。其后,根据基本轨采用精密道尺调整确定另一股钢轨几何状态。一般情况下,根据精调数据(测量采集并经处理后的数据),一组人员调方向,另一组人员调高低。调整施工时,还要特别注意轨向及高低调整数据的正、负值含义,操作中不能出错。 4.5无砟轨道静态精调基本方法:

①轨道几何尺寸测量仪测量基准网点的选择

二标段内采用GRP点作为轨道几何尺寸测量仪测量基准,事先要求轨道几何尺寸测量仪供应商在采集数据软件上给予相应配合(一般轨检小车默认CPⅢ网点)调整。

②轨道几何状态精调以组为单位开展,每组含轨道几何状态数据测量采集组、测量数据评估及调整方案制定组、现场调整施工组。全部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反复培训并考核合格熟练操作后方可上岗。

③ 轨道几何状态数据测量采集组。轨检小车的配置,以每日(约10小时)测量采集数据800m作为基本测量工效,按可测量工作时间30天(可用于测量的工序时间,按剩余工程指导性施组预估),联调、联试前按测量及精调3遍考虑,计算配置轨检小车数量为6套,轨检小车使用前经过上级有关部门审查认可后方能上线使用。每台轨检小车配备4~5人。

数据采集前按照要求对轨枕进行编号与现场标识工作,便于在数

据采集时及时输入轨枕号,与现场进行对应。使用的全站仪以及精调小车必须为进行检定校核合格的产品。

数据采集前还要对于轨道扣件清理检查,确保“ 一完整,三密贴”,一完整即挡块、弹条、道钉、垫板必须完整无损坏,任何一个扣件不能出现少装、漏装或挡板损坏的现象,扣件系统不能有任何杂物或异物,承轨台处必须要清理干净(特别是斜底坡下的圆弧处)。三密贴即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挡板凸台之间密贴(间隙不大于0.5mm),轨底外侧边缘与轨距挡板之间必须密贴,轨距挡板与轨枕挡肩之间必须密贴(间隙不大于0.3mm)。通过检查满足以上条件,方能保证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否则不宜在现场采集数据。

每台小车尽量连续测量某一区段轨道,尽量避免同一区段采用2台或几台精调小车进行精调(保证区段有相同的系统误差,便于数据分析)

精调小车应对轨道进行逐根承轨台连续测量,分次测量时,两次搭接长度不小于10根轨枕;便于轨道短波的计算与保持一致性,这样轨道的轨向衔接会更好,搭接处尽量不设在坡度较大处。

测量过程中每次设站精度要达到0.7mm以内,否则应检查CPⅢ点的相对点位的精度,搭接的两站测得数值偏差不大于1mm,否则重新

设站,以保证精调计算的正确性,否则就会越调越不理想。

数据采集时必须以精度为前提,不能盲目追求进度,当天气情况不满足采集条件时,应立即停止数据采集工作,不能在雨天雾天风大或强光照射的情况下采集数据。

采集数据时应尽量按照时间里程段落左右线等对数据分类存放,若遇到数据突变或者异常情况下,应立即检查扣件是否缺失或钢轨上下是否有异物。

④数据处理及调整方案制定组,工作人员配置视日处理测量数据量决定,一般每2~3人的小组(包括调整方案的制定、复核人员)日处理数据量不宜超过2km。每段调整方案涉及范围不宜少于1km。

数据采集完成后及时对每一测站的数据进行叠加形成能计算的数据,同时检查设计线路的平面参数纵坡参数等是否正确,里程高程等是否对应,坐标计算是否正确等。对追加一起的数据进行计算时,应先检查该段的导向轨是否正确,否则计算错误,导致现场调整错误,第一次调整要高度重视,要重检慎调。

调整计算的基本原则:“ 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 轨向调整应先确定一股钢轨作为基本股(曲线段选择高股,直线段选择与前方曲线高股同侧的作为基本股),对基本轨的方向进行精确调整。

轨距调整,固定基准轨,调整另一股钢轨方向。

高低调整应先确定一股钢轨作为基本股(曲线段选择低股,直线段选择与前方曲线低股同侧的作为基本股),对基本轨的高低进行精确调整。

水平调整,固定基准轨,调整另一股钢轨高低。

⑤现场调整施工组。应分为钢轨轨向调整小组、高低调整小组,每小组的工作应包括基本轨调整及非基本轨调整。每小组应配备约16

人。其中,现场施工负责人1名,技术人员2~3名(负责现场确认基本轨调整点位及调整值标记),基本轨调整中的松、紧扣件调整施工4~5人(包括移动铁垫板调整轨向或更换轨下调整垫板调整高低等),线路工2~3人(紧跟于基本轨调整完成之后,用精密道尺测量确认另一股轨几何状态,并标记调整值),非基本轨调整中的松、紧扣件调整施工4~5人(根据线路工测量标记的施工)。

对于计算调整量进行复核优化后形成静态调整量表,用于现场调整,备足足够的调整扣件(第一次调整一定要谨慎,必须经测量主管与技术主管审核后方能用于现场调整)。

调整前应根据需要提纵横区段需要的各类型号调整件是否满足要求,然后确定是否对该区段进行调整,当调整件不满足要求时,尽量不要进行调整,避免二次调整(螺栓的多次松动紧固对于钢轨的稳固效果造成很大影响)。

调整计算人员对于现场负责调整的技术员或工班长进行交底,交底内容主要为钢轨的调整方向、位置,螺栓松动与紧固的注意事项等。负责人应仔细检查核对资料里程与现场标识的轨枕号、里程等是否对应,现场不能发生轨枕号漏编现象,否则容易发生调整错误的现象。 现场调整人员按照工序进行分工。

第一组:现场技术工人根据调整量表的数据在轨道板上标注,把需要调整的位置和型号标注在轨枕上。现场负责人(或工班长)对于标注数据进行复核检查。

第二组:负责扣件的配料,根据检查过的标注数据把需要的调整

扣件型号放到需要调整的位置。

第三组:负责在标注数据轨枕附近松扣件,把需要调整的扣件松开,最多连续松开不能超过5根轨枕,并且要比需要更换扣件的位置多松开4-6根。

第四组:负责扣件的更换,保证安装的位置和方向正确,同时在安装前应对钢轨底部与侧面等进行清理。

第五组:负责紧固扣件,保证扣件的扣压力和扣件的密贴。 ⑥进行复测

复测的的外业采集和第一次测量方法一样,采用轨检小车进行轨枕连续测量,测量点位可跟第一次交叉进行。对相同区段两次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不满足要求的地段重新调整。形成最终的“轨道静态调整量表”和“调整件使用情况详表”并备案。

4.6现场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轨检小车(包括相对和绝对小车)

在使用前,必须在现场对轨距和传感器零位进行校正。 水平零点校正,采用小车调头找零点的方式进行校正。 轨距零点校正,采用0级道尺进行小车零点校正(道尺必须进过检定合格)。

②弦线测量的注意事项:

弦线必须拉紧,钢尺对准要水平,读数视线必须垂直于尺面 ③测量之前,须对钢轨扣件的密贴进行检查,并对轨面进行清理。推行速度必须为匀速,遇到轨面有东西时必须清理。

④施工中务必准备一把检定合格的0级道尺,用于对其他道尺与检测小车的校核,道尺测量轨距与水平时,要求道尺一侧不动,另一侧移动测三个值,轨距最小时读下轨距与水平值。

⑤现场扣件更换时作业人员必须严把“ 三必须的要求” 第一:必须保证计算数据与现场轨枕的一一对应;

第二:必须保证更换挡板的方向、垫板厚度与计算资料符合; 第三:更换完得扣件必须设专人检查确保更换的准确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