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孙权劝学》阅读问题及答案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 ②涉( ) ③邪( ) ④孰( ) ⑤遂( )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第 1 页 共 6 页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 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
第 2 页 共 6 页
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第 3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4、C
5、(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2)《易》 《书》 《礼》
6、(1)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
参考: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 (2)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司马光好学文言文及翻译
名人好学是古时候就一直流传下来的佳话,下面是司马光好学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国公。
第 4 页 共 6 页
2:患:担忧,忧虑。 3:不若:比不上。 4:众:众多。 5:既:已经。 6:迨:到;等到。
7:倍诵:“倍”通“背”,背诵。 8:乃:于是,就。 9:尝:曾经。 10:或:有时。 11.咏:吟咏。
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4:终夜:半夜。
(3)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第 5 页 共 6 页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参考答案:
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