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O 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3月 第14卷第3期 成人哮喘患者的综合管理和长期防治效果的评价 王卫青【摘要】 目的制哮喘发作。方法杨敬平 采用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对哮喘患者持续使用吸入治疗,峰流速仪肺功能监测等综合疗法,控 选自2oo5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呼吸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246例,全部建立哮喘挡案,规范使用普 米克都保加奥克斯都保吸人,持续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FEV 和PEF预计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246名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24%,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一秒用力呼气值升高及PEF预计值%升高有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一秒用力呼气值升高及PEF预计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 及治疗6个月后,因哮喘急诊就诊和因哮喘住院的患者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喘患者对哮喘防治有了新认识,病情长期缓解相对稳定,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通过对哮喘基本知识、自我管理教育学习,哮 支气管哮喘是成人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 度;(2)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是哮喘发病和发作的主要诱因,医 生应帮助患者摸清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影响哮喘患者的身心健康,因缺乏长期综合有效的管理治疗 是导致其患病率、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 之一,皮质类固醇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已逐渐得到公认。但是, 患者、医务人员对哮喘基本知识和吸人皮质类固醇作为长期 (3)指导患者正确掌握用药技术,示教吸入剂的使用方法,要 求患者坚持规范治疗,每2周或每月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 访,询问用药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错误吸入方法,检查哮喘 日记,必要时做肺功能检查,督促按GINA制订的个体化方案 的正确实施。(4)根据病情的严重度分级,为哮喘患者制订 预防治疗认识不足,治疗的依从性难以得到保证,为了对哮喘 患者就哮喘基本知识进行教育,使其坚持长期吸人治疗,不但 控制哮喘发作,而且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我科从1993年起通 过举办哮喘之家、健康教育等活动,试以改变哮喘单一防治形 式,本研究采用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对246例哮喘 详细的长期管理的阶梯式治疗方案,指导如何避免哮喘诱发 因素及家长监测呼气峰流速仪PEF值判断病情变化,随时解 决治疗中的问题,督导哮喘患者“治疗管理计划”的实施,以 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药物控制哮喘;(5)不定期举办“哮喘之 患者使用持续普米克都保加间断奥克斯都保吸入治疗,峰流 速仪肺功能监测,避免触发因素,家庭自我教育管理等综合疗 法,跟踪观察6~12个月,这一从单纯生物医学向心理、社会 医学转变的全新的医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家”活动,举办哮喘知识讲座、哮喘自控的学习,使患者进入 医院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增进医患之间的交流,达到积极配合 的目的以尽量减少脱管病人。 2门诊治疗根据病情分度分别选用药物,吸入药物主 要为B 一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喘康速),皮质激素(必可酮、 普米克都保、普米克气雾剂),抗胆碱药(爱喘乐雾化液和气 雾剂),口服药物为茶碱类(氨茶碱、长效茶碱),抗组胺药(酮 替芬),免疫调节剂和中药等,部分患者于发作期及缓解期进 行肺功能检查,以客观地监测及评价用药效果及疾病预后,治 、临床资料 选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呼吸科住院及门诊 就诊患者246例,均符合全国哮喘诊断及分级标准…,246例 患者中,男150例,女96例,年龄16~78岁,平均41.80± 3.15岁,病程2~23年,轻症124例,中症85例,重症37例, 发作时予静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40—320 mg),抗生素、 氨茶碱结合p 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未能得到有 效控制。 二、管理和教育 疗上主要分发作治疗期及缓解治疗期,分别按轻、中、重度方 案动态治疗。 3家庭治疗及自我管理教育首先由医生与患者共同 制订治疗方案,使其心中有数,了解何时咨询,何时就医,何时 进行家庭治疗,从而对坚持用药,规范用药起自我监督作用, 真正达到长期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具体是每日记录哮喘日 由呼吸专科医师接诊,对已确诊的哮喘患 1 门诊管理者全部建立哮喘挡案,填写哮喘登记表,预留家庭电话号码以 记和应用峰流速仪早晚测定,并记录其值,记录每日用药种类 及剂量,根据PEF值的红黄绿3色分区管理系统自我监测疾 便随访,使医生与患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随时接受咨询,向 患者讲解哮喘的基本知识,使其对哮喘病有一正确认识,教育 的内容包括:(1)反复宣传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的本质,需 要长期治疗,使其懂得防治原则主要是对抗气道炎症反应,降 病,指导长期规范的家庭治疗,以此作为防治方案修改的可靠 依据。 三、治疗和观察方法 低气道高反应性,主张长期局部吸入疗法为主,全身用药为辅 的现代综合疗法,强调吸入激素是控制药物的首选,解释长期 吸入低一中剂量的皮质激素不会影响最终的身高和骨骼的密 作者单位:01 ̄10包头,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 医学科 1 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患者确诊后,全部规范使用普米 克都保加奥克斯都保(阿斯利康公司生产)吸入治疗,先由专 科医生示范,训练患者正确掌握吸人方法。治疗时,先吸入奥 克斯都保1吸/次(每吸4.5 ug,每日2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以后每逢哮喘症状发作时间断使用,同时,在吸入奥克斯都保 1~3分钟后,吸入普米克都保,轻~中症1~2吸/次(每吸 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3月 第l4卷第3期 三、哮喘发作时的急诊、住院情况的比较明显降低,详见表3。 表3 246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急诊、住院情况38l 治疗期间及治 100 ug),每日1—3次,重症2吸/次,每日4次,吸入后及时漱 口。 疗6个月后,因哮喘急诊就诊和因哮喘住院的患者比治疗前 治疗用药期间遇哮喘症状急性发作,将普米克都保增加 至600—800 ug/d,1~2周后减至原来治疗剂量。 个别重症患者,用药期问症状急性发作时增加B:受体激 例(%) 动剂雾化吸人和静点皮质激素,伴有发热、感染患者加用抗生 素治疗。 本研究持续治疗半年,进行疗效判断,并调整剂量,对临 床症状控制、PEFR改善的轻、中症患者奥克斯都保、普米克 都保均可停药,对显效及有效的轻、中症患者普米克都保减至 四、规范管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通过对哮喘 1吸/次,每日1~2次;重症患者减至2吸/次,每日2次维持, 奥克斯都保在每逢哮喘症状发作时间断使用。 2肺功能监测采用家庭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训练 患者正确使用呼气流量峰值(PEF)仪的技巧,进行家庭PEF 监测,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让患者用力呼气3次,记录最高 值,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FEV 和PEF预计 值%的变化情况。 3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 组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标准 J。 4统计学分析方法全部资料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 行分析,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 用 检验。 结 果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体重、身 高、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一、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246名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 有效率为93.24%。详见表1。 表1 246例哮喘综合治疗的疗效例(%) 二、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对比 表2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对比( ±s) 哮喘患者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一秒用力呼气升 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预计值%升高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一秒用力呼气升 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预计值%升高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比较,一秒用力呼气 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预计值%升高有统计学 意义(P<0.05)。 基本知识、自我管理教育学习,哮喘患者对哮喘防治有了新认 识,病情长期缓解相对稳定,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见表4。 表4规范管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人均每年) 五、不良反应本组哮喘患者在治疗期间有3例出现声 音嘶哑,4例出现鹅口疮,均经短期停药后症状消失。 讨 论 由于对哮喘的病理、病理生理及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哮 喘防治的概念已更新,对哮喘的防治从传统的治疗哮喘急性 发作时的症状转移到加强缓解期的治疗,即吸入皮质激素预 防哮喘发作,保持患者病情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本组研究结果总有效率为93.24%,治疗3个月及治疗6 个月的FEV 、PEF预计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哮喘发作急诊就诊率从治疗前的98.21%降低到治疗 期间的23.87%,治疗6个月后的16.64%,哮喘发作住院率 从治疗前的27.15%,降低到2.91%,疗效显著。通过对哮喘 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学习,使他们病情长期缓解相对稳定,生活 质量得以提高。 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过敏性炎症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而吸入疗法因所用药量小,局部高效,不 良反应少成为主要给药途径,本研究对轻、中症患者持续吸入 普米克都保,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研究提示,持续 吸入小剂量的普米克都保6个月,对哮喘患者症状控制疗效 明显,该药可以作为哮喘患者长期治疗的一线药物。 奥克斯都保为p:受体激动剂,能迅速扩张支气管,有起 效快,作用强,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研究该药对哮喘 症状急性发作时使用1周内有效,2周内均可停药,B 受体激 动剂仍为解除哮喘症状的最佳疗法。 消除患者对使用激素的排斥心理,吸入疗法技术掌握及 最低程度减少触发因素可达到有效综合管理,家庭峰流速仪 的使用可监测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患者发作次 数、就诊次数、住院次数及医疗费用均明显减少,这有益于患 (下转第383页) I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3月显著差异,PaCO 的意义不如PaO:和PH重要,PH<7.26 的COPD患者死亡率增加,与文献一致 。研究还发现病程 长的高龄死亡危险增加,男女性别无差异。谢汉华等 通过 对276例老年男性COPD住院患者分析研究提出,COPD的高 度危险因素包括:病程超过3O年,吸烟指数>1000年支,BMI 第l4卷第3期 383 nalysis.The EOLO study group.Respiration,2000,67(5):495— 501. [3]sa}lebjarni H,Sathianpitayakul E.Influence of body weight on the severity f dyspnea 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mer- iean and Journal of Respiration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0, <18 kg/m ,人院首次血PaO <45 mmHg,近期反复全身使用 糖皮质激素和绿脓杆菌感染。本研究发现近期反复应用糖皮 质激素并未增加死亡危险,但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谢汉华等 报告不同,需进一步观察。本文在感染源及肺功能方面未做 观察比较。 本研究不能以独立危险因素区别危险程度,但同时具备 多个危险因素者,病情严重程度(死亡危险)明显增加。 总之COPD患者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越多,预后越 161(3 pt 1):886—890. [4] Romain K,Miehele F,Gilles F,et a1.Predictive factors of hospital— ization for acute exacerbation in a series of 64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ion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1999,159(1):158—164. [6]冉丕鑫,王辰,姚婉贞.等.体重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生 活质量的关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2O一22.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 (1):12. 差,死亡危险越大。治疗前及时评价存在有以上高危因素的 患者,准确判断病情,加强监护治疗,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 期。 [7]谢汉华,胡霞,陈敏.c一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 性加重期的意义.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增刊:7O一71. [8] Cano NJ,Pichard C,Roth H,et a1.C—reactive protein and body 参考文献 [1] Viegi G,Scognamiglio A,Baldacci S,et a1.Epidemiology of chru— 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Respiration,2001,68 (1):4—19. mass index predict outcom in end—stage respimtory failure.Chest, 2004,126(2):1—3. [9] 刘俊祥,张仕富,吕小龙.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予后因 素和治疗探讨.临床肺科杂志,2007,12(5):447—448. [10]谢汉华,顾学仁,张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高危死亡因素 分析.中华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1):l8—19. [2] Miravidles M,Guerrero T,Mayordomo C,et a1.Fac【0r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exacerba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 in a co- hort of ambulatory COPDpatients:a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一 [收稿日期:2008—08—25] (上接第381页) 视及治疗,体现在患者及家庭的收益,病人和医生之间关系的 完善,体现在与传统医学模式的不同之处,进行家庭治疗有利 于患者的心理发育,家庭环境能使患者充分发挥潜力,能提供 最佳机会去促进患者的心理发育以及社会能力和运动技能的 发育。 者身心健康成长,故推广应用综合治疗管理方法具有极大的 现实意义。 国外学者指出医生不仅应当掌握先进的医学技术,还应 帮助患者寻求一种自我监测病情,自我处理的最佳途径 。 本文教育患者记录哮喘日记和呼气峰流速的家庭监测,同时 让患者明确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及哮喘加重的早期识别,并 教会患者掌握急性发作的紧急处理办法。国内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高危状态的哮喘患者平时用药很不正规,用药的依 从性,尤其是在缓解期,缺乏正规的哮喘管理 ,因此,医患 因此,医院治疗管理与家庭治疗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使 哮喘得到长期缓解以至根本控制,这一全新的医学模式具有 广阔的背景。 参考文献 [1]、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1O): 261. 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提高哮喘 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 我们运用在门诊建档案,制定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在家 庭内自我治疗,认真写哮喘日记,测峰流速值进行自我监督等 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定期复诊、规范治疗,接受医院管 理并同时进行家庭自我管理,其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增高。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 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5. [3] Agertoft L,Pedersen S.Efllct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inhaled budesonide on adult height in children withasthma.Nengle Med, 医生的直接参与也使家庭治疗有了安全有效的保证,同时对 提高家庭治疗的管理和临床研究起着积极的作用,家庭治疗 2002,343(5):1064—1069. [4]周新.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指标与界定.临床肺科杂志,2005, 10(3):276. 及自我管理这一全新的医学模式的价值体现在医生能将他们 的治疗计划运用于病人,能用合适的方法及时的进行家庭诊 [收稿日期:200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