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质生态批评视角下《瓦尔登湖》再解读

来源:伴沃教育
第38卷第2期 2017年3月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1.38 No.2 Mar.2017 文章编号:1674-8107(2017)02一o1 19—05 物质生态批评视角下《瓦尔登湖》再解读 赵莹.张建国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最伟大的自然作家和环境主义先驱。《瓦尔登湖》是梭罗所著的一本著 名的散文集。在作品中,瓦尔登湖及其内部各个事物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在梭罗的描写下得到了充分体 现。梭罗在肯定瓦尔登湖与人类具有平等的地位的同时,看到了其施事能力带来的影响,读懂了其叙事语 言,从而向我们展示了瓦尔登湖通过何种途径显示自身在大自然中不可践踏的尊严与地位。 关键词:物质生态批评;施事能力;叙事能力;自然;《瓦尔登湖》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107.2017.02.020 《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是美国著名作 家、自然主义者亨利・戴维・梭罗的代表作。该书 自出版以来即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引人国内。他利用物质生态批评对新物质主义和 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嫁接,阐述了物质及其施事能 力、物质与意义、物质与叙事三个方面的主要观 吸引着众多读者,学界对《瓦尔登湖》的研究也没 点。由于物质的施事能力与叙事能力都伴随着意 有中断。国外对《瓦尔登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 义的产生,因此在本文中只对《瓦尔登湖》及其内 的研究主要从尊敬自然、生态整体主义、反对功利 部各个事物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进行了探讨. 主义的自然观、对于自然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 回归自然等角度展开。在国内,研究者从上世纪九 关于意义的论述则穿插于其中;此外,由于人类的 施事能力与叙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已显而易见。 本文则不再赘述。在《瓦尔登湖》中,梭罗通过自己 的所思所想充分展现了瓦尔登湖的施事能力和叙 事能力.从而向我们展示了瓦尔登湖自身所表现 出来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与地位。 一十年代开始对《瓦尔登湖》中所倡导的环境主义、 生态主义和与生态有关的中西思想等进行了深入 探讨。总的来看,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都提 倡从人类的角度研究自身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 然而,如何从自然自身的角度展示其所扮演的角 色鲜有人涉及。本文所引用的物质生态批评理论 、理论依据 对《瓦尔登湖》进行的研究则试图弥补这方面的空 白。2012年,斯诺维克教授首次将生态批评的物 质转向称作生态批评研究的新一波浪潮。并认为 这种研究更贴近人类的生活与行为方式,“有可 能”代表生态批评的另一阶段。之后,他在2015 物质生态批评是21世纪兴起的生态批评的 新一波浪潮。物质生态批评的两大来源分别是新 物质主义和生态后现代主义。新物质主义发展自 物质女权主义,并受到量子理论的影响,将人类和 非人类自然都视为物质,认为二者在生态网中的 年为《生态批评的国际新声》所作的序言中肯定了 这种新趋势。唐建南在“物质生态批评一生态批 评的物质转向”[・]中首次将物质生态批评的概念 地位相互平等;而生态后现代主义推崇有机整体 观,以艾尔弗・诺思・怀海特的过程哲学为基础,其 目的是探寻恢复生态、救赎人类的思想之路[2]( 。 收稿日期:2017-01-1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当代科学散文的生态批评”(项目编号:13BWW046)。 作者简介:1.赵 ̄(1989-),'女,河南禹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生态批评研究。 2.张建国(1967-),男,河南渑池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关文学研究。 120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8卷 物质及其施事能力的提出是新物质主义为物 质生态批评作出的重要贡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 以自动主义或机械主义来看待物质,尤其是以笛 那么只有人类才具有施事能力。新物质主义则反 对这样的观点,认为人类虽然具有意志和理性,但 卡尔为代表的机械决定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导 人类的思想,这样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生态 环境的不断恶化。新物质主义则认为,现实源于一 系列不变的、牢固持久的施事能力的集合。世间的 是这不能成为其优越于其他物种的理由,而意 志 或理陛并不是决定施事能力的必要因素,非人类 自然也具备施事能力。[-](n )在瓦尔登湖畔,梭罗 借助自然的力量得到了从人类社会无法获得的精 神宁静。那么。瓦尔登湖存在着事物之间怎样的内 “现象”确切来说是施事能力之间产生的效应。在 物质和意义之间存在巴拉德所说的“内部互动”, 这样看来。物质和意义作为相互关联的、深刻而复 杂的施事能力的集合。在世界的生成过程之中出 现。在这个过程中,可理解性不是“人类独具的特 点”.而是可以拓展到一切物质的特性,其中甚至 包括量子实验中被观察的原子颗粒以及通过解码 从周围环境中接受的信息而生长、变化和发展的 细胞。在此基础上,新物质主义提出了物质具有施 事能力的观点。并认为施事能力是物质之间的内 在互动,而人类和非人类自然都具有施事能力。 物质生态批评认为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不仅是 文本的描述对象,而且本身就是文本,就是叙事, 而这种叙事能力就是一种生成故事的fill ̄。[ ](P“ ) 如果物质具有施事能力并且能够自己产生意义的 话,那么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叙事”。从中可以看 出,叙事能力成为了包含非人类自然在内的所有 物质的基本属性。而不再是人类的专属.这也是对 人类优越于非人类自然的一种反驳。物质生态批 评主要考察物质叙事能力的两个方面:第一.非人 类自然的施事能力在叙事文本中的描述与再现: 第二,物质作为文本在互动中生成意义的叙事能 力。在后者中,物质本身成为一个文本,施事能力 和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在这样的文本中得到了体现。 在梭罗笔下。瓦尔登湖是湖泊自身与周边环 境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而展现出来的自然和谐之 美的化身。正如伊万・布莱迪在《人类学诗学》中指 出的:“力量的源泉在于信赖和相信自然界的一切 事物都相互依赖。”[,](瞄)瓦尔登湖作为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各个事物之间存在互动,即 施事能力的表现。在互动的同时,瓦尔登湖的叙事 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瓦尔登湖具有施事能力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施事能力与目的性相关, 在互动而使梭罗产生这样的体验,即施事能力的 体现呢?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所描写的自然界中的 动物、植物、湖泊等都处于不断的互动之中,事物 的施事能力在这样的互动中得到了体现。恰如中 国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 厌”中所描述的场景一样。梭罗独自居住在瓦尔登 湖,与湖畔倾诉与交流,从中得到了精神的满足; 而在梭罗的眼中.瓦尔登湖也在发挥自身抚慰人 心的力量,带给梭罗宁静与满足。梭罗对待林中的 动物温和友好,林中的动物把他当成了好友。在他 播种时,鸟儿唱歌陪伴他;当他沉浸在黎明时分的 梦乡,鸟儿把他叫醒;当他泛舟湖上,哗笑的潜水 鸟会陪他对弈;当他定居在木屋中,会有动物访问 他的林墙。湖畔树林里的各类植物让梭罗感到前 所未有的安宁。这里的动物和植物都在瓦尔登湖 的庇护下和谐相处,而梭罗也像它们一样,成为瓦 尔登湖美好自然图景中的一部分。 相反,与梭罗同时代的美国人民在人类中心 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普遍认为非人类自然只有在 人类的开发下才能实现所谓的“价值”,于是让自 然蒙受一波又一波的灾难,诸如他们发明了在瓦 尔登湖畔穿梭的火车。现实源于一系列不变的、牢 固持久的施事能力的集合。世间的“现象”确切来 说是施事能力之间产生的效应。人类与非人类自 然之间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瓦尔登湖原 生的生态环境遭到诸如火车破坏的时候。湖里的 鱼也变得焦躁不安。梭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不 可避免受到影响,他的沉思被打断。无法感到片刻 安宁;而在火车到来之前,平静的瓦尔登湖给梭罗 带来的是美好惬意的享受。通过在火车到来之后 和之前梭罗不同的精神状态对比,他向我们展示 了不同的湖泊图景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这也 是瓦尔登湖施事能力在比较中产生的深刻反映, 同时我们也看出了作为非人类自然部分的瓦尔登 第2期 赵莹,张建国:物质生态批评视角下《瓦尔登湖》再解读 121 湖不容侵犯的一面。 期的著作《增广贤文》中所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 天之计在于晨”中的“晨”,以及《圣经・创世纪》 的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三十一节所描写的上帝创造 世界、万物和人类的片段,均象征了全新的开端。 一三、瓦尔登湖具有叙事能力 通过肯定物质生成意义和故事的叙事能力, 认同微观和宏观世界中所有物质的表达能力,物 质生态批评也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生态后现代主 义所宣扬的自然“复魅”进程。[1](哪 物质生态批评 在这里,屋脊上的风所变现出时不时的欢喜以及 晨风所预示的崭新篇章,被梭罗写在《瓦尔登湖》 的《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的章节中,可以说 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物质的叙事能力:非人类自 然的施事能力在叙事文本中的描述与再现。以及 物质作为文本在互动中生成意义的叙事能力。那 么.梭罗在作品中如何展示瓦尔登湖的叙事能力 从而实现瓦尔登湖的“复魅”进程呢? (一)瓦尔登湖的施事能力在《瓦尔登湖》中的 描述与再现 在前一节中论述了瓦尔登湖的施事能力,即 它给梭罗带来了美好和谐的身心体验,那么,这里 将重点讨论梭罗如何使瓦尔登湖的施事能力在作 品《瓦尔登湖》中得到描述与再现,即对作品中的 语言文字进行讨论,这便是瓦尔登湖叙事能力的 表现之一。非人类自然的施事能力在很多文学作 品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例如,约瑟夫・康拉德《黑暗 之心》中的刚果河是会微笑与皱眉的、诱人的、傲 慢的、吝啬的、无趣的或是野蛮的.其自然的野性 展露无遗。同样地,瓦尔登湖所表现出的和谐与宁 静在作品中被梭罗付诸笔端。 1.第一天的风 当梭罗第一天居住在林中的木屋时.他描述 了湖畔林中的风:“吹过我的屋脊的风。正如那扫 荡山脊而过的风,唱出断断续续的调子来,也许是 天上人间的音乐片段。晨风永远在吹。创世纪的诗 篇至今还没有中断;可惜听得到它的耳朵太少 了。”C4R ̄4)对于刚刚居住于湖畔森林中的梭罗来 说,这里的生活将过得如何还是未知,但是这里空 气清新,门前有优美的橡树和松树,四季有鸟雀为 邻,远处是湖光山色……美妙的自然之景时不时 地会冲淡他对未知生活的丝丝恐嗅,因此梭罗听 到屋脊之上的风仿佛是断断续续的天上人间的音 乐,这和他时而欢喜时而忧虑的心情是对应的。另 一方面,他选择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独居于此。 是一种对未知的开拓,是他生活的新篇章,而这样 的篇章会一直续写下去。梭罗在这里所提到的“晨 风”和“创世纪的诗篇”正分别照应了中国明代时 是风的施事能力在文本中的再现,即风通过自身 的语言所展示的叙事能力。 2.六月里的鹧鸪 梭罗在林中的木屋中有飞鸟走兽做他的邻 居.他描写的六月里的鹧鸪的片段尤其有趣。鹧鸪 在他的屋前“像一只老母鸡一样咯咯咯地唤它的 孩子”[4](1,a-oo),梭罗认为它就像林中的老母鸡;若有 人走近自己的孩子,“母亲就发出一个信号,它们 就一哄而散”[ ](嘞):当母鸟认为自己的幼雏受到 旅人的威胁时,便“只听得老鸟拍翅飞走,发出那 焦虑的呼号,只见它的扑扑拍动的翅膀”[ ](啪)。以 吸引旅人的注意力,给自己的幼雏脱离危险的时 间和机会。这些文字所表现出的鹧鸪妈妈的叫声 和身体语言,是它召唤孩子。遣散孩子,或转移旅 人注意时所表现出的叙事能力在文本中的再现。 小鹧鸪从出生便生活在鹧鸪妈妈的庇护下。听从 它的“口令”,它们形成了紧跟妈妈、逃跑或蹲着不 动的自我保护本能。于是,当梭罗把小鹧鸪放在掌 心时,它们“一点也不觉得恐瞑,也不打抖,它们照 旧蹲着”[ ](哪)。梭罗还着重描写了小鹧鸪的眼睛: “它们睁大了宁静的眼睛,很显著地成熟了,却又 很天真的样子,使人一见难忘。”[4J(1 ̄00)通过Xgd,鹧 鸪在危险中纹丝不动的状态以及它们宁静而成熟 的眼神的描写,梭罗将小鹧鸪在母亲庇护下、于自 然中生存所形成的本能表现出来。这也是小鹧鸪 叙事能力在作品中的再现。 3.冬天的湖 在《冬天的湖》这一篇章中,梭罗在冰上用一 根钓鳕鱼的钩丝测量了湖的深度还有湖底的形 态,之后画出了湖岸的图样。进而发现了最深处在 图样上最长距离和最宽阔距离的交叉点上。瓦尔 登湖的最深处和湖岸轮廓最长连线、最阔连线的 交叉点间存在着这样的规律,这是湖用自己的语 言在诉说,而梭罗读懂了瓦尔登湖的语言。由此, 梭罗联想到人类的生活轨迹和性格最深处的规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8卷 律,“这样用两条直径来测量的规律,不但指示了 我们观察天体中的太阳系,还指示了我们观察人 心,而且就一个人的特殊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潮流 组成的集合体的长度和阔度,我们也可以画两条 这样的线,通到他的凹处和人口,那两条线的交叉 夜,猫头鹰和青蛙整夜的叫个不停则是代表着夜 晚的持续。这样看来,鸟兽的叫声像钟表一样具有 提醒作用,也如同鸡鸣声可以在早上催促人们起 床,这即是鸟兽的叙事能力的表现之一。另一方 面,不同动物的叫声带给梭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牛叫声甜美、旋律优雅,夜鹰的叫声似晚祷曲,叫 枭的叫声则如哀悼的妇人,猫头鹰奏出彻夜不停 点,便是他的性格的最高峰或最深处了。”[ ](聊’他 将瓦尔登湖的最长距离和最宽阔的距离分别比作 人类生活轨迹几何体的长度和阔度.而通过将后 者的长度和阔度交叉得出人心的最高峰或最深 处,正如瓦尔登湖湖底的最深处一样。这些感悟 便是梭罗与瓦尔登湖内在互动的结果。是人类与 非人类自然之间擦放出来的想象火花。可以说,文 学将文化和自然交融在了一起。瓦尔登湖自身所 表现出的深邃也在《冬天的湖》这一篇章中得到体 现,可以看作是瓦尔登湖通过梭罗的文字表现出 来的叙事能力。 I二)瓦尔登湖作为文本在互动中生成意义的 叙事能力 如果说文学是物质施事能力再现的平台。那 么世界就是各种具有叙事能力物质的集合体。是 由故事物质而组成的故事世界。[ ](咖)对于物质生 态批评来说,物质本身即是文本。在瓦尔登湖畔, 梭罗也将非人类自然自身当成了文本。梭罗在 《声》篇中写道:“但当我们局限在书本里,虽然那 是最精选的,古典的作品,而且只限于读一种特殊 的语文,它们本身只是口语和方言,那时我们就有 危险,要忘记掉另一种语文了,那是一切事物不用 譬喻地直接说出来的文字,唯有它最丰富,也最标 准。”[ ](嘲)这里的另一种语言指的就是自然之声, 认识到了自然之声的丰富内涵.梭罗把更多的时 间用来倾听自然、和自然对话。从中可以看出,梭 罗肯定了大自然自身的语言,即大自然自身作为 文本的叙事能力。 1.湖畔鸟兽啼鸣的叙事 梭罗的房子在山腰间的一个小林子中央。每 天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在黄昏之后竖耳听闻各种鸟 兽的叫声。首先登场的是牛叫声,接着是夜鹰、叫 枭、猫头鹰和青蛙……这些动物在黄昏之后按照 特定的时间一一登场,不同动物的叫声代表了不 同的时间段。梭罗从其叫声中可以判定时间的早 晚:牛叫声代表黄昏的来临,夜鹰代表夏天的某一 部分日子里的七点半钟,叫枭代表万籁俱静的深 的小夜曲道出了人人都有的不得满足的愚妄思 想,湖滨青蛙的嚣闹声则被视为对欢乐的嘲笑。鸟 兽的叫声不同,传递的信息也不同。鸟兽的叫声使 梭罗产生了不同的感受.也感悟到了不同的人生 智慧。这可以看作是鸟兽的叙事能力的又一表现。 2.湖岸植物生长的叙事 瓦尔登湖的湖水和湖岸边的植物也具有叙事 能力。当湖水上涨时。湖边的灌木和苍松白桦、桤 木、白杨等树木都被湖水冲刷掉。梭罗屋前的苍松 即是这样被冲刷掉;当湖水退去之后,则只剩下干 净的湖岸。这可以看作是植物和湖水的叙事:植物 在岸边生长,而湖水保持上涨,它似乎都在用这样 的方式来宣誓自己对湖岸的所有权。此外,若湖水 涨到最高。被湖水淹没根部的桤木、柳树和枫树会 从根部伸出离地三四尺高的红根须.以此来保护 自己;而岸边高处通常不结果实的浆果也在水涨 到最高时迎来了丰收。那么,我们若看到红根须从 水中伸出或是浆果结出果实,那么就可以判定是 湖水涨到了最高处。总的来说,湖水宣誓自身拥有 湖岸、树木生长红根须自我保护以及浆果结出果 实,都表现出了瓦尔登湖岸不同事物自身的叙事 能力。 3.湖上潜水鸟对弈的叙事 我们再来看看那只喜欢在湖上与梭罗对弈的 潜水鸟。秋天里,随着潜水鸟的到来,猎人也纷纷 拿起望远镜、扛着猎枪出动。猎人在不同的湖岸站 岗、放哨,林间震荡着枪声。在这样的情况下,潜水 鸟的踪迹便消失了,猎人们也只有悻悻而归。对比 之下,到了黎明时分,当梭罗在湖上汲水时,在距 自己仅仅几杆远的地方便发现了潜水鸟,而这时 的潜水鸟是有王者风范的。梭罗还曾于一个静谧 的十月下午在湖中追逐潜水鸟,此时它会伴随着 哗笑声似的叫声时而潜水,时而在空中滑翔,使梭 罗摸不清它的踪迹。我们不难看出,潜水鸟在猎人 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是因为它意识到 第2期 赵莹,张建国:物质生态批评视角下《瓦尔登湖》再解读 了危险的迫近;在梭罗面前它则勇于近距离地靠 近,同时嬉戏着、哗笑着而又冷静地躲避梭罗的追 赶,这源于它与梭罗对弈时毫不畏惧、胜券在握的 姿态。潜水鸟在猎人和梭罗面前的不同表现展示 了它对不同情形作出的不同反应.可以说是它叙 事能力的完美体现。 罗在《瓦尔登湖》的不同篇章中细致描述了风、飞 鸟走兽和湖泊自身的施事能力;第二,瓦尔登湖作 为文本在互动中生成意义的叙事能力:鸟兽的啼 鸣、湖水和岸边的植物以及与梭罗对弈的潜水鸟 都在与周边事物的互动中产生了意义。可以说是 它们的叙事能力极富代表性的体现。在瓦尔登湖 畔居住期间.梭罗自始至终将自己看成是瓦尔登 四、结语 物质生态批评强调人类和非人类自然都是物 质,并且以平等的方式构成互为联系的生态网。瓦 尔登湖给梭罗带来的宁静心灵是非人类自然施事 能力的显现。梭罗提倡人们关注自然的施事能力, 反对人类利用自身的施事能力毁坏自然。瓦尔登 湖的叙事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瓦尔登 湖的施事能力在《瓦尔登湖》中的描述与再现:梭 湖的一部分,通过调动自己的感官来充分感受瓦 尔登湖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语言,从而向我们表明 了瓦尔登湖自身与人类一样,在大自然中拥有不 可侵犯的尊严与地位。此外,通过对物质的施事能 力和叙事能力具体化的论述。有助于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将非人类自然的施事能力纳人思考范围之 中。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非人类自然的叙事语言, 从而更好地培养人类自身的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1]唐建南.物质生态批评——生态批评的物质转向[J].当代外国文学,2016,(2). [2]陈小红.什么是文学的生态批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伊万・布莱迪.人类学诗学[M].徐鲁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Wal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 Ecology Criticism ZHAO Ying,ZHANG Jian—guo (School ofForeign Languages,Zhen@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Henry David Thoreau was the greatest American nature writer and environmentalist pioneer. Walden is a well—known collection of prose by Thoreau.In the book,the ability of agent and narrative ability of Walden Pond and all the things within it were fullv reflected under Th0reau ̄s description.horTeau was sure that WMden was equal to human beings and at the salTle time he saw the effect of its agent S ability of and read its narrative language,showing US through what mefllls Walden displayed its own dignity and status not to be trodden down in the nature. Key words:material ecological criticism;the ability of agent;narrative ability;nature;Walden (责任编辑:韩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