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欣赏教学案例

来源:伴沃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欣赏《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学过的音乐表现手法,如音区、力度等,结合对作者华彦

钧身世的了解简单分析作品《二泉映月》的情感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音乐能力。

2、 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上以备理解。 3、 欣赏《二泉映月》,感受二胡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

音乐的思想情感。

4、 通过介绍阿炳的生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聆听与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体会音乐情感 教 具:二胡、录音机

教学方法:以聆听感受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用二胡演奏的形式,欣赏乐曲《二泉映月》。 二、欣赏

1、揭示课题并板书:

2、初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和情绪。 3、学生说说初听感受。

4、介绍作者华彦钧的身世及生活年代。(学生收集资料) 5、分析引子即主题旋律(出示曲谱,按乐句分析)

① 引子:倾听引子及旋律。

a、问:旋律是上行还是下行听来有何感受(生:下行起向,感受忧郁)

b、师:引子犹如一声长叹,把人引入一种忧郁的意境中。(师叹气学生感受)

c、再次聆听体验引子 ② 倾听主题第一乐句及问题

a、问:旋律起伏大吗在哪个音区情绪怎样(生:起伏不大旋律主要在中音区,音乐情绪是悲伤的)

b、师:我们通常在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伤心事之前一声长叹便娓娓道来。这首曲子同样如此,旋律起伏不大,好像在向人哭诉自己不幸的遭遇。(板书:悲伤、哭诉) c、聆听体会第一乐句后半乐句 ③ 倾听第二乐句及问题

a、问:这一乐句在力度、音区与第一乐句相比有何变化又表现出什么样的内心思想(生:音区变高了,力度强了表现作者内心激动之情)

b、师: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比,音区高了,力度强了,不仅流露出感慨之情,又仿佛发出疑问。提问:作者会发出那些疑问呢 c、学生回答:(为什么吃不饱、穿不暖、疾病缠身) d、聆听体会第二乐句下半句 ④ 倾听第三乐句及问题

a、与前两乐句比较,旋律的音区、作者的情绪又有什么变化(生回答问题) b、师:第三乐句曲调几乎在高音区流动,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深刻地揭示了阿炳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苦难生活的感受和顽强的性格。

c、学生品味第三乐句,体验柔中带刚相关的旋律。 ⑤ 再次体会主体旋律,品味主题思想。 6、整体分析

全曲很长都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进行了5次变奏,在每次变奏中,第二乐句变化很小,好像频频对黑暗社会发出质问。变化大的是第三乐句,情感层层推进,在第四次变奏也就是第五乐段达到高潮。在这一部分作者百感交集,同学们听一听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分析第五部分(聆听感受并讨论:内心气氛不平,有时表现对生活的渴

望,有时显出不屈的毅力,有时隐隐吐露出一丝凄凉-----百感交集)表现了他对命运的抗争。

8、介绍《二泉映月》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

乐的思想感情。

9、听歌曲《二泉吟》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曲谱:(不好打印) 引子:

主题旋律:

第一乐句 悲伤 哭泣 第二乐句 激动 疑问 第三乐句 控诉 斗争 乐曲结构 引子+A+A1+A2+A3+A4+A5 乐 曲 结 构 旋 律 起 伏 速 度 力 度 情 感 表 现 A1 平缓 平缓 长音有 悲伤、哭诉 A4 起伏大 渐快 强音增多 百感交集

长沟中心小学五年级(3)班音乐学科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表

课前 人数:34

项目 状况 完全掌握 基本掌握 未 掌 握 旋律 2 6 26 速度 24 8 2力度 20 11 2音乐情绪 4 20 10

长沟中心小学五年级(3)班,音乐学科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表

课后 人数:34 项目 旋律 速度 力度 音乐情绪 状况 完全掌握 19 34 29 16 基本掌握 13 0 4 18 未 掌 握 2 0 1 0 达标效果 旋律 % 速度 % 力度 % 音乐情绪 % 98 100 99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