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进入初中,学习科目增多、社会活动范围增大、老师的教学方式变得不同。同时,同学年龄增长,环境对他们的要求提高,学习压力明显加大。针对学习压力,帮助每个同学学会科学地规划学习生活、科学地记忆知识、管理自己的时间,正确地看待、自信地面对学习过程和考试成绩,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通过案例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让同学了解人际沟通是每个人进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能力;认识人际交往不光需要有良好的愿望,还要有好的心态和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些不是先天就有的能力,而是需要学习、需要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逐渐获得的能力。通过讨论、心理练习活动、情景剧、尝试实践体验方式,让同学了解、学习和实践人际交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促使他们改善、建立适合自己的人际关系。
课程一:寻找科学的学习生活
●课程时间——45分钟
●课程目标——比较中小学学习生活的差异,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什么是适合现阶段的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如何使之产生效果。
●课程重点——反思自己的不适应,探讨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
●课程资源——2个小球
●课程内容
第 1 页
开场白(5分钟)
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讨论过自我概念,那么自我包括哪几个层面?生理的我、情绪的我、社会的我、智慧的我。我们已经学习讨论了哪些层面的内容?生理的我和情绪的我。现在我们要用一些时间来讨论智慧的我。高效的学习生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的我的一部分。进入初中了,学习的任务更繁重了,你有烦恼吗?你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吗?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怎样改善学习质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我想这正是大家渴望,也与每个人内心利益息息相关的。
■隐含 复习前面的知识,使其意识到本章节与前面课程的连贯性。同时引发对改善学习的兴趣。
“烦恼大本营:反思自己的学习”(10分钟)
进入中学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将现在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相比,最让你烦恼的是什么学科?中学时期的要求与小学又有什么不一样?你认为中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小学时期比较有什么变化?此变化你是否能够适应和接受?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困难?
根据同学发言归纳出共同的烦恼:
●学习中精力不容易集中。
●听懂了,作业不会做。
●不知道怎样记笔记。
第 2 页
●英语单词记不住。
●努力了,成绩还是上不去。
●学习很累,每天时间不够用。
■隐含 此反思可组织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让更多的同学有诉说的机会;在共同讨论、发言中感受到问题的普遍性,减少个体对学习问题的焦虑。
“影响学习效果的可能因素”(10分钟)
你认为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学习生活上的变化和困难,你做出了哪些调整,有什么成效吗?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理解有一个公式
成功=勤奋+学习方法+效率
如果我们从这个公式的角度来探查,可以发现成功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呢?
勤奋——对角色的理解、对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理解、对担负自己责任的自信心。
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科学地进行知识积累、发展有效的思维分析能力。
效率——时间观念、专注能力、执行能力。
第 3 页
了解了这些可能影响我们学习的因素后,反观我们自己,为了让自己的学习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还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呢?关于这章学习问题的讨论,你最感兴趣、最想听的将是什么?还有什么建议吗?
■隐含 让同学了解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促进同学自我反思、发现不足;引发进一步学习、探索、改进的需求;了解同学学习的兴趣点和对课程内容的不同需求。
练习:“你能接住球吗?”(5分钟)
邀请一两名同学上前,告诉他准备接球。
向他同时扔出两个球,问问他能接住吗?只接住一个算失败。再给他一次机会,仍然不要让他成功。
一个一个抛球,让对方去接,就一定能够接住。
两个同学操作完后提出问题。
前两次为什么接不住?难点在哪里?最后为什么成功了?你的经验是什么?通过这个练习大家有什么内心体会?
■隐含 让大家在观看操作中体会、思考成功的要素,成功就要学会科学地安排学习生活。
“探寻科学的学习生活”(10分钟)
第 4 页
你认为怎样做是科学地安排学习生活?
参考:
(1)切实可行的学习进度、时间计划安排。
(2)介绍养成对学习有积极作用的12个良好习惯的好处。
记忆的习惯,演讲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写的习惯,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自己出考题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的习惯,适应环境的习惯,大事做不完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好处包括提高效率,自觉行动,持之以恒,事半功倍;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成功等。
(3)在家自由自在地学习。安排学习环境,学会自我放松,积极自我对话,专注达成目标。
(4)整体计划中注意学习与休息的平衡,休息包括锻炼和娱乐。学习生活中适当的体育运动、娱乐,会使大脑不同部分轮流休息,对学习效果将起到促进的作用。学习重在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5)送你学习金钥匙。适应中学课程,了解学习特点,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结(5分钟)
第 5 页
邀请几名同学谈谈今天的收获,触动你的以及你认为马上可以应用的是哪些好的习惯。
强调本课重点,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发现阻碍自己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找到重新调整的方向。今天谈到的只是一个总体,即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效学习有重要意义,下节课我们将讨论关于学习记忆的问题。希望大家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下次我们再来分享。
课程二:掌握知识需要科学的记忆
●课程时间——45分钟
●课程目标——通过交流分享,反思自己的学习记忆方式;通过有关心理学记忆理论介绍,让同学对记忆的科学方法及来源有所了解,掌握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并在学习中主动应用。
●课程重点——了解科学记忆规律,了解熟悉记忆的方法。
●课程资源——无
●课程内容
开场白(5分钟)
复习上次内容。上次课我们讨论了学习方式,同时也相互交流、介绍了很多有利于学习的好习惯。谁能说说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是什么?你认为影响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谈谈上次课介绍的学习上的好习惯,有哪些你印象最深?
第 6 页
练习:“考考你能记多少”(10分钟)
●考察30秒准确记数。
●给出数后30秒停。
●抽查同学的记忆,以准确完整、准确记数越多越好为最佳。
数字参考:27738291021;9374385614;7396553187
通过刚才的练习,会发现每个人的记忆是有差异的。在学习中你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谁能说说练习中或是学习上你是怎么记忆的?
■隐含 通过练习引发同学对记忆能力方法的关注,同时引发记忆方法的交流讨论。讨论中不仅注意让记忆力好的同学多介绍发言,同时更要让记忆力不佳的同学发言,以便寻找出他们记忆的误区。
“学习记忆中的误区”(5分钟)
有的同学希望成绩更好,可又不像别人那样肯积极的、下工夫去记忆,你是怎么考虑的呢?有的同学天天花了很多时间在记忆,可是效果还是不好,你是怎么记忆的?
总结同学发言中影响自己学习记忆的不当观念。
参考:
第 7 页
●书上都有,何必去记。
●所有的都重要,都要记住。
●一次不可能都记住,以后慢慢会记住的。
找找这几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它们有什么问题?
■隐含 这一段的讨论向同学们指出知识的积累需要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帮助同学分辨影响学习成效的记忆观念。
“有关记忆的科学认识规律”(10分钟)
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从经验教训中大家都体会、认识到知识积累等于是需要大脑做一些精确记忆。当我们在努力记忆时,等同于往我们大脑这台电脑中存储信息的过程;当我们参加考试实践应用时,是在从大脑提取信息的过程。记忆对于我们学习事业的成功有重要的意义。心理科学是怎样来认识大脑有关记忆的工作?记忆的规律又是什么呢?
■隐含 在讲3种记忆之前,可再次问问记忆练习中的数字现在谁还能记住,还能记住多少,进一步向学生了解当时为记住这些数字重复记忆了多少次。以这个例子来介绍3种记忆及其转换情况。只有不断重复、回忆,我们学习的知识才能从瞬时记忆经过短期记忆进入到长期记忆中。
“面对遗忘我们可以做什么?”(10分钟)
再聪明的人也是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与遗忘斗争,无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在
第 8 页
遗忘前及时复习、巩固所记的内容。前面部分同学讲了自己的记忆体会,结合大家说的,我们再介绍一些其他观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1)一天中有两个记忆高效期。
早晨起床后是一个记忆高效期,晚上入睡前一小时是另一个记忆高效期,这两个时段强化了记忆,使人不易忘记。
(2)机械重复,不一样的7次。
上课听一次、课间回忆一次、作业前复习一次、做作业时复习一次、帮助同学时讲一次、睡前回忆一次、晨起回忆一次。
(3)理解促进记忆,精细复述、反思领会,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讲述,整理组块记忆。先理解后记忆,边思考边记忆,边记忆边回忆,及时巩固记忆。
(4)明确记忆目标,规定记忆任务,给自己提出记忆要求。重要知识点一定要记住,及时巩固。
(5)复习方法所学知识在2小时之内、1天之内、2天之内、第1个周末、第2个周末、1个月内进行知识回忆,复习巩固的效果更佳。
讨论介绍的记忆方法里,你对什么最感兴趣?实践中你认为会有困难吗?具体是什么?
■隐含 了解执行的具体困难,促进习惯养成。
第 9 页
小结(5分钟)
通过提问补充强化记忆知识的重点,了解同学的理解程度,促进良好记忆习惯的养成。
课程三:人际沟通需要技巧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让同学了解人际沟通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重要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常是在后天学习实践中获得的;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拥有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介绍和尝试人际沟通技巧。
●教学资源——无
●教学内容
开场白(10分钟)
复习前面关于自我的有关内容。我们在心理健康课中曾经讲过自我有4个层面,还记得是哪4个层面?生理的我、情绪的我、智慧的我和社会的我。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来探讨人际关系的议题。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社会的我的重要内容。那么,你们认为人际关系都包含哪些关系?我们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同学关系,还包括我们与老师、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以及与生活中需要接触的人的关系。
案例: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让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更大的提高,这可能是绝大多
第 10 页
数同学的心愿。有一位同学经过6年中学的学习,经过高考,终于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可是,半年后这个同学却自动退学了。同学们猜猜,让这个同学自动退学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的同学猜对了。在大学中绝大多数同学都需要住校,这个同学就是因为无法与同学搞好关系、和谐相处,为此影响了学习而自动退学的。有可能你会问,那么多同学都能相处,为什么他就那么困难?
后来心理咨询师了解到,这个同学在小学、中学时的人际关系就不好。当有一点问题时,他的妈妈就到学校去,并要求老师给别的同学做工作,主动成为她孩子的朋友,让她的孩子没有人际冲突,平静地学习。当听完这个同学自动退学的前因后果后,大家有什么想法?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他继续学习深造?在生活中他缺少的是什么能力?你认为这种能力对一个人今后发展重要吗,为什么?
■隐含 这是发生在心理咨询室的一个真实案例。用这个案例来引发同学的思考,引出多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充分讨论,使同学对人际沟通能力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产生深刻认识。
“为什么在生活中他会缺少这种能力?”(10分钟)
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帮他找找原因。结合大家发言,介绍心理学观点——“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在自己的努力碰壁之后,就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无能的,从此习惯性地在这方面不再进行努力。
介绍小跳蚤实验。小跳蚤正常可以跳到自己身高上百倍的高度。将它装入一个小杯子中,这个杯子的高度是它可以轻易跳出的高度。实验时,将杯口盖上玻璃片。可以见到跳
第 11 页
蚤在杯子中不停地跳,每次都被玻璃片挡了回去。一段时间后,当把玻璃片拿开后,小跳蚤仍然在跳,但这时它再也跳不出杯子了,因为它已经跳不到杯口的高度了。如果实验继续,我们可以看到,适应一段时间后,小跳蚤又可以跳出杯口了,因为它的跳高能力只是暂时被抑制了。
是否可以设想,案例中的主人公在上小学时,当他与同学相处不好时,他也试着努力改变,但这种努力受到了打击,就像大家讨论中提到的,可能是妈妈的指责、妈妈的不当帮助,使他的内心产生了一些想法,如:我在人际交往中是无能的,我不如妈妈聪明,我要处好人际关系只有依靠别人的帮助。进入大学,当妈妈无法再帮他时,他的生活就出了问题。
同学们的这个年龄正是成长的过程,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生活中也会产生很多的困惑,这正是需要我们得到父母、老师帮助的地方。案例中那个同学,在小学、中学有人际交往困难时,你认为妈妈和老师怎样做可以帮助他培养这种能力?当遇到这类困惑时你会去寻求帮助吗?你认为别人怎么帮助你更有效更有意义呢?你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责任在别人还是在自己呢?
■隐含 结合案例介绍“习得性无助”、“小跳蚤实验”,促使同学思考,自己人际关系不理想是否同碰壁后产生的自卑、人际交往无能的思想有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自己的责任,这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意识到人际交往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
“人际沟通的基本功”(20分钟)
人都有心理活动。你认为人的哪些活动与心理有关?从心理内涵层面思考,可以从学习、人格、动机、感觉、情绪等入手,正因为人们的心理内涵层面如此丰富,很难一眼就
第 12 页
了解。对别人有限的了解,才使得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不顺利,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的原因。
观察练习:“能猜出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
操作:
让5个同学用肢体语言表演不同的情景,让其他同学去猜测表演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心情?最后让表演的同学说出答案。
●正在洗澡,突然停水,着急、生气。
●路上,遇见好友,十分意外。
●用钥匙开门,总打不开,着急。
●小狗死了,伤心。
●考试结果出来了,满分,高兴。
提问:
●你明白对方表达的意思了吗?
●他们表达的是什么情绪?
第 13 页
●你是从哪里猜测到的?
●分歧差错出在哪儿?
刚才的练习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人际沟通技巧——观察。现在大家是否明白,在沟通中我们要注意观察什么?那就是行为和情绪。
■隐含 让同学理解,怎样学会观察以及观察的具体内容。
倾听练习:“你会听别人说话吗?”
当你在说话时,怎么判断别人是否在认真地听?怎么判断别人是否听懂了、明白了你表达的意思?结合同学发言,介绍倾听的技术。
倾听,是指专注听对方讲话的状态,并适当地表示自己正在听对方的讲话。听的状态需要身体前倾,表情专注,适当反应,适当点头,并可以回应“噢、后来呢、我明白了”等话语,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说。
试试看,你学会了吗?
操作:
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人听,再交换角色。
谈话内容:跟对方说一件最近高兴的事,并观察对方是否在倾听,反馈对方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第 14 页
■隐含 介绍倾听的技术,尝试实践正确地倾听。
练习赞美:“你会说话吗?”
前面我们介绍了两个人际沟通的技术,怎样观察和怎样倾听,也就是怎样用眼睛和耳朵,现在我们来说说嘴。我问问你们,你们认为自己会说话吗?你们想怎样回答我?我再问问你们在人际交往中会说话吗?你们又会怎样回答我呢?
下面情景你会怎样回答。
有一个同学对你说。
①问:“告诉你,我进决赛了。”
答:“这有什么好高兴、好得意的。”
答:“你真棒。”
②问:“你看,我买了件新衣。”
答:“真好看。”
答:“噢,这颜色真怪。”
在人际关系中,哪一种回答是安全的?如果你是问话者,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回答?为什么?如果听到负面的回答你内心会是什么感受?
第 15 页
当我们说在沟通中要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欣赏、赞美时,有的同学可能会马上想到这不是虚伪、奉承吗?我要告诉你们,这两种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首先在于表达的心态不同,我们所讲的赞美、欣赏要求其内容是具体的、及时的。
小结(5分钟)
今天我们开始探讨社会的我,以及我们在人际沟通层面的问题。我们讲了一个案例,从这个案例中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介绍了3种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分别是哪3种?
你能总结出每种技术的要点吗?观察行为情绪、倾听有回应、表达欣赏。
建议每个人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给自己制订一个赞美计划,在这一周中注意去观察别人的优点,注意倾听他人讲话,对别人表达自己的真心赞美、欣赏。在实践中学会看、听、说,一周后,看看同学对自己的态度有无变化,在得到你的赞美后别人有什么反应,你自己的感受又怎样,下次再来分享。
课程四:寻找朋友
●课程时间——45分钟
●课程目标——通过讨论、纸笔练习促进同学反观自己对朋友的需求、自己对朋友的标准,达到平衡自己内心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在交流中也了解别人对朋友的要求。
●课程重点——了解自己、平衡自己内心对人际交往的需求。
●课程资源——准备创意100分图;两个纸笔练习题表。
第 16 页
●课程内容
开场白(5分钟)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人际沟通的3项基本技术,是哪3项?
观察行为情绪、倾听有回应、表达欣赏。在这一周中,你去真心赞美别人了吗?有什么感受?
你在生活中受委屈时,是否特别希望有人来关心,或是找个朋友说说自己的委屈;当自己有一件开心的事,想找一个朋友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可是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朋友时,你的内心又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渴望什么?下什么样的决心?
不错。可能你会下决心寻找朋友。从生物学上说,人类是群居生物。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陪伴、帮助、合作。
什么是友情、朋友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些描述:
好朋友是能陪你哭笑、诚实地说出你的优缺点、一起学习工作、一起玩,他是可以帮助你也可以被你帮助的人,友谊是人们交往活动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是来自双向的。任何单方面的友好都不能称做友谊。
心理学家罗杰斯对朋友交往有一个描述:能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情感、内心秘密;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自我表白被尊重,不外泄;只存在于少数人之间。
对于寻找朋友这件事,你想过什么吗?对你来说,朋友是什么?你需要多少个朋友?
第 17 页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你的朋友?
今天的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不同的答案”(5分钟)
创意100分:看一张图(使用罗夏墨迹测试图)。
你认为这个图案看起来像什么?尽可能地想象。给出你认为可能的回答。对于同学的回答给予鼓励,例如“太好了!各种回答都很有创意……”
通过这个小小的练习,大家是否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有很多问题都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它们可以有各种答案,并且每个答案都有意义。就像我们说到的朋友标准,不会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标准。只不过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我们生活在大致相同的环境中,朋友的标准会有很多共性。
“寻找朋友需要了解自己的特质”(5分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事实,你认为全班、全年级的同学都能成为你的朋友吗?的确是不可能的。在拥有朋友的数量上,每个人要求不同。有的人认为朋友太多很麻烦;有的只要3~5个就够了;有的认为只要一个知心的朋友就可以了。同时每个人的性格特质、社交能力也都不相同。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看看自己人际交往的特质。
纸笔练习:“选选看”
在符合你的项目前打√
第 18 页
(1)我喜欢和大部分人聊天。
(2)我不太喜欢聊天。
(3)我在什么场合都很自在,也很容易和陌生人交谈。
(4)我常常弄不清楚别人为什么会生气或难过。
(5)我个性比较害羞。
(6)我喜欢独处。
(7)我最喜欢一小群人在一起的感觉。
(8)我很了解别人,同学们常找我谈心事。
(9)我只和谈得来的人聊天。
(10)我个性很开朗大方。
结果解释:
第一类:表示你交往的能力状态可以拥有一大群好朋友(选择第1、3、8、10题的属于第一类)。
第二类:表示你可以拥有3~5个好朋友(选择2、4、5、7、9题的属于第二类)。
第 19 页
第三类:表示你可以拥有一位知心朋友(选择2、4、5、6题的属于第三类)。
请各位同学想想,依照你的特质和能力,你在人际交往中选择交几个朋友更合适呢?
■隐含 老师可以在同学做完后,再公布结果,让同学选选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别,通过所属类别选择适合拥有多少朋友。
“我喜欢什么样的朋友”(15分钟)
纸笔练习:“纸上的距离”
操作:
(1)每个人在纸上先画出如下公式:
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我为中心,分别在每个_____)上依次写出与自己最好的
朋友、中等的朋友、不喜欢的人的数量,不用写出名字。
(3)看看你有多少朋友,有多少不喜欢的人,对这个数目有什么想法。
(4)我喜欢朋友的哪些品质,哪些品质是你最不喜欢的,为什么?
小组讨论:
第 20 页
●将纸笔练习的结果带到心理小组分享。
●重点讨论喜欢、不喜欢的朋友的品质有哪些,为什么?
●我怎样做才能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
综合意见,准备代表小组发言。
“寻找朋友学会先做别人的朋友”(10分钟)
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总同学观点。
补充介绍:
●理想朋友与现实朋友的差距。
理想中的朋友具有完全符合自己利益、品质、行为的特点,但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
●影响交朋友的因素。
近邻,相互接近机会多;特点、品质、成绩、兴趣相近;与年龄有关。
●交朋友的心态。
寻找朋友,先学会做别人的朋友。每个人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相处,你希望交朋友就要学会与他人建立相似点。
第 21 页
●这样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
能欣赏肯定别人、得理饶人、包容对方、勇于认错、严守秘密、主动开放、坦诚相见、不打岔、慎开玩笑、不嫉妒别人才能、尊重他人、接纳他人。
小结(5分钟)
邀请同学谈谈今天感受最深的要点。强调每个人对朋友有不同的标准;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朋友;要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朋友;同时在寻找朋友时放平心态,在做好别人的朋友时建立彼此的朋友关系。
第 2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