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lO月 第27卷第1O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Oct.201】 Vo1.27 No.10 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探讨 韩晓雨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全民素质的任务越来越急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 识、接受和肯定.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特 点和不可取代的优势.只有在尊重双方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良好的一体化互动。未来社会需要具备多种品质的复合型人 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必须在学校、家庭共同建立的立体多元化教育环境中形成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6531(2011)10-0020—02 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教育 素,都不可能在事实上中断它。这些关系特征,也就在一定程度 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 上决定着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行为特征和教育效 或简单相加。学校或者家庭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 果。 是无法发挥其最佳作用的,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非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常重要。 一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 到群体教育的氛围,但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可取代的优势,只 “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 有在尊重双方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良好的一体化互 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家庭是学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异同 生第一所启蒙学校,是学生所接受的最早、最丰富的教育,对学 生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有着突出而独特的作用,是 与家庭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规范性特征。首 学校教育无可替代的。而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即每个 先,学校教育发挥着传递着人类精神财富和社会文化、普及和提 学生都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 动。 (一)学校教育的规范性与家庭教育的发散性 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功能,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体现 性格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就应该是针对自己孩子特 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定性;其次, 点来进行的“个性教育”。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最大限度的因材施 学校教育要根据社会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的规定性,按照 教。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充分享受亲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 定社会所需要人才规格的要求,来体现一定社会发展水平所形 育,有利于个性健康发展。 成的教育思想,实现一定社会所期望的培养目标;再次,学校教 在功利价值取向上,学校着眼于社会整体利益,家庭着眼于 育活动的主要设计依据是以“常态分布”的理念来规范自身的教 家庭个体利益,在这两种利益的整合互补过程中,体现了当今社 育行为,保证能够面向发展水平相近的大多数。 会倡导的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互相兼顾的基本原则。 相对于学校教育的规范性而言,家庭教育则反映出一种发散 在教育设计方面,学校面向“常态分布”的大多数学生,而家庭 性的要求,它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家庭利益。当代家庭往往把孩 更多地关注自己子女的个性化要求。以家庭的个性化设计补充学 子学业上的发展与家长自身的“面子”和孩子日后的前途等切身 校的“常态分布”要求,就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 利益联系起来,有的家长期望子女能够学业长进,学识高深;有 教育要求。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一体互动,就要将学校 的家长期望子女能够从政经商,升官发财;有的家长期望子女能 教育的专业优势辐射到家庭教育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性,在家 够安于平淡,知足常乐……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功利目标取向, 长的教育过程中尽量减少本能冲动的负面影响;而对学校教师来 也就形成了家庭教育的发散性特征。 说,也要以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性特征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在教 (二)学校教育的契约性与家庭德育的永恒性 育过程中实现情理交融。总而言之,教师与家长具有不同的教育 教师与家长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社会角色特征有 功能,只要双方能够彼此协调合作,就能在学校与家庭的不同区 着明显的差别。教师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工作者;而家长主要 间中,实现一体化互动,对学生和子女产生综合性影响。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 担负着教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里,维系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分工所赋予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师 现今的社会,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将孩子送到学 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种社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为了保证教学活 校,就完全由学校来负责教育,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 动正常进行,社会以具有契约性质的规范要求,对教学双方的行 口,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多数家长把重点 为给予制约,教师与学生都必须以一种理性的态度保证自己的行 放在了如何帮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上,而完全忽略了孩子入 为受到这种契约关系的约束。而在家庭中,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 学以后家长所应承担的教育义务。 系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血缘关系,相对师生关系的契约性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全民素质的任务越来越 说,这种血缘关系具有一种永恒性,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 急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一作者简介:韩晓雨,女,吉林长春人,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在读硕士。 2O 2011年l0月 第27卷第10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 ion Inst i tute Oct.201l Vo1.27 No.1O 接受和肯定。在一些教育法规中,诸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育厅关于深入持久地开展“干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的通知》的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号召,更深入地了解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与家长们进行 法》、《未成年人保护i去=》等,都明确提出了“协同教育”的问 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校 题。由此可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 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 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趋势。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 力,我校特举行“千名辅导员访干家”活动,这一活动通过辅导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员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了解了学生在家的学 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了学 四、如何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一)构筑家校教育的良性关系 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 意见,达成共 。在家访中,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二者存在着教育摆 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 位、期望目标、关心层面等诸多差异,为了实现两种教育的结 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与家长及时交流 合,提高教育效能,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长到学校来 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 访以及电子邮件往来等方式构筑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沟 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大学生更加开放,对社会的 首先是家长会。在新生入学时召开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 了解也更直接,但他们身上也存在着各种新的问题。因此,在家 通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想要家长乐意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就 校教育结合这个问题上也要积极改进方式方法,才能使家校教育 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认真准备,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家 体化成为可能,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长会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畅谈对学生的管理目标、管 1.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为学校的重 理方法,以及如何具体操作,使家长对我们有信心;或者诚恳地 大举措献计献谋,为学校教育作出移圾的贡献;发挥家校共育的 邀请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使家长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最 功能,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支持配合、监督和评估的作 重要的目的是让家长明白学校和家庭教育合作的重要性。 用;协助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 电话是我tf] ̄H家长沟通的最常见形式。寥寥数语往往能带给 验。 家长强烈的感受。学生没有及时返校,打个电话询问一下,是否 2.编制《学校与家庭》报纸,每学期三到五期,登载部分教 身体不舒服;学生生病了,电话通知家长,询问是否需要请假; 师、学生、家长的文章,涵盖教育信息、学校信息、家长委员会 学生由于某些原因耽搁回家的时间了,电话告知家长不要担心。 信息、优秀家长经验谈、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发至每个学生家 电话中的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 庭。 学生的关心,家长感激老师,自然会支持我们的工作。 3.建立家校教育网站,设置学校简介、校园动态、家长课 电子邮件是近几年新兴的联络方式,它取代了传统的家长 堂、班主任信箱、校长热线、资源中心、留言板、友情链接等版 信,而且方便快捷,不受地域或时间的限制,可以让家长自由发 块。使家长可以通过教育网站了解信息和参与论坛讨论,并要求 表看法,对学校工作进行评述,提出批评意见和积极的建议。这 家长认真学习“家长课堂”的内容,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种方式也大大拉近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近况能够 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学校的要求,克服教育中的盲目性。 在老师和家长之间高效的传递。 4.鼓励家长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他们从活 (二)找准家校教育的共同点 动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主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点是为了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相 和其他学生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适应的各类人才,具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5.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围绕解决学生 1.身份相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学校教 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入际交往中的障碍开展工作。 师是孩子成长中的中段教师和基础教师。 6.由辅导员和学生分别填写家校联系卡,定期更新卡上的自 2.目的相同。父母望子成龙(风),教师育人成才,一句话, 我评价和辅导员评价的内容,在每个学年末由学生带给家长,并 都希望孩子有出息,有前途,成为有用的人才。 由家长书写意见后收回,再由辅导员根据家长提出的合理化意见 3.任务相同。父母不仅要抚养子女,而且有教育的义务, 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 “养不教,父之过”。而教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自己的天职,此 学校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教育者,他们各自的优势虽然显而 谓“教不严,师之惰”。 易见,但是强调任何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都 4.休戚相关。孩子能健康成长是父母的骄傲;学生全面素质 会造成教育的失误。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行动一致,抱着 不断的提高,桃李芬芳,香飘四海是老师的欢乐和骄傲。因此, 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 双方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实施教育。 才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等 (三)努力探索家校教育的结合点 教育的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种不同形式、不同时空的教育。要 参考文献: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良好的一体互动,就必须寻求一种使 【1】付昌辉,王中顺,陈蕾.网络时代高校与家长之间的零距离交流 双方能够相互沟通和互补的现实结合点,而家访就是学校、家长 与互动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相互沟通,彼此交流的最佳平台。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 [2]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通 (教育科学版),2002,(2). 过家访,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而家长也可 [3】卢乐珍.良好家庭教育氛围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卟家庭教育, 以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管理文化和学生的信息反馈,最终两者达 2000。(1). 一一通交流的平台,建立互为信赖的良好关系,为家校教育的JIN;{I]实 施奠定基础。 (四)致力开发家校教育新亮点 一成共识,实现双赢。 【责任编辑:姚旺】 2007年底,为了响应《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