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教案 课 题: 4.3邓小平理论 主备人: 王书香 备课时间: 2012.11.16 上课时间: 审核人: 备课组 上课班级: 高三( ) 课 时: 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分类归总、课堂识记、小组合作学习 教 学 过 程 考点一、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二 次 备 课 【有问必答】1、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基本内容? 2、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3、邓小平理论的几个突破? 【考点诊断】1、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C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央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记载了邓小平在1979年11月28日的一次谈话,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A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3、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以来,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研究专著有10余部,论文有200余篇。其中包括:①李君如《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大事记》②黄景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③李卫炜、刘客《邓小平理论发展史》④石仲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等等。上述论著在1997年以后首次出版的有B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点拨】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1992年中共十四大使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故①③符合题意。 4、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D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来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②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③使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更加深入人心④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7、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邓小平同志D A.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B.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C.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D.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8、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 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①具有时代精神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④具有科学性B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 D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的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自主检测】见《凤凰台》课后检测与评估P81-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