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金振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载.体/载重 模.式/模.范 泥.土/拘泥. 反省./省.亲 B.扁.舟/偏旁 惆.怅/绸.缪 嘹.亮/潦.倒 奴婢./裨.益 C.勉强./强.迫 曲.径/曲.解 处.理/处.境 车轴./压轴. D.缅.怀/腼.腆 任.务/烹饪. 顷.刻/倾.诉 维.护/帷.
幕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锋芒毕露 焕然一新 汗流浃背 通缉令 B、不可名状 一泻千里 妇孺皆知 消声匿迹 C、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锐不可挡 烦躁 D、委曲求全 迫不及待 再接再厉 物竟天择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 _ ,_ ___ 。__ __ ,__ __ 。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③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
4、古诗文填空。(共10分) (1)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 。 (3)《登楼》中借前朝昏君讽谕当政者,表达诗人对时势的忧虑之情的句子是: , 。”
(4) ,出则无敌国处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5)书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本试卷共 8 页 第1页
6.名著阅读。(4分)
《格列佛游记》作者是 国的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__________是用鞋跟的高低来划分阵营,借以讽刺英国两个党派的战争;她第四次出游来到了__________(国名),这里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在这里,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在境外地铁、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一般规定不能饮食,有些还设置了惩罚规定,一旦违规被发现可能会被处以罚款。不少中国人走到那里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仅破坏了环境,也惹来别人的厌恶。还有境外媒体曝光中国人排队喜欢习惯性地挨着。其实,在国外,这会让前后挨着的人觉得不舒服,会被认为是侵犯了隐私。
材料二: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为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即日施行,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同时开展。根据办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要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通报。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点概括“文明出游,入乡随俗”的三条小建议。(3分)
(2)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请用一句话概述漫画内容,并说出漫画的寓意。(2分)
(3)某山水景区将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请你围绕活动主旨,为景区大门处拟写一副对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1分)
人生需要回一回头 孙道荣
①母亲从老家来。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还是落在了后面。
②上了车,母亲忽然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个小时。他点点头,没关系的。母亲轻声说,可你爸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腰杆还挺直的呢,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③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多了。记忆中的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躺在
本试卷共 8 页 第2页
病床上,蜷缩成一团,干瘦,脸色蜡黄,了无生气。但只要子女来到病榻前看望他,他就会强撑着坐起来,面带笑容。父亲的背影,他还真记不大清了。从小,他就喜欢走在前面,大步流星,或者奔跑。总能听到身后的父亲或者母亲,大声地提醒他,慢点,注意安全。因为总是跑在前面,他很少看到父母的背影,或者是看到了,也根本没有留意。
④父亲的背影,到底是怎样的?他一边开车,一边努力地回忆。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父亲忙碌的身影,竟然没有想起一个完整的背影。 ⑤他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下。
⑥人到中年,他发觉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时常怀旧,变得多愁善感了。 ⑦他的脑海中突然跳出来一个背影,是儿子的。
⑧去年秋天,他和妻子一起,送儿子去成都上大学,顺便旅游一趟。陪儿子办好了入学手续,在学校门口,和儿子告别。儿子转身向校园走去。这时,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来了,他喊妻子赶紧上车,妻子却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向校园里张望。他循着妻子的目光看过去,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儿子的背影,瘦削,高大。公交车开走了。他和妻子一直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尽头的拐弯处。儿子一直没有回头。他看到妻子的眼里,噙着热泪。妻子叹了口气,心疼地说,儿子太瘦了,你看他的背影,跟个电线杆似的。
⑨儿子不会知道,妈妈和爸爸一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注视着他。 ⑩就像那天一样,儿子留在他脑海中的,有很多很多背影。
⑾从儿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开始,他和妻子就习惯了他的背影。儿子学步了,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儿子的身后,随时张开双臂,以防儿子绊倒;儿子会跑步了,他一路小跑跟在后面,不时地提醒儿子,注意别摔倒。看着儿子轻快矫健的背影,他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儿子上学了,每天送儿子到学校门口,目送儿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他才放心地离开;儿子高考时,他答应儿子,不送他,以免给他造成精神压力。儿子一走出家门,他和妻子就走到窗前,看着儿子走出居民楼,向小区外走去,直到他的背影,完全看不见了。
⑿他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留给他和妻子的,将是更多的背影。
⒀他忽然意识到,作为人子,他却很少关注父母的背影。年少时上课读朱自清的《背影》,他怎么也体会不到朱自清的那份情感,甚至觉得作者太煽情了。等到自己长大成年了,目送的,也大多是孩子的背影,很少有父母的背影。他总是走在前面,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把背影留给了父母双亲。
⒁车开到小区外。他打开车门,搀扶母亲下车。他和母亲一起,向自己的家走去。路上,他故意放慢脚步,走在了母亲的后面。母亲七十多岁了,腰板还不错,但步履已经蹒跚,迈着碎步。母亲真的老了。
⒂母亲突然回头。他揉揉眼睛,加快了脚步,和母亲并肩,缓缓地向家走去。
⒃有时候,人生需要回一回头。回头,你就会看见,默默地注视着你背影的那个人。那个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深爱着你的人。
(选自《杭州日报》)
8、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人生需要回一回头”的含义。(3分)
本试卷共 8 页 第3页
9、文中第④段中说,在“他”的脑海中对父亲“竟然没有想起一个完整的背影”,为什么? (2分)
10、请任选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在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躺在病床上,蜷缩成一团,干瘦,脸色蜡黄,了无生气。但只要子女来到病榻前看望他,他就会强撑着坐起来,面带笑容。
1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悟。(3分)
【材料链接】上海外贸学院开学典礼上放了一部15分钟的短片《父母的背影》,这是学校安排几位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在迎接大学新生的现场用相机拍摄的800多个感人的画面,而后从中遴选几十张照片编制而成。在荧屏上,学生看到自己父母和同学父母送儿女入校时的情景:有的顶着骄阳,汗涔涔地背着儿女的行囊,赶来办理报到手续;有的帮儿女挂蚊帐,整理杂物,安排他们的生活;有的对儿女唠唠叨叨,嘱咐这嘱咐那,好好读书,常给家里打电话……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共12分) 动物也送礼
陈钰鹏
①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发现,某些种类的蜘蛛产生的后代数量正在减少;经耐心的长期观察和研究,他们最后揭开了这一“人口”负增长之谜。
②能分泌毒汁的雌蜘蛛一向以残忍出名,在它们认为必要的时候,甚至会将交配中的雄蜘蛛处死(所以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中“蜘蛛敌”表示“死对头”或“死敌”)。按照蜘蛛中的规矩,雄蜘蛛想和雌蜘蛛幽会,必须带上一份聘礼,礼物通常是一只其他小昆虫(如被雄蜘蛛用毒汁麻醉了的苍蝇)。有了这份用蛛丝包装得漂漂亮亮的礼物,雌蜘蛛会变得稍微温和一点,并乐意交配。在长期的“行贿”实践中,雄
本试卷共 8 页 第4页
蜘蛛发现它们的“意中人”解开礼包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在雌蜘蛛将礼包解开一半的时候,雄蜘蛛已经达到目的完成任务了,于是迅速从雌蜘蛛那里夺回礼包,再去送给别的“情人”。有的雄蜘蛛干脆用一粒小石子或一颗种子代替食肉蜘蛛的“美味佳肴”,更有甚者:用蛛丝缠绕一个空包。
③然而不少雌蜘蛛也练就了快解礼包的本领,它们能在较短时间里解开礼包并发现包内的内容,假礼包一旦被发觉,雄蜘蛛必遭毒手,而此时的雄蜘蛛尚未排出足够的精子,无法造就后代。一位生物学家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16个礼包中只有10个是含有昆虫的。
④有的雄蜘蛛竟然采用盗窃手段:它们想办法在另一个蛛网上偷取一只已被蛛丝粘住的小昆虫作为礼包的内容。如果一个蛛网上的女主人被发现已经死了,同样有可能被一只雄蜘蛛作为礼品打包,然后去送给另一位女网主。科学家们把这样的雄蜘蛛称为“狡诈蜘蛛”。
⑤想娶老婆就得先为未来的老婆搞到一幢漂亮的房子,鸟类世界中居然也在大刮“男方供房风”。澳大利亚有一种极乐鸟,雄性善于在树枝上建造讲究的鸟巢,它们经常飞到好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寻觅禾秆、草茎、软木、蜗牛壳、彩色羽毛等建筑材料,并懂得咀嚼浆果,将它们作为涂料去“粉刷墙壁”,有人见过最华丽的鸟巢拥有多达上百种的什物。羽毛颜色越是朴素的雄鸟所造之房越漂亮——为了弥补自身外表上的劣势,用房子吸引“女方”。有趣的是,当雌鸟来到鸟巢时,雄鸟喜滋滋地衔着一个可乐罐上的拉环,好像是准备将房子的钥匙交给新娘似的。 ⑥不幸的是,当雌鸟怀上了宝宝以后,往往受到雄鸟的鄙视,而且经常会被雄鸟赶出“家门”。未来的母亲居然毫不计较,甘心成为单亲,自己去再建一个新家,因为对雌鸟来讲,所发生的一切都无所谓,关键是它已经确信孩子的父亲通过漂亮的房子证明了自己优良的遗传特征。
⑦据有的专家研究,动物世界中的雄性送礼,表面看来似乎很自私,实际上是一种雄性素质的证明。
12、本文以“动物也‘送礼’”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1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本试卷共 8 页 第5页
14、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结合第结合第②段第⑥段画线句分别加以分析。(4分)
15、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能分泌毒汁的雄蜘蛛一向以残忍出名在它们认为必要的时候,甚至会将交配中的雌蜘蛛处死。
B.雄蜘蛛必须带上一份聘礼,雌蜘蛛才会稍微温和一点,并乐意交配。 C.通常在雌蜘蛛将礼包全部解开的时候,雄蜘蛛已经达到目的完成任务了。 D.羽毛颜色越是朴素的雄鸟所造之房越漂亮,通过漂亮的房子证明了自己优良的遗传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6—20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本试卷共 8 页 第6页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故.述往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8.(1)【甲】文中说到“人恒过,然后能改”,请结合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19.【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0.【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
本试卷共 8 页 第7页
四、古诗文赏析(4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2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2分)
22、请自选角度赏析“浊酒一杯家成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分)
五、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越来越好是一种愿望,越来越好是一种状态,越来越好是一种结果。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其实,越来越好的还有风景,还有心情,还有习惯,还有……
来吧,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心中的越来越好。请以“ 越来越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橘子,问:“妈妈, 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相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懂理慢慢分享。”
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把你的故事或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本试卷共 8 页 第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