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检修3例
王凤玲,张靖宇,冯秀河,张 静,李 伟,杨 青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
[摘 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工作中出现的故障有的是说明书中没有提到的,但仪器能报
警的,有的故障仪器不能报警,需要操作人员细心观察才能发现。本文讲述了工作中遇到的3次故障及检修方法。
[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检修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0720873201
HITACHI76002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试剂用量少、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现将我们在使用该仪器过程中所遇到的3次故障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共同探讨学习。1 搅拌棒不能正常工作
测试开始后,搅拌棒发出异常声音,仪器停止工作,处于待机状态。经推测可能由于机器经过几年的使用磨损及灰尘积聚在搅拌棒转轴上,转动阻力增大导致转轴不灵活。处理方法:将搅拌棒的轴承部分整体取出,对搅拌棒的转轴进行清洁,并重新上油,安装到原来的位置,开机后搅拌棒正常工作,故障排除。2 清洗喷嘴
6号针吐水量增多,我们首先发现某一时期血糖质控结果不稳定,通过反复试验和观察发现仪器进行冲洗时反应杯水外溢,但仪器并未报警。查找原因为6号针进水压力加大,吐水量增多使反应杯内水溢出流入相邻的比色杯,造成稀释导致结果波动。处理方法:关闭电源,卸下清洗针用针疏通,然后用注射器吸入原装清洗液,对6号针进行冲洗,重复10次,再用蒸馏水冲洗数次,重新安装好。开机打开机前的面板,对6号进水针的调节阀进行微调,开机后观察清洗针的吐水量,直到正常状态。经调解处理后,室内质控结果恢复稳
定,故障解除。3 交叉污染
我们首先在做大批量体检时发现类风湿因子的结果整体偏高,复查单独做一项类风湿因子时结果则恢复正常,但多项目同时测定时比单独做的结果明显增高,怀疑是试剂交叉污染所致。原因:经试验对比观察发现肌酐(苦味酸法)与类风湿因子(免疫透射比浊法)之间有交叉污染存在。处理:更换试剂通道,增加两个试验项目的试剂间隔距离。重新编辑检验项目的测试顺序,使肌酐与类风湿因子之间至少间隔3个试验以上。经以上处理后,做交叉污染测试,故障解除。以上故障出现时仪器并不报警,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仪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与操作员的维护保养与工作态度有关,仪器通过精心养护可延长使用寿命,工作中细心观察可发现机器不能报警的一些意外情况,所以精密先进的仪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操作人员高度的细心和责任心也是检验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1] 徐辉,李妙兵,叶杰英,等.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仪一例故障
的处理[J].现化检验医学杂志,2005,20(1):51.
(收稿日期:2006201218)
2000年至2006年参加全国微生物室间质评分析
彭俊华1,张全华1,张媛媛1,王一雯2
(1.兰州军区总医院,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我室2000年至2006年参加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提高微生物的检验水平。方法:对卫
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菌株按其要求进行分离培养,对我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室共接收质控菌110
株,其中10株菌未转种成功,鉴定菌株100株,误检菌6株,其中对革兰阴性球菌、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和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正确率达94%以上,药物敏感试验准确率达95%以上,对细菌产β2内酰胺酶、ESBLs菌株、MRSA菌株的检测正确率均为100%。结论:我室对临床常见细菌和真菌的鉴定正确率较高。应加强对培养基质量和青霉素类药物的药敏纸片的控制,增加分离成功率,提高对苛养菌或混合菌标本的分离和鉴定。
[关键词]质量控制;细菌学技术;微生物敏感试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0720873203 我院检验科细菌室自20世纪80年代就参加卫生部临检
中心组织的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微生物检验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现将近7年我室参加全国微物生室间质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 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待检菌种冻干粉,3次/d,每次5个标本,共报告110株菌。室内质控菌株为
ATCC2529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292大肠艾希氏菌,ATCC25873铜绿假单胞菌,ATCC33186粪肠球菌和ATCC700603肺炎克雷伯氏菌。β2内酰胺酶检测纸片为美国BD公
司产品,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克拉维酸药物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其他药物纸片为北京天坛药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