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事故快报的内容不包括__。 A.事故发生的时间 B.事故的地点、区域 C.事故类型
D.事故的经济损失
2、地下矿山瓦斯喷出是指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异常涌出的现象。如果在20 m巷道内,涌出瓦斯量大于等于1.0 /min,且持续时间在h以上时,该采掘区域即定为瓦斯喷出危险区域。 A:2 B:4 C:6 D:8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3、早期的气体灭火剂主要采用的是__。 A.二氧化碳 B.氩气 C.硫化氢 D.一氧化氮
4、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生产性粉尘是__。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金属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
5、变配电站室内各通道应符合要求。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__m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 A.5 B.6 C.7 D.8
6、[2010年考题]《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1 B:2 C:3 D:5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7、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矿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其他严重后果”。 A:100 B:200 C:300 D:500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文件体系是__级文件体系。 A.6 B.4 C.8 D.3
9、《劳动法》规定,关于女工保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B: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C: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
D:对怀孕6个月以上的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0、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的,采取现场处理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大事故隐患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B: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C: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D:能够立即排除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1、[2009年考题]当开挖深度大于10 m的大型基坑、遇周围有高层建筑物时,基坑支护不允许有较大变形。当采用机械挖土时,不允许内部设支撑,应使用的支撑方法是。
A: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
B:地下连续墙与锚杆联合支护 C:挡土护坡桩与锚杆结合支撑 D: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支护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2、烟火药的干燥方法不可采用__。 A.日晒 B.明火烘烤 C.热风散热器 D.暖气炉烘烤
13、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经批准后实施。 A:上一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4、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是指,这些法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A:习惯法 B:成文法 C:不成文法 D:判例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5、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A:静止部件 B:旋转部件 C:齿轮啮合处
D:往复运动或滑动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6、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__。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17、安全验收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最终形成的__将作为建设单位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审批的依据。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C.项目建议书 D.安全检验报告
18、适用于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许可证、撤销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或者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的一种行政程序是。
A:一般程序 B:特殊程序 C:简易程序 D:听证程序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9、《刑法》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有期徒刑或者管制。 A:3年以下
B:2年以下 C:1年以下 D:4年以下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行政处罚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提起。 A:行政诉讼 B:行政赔偿 C:行政陈述 D:行政复议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2008年考题]动火作业使用测爆仪时,被测气体或蒸汽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 A:0.2% B:0.5% C:10% D:20%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2、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链式客车、全挂式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km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 A:50 B:70 C:100 D:120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3、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是__,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性危险化学品,均可经过它侵人体内。 A.皮肤 B.眼睛 C.呼吸道 D.消化道
24、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其中第三级响应是指__。 A.必须利用一个城市所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 B.需要国家的力量解决的
C.只涉及一个政府部门权限所能解决的 D.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作解决的
25、[2010年考题]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三类。分别为。 A:空气动力噪声、言语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B:冲击噪声、机械性噪声和脉冲噪声
C: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D:冲击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
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2010年9月9日上午8时35分,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矿冶分公司铅冶炼厂在粗铅冶炼建设项目试生产调试期间发生一起喷炉灼烫事故,造成8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该建设项目于2008年3月由A省冶金研究设计院完成可行性研究,2009年2月该公司与B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顶吹沉没炉炼铅新方法”技术转让合同,4月开工建设。该建设项目采用富氧顶吹熔炼工艺,属熔池熔炼,其反应区位于渣层。精矿、熔剂、燃料和富氧空气连续加入炉内,富氧空气输送喷枪头部沉没于渣中,气泡从熔体中逸出形成的烟气通过烟道进入制酸系统。反应产出的粗铅和富铅渣通过炉体下部的放铅口和放渣口间断放出。富氧顶吹熔炼炉和喷枪是该工艺的两个核心设备。事故发生前,该装置尚处于试生产调试阶段。9月9日凌晨在试车中曾从加料口喷出炉渣,将加料皮带烧坏,6时20分开始采用人工加料。8时35分,调试现场指挥打开观察孔向炉内观察,之后指挥控制工下枪,并在观察富氧空气输送喷枪架刻度后,再次指挥控制工下枪,随后又一次观察喷枪刻度,并给出提枪信号,喷枪尚未动作,即从加料口喷出一股自烟,此时,10余吨温度高达1 150℃的炉渣将炉顶盖的西面掀开,直接喷向控制室方向,摧毁了控制室及设施,造成现场9人中6人当场死亡,3人从三楼跳窗坠地后重伤,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炉渣喷出控制室后,将距炉体47 m的原料厂房玻璃击碎,造成其他人员受伤。本次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以下有关提交、批复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要求正确的是。 A: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B: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C: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0日
D: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 E: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复 2、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包括__。 A.专业监察 B.重点监察 C.日常监察 D.专项监察 E.定期监察
3、以下不是煤矿突水预兆的是__。 A.煤层变潮
B.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杆膨胀 C.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 D.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
4、对倒链的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A:倒链上应注有载重能力,应加设保护装置 B:起重时,不能超出起重能力,在任何方向使用时,拉链方向与链轮方向相同,要注意防止手拉链脱槽,拉链子的力量要尽可能重,不能过慢过轻 C:要根据倒链的起重能力决定拉链人数
D:起吊重物中途停止时,要将手拉小链栓在起重链轮的大链上,以防时间过长而自锁失灵
E:使用前需检查确认各部位灵敏无损
5、重大、特大事故发生最多的是从事__的生产经营单位。 A.矿山开采 B.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 D.航空航天 E.建筑施工
6、噪声的类型包括。 A:空气动力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生产性噪声 E:撞击性噪声
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实施监督管理。 A:淘汰 B:审批 C:备案 D:审核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方可投入使用。 A:环保标志 B:安全标志
C:安全警示标志 D:认证标志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9、在采区内部发生灾害时,维持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主要进风风道__,利用风门开启或关闭造成采区内部风流反向的反风。 A.风向反向 B.风向随时可变 C.风向不变
D.风向规律性变化
10、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家对煤矿实行安全__制度。 A.监督 B.监察 C.管理 D.责任
11、关于法律对人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
D.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只能单独使用 E.只适用属地原则
12、据有关法规及该导则的要求,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满足 A:合理策划
B:确保按照高标准策划应急预案 C:反映主要的重大事故风险 D:重点突出
E:避免预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 13、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其中分级响应级别是指______。 A.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作解决的 B.需要国家的力量解决的
C.只涉及一个政府部门权限就能解决的
D.必须利用一个城市所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
14、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__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A.加强劳动保护 B.防止职业危害 C.搞好职业卫生 D.减少环境污染
15、“三同时”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革新、挖掘、改造项目时,安全技术和__应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A.“三废治理”装置 B.安全装置 C.安全管理 D.安全规程
16、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从事、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的企业,应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A:交通运输 B:钢铁冶炼 C:矿山
D:锅炉与压力容器制造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7、按安全生产绩效予以考核是对人本原理的__的应用。 A.动力原则和能级原则 B.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 C.激励原则和能级原则
D.动力原则、能级原则和激励原则
18、[2008年考题]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应当符合的职业卫生相关要求包括。 A: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B:建立专职的职业病害因素检测队伍
C: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D: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E: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19、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关键阶段是__。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项目决策阶段 C.项目设计阶段 D.项目施工阶段
20、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其动力包括。 A:精神动力 B:信息动力 C:物质动力 D:内在动力 E:语言动力
21、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叫__。 A.闪点 B.自燃点 C.点燃温度 D.燃点
22、《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的,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__支付抢救费用。 A.全额
B.按一定百分比
C.在责任限额范围内 D.与肇事车辆所有人
23、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__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 B.无权索取
C.有权要求复印 D.无权要求复印
24、根据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对标准进行会议审查时,需要代表表决的,必须由不少于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同意方为通过。 A:1/3 B:1/2 C:2/3 D:3/4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5、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工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出。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 MPa、额定蒸发量35 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
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 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
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
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E:A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