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塞旦医筮盘查 Q1 旦箜 2鲞笙 塑』 堂 !! h ig 笪!』 2Q ! !.22 :! 【7】冯体玉,张惠琴.4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 测『J1.检验医学与l临床,2014,1l(1):77.79. [8]Avent ND.RHD genotyping from maternal plasma:guidelines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fJ1.Methods Mol Biol,2008,444: l85.201. [9]Radhakfishnan K,Tan C,Gallo J.Erythrophagocytosis in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J].Am J Hematol,2008,83 (8):679. (收稿日期}2014—08.26) 迈瑞BC一5390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 与预稀释模式血红蛋白测试的对比观察 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214200) 蒋瑶丽 准确的血红蛋白测试结果,对于各类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以及贫血患者的疗效评估等都具有决定性意义,而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尤其是晚期 2.1方法与要求 评价期间,严格按照BC一5390血液细胞分析仪说明书的 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维护操作及常规检测:①依照说明书执行 “每日维护”及“每月维护”,重点进行仪器探头及拭子的维护 保养;②每次开机后,系统进行自检及本底检测,自检及本底 处于恶病质状态时,经常需要输血以维持生命,为监控患者 的营养状态及是否有潜在的内出血发生,操作人员必须保障 血红蛋白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BC一539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 析仪有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2种测量模式,给用户们提供 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预稀释模式,更是有利于特殊患者的 检测,例如幼儿、大面积皮损患者、外周血循环严重不良患者 等等,由于其静脉血采集困难,或不适宜静脉采集(以防感 染),无法进行全血模式测试,此时可采集微量末梢血,以预 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③操作前使用全省统一质量控 制物(低、中、高值)进行血红蛋白室内质量控制,确保全部血 红蛋白数据均在控,才能进行其他标本测试…;④标本采集后 0.5~4 h内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完成检测。检 测前所有样本再次混匀,以防红细胞沉降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仪器检测过程中需留意有无异常报警现象。 2.2血液细胞分析仪性能指标的评估 2.2.1精密度分析 :A、B、C组的中间值分别设为:A(45 ̄ 稀释模式进行测试。另外,BC一5390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预稀 释模式也给操作人员以更大的选择空间,例如,用预稀释模 式进行特殊标本的增量测试,而全血模式下无法实现增量测 2)g/L,B(75 ̄3)g/L,C(100 ̄4)g,【J,实验时间段内,每组每 周周一选取中间值标本1份分别以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各 连续检测6次,计算各自的变异系数(CV),共统计8次,最后 取各组8个标本的CV%均值作为各组总CV%。 2.2.2携带污染率 :先测数个标本,待分析仪稳定,以全血模 试。因此,血液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是全血模式不可或缺 的补充,满足了特殊患者或特殊标本检测的需求。但是,在实 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贫血(尤其是重度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 测试,同一标本用不同的进样模式结果差异较大,给临床的 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潜在因素 (如脂浊标本)干扰全血模式的测试,需引起大家的注意。为 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现报告如下。 1血液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品及标本来源 1.1血液细胞分析仪及标本管:深圳BC一5390全自动血液 式和预稀释模式对高值质量控制(LOT76943(185 ̄6)g/L)连 续测3次:HI、H2、H3,随后立即对低值质量控制[LOT76941 (70 ̄3)g/L]连续测3次:L1,L2,L3,按公式计算:携带污染率 (%)=(L1一L3)/(H3一L3)x100%,其中L1代表第1次低值,L3 代表第3次低值,H3代表第3次高值。 2.3血样的采集、预处理及测试 细胞分析仪五分类及配套试剂;美国BD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DTA—K,)抗凝管(EDTA—K,:3.6 mg/mL),采用真空采血系统 采取新鲜静脉血。 2.3.1全血标本管:全血标本管均来源于病区,由护士采集, 患者取卧位,静脉采血2 mL,血样采集后立即颠倒混匀8~10 1.2质量控制物: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统一指定的全血质量 控制物:美国BIO—RAD室内质量控制品,批号LOT76940[低 值:LOT'/6941(70 ̄3)g门L,中值:LOT76942(142 ̄4) L¨高 值:LOT76943(185 ̄6)g/L]。 1.3标本来源:2014年4月至5月本院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498例,均为贫血状态,其中男性242例,女性256例,年 龄35~80岁。标本归入3组,重度贫血组(A组):血红蛋白 ≤60 g/L;中度贫血组(B组):血红蛋白60~90 g/L;轻度贫血 组(C组):血红蛋白90~110 g/L。 2操作流程 次,以充分抗凝,注意动作轻柔且不可有气泡产生。 2.3.2预稀释标本管:从已抗凝的全血标本管中用微量吸管 准确吸取2O¨L,加入事先准备好的含180 IxL稀释液的标本 管中,并作彻底混匀,以此作为与全血标本管相对应预稀释标 本管。 2.3.3脂浊标本的干扰:稀释标本管做好后,应肉眼观测有无 明显脂浊,如发现有脂浊现象,说明原全血标本为脂浊标本, 应弃该稀释标本管,并以0.9%氯化钠注射液洗涤全血标本 管15],重做稀释标本管,所有498例血样中共发现肉眼可见不 同程度的脂浊标本21例,对于脂浊标本,先以全血模式进行 医堇 壶2Q1 生 月箜 2鲞第1期J0uma1 of Practical Medica1 TechniⅡues,Januarv 2015,Vo1.22,No.1 ・ 59 ・ 血红蛋白测试,然后再以洗涤后全血标本管做稀释标本管, 同一患者的全血标本(若为脂浊标本,则指已洗涤标本管)与 稀释标本分别用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进行血红蛋白测试。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全血模式与预稀释模 式的对比观察以及脂浊血样对血红蛋白测试干扰性的观察, 计量数据均用互 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 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 果 精密度分析:A、B、C组各取中间值标本以2种进样模式 各连续检测6次,计算出各自的CV%,并统计各组8个标本 的CV%均值,作为各组总CV,见表1。携带污染率:全血模 式的携带污染率为0.51%;预稀释模式的携带污染率为 0.52%。厂家评价标准:携带污染率≤0.60%。498例临床样 品按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为3组,以全血模式检测结果为 参照。预稀释模式检测结果与之比较,A、B、C组数据间差 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2。498例临床样品中 的21例脂浊标本与洗涤后的同一管全血标本的以全血模 式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全血模式时,2l管脂浊标本管测试血 红蛋白为(79 ̄16)g/L,洗涤后同一标本管测试血红蛋白为 (65+13)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O1)。 表1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各组的变异系数 表2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的结果比较(; )g/L 4讨 论 血红蛋白是临床诊断贫血、疗效评估及随访的核心指标, 对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测试误差的要求更高,准确的测试 结果不仅要求仪器的性能稳定,更取决于测量模式选取是否 恰当,同时,操作人员的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细心核准,尽力 排除干扰因素。如,有时血红蛋白值与红细胞计数严重不符, 应检查标本是否为脂浊,或白细胞计数超高I6l71,或血小板计 数超高。 仪器的精密度分析和携带污染率是评价其稳定性的重要 指标。①精密度分析:2种进样模式的CV值:A组为4.6%和 7.4%;B组为2.5%和5.3%;C组为1.6%和3.1%。当血红蛋白 介于110 180 g/L之间时,厂家评价标准:全血模式≤1.5%, 预稀释模式≤3.0%。从我们的评价结果可看出:随着血红蛋 白的降低,3组数据的2种进样模式的CV值逐渐偏大,C组 较小,而A组(血红蛋白≤60 g/L)明显偏大,且预稀释模式下 CV值相对更大;这说明仪器检测的血红蛋白越低,重复性越 差,且预稀释模式表现更为明显。当血红蛋白介于9O~110 L 时,仪器的2种进样模式的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血红蛋白介于60~90 g/L之间时,2种进样模式 的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当血红蛋白≤60 g/L 时,2种进样模式的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这 说明随着血红蛋白的降低,2种进样模式测试结果的差异越 大。②携带污染率:全血模式为0.58%;预稀释模式为0.52%, 均小于厂家评价标准(0.6%),说明该仪器的携带污染不会对 检测结果的变异产生明显影响。 从精密度分析的两模式CV值分析:①全血模式优于预 稀释模式,主要是预稀释模式存在着不稳定的人为因素,如采 样是否规范(采样过程中,血样可能被稀释或浓缩)、移样准确 度、混匀效果、是否及时测定、两模式的血样是否源于同一次 采样等。再者,因为所有标本均来自我院恶性肿瘤患者,标本 本身也存在诸多临床因素,如红细胞脆性的变化等,也是影响 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进样模式可能会出现2种不同 的结果,且血红蛋白越低,结果差异就越大;这样会给临床医 生的诊疗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甚至会误导临床诊治。样品的 血红蛋白≤60 g/L(甚至更低)时,应尽量使用全血模式,以减 少人为因素的干扰。②同时,应看到预稀释模式给予了操作 人员以更大的选择空间,当样品的血红蛋白更低时(血红蛋 白≤4O g/L),我们可以将样本,稀释液的比率20/180提升至 40/160,甚至更高比率,即增量测试(最终测试结果需除以增 量倍数进行编辑),以大幅降低随机误差,提高结果准确度。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知:A组(血红蛋白≤60 g/L)全血模式 c 值为5.6%,而C组(血红蛋白介于90~110 g/L)预稀释模 式CV仅为2.9%,显著低于全血模式下A组的CV值。而全血 模式下的吸样量是固定的,无法实现增量测试。使用预稀释 模式时,应严格规范从稀释管准备— 采样— 移样—-.混匀 等系列操作,保障采样的规范操作、保障稀释管干燥无污、保 障血样混匀良好,并尽可能保证两模式的血样源于同一次采 样,最好源于同一管标本等,以尽力减少随机误差,使结果更 准确可靠。 脂血症或标本中存在大量脂质(如患者正在输注脂肪乳 剂,或输注后尚未代谢完毕)可使抗凝血产生混浊,全血模式 下较难发现混浊标本,而预稀释模式下则较易肉眼发现混浊 标本,尤其是高脂质血标本更易发现。上述试验中,498例 标本中发现有21例脂浊标本,脂浊标本的血红蛋白测定值 明显假性偏高[标本洗涤前后的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工作中如发现血红蛋白结果明显与红细胞计数 值明显不符,或该患者血红蛋白结果明显较前次偏高,同时 红细胞计数没有明显变化,要警惕是否为脂浊标本[81,可通过 离心全血标本查看上层血浆是否为脂浊状态;另外,白细胞 计数呈极高值(如类白血病反应),或血小板计数呈极高值 (>700x1o9几),以及异常球蛋白增多(如肝硬化患者晚期,出 现腹腔积液)均可使标本出现混浊,从而使血红蛋白假性升 ・ 60 ・ 医技杂志2015年1月第22卷第1期Journal of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January 2015, !.22, :! 高l1U,这些因素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2006:140—141,125. 版社,2005:26—27. 王成河.密切联系l临床提升检验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5(21):1339—1340. 【6]董喜环.白细胞计数增高引起血红蛋白测定值假性增高[J】.检 验医学,2003,18(1):60. I2】牛琰,齐振普.对迈瑞5500型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J].国际检 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72—1473. 『7]张琳,罗乾元.三分类血球仪中白细胞增高对血红蛋白测定的 干扰『J1.中国医学创新,201l,8(6):144—145. 『31郭庆昕,李焕英,张振华,等.对迈瑞5180型五分类血细胞 分析仪性能评价lJ1.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595. 596. f8]张爱玲.高脂血对全血细胞分析仪中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影 响IJ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6):56. (收稿日期:2014.09—05) 『41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标本采集与处理对精神病患者 血锂浓度检测的影响分析 山东省青州荣军医 ̄(262500)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张光学 王静 临床血锂(Li+)检测的准确度是否与采血管类型、标本 一般化学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60%~70%以上,而血 处理时间等有关临床持有不同意见,由于其临床治疗剂量 (0.5~1.4 mmoUL)与中毒剂量(1.5 mmo]/L)十分接近『l_,安全 范围窄,极易引起中毒现象,就此对本院59例住院患者Li+浓 度的影响作以下分析探讨。 1材料与方法 液标本因素是影响临床化学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和 最直接的因素。本研究显示,溶血、分离胶和肝素处理标本较 普通血清Li.浓度有不成程度的升高,、不适用于锂盐的快速测 定;放置一定时间,Li+浓度也会升高,因此标本采集后应及时 测定,如不能及时测定,应分离血清以备检测 。 溶血标本较非溶血标本Li+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可能 与及Li啥量释放及红细胞膜和细胞内各极性物质有关,值得 进一步研究。但是和血红蛋白含量或K+浓度的增高值均无相 关性【31。肝素本身及抗凝后血清里的纤维蛋白原等也可能是 影响离子电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分离胶引起锂盐浓度增 高的主要原因,可能和分离胶中的成分硅石和硅胶表面活性 剂有关 。 碳酸锂最佳治疗范同为0.6~0.75 mmo1/U5l,对碳酸锂进 1.1仪器与试剂:XD一684电解质分析仪及其配套定标冲洗 液。 1.2对象:我院住院口服碳酸锂的住院患者59例。 1.3方法:早8:00使用真空采血系统采空腹血4管,2支普 通管(其中1支冷冻溶血),1支含肝素钠,1支含分离胶。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2结 果 表示,所有数据进行配对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①溶血标本Li+浓度大于非溶血标本(t=4.582 3,P< 行药物浓度监测的标本影响因素值得注意,最佳选择为普通 采血管,并尽可能在2 h内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l】孔国强,果伟.碳酸锂的现状与进展lJl_中国l临床药学杂志, 2009,18(3):183.184. 0.001)。②肝素抗凝血浆Li+浓度较普通血清增高(f=2.734 5, P=0.007 2)。③分离胶与普通管血清Li+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1.999 3,P=-0.047 9)。④冷冻溶血、肝素钠、分离胶、 普通血标本不分离红细胞室温放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尸>0.05),放置8 h,Ij十浓度较放置前结果增高,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尸≮0.05),见表1。 表1放置不同时间Ij+浓度的变化( ) mmoI/L [2] 王志勤,姜锋,薛伍洋,等.快速处理血样方法与传统法测定 后锂浓度比较【J1.中国l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6):474. 475. [3]郭新胜,李玉凤,吴效梅,等.标本因素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 定血锂浓度的影响『J1.检验医学,2004,19(1):62.64. ]Sampson M,Ruddel M,Albright S,et a1.Positive interference in lithium determirmtions fromclot activator in collection comainet 【J].Clin Chem,1997,43(4):675,679. [5]Severus WE,KLeindienst N,Seemvller F.What is the optimal serum lithium level in the long term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Bipolar Disord,2008,lO(2):2 3讨 论 (收稿日期: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