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拟试题

来源:伴沃教育


第二部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 B.城市化进程 C.工业发展 D.资源消耗 2、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A.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B.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C. 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D.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3、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

A. 1972年6月5日 B. 1974年6月5日 C.1975年6月5日 D.1973年6月5日 4、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A. 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5、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

A.1972年,斯德哥尔摩 B.1973年,巴黎 C.1972年,巴黎 D.1973年,斯德哥尔摩 6、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

A.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B. 对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物 C.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_________ 。 A. 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

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 C. 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 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 8、世界三大酸雨地区分布在

A. 北美、南美、欧洲 B.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南 C.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北 D.南美、欧洲、非洲 9、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 _______

A. 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B. 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1

C. 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 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 10、我国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_____

A. 有毒物质 B.需氧有机污染物 C.植物营养物 D.酸性污染物 E.碱性污染物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 )1、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但可以通过人为力量避免。 ( )2、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特征是社会的持续发展。

( )4、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

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短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成为生态平衡。

( )5、人口剧增、栖息地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因素。 ( )6、我国大气污染属燃料型,其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尘。 ( )7、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原因是由于CO对臭氧的消耗所致。 ( )8、光化学烟雾污染是属于一次污染。

( )9、由于臭氧层在不断的消耗,因此在低空环境中增加臭氧浓度有助于补充臭氧。

( )10、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而需氧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主要表现

是大量消耗溶解氧。

( )11、水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 )12、BOD是指水中有机物在好氧菌作用下分解成稳定状态需要的氧气量。 ( )13、最有效的噪声控制手段是对接受体进行防护。 ( )14、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原料。 ( )15、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的柱浓度大于200D.U.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二)

一、 填空题 (每空0.5分,共计15分) 1、世界三大酸雨区是( ) 、( )和( )。 2、噪声的来源有( ) 、( ) 、( ) 、( ) 等。

3、在环境问题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有 ( )、( ) 、( )、( )。 4、自然资源具有( )、( )、( )、( )等共同特征 。

5、污(废)水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 )、( )、( )、( )、( )、和( )等。

2

6、地球上的各种环境要素,构成了不同的圈层,包括( ) 、( )、( ) 、和岩石圈。 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则是( )、( )、( )。

8、生态保护按照保护的方式、目的大致分为:维护、( )( )( )。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化学烟雾 B 核爆炸 C 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 D 高空臭氧层空洞 2、大气污染主要控制对策与措施是( )。

A 加高烟筒向高空释放污染物 B 多设置废气治理设施 C 采用清洁能源及清洁煤技术 D 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 3、新的生态文明的特点是要( )。

A 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B 重建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和谐关系 C 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D重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关系 4、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要求的是( )。

A 人与自然关系的平等 B 人类所有成员环境权的平等 C 历史上所有世代人类环境权的平等 D 当代与子孙后代人类环境权的平等 5、《寂静的春天》是一本( )。

A 文学著作 B 化学专著 C 政治论著 D 科学论著 6、21世纪议程是( )。

A 到21世纪开始实施的议程 B 迎接21世纪的议程 C 人类长期遵循的议程 D 发达国家遵循的议程

7、我国的酸雨类型是由二氧化硫排放而形成的硫酸型,而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酸雨则是 A. 碳酸型 B.硝酸型 C.硫酸型 D.盐酸型 8、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

A. 前苏联白俄罗斯 B.前苏联乌克兰 C.前苏联俄罗斯 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 9、16. “里约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全称?

A.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法国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B.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C.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德国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D.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美国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3

10、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什么的历史文件? A. 动物 B.植物 C.大气臭氧层 D.水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地球人口环境容量 2.生态平衡 3.环境管理 4.清洁生产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 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 B.城市化进程 C.工业发展 D.资源消耗 2. 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A. 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 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 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为称为_______ A. TSP B.PM10 C.降尘 D.烟尘

4. 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是: A. 有机污染物 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5. 世界三大酸雨地区分布在哪里?

A. 北美、南美、欧洲 B.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南 C. 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北 D.南美、欧洲、非洲

6. 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流经城市的河流至少应满足_____类水体的要求。 A.I B.II C.III D.IV E.V 7.我国水污染防治中的“三河”是指

A、淮河、辽河、海河 B、淮河、辽河、黄河 C、淮河、黄河、海河 D、辽河、海河、松花江、 8. 一般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______ A.酸 B.COD C.BOD D.有毒物质 9. 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 1972年6月5日 B. 1974年6月5日

4

C.1975年6月5日 D.1973年6月5日 10. 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的环境公约是__________ A. 维也纳公约 B.巴塞尔公约 C.蒙特利尔公约 D.哥本哈根修正案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每题2分,共20分,全部选对得2分,少选得1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 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有_________ 。

A. 一氧化碳 B.甲烷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E.氟氯烃 2. 我国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_____

A. 有毒物质 B.需氧有机污染物 C.植物营养物 D.酸性污染物 E.碱性污染物 3. 以下大气污染物属于一次污染物的是_______

A. 一氧化碳 B.光化学烟雾 C.碳氢化合物 D.一氧化氮 E.氯化氢 4. 属于可耗竭资源的有_______

A. 一区的动植物资源 B. 水资源 C. 太阳能 D. 矿产资源 5. 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三湖是指

A. 滇池 B. 太湖 C. 巢湖 D. 洞庭湖 E.青海湖 6.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_________ 。 A.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即可

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 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

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 7.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 。 A.人口增长 B.化石燃料的使用

C.贫穷 D.消费和生活模式 8.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A.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B.共同平均分享有限的资源 C.可持续的分配有限资源 D.代与代之间的公平 9. 环境伦理观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

A.生命中心主义 B.地球整体主义 C.代际均等伦理观 D.人类中心主义 10.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_________ 。

5

A. 清洁的环境 B.清洁的能源 C.清洁的产品 D.清洁的生产过程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2.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是因为物种丧失造成的。( )

3.由于臭氧层在不断的消耗,因此在低空环境中增加臭氧浓度有助于补充臭氧。( ) 4.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原因是由于CO对臭氧的消耗所致。( )

5.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阳光作用下,与共存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碳氧化物等污染物相互作用,生成“光化学烟雾”。( )

6.溶解氧量越少,表明水体污染的程度越轻。( ) 7.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于有机物污染造成的。( )

8.人口剧增、栖息地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因素。( ) 9.重摇滚音乐,深受年轻人欢迎,因此不属于噪声。( ) 10.固体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原料。( )

11.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

12.实行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分开处理,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益和效果。( ) 13.一般来说,废水要经过二级处理之后才可以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 14.现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出现的荒漠化速度加快都是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 ) 15.一般来说,高硫煤是指硫份含量在1%以上的煤炭( )

16.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看待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有何等义务和责任的学科。( )

17.由于污染物浓度控制制度存在有许多漏洞,所以中国现在已经用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取代了污染物浓度控制制度。( )

18.人们现在主要使用化学方法来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 ) 19.清洁生产就是符合环境管理标准的生产过程。( ) 20. 绿色产品就是环境标志产品。( )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试卷(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地球人口环境容量 2.光化学烟雾 3.ODS 4.绿色GNP 5.清洁生产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1.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2.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就在破坏着环境。( )

3.按现在发展趋势看,将来世界新增人口的70%以上都是在发展中国家。( ) 4.人口剧增和人均消耗量的增加,是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

5.按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世界上的石油储量只可供人们开采150-200年。( ) 6.臭氧层的破坏现在只存在于两极,但人类如果不控制,会很快波及到全球。( ) 7.氟氯烃会消耗平流层臭氧,而人们现在开发的替代产品则不会消耗臭氧。( ) 8.酸雨是指二氧化硫遇到雨雪等沉降到地表,或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 ) 9.光化学烟雾污染是属于一次污染。( )

10.我国划分的两控区已经占到全部国土的15%。( ) 11.景观用水是指满足三类水质标准的水体。( ) 12.我国污染最严重的三湖是:太湖、巢湖、滇池。( ) 13.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可以更新,属不可耗竭的资源。( ) 14.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是城市生活缺水、工业缺水。( ) 15.我国噪声中以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为主。( )

16.我国南方的山地丘陵区也存在着水土流失,其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区。( ) 17.温室气体有: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里昂等气体。( )

18.罗马俱乐部提交的研究报告:寂静的春天,引发了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 19.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们应该在环境约束下有限制的经济发展。( ) 20.工业废水一般属于面源污染,不好控制和管理。 ( )

21.一般来说,废水要经过二级处理之后才可以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 22.一般来说,危险废弃物占一个城市全部废弃物的20%左右。( ) 23.一般来说,高硫煤是指硫份含量在1%以上的煤炭( )

7

24.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看待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有何等义务和责任的学科。( )

25.由于污染物浓度控制制度存在有许多漏洞,所以中国现在已经用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取代了污染物浓度控制制度。( )

26.人们现在主要使用化学方法来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 ) 27.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二氧化硫排放国. ( )

28.1987年在法国蒙特利尔152个国家一起签订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 29.清洁生产就是符合环境管理标准的生产过程。( ) 30. 绿色产品就是环境标志产品。(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 以下大气污染物属于一次污染物的是( )

A. 一氧化碳 B.光化学烟雾 C.碳氢化合物 D.三氧化硫 2. 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

A.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B. 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C. 对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物 D. 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3. 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化学烟雾 B 核爆炸 C 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 D 高空臭氧层空洞 4. 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化学烟雾 B 核爆炸 C 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 D 高空臭氧层空洞 5.标志全人类开始实践可持续发展策略是哪次会议?( ) A.《人类环境宣言》 B.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C.《贝尔格莱德宪章》 D.《21世纪议程》 6. 下面属于非耗竭性资源的是_______

A.太阳能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水资源 7. 生态金字塔当中,可能出现倒置现象的是( )

A. 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B. 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C. 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D. 能量金字塔

8

8. 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 ) A. 1972年,斯德哥尔摩 B.1973年,巴黎 C.1972年,巴黎 D.1973年,斯德哥尔摩 9. 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 A. 甲苯 B. 甲醛 C. 乙醛 D. 甲基汞 10. 哪个不属于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的类型?( ) A. 节水型产品 B.节电型产品 C.可降解产品 D.可回收产品 E.无毒型产品 F.清洁生产产品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 大气中二氧化碳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

2. 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短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成为生态平衡。( ) 3.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是因为物种丧失造成的。( ) 4. 城市热岛效应的特点是指城市温度比郊区的低。( ) 5.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 ( )

6. 人口剧增、栖息地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因素。( ) 7. 由于臭氧层在不断的消耗,因此在低空环境中增加臭氧浓度有助于补充臭氧。 8. 氟里昂的大气寿命很长,而且对红外辐射有显著的吸收。( )

9.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主要是人工林在增长,而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的天然林 仍在减少。( )

10. 人口在时空上的变化属于人口的自然变动。( )

11. 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但可以通过人为力量避免。( ) 12. 绿色建筑是指绿化的好的建筑物。( ) 1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特征是社会的持续发展。( ) 14. 交通噪声污染是由于发展城市交通所造成的。( ) 15. 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16. BOD是指水中有机物在好氧菌作用下分解成稳定状态需要的氧气量。( ) 17. 我国人口疏密区的基本界线是从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云南省腾冲。( ) 18. 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 19. 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

20. 建筑的生产过程对环境有影响,但是它的使用和运行过程没有环境影响。( )

9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卷(六)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地球人口环境容量 2.光化学烟雾 3.环境伦理 4.清洁生产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共10分) 1. 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 B.城市化进程 C.工业发展 D.资源消耗 2. 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A. 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 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 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是: A. 有机污染物 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4. 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流经城市的河流至少应满足_____类水体的要求。 A.I B.II C.III D.IV E.V 5.我国污染治理中所说的“三河”是指

A、淮河、辽河、海河 B、淮河、辽河、黄河 C、淮河、黄河、海河 D、辽河、海河、松花江、 6. 下面属于可耗竭资源的有_______ A. 一区的动植物资源 B. 水资源 C. 太阳能 D. 风能

7. 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的“痛痛病”事件,是由于什么污染物引起的?_______ A. 重金属镉 B. 重金属铅 C. 放射性元素 D. 农药残留 8.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哪一年提出的?

A.1962年 B.1972年 C.1983年 D.1987年 9.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1972年6月5日 B.1974年6月5日 C.1975年6月5日 D.1973年6月5日 10. 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的环境公约是__________

A. 维也纳公约 B.巴塞尔公约

10

C.蒙特利尔公约 D.哥本哈根修正案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5分)

1.天然温室效应使全球温度上升了13-15℃。( )

2.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是因为物种丧失造成的。( )

3.由于臭氧层在不断的消耗,因此在低空环境中增加臭氧浓度有助于补充臭氧。( ) 4.臭氧洞是指臭氧的柱浓度低于300D.U。( )

5.现在全世界约每年增加人口近5000万,其中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 ) 6.一个地区所拥有的太阳能、空气、风及生物资源都是非耗竭性资源。( ) 7.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于有机物污染造成的。( )

8.中国人均耕地不足0.15hm,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 9.多数专家认为,100年后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应为6.5-8亿。( ) 10.近年来,中东和非洲的人口增长率均在3%左右。( )

11.与燃油和燃气相比,相同规模的燃烧设备,燃烧拜谢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要高得多。( ) 12.全球三大酸雨区是:南美、北欧和中国西南。( )

13.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会比周围农村的平均温度高1-2摄氏度。( ) 14.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流失土壤达60亿吨。( ) 15.“龙生九子,九子各异”这句话可谓是物种多样性最形象的描述。( ) 16.固体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原料。( ) 17.古典音乐宁静平和,不属于噪声。( )

18.地球中心主义,视人为万物的尺度,并从人的利益来判定一切事物的价值。( ) 19.实行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分开处理,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益和效果。( ) 20.一般来说,废水要经过二级处理之后才可以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 21.现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出现的荒漠化速度加快都是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 ) 22.因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难以实施,我国现行的是污染物浓度控制制度,效果不佳。( ) 23.人们现在主要使用化学方法来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 ) 24.清洁生产就是符合环境管理标准的生产过程。( ) 25.绿色产品就是环境标志产品。(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卷(七)

三、是非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 )1、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平流层。

11

2

( )2、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 )3、上面营养级所储存的能量只有大约10%能够被下一级营养级所利用。

( )4、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总是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 )5、反映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 )6、工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增长率。 ( )7、生活污水属于面污染源。 ( )8、光化学烟雾污染属于一次污染。

( )9、我国大气污染属燃料型,其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烟尘。 ( )10、土壤污染的最大特点是土壤污染物很难消除。

( )11、固体废物按组成分为固态的废物、半固态废物和液态废物。 ( )12、农业用水区属于四类水体。

( )13、我国的酸雨类型是由二氧化硫排放而形成的硫酸型。

( )14、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而需氧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主要表

现是大量消耗溶解氧。

( )15、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四、选择题:(把你认为对的答案都选出来,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激增 B.城市化进程 C.工业发展 D.资源消耗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A. 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世界三大酸雨地区分布在

A. 北美、南美、欧洲 B.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南 C.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北 D.南美、欧洲、非洲 4、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

A. 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B. 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12

C. 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 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 5、我国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A. 有毒物质 B.需氧有机污染物 C.植物营养物 D.酸性污染物 E.碱性污染物 6、能源的利用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有

A.城市大气污染 B. 增加了大气中CO2积累 C. 酸雨 D. 核废料 7、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露事件,该核电站位于 A. 前苏联白俄罗斯 B.前苏联乌克兰 C.前苏联俄罗斯 D.前苏联乌兹别克斯坦 8、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酸雨属于

A. 碳酸型 B.硝酸型 C.硫酸型 D.盐酸型 9、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 A.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B.向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物

C.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10、噪声的来源是 。

A.交通运输 B.工业生产 C.建筑施工 D.生活噪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卷(八)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 2、生态平衡 3、环境保护 4、生物圈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 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 1972年6月5日 B. 1974年6月5日 C.1975年6月5日 D.1973年6月5日 2. 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

A.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B. 地震及洪涝灾害的影响 C.飓风及海啸的影响 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3、以下哪种物质破坏臭氧层:

A:N2, B:O2, C:CO2, D:CFCs 4、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类群有:

A. 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绿色植物;

13

5. 营养级的数目一般不会超过:

A. 1个; B.2个; C.5个; D.4个; 6. 如下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_______ 。 A.营养传递 B.能量传递 C.食物传递 D.信号传递

7.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 。 A. 单方向 B.双向 C. 多方向 D.循环

8.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的是_______

A.电信息 B.光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9. 以下大气污染物属于一次污染物的是_______

A. 一氧化碳 B.光化学烟雾 C.二氧化氮 D.酸类 10、 按照环境是否受到干扰将环境可划分为_______ 。 A. 自然环境 B.地球环境 C. 区域环境 D.内环境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计20分. 对的打√,错的打X。) ( )1、根据大气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等. ( )2、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 ( )3、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类型占主导地位。 ( )4、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均为正金字塔类型。 ( )5、食物网的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稳定

( )6、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一个生物与另外一个生物之间的关系。 ( )7、生态平衡主要通过正反馈机制进行调控。 ( )8、人口在时空上的变化属于人口的自然变动。 ( )9、中国人口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10、水资源及生物资源属于可耗竭资源。 ( )11、我国属于能源大国,不存在能源问题。 ( )12、城市热岛效应有弊而无利。

( )13、臭氧空洞出现在南极,因此不是全球性气候问题。。 ( )14、pH<5的降水,称为酸性降水,即\"酸雨\"。 ( )15、农业用水一般为III类水体。

( )16、“人工白昼污染”会使人正常的生物节律受到破坏,产生失眠、神经衰弱等各种不适症,

致使精力不振。

14

( )17、氟里昂的大气寿命很长,而且对红外辐射有显著的吸收。

( ) 18、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主要是人工林在增长,而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

的天然林仍在减少。

( )19、生活污水属于面污染源。

( )20、土壤污染的最大特点是,一旦土壤受到污染,特别是受到重金属或有机农药的污染后,其

污染物是很难消除的。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