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梵为台以籍之,遂无腐败。
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
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未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 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上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选自《宋史·谢德权传》) [注]殿前承旨,阁门祗候,都是宋代官名。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 藉:垫起 . B、吝屋室僦资耳 吝:舍不得 .
C、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 构:勾结 .D、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 须:等待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用河中铁牛之制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缆以竹索,由是无患 ②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C、①对便殿,具奏其妄 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追摄大臣,狱状乃具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谢德权善于“干事”的一组是() ①缆以竹索,,由是无患 ②累甓为台以藉之 ③则先撤贵要邸舍 ④泌欲陷大臣邪
⑤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 ⑥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德权很有才干,会想办法,让他规划咸阳浮桥,管理京城草料场,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浮桥易坏、粮草腐烂的问题。
B、谢德权很有胆量,陈尧叟受命去处理宣州少数民族叛乱问题,谢德权干预他的行动,陈尧叟只好单人独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将朝廷旨意告知他们,使他们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
C、谢德权不畏权贵,他受命扩宽京城的街巷,首先拆除权贵们的邸舍,众人议论纷纷,皇帝下诏停止。他向皇帝请求说,权豪们只是吝惜出租屋的租金罢了。终于说服皇帝,坚持把事情办完。
D、谢德权敢于直言,当坏人状告执政为叛时,谢德权监督案件的审理,查明所告没有依据,第二天向皇上汇报,都说背叛的事是假的,唯独谢泌说捉拿大臣进行审问,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据理驳斥,维护大臣的人格。 (二)断句翻译。(12分)
1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 14翻译下面的句子。(共9分 每小题3分) ①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②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③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文:① ② ③ (三)15默写填空。(4分)
(1) ,徒慕先生之高义也。(2)吾所以为此者, 。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4)执手相看泪眼, 。 (四)诗歌鉴赏。(共8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 武 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候: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诗中表现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三、(一)9、D 须:要求。
10、B A、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动词,相当于“往……去”。B、以:介词,相当于“拿”“用”。C、其:代词,相当于“它的”/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D乃:副词,相当于“才”/副词,相当于“竟然” 11、C ③表现他不避权贵。④表现他敢于直言。 12、B “预其行”是参与了他的行动。“单骑入蛮境”的是谢德权,而不是陈尧叟。
(二)13、 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
滥/即中流复填淤矣
14、①(如果)有的地方用铁锥能够刺进去的,就将负责管辖的官吏判罪,很多人因此被责问撤职。②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他们,他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③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三)15、(1)吾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回首向来萧瑟处 (4)竟无语凝噎 (四)16、(1)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 ,想象当年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给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茺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在异域的温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歌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2)诗中表现出了一位历尽艰辛、白发归汉的忠君爱国的志士形象。 文言文翻译
谢德权,字士衡,是福州人。归顺宋朝后,授予殿前承旨的职务。咸阳浮桥坏了,朝廷让谢德权去筹划修复,他就用土把河两边的堤岸筑结实,再砌石墙把堤岸包起来。采用黄河铁牛的形式加以固定,再用竹索进行捆绑,从此再没有灾患。咸平二年,宜州的少数民族叛乱,朝廷让陈尧叟前去处理,谢德权参予了他的行动,一个人骑马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把朝廷的旨意告知他们,叛乱的民众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陈尧叟把这件事报告朝廷,谢德权被升为阁门只侯,广州、韶州、英州、雄州、连州、贺州六州的都巡检使。任满回到京城,管理京城草料场。在这以前,粮仓储粮最担忧地下潮湿,谢德权用砖砌起台子垫起来,于是粮食再没有腐烂的。
京城的街巷狭窄,皇上命谢德权加以扩大。他接受命令后,就先拆权贵的房屋,众人议论纷纷。皇上下诏停止。谢德权当面对皇上请示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不能中途停止。现在干扰事务的都是权贵豪强,他们只不过舍不得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没有其他什么事情。”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他于是详尽上奏街巷宽窄以及早晚敲打禁鼓的具体时间的规定。
正碰上有坏人刘晔、僧人澄雅控告执政大臣与许州百姓暗中勾结西夏准备叛乱,皇上命令温仲舒、谢泌进行审问,让谢德权监督他们。后来查验,所谓叛乱没有根据。第二天,在便殿回复皇上,谢德权原原本本地报告说事情荒唐无稽,只有谢泌说:“追逼审问执政大臣,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说:“谢泌想要陷害大臣吗?如果让大臣无罪而受侮辱,那么国君怎么驱使大臣,臣下怎么侍奉国君?”温仲舒说:“谢德权说的很对。”皇上这才同意了谢德权的结论。
不久,又任命谢德权负责京城四排岸的护理,兼管护理汴河,并监督车辆运输。在这之前,每年派遣三十万人疏浚汴河,可是主管的人因循守旧,不巩固堤
防,只是将河中的沙子挑来堆在岸脚下,有时河水一泛滥,马上河中间又被淤塞了。谢德权要求河中的沙要挑尽,要见到土为止,沙子要倒到堤外,派遣三班使者来主管各段的工程。又造一个大铁锥来测试大堤建筑得结实不结实。有的地方用铁锥能够刺进去的,就将负责管辖的官吏判罪,很多人因此被责问撤职。他又栽下几十万棵树来巩固堤岸。谢德权建议废除京师的铸钱监,把西窑务迁到河阴,节省了大量的人工经费。改任崇仪副使,兼管东西八作司。先前,每次有什么工程建造都发愁人手少,甚至一整年都不能完成。谢德权监督那些工程,都按期竣工。
谢德权清廉勤苦做事干练,喜欢建造有功效利益的工程,在这方面谋划很多。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他们,他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