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1.国家发布的79个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汇编

来源:伴沃教育
附录9:

国家发布的79个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汇编

一、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1-2008) (一)现有铁合金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合金品种 硅铁 电炉锰铁 FeMn68C7.产品规格 FeSi75-A 0 执行国家标准 标准成分 单位产品冶炼电耗限额 ≤8800 限定值(kW·h/t)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限定值[以电当量值≤1980 0.1229kgce/(kW·h)计](kgce/t) ≤125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限定值[以电等价值≤4600 0.404kgce/(kW·h)计](kgce/t) 备 入炉矿品位 — Mn38% Mn34% Cr2O340% Mn37% ≤1610 ≤2380 ≤1950 ≤790 ≤1030 ≤900 ≤2700 ≤4400 ≤3500 1350kg/t GB/T 2272 GB/T 3795 Si75 Mn65 8 GB/T 4008 Mn+Si82 0 GB/T 5683 Cr50 0 GB/T 3795 Mn65 焦炭锰硅合金 FeMn64Si1高碳铬铁 FeCr67C6.高炉锰铁 FeMn68C7. 入炉矿品位每注 升高降低1%, ≤80 电耗限额值可降低升高值(kW·h/t) — ≤60 ≤100 铬铁比≥2.2 焦炭30kg/t

(二)新建铁合金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合金品种 硅铁 电炉锰铁 FeMn68C7.产品规格 FeSi75-A 0 执行国家标准 标准成分 单位产品冶炼电耗焦炭限额准入值 (kW·h/t)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准入值[以电当量值≤1910 0.1229kgce/(kW·h)计](kgce/t) ≤710 ≤990 ≤810 ≤1220 ≤8500 ≤2600 ≤4200 ≤3200 1320kg/t GB/T 2272 Si75 GB/T 3795 Mn65 8 GB/T 4008 Mn+Si82 GB/T 5683 Cr50 锰硅合金 FeMn64Si1FeCr67C6.0 0 GB/T 3795 Mn65 高碳铬铁 高炉锰铁 FeMn68C7.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准入值[以电等价值≤4440 0.404kgce/(kW·h)计](kgce/t) 入炉矿品位 入炉矿品位每备 升高降低1%, 电耗限额值可注 降低升高值(kW·h/t) — ≤60 ≤100 铬铁比≥2.2 ≤80 焦炭30kg/t — Mn38% Mn34% Cr2O340% Mn37% ≤1500 ≤2260 ≤1780

(三)铁合金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合金品种 硅铁 电炉锰铁 FeMn68C7.产品规格 FeSi75-A 0 执行国家标准 标准成分 单位产品冶炼电耗 焦炭限额先进值 (kW·h/t) ≤8300 ≤2300 ≤4000 ≤2800 1280kg/t GB/T 2272 GB/T 3795 Si75 Mn65 8 GB/T 4008 Mn+Si82 0 GB/T 5683 Cr50 0 GB/T 3795 Mn65 锰硅合金 FeMn64Si1高碳铬铁 FeCr67C6.高炉锰铁 FeMn68C7.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以电当量值≤1850 0.1229kgce/(kW·h)计](kgce/t) ≤118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以电等价值≤4320 0.404kgce/(kW·h)计](kgce/t) 入炉矿品位 入炉矿品位每备 升高降低1%, 电耗限额值可注 降低升高值(kW·h/t) — ≤60 ≤100 铬铁比≥2.2 ≤80 焦炭30kg/t — Mn38% Mn34% Cr2O340% Mn37% ≤1360 ≤2150 ≤1600 ≤670 ≤950 ≤740

二、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3-2008) (一)现有电石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项 目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tce/t) 单位产品电炉电耗限额限定值(kW·h/t) 指 标 ≤1.20 ≤3400 (二)新建电石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项 目 指 标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准入值(tce/t) 单位产品电炉电耗限额准入值(kW·h/t) ≤1.10 ≤3250 (三)电石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项 目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tce/t) 单位产品电炉电耗限额先进值(kW·h/t) 指 标 ≤1.05 ≤3050

三、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4-2008) (一)现有合成氨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原料类型 优质无烟块煤 非优质无烟块煤、焦碳、型煤 天然气、焦炉气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1900 ≤2200 ≤1650 (二)新建合成氨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原料类型 优质无烟块煤 非优质无烟块煤、焦碳、型煤 天然气、焦炉气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1500 ≤1800 ≤1150

(三)合成氨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原料类型 优质无烟块煤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1500 非优质无烟块煤、焦碳、型煤 天然气、焦炉气 ≤1800 ≤1150

四、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5-2008) (一)现有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限定值(tce/t) ≤3.60 单位产品电耗限额 限定值(kW·h/t) ≤14200 单位产品电炉电耗限额 限定值(kW·h/t) ≤13800 注:当磷矿采用烧结和焙烧工艺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增加0.9tce/t,单 位产品电耗限额限定值增加800kW·h/t。

(二)新建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准入值(tce/t) ≤3.20 单位产品电耗限额 准入值(kW·h/t) ≤13500 单位产品电炉电耗限额 准入值(kW·h/t) ≤13200 注:当磷矿采用烧结和焙烧工艺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准入值增加0.7tce/t,单 位产品电耗限额准入值增加600kW·h/t。

(三)黄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先进值(tce/t) ≤3.0 单位产品电耗限额 先进值(kW·h/t) ≤13200 单位产品电炉电耗限额 先进值(kW·h/t) ≤12900 注:当磷矿采用烧结和焙烧工艺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增加0.5tce/t,单 位产品电耗限额先进值增加400kW·h/t。

五、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70-2008)

(一)石墨电极、炭电极和炭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产 品 名 称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等价值 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石墨高功率石墨电极 电极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炭 电极 直径≤1000mm 直径>1000mm 普通炭块 炭块 (半)石墨质炭块 微孔炭块 ≤6600 ≤1150 ≤2050 ≤1400 ≤1650 ≤1850 ≤4450 ≤1850 ≤1050 ≤1290 ≤1480 ≤1670 ≤8068 — — — — — ≤5650 ≤3590 ≤7578 ≤4600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当量值 ≤2680 ≤6783 (kW·h/t) 单位产品电耗限额限定值 (二)炭素生产中焙烧和石墨化工序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工 序 名 称 (kgce/t) 限额限定值 单位产品电耗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等价值 产品直径≤500mm 焙烧 工序 500mm<产品直径≤≤660 1000mm 产品直径>1000mm 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石墨化高功率石墨电极 工序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3100 ≤2970 ≤1450 ≤2700 ≤580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当量值 ≤560 (kW·h/t) ≤640 — ≤1400 ≤1300 ≤1430 ≤1490 ≤5020 ≤5520 ≤5770 (三)石墨电极、炭电极和炭块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产 品 名 称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等价值 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石墨高功率石墨电极 电极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炭 电极 直径≤1000mm 直径>1000mm 普通炭块 炭块 (半)石墨质炭块 微孔炭块 ≤5990 ≤1050 ≤1820 ≤1300 ≤1450 ≤1650 ≤4030 ≤900 ≤1620 ≤1200 ≤1280 ≤1460 ≤7226 — — — — — ≤5160 ≤3220 ≤6773 ≤4150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当量值 ≤2460 ≤6051 (kW·h/t) 单位产品电耗限额准入值 (四)炭素生产中焙烧和石墨化工序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单位产品电耗 (kgce/t) 工 序 名 称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等价值 产品直径≤500mm 焙烧 工序 500mm<产品直径≤≤550 1000mm 产品直径>1000mm 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石墨化高功率石墨电极 工序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2830 ≤1420 ≤5080 ≤2700 ≤1350 ≤4860 ≤1200 ≤2460 ≤1180 ≤1230 ≤4420 ≤540 — ≤480 电力折标准煤 (kW·h/t) 系数取当量值 ≤470 限额准入值 (五)石墨电极、炭电极和炭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

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产 品 名 称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等价值 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石墨高功率石墨电极 电极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炭 电极 直径≤1000mm 直径>1000mm ≤5650 ≤980 ≤1670 ≤3800 ≤800 ≤1470 ≤6946 — — ≤4860 ≤3080 ≤6505 ≤3960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当量值 ≤2350 ≤5807 (kW·h/t) 单位产品电耗限额先进值 普通炭块 炭块 (半)石墨质炭块 微孔炭块 ≤1200 ≤1300 ≤1520 ≤1050 ≤1130 ≤1330 — — —

(六)炭素生产中焙烧和石墨化工序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单位产品电耗 (kgce/t) 工 序 名 称 电力折标准煤 系数取等价值 产品直径≤500mm 焙烧 工序 500mm<产品直径≤≤510 1000mm 产品直径>1000mm 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石墨化高功率石墨电极 工序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2760 ≤1410 ≤4850 ≤2640 ≤1340 ≤4640 ≤1100 ≤2400 ≤1000 ≤1220 ≤4220 ≤500 — ≤440 电力折标准煤 (kW·h/t) 系数取当量值 ≤430 限额先进值

六、再生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5323-2010) (一)现有再生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工序、工艺 废电池-再生铅工艺 废电池-再生铅 废电池预处理工序(废电池-铅屑、铅膏) ≤4 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185 铅膏脱硫工序 铅膏冶炼工序(铅膏-再生铅) 铅屑冶炼工序(铅屑-再生铅) 金属态铅废料-再生铅工艺 ≤1 ≤400 ≤40 ≤20 (二)新建再生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工序、工艺 废电池-再生铅工艺 废电池预处理工序(废电池-铅屑、铅膏) 废电池-再生铅 铅膏脱硫工序 铅膏冶炼工序(铅膏-再生铅) 铅屑冶炼工序(铅屑-再生铅) 金属态铅废料-再生铅工艺 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130 ≤3.5 ≤1 ≤280 ≤35 ≤20

(三) 再生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工序、工艺 废电池-再生铅工艺 废电池预处理工序(废电池-铅屑、铅膏) 废电池-再生铅 铅膏脱硫工序 铅膏冶炼工序(铅膏-再生铅) 铅屑冶炼工序(铅屑-再生铅) 金属态铅废料-再生铅工艺 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120 ≤3 ≤1 ≤220 ≤30 ≤15

七、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5324-2014) (一)现有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指 标 煅烧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成型焙烧加工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500 ≤680

(二)新建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指 标 煅烧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成型焙烧加工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300 ≤430

(三)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指 标 煅烧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成型焙烧加工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300 ≤430

八、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5325-2010) (一)现有铝电解用预焙阳极企业单位产品工序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

工序名称 煅烧工序综合能耗 Eds 成型焙烧工序综合能耗 Ecb 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1230 ≤180 组装工序综合能耗 Ezz ≤13

(二)新建铝电解用预焙阳极企业单位产品工序综合能耗限额准入值

工序名称 煅烧工序综合能耗 Eds 成型焙烧工序综合能耗 Ecb 组装工序综合能耗 Ezz

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1200 ≤160 ≤11 (三)铝电解用预焙阳极企业单位产品工序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

工序名称 煅烧工序综合能耗 Eds 成型焙烧工序综合能耗 Ecb 组装工序综合能耗 Ezz 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1140 ≤130 ≤9

九、铝及铝合金轧、拉制管、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5326-2010) (一)现有轧、拉制管材和轧、拉制棒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产品名称 原 料 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能耗 轧、拉制管材 挤压坯料 轧、拉制棒材 参见图1 ≤220 ≤260 综合能耗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能耗限额限定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南,取 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能耗限额 限定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二)新建轧、拉制管材和轧、拉制棒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产品名称 原 料 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能耗 轧、拉制管材 挤压坯料 轧、拉制棒材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能耗限额准入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南,取 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能耗限额 准入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参见图1 ≤185 ≤215 综合能耗

(三)轧、拉制管材和轧、拉制棒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产品名称 原 料 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能耗 轧、拉制管材 挤压坯料 轧、拉制棒材 参见图1 ≤155 ≤180 综合能耗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能耗限额先进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南,取 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能耗限额 先进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图1 轧、拉制管材和轧、拉制棒材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检查包装 坯料 挤压 润滑轧制 拉制 矫直锯切 轧、拉制管材或轧、拉制棒材 热处理

十、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5327-2010) (一)现有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工 艺 分 类 工艺能耗 拜耳法 综合能耗 工艺能耗 其他工艺 综合能耗 ≤900 ≤520 ≤850 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490 (二)新建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工 艺 分 类 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工艺能耗 拜耳法 综合能耗 工艺能耗 其他工艺 综合能耗 ≤470 ≤500 ≤750 ≤800 (三)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工 艺 分 类 工艺能耗 拜耳法 综合能耗 工艺能耗 其他工艺 综合能耗 ≤750 注:表中指标基于拜耳法矿石入磨铝硅比大于8.5,其他工艺入磨铝硅比大于7

的条件下提出。

≤480 ≤700 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450

十一、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6756-2011) (一)现有热挤压棒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产品名称 原料 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能耗 软合金a 热挤压棒材 铸锭 参见图1 ≤170 硬合金a ≤510 综合能耗 软合金 ≤210 硬合金 ≤620 a软、硬合金按GB/T 14846划分。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能耗限额限定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南,取 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能耗限额 限定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二)新建热挤压棒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产品名称 原料 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能耗 软合金a 热挤压棒材 铸锭 参见图1 ≤135 硬合金a ≤410 综合能耗 软合金 ≤165 硬合金 ≤490 a软、硬合金按GB/T 14846划分。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能耗限额准入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南,取 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能耗限额 准入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三)热挤压棒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产品名称 原料 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能耗 软合金a 热挤压棒材 铸锭 参见图1 ≤115 硬合金a ≤340 综合能耗 软合金 ≤130 硬合金 ≤380 a软、硬合金按GB/T 14846划分。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能耗限额先进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南,取 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能耗限额 先进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图1 热挤压棒材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冷加工 淬火 热挤压棒材

铸锭热挤压 检查包装 人工时效或退火

十二、海绵钛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36-2012) (一)海绵钛生产工序实物单耗限额

实物能源 工序 名称 石油焦 钛渣 电力 石油焦 氯化 电力 104kW·h ≤0.030 ≤0.025 ≤0.020 104kW·h t ≤0.420 ≤0.200 ≤0.380 ≤0.180 ≤0.350 ≤0.160 单位 t 限定值 ≤0.230 准入值 ≤0.200 先进值 ≤0.180 工序实物单耗限额值(tce/t) 精制 镁电解 还原蒸馏 破碎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 104kW·h 104kW·h 104kW·h 104kW·h ≤0.040 ≤2.000 ≤0.850 ≤0.030 ≤0.035 ≤1.800 ≤0.700 ≤0.025 ≤0.030 ≤1.600 ≤0.600 ≤0.020 注1:镁电解实物单耗以无隔板电解槽及坩埚精炼炉为参照; 注2:镁电解能耗受供电状况的影响较大,工序电力消耗限额可考虑0.1(104kW·h)~ 0.2(104kW·h)的调整余地。 (二)海绵钛生产工序能耗限额

工序能耗限额值(tce/t) 工 序 限定值 钛渣 氯化 精制 镁电解 还原蒸馏 破碎 ≤0.75 ≤0.25 ≤0.05 ≤2.50 ≤1.05 ≤0.05 准入值 ≤0.70 ≤0.20 ≤0.045 ≤2.30 ≤0.90 ≤0.04 先进值 ≤0.65 ≤0.18 ≤0.04 ≤2.00 ≤0.75 ≤0.03 (三)海绵钛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生产工艺(工序) A(钛渣—氯化—精制—镁电解—还原蒸馏≤8.00 —破碎) B(氯化—精制—镁电解—还原蒸馏—破碎) ≤6.10 ≤5.30 ≤4.40 ≤7.00 ≤6.50 限定值(tce/t) 准入值(tce/t) 先进值(tce/t) C(还原蒸馏—破碎) ≤1.30 ≤1.10 ≤1.00

十三、铜及铜合金线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37-2012) (一)现有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

现有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其中工艺路线为配料(含中间合金)—熔铸铸锭(包括锯切)—挤压—拉伸(或轧制)—热处理(以下称之为工艺路线1)的企业单耗应符合表1的要求;而工艺路线为配料(含中间合金)—水平连铸(上引连铸)—拉伸(或冷轧)—热处理(以下称之为工艺路线2)的企业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1 现有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单耗种类 紫铜线 简单黄铜线 复杂黄铜线 青铜线 白铜线 单耗限定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a 各种类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79 ≤37 ≤119 ≤84 ≤135 ≤232 ≤66 ≤119 ≤194 ≤226 ≤71 ≤133 ≤208 ≤103 ≤132 ≤247 注:生产ø0.2mm~ø1.5mm规格的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2;生产≤ø0.2mm的 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3。 a加工工序非完整型线材加工企业的加工工序单耗应折算成可比能源单耗,按标准 中公式计算,如加工工序仅有拉伸工序的企业,其可比能源单耗为加工工序的能 源单耗乘以0.150。

表2 现有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单耗种类 紫铜线 简单黄铜线 复杂黄铜线 青铜线 白铜线 单耗限定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a 各种类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52 ≤78 ≤143 ≤52 ≤89 ≤151 ≤56 ≤83 ≤150 ≤216 ≤130 ≤131 ≤297 ≤89 ≤121 ≤231 注:生产ø0.2mm~ø1.5mm规格的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2;生产≤ø0.2mm的 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3。 a加工工序非完整型线材加工企业的加工工序单耗应折算成可比能源单耗,按标准 中公式计算,如加工工序仅有拉伸工序的企业,其可比能源单耗为加工工序的能 源单耗乘以0.250。

(二)新建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

新建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应符合表3、表4的规定。其中生产工艺采用工艺路线1的企业单耗应符合表3的要求,而采用工艺路线2的企业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3 新建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单耗种类 紫铜线 简单黄铜线 复杂黄铜线 青铜线 白铜线 单耗准入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a 各种类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75 ≤35 ≤113 ≤76 ≤127 ≤212 ≤60 ≤97 ≤164 ≤204 ≤67 ≤124 ≤201 ≤92 ≤122 ≤226 注:生产ø0.2mm~ø1.5mm规格的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2;生产≤ø0.2mm的 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3。 a加工工序非完整型线材加工企业的加工工序单耗应折算成可比能源单耗,按标准 中公式计算,如加工工序仅有拉伸工序的企业,其可比能源单耗为加工工序的能 源单耗乘以0.150。

表4 新建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单耗种类 紫铜线 简单黄铜线 复杂黄铜线 青铜线 白铜线 单耗准入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a 各种类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49 ≤69 ≤122 ≤48 ≤81 ≤139 ≤50 ≤79 ≤143 ≤190 ≤113 ≤110 ≤238 ≤85 ≤109 ≤216 注:生产ø0.2mm~ø1.5mm规格的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2;生产≤ø0.2mm的 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3。 a加工工序非完整型线材加工企业的加工工序单耗应折算成可比能源单耗,按标准 中公式计算,如加工工序仅有拉伸工序的企业,其可比能源单耗为加工工序的能 源单耗乘以0.250。

(三)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

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应符合表5、表6的规定。其中生产工艺采用工艺路线1的企业单耗应符合表5的要求。而采用工艺路线2的企业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5 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单耗种类 紫铜线 简单黄铜线 复杂黄铜线 青铜线 白铜线 单耗先进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a ≤63 ≤30 ≤71 ≤119 ≤43 ≤72 ≤63 ≤113 ≤84 ≤108 各种类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106 ≤179 ≤135 ≤183 ≤194 ≤203 注:生产ø0.2mm~ø1.5mm规格的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2;生产≤ø0.2mm的 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3。 a加工工序非完整型线材加工企业的加工工序单耗应折算成可比能源单耗,按标准 中公式计算,如加工工序仅有拉伸工序的企业,其可比能源单耗为加工工序的能 源单耗乘以0.150。

表6 铜及铜合金线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单耗种类 紫铜线 简单黄铜线 复杂黄铜线 青铜线 白铜线 单耗先进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a 各种类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线材综合能源单耗 ≤46 ≤52 ≤108 ≤42 ≤77 ≤130 ≤43 ≤76 ≤130 ≤162 ≤96 ≤92 ≤189 ≤78 ≤99 ≤199 注:生产ø0.2mm~ø1.5mm规格的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2;生产≤ø0.2mm的 线材,其单耗需乘以系数K=1.3。 a加工工序非完整型线材加工企业的加工工序单耗应折算成可比能源单耗,按标准 中公式计算,如加工工序仅有拉伸工序的企业,其可比能源单耗为加工工序的能 源单耗乘以0.250。

十四、磷酸一铵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38-2012) (一)现有磷酸一铵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生产工艺 产品类型 粒状 传统法 粉状 粒状 Ⅰ类磷矿 粉状 料浆法 粒状 Ⅱ类磷矿 粉状 ≤310 ≤340 ≤230 ≤310 ≤25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25 注1:Ⅰ类磷矿系指用于生产湿法磷酸及磷铵的磷矿原矿或经选别后矿粉(或矿浆)其 P2O5含量>28.5%,杂质含量(主要指Fe2O3含量+Al2O3含量)<6.5%。 注2:Ⅱ类磷矿系指用于生产湿法磷酸及磷铵的磷矿原矿或经选别后矿粉(或矿浆)其 P2O5含量≤28.5%,且Fe2O3含量+Al2O3含量≥6.5%。 (二)新建磷酸一铵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生产工艺 产品类型 粒状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05 ≤287 ≤210 ≤205 传统法 粉状 粒状 料浆法 粉状 (三)磷酸一铵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生产工艺 产品类型 粒状 传统法 粉状 粒状 料浆法 粉状 ≤180 ≤270 ≤183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283

十五、磷酸二铵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39-2012) (一)现有磷酸二铵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生产工艺 传统法 料浆法 产品类型 粒状 粒状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25 ≤260 (二)新建磷酸二铵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生产工艺 传统法 料浆法 产品类型 粒状 粒状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05 ≤220 (三)磷酸二铵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生产工艺 传统法 料浆法 产品类型 粒状 粒状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280 ≤208

十六、纯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40-2012) (一)现有纯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kgce/t) 生产方法 轻质纯碱 氨碱法 联碱法 ≤420 ≤265 重质纯碱 ≤480 ≤325 (二)新建纯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kgce/t) 生产方法 轻质纯碱 氨碱法 联碱法 ≤370 ≤245 重质纯碱 ≤420 ≤295 (三)纯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kgce/t) 生产方法 轻质纯碱 氨碱法 联碱法 ≤370 ≤225 重质纯碱 ≤420 ≤275

十七、工业硫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41-2012) (一)现有工业硫酸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生产原料类型 硫磺 硫铁矿 铜、镍冶炼烟气 铅冶炼烟气 锌冶炼烟气 其它有色金属冶炼烟气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115 ≤-100 ≤16 ≤22 ≤-85 ≤34 吨酸电耗(kW·h/t) ≤85 ≤130 ≤130 ≤180 ≤130 ≤270 (二)新建工业硫酸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生产原料类型 硫磺 硫铁矿 铜、镍冶炼烟气 铅冶炼烟气 锌冶炼烟气 其它有色金属冶炼烟气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140 ≤-120 ≤3 ≤19 ≤-95 ≤-4 吨酸电耗(kW·h/t) ≤70 ≤120 ≤110 ≤150 ≤120 ≤240 (三)工业硫酸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生产原料类型 硫磺 硫铁矿 铜、镍冶炼烟气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180 ≤-135 ≤-30 吨酸电耗(kW·h/t) ≤60 ≤110 ≤100 铅冶炼烟气 锌冶炼烟气 其它有色金属冶炼烟气 ≤5 ≤-120 ≤-42 ≤130 ≤110 ≤210

十八、焙烧钼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45-2012) (一)现有焙烧钼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

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t) 焙烧钼精矿(普通) ≤320 焙烧钼精矿(块) ≤220 焙烧钼精矿(高溶) ≤350 (二)新建焙烧钼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

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t) 焙烧钼精矿(普通) ≤250 焙烧钼精矿(块) ≤210 焙烧钼精矿(高溶) ≤290 (三)焙烧钼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

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t) 焙烧钼精矿(普通) ≤220 焙烧钼精矿(块) ≤190 焙烧钼精矿(高溶) ≤260

十九、钼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46-2012) (一)现有钼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

工 艺 综合能耗限定值(tce/t) 露天开采 采矿工艺单耗 选矿工艺单耗 标准钼精矿综合能源单耗 ≤1.4795 ≤0.00065 ≤1.2000 地下开采 ≤0.0067 ≤4.0810 注:标准钼精矿能源单耗E=(E采×K+E选)×μ E采 ̄ ̄ ̄ ̄采矿单耗;E选 ̄ ̄ ̄ ̄选矿单耗;K ̄ ̄ ̄ ̄选矿比;μ ̄ ̄ ̄ ̄综合能耗折算系数,参 考标准中附录。

(二)新建钼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

综合能耗准入值(tce/t) 工 艺 露天开采 采矿工艺单耗 选矿工艺单耗 标准钼精矿综合能源单耗 ≤1.3980 ≤0.00050 ≤1.1830 ≤3.3330 地下开采 ≤0.00500 注:标准钼精矿能源单耗E=(E采×K+E选)×μ E采 ̄ ̄ ̄ ̄采矿单耗;E选 ̄ ̄ ̄ ̄选矿单耗;K ̄ ̄ ̄ ̄选矿比;μ ̄ ̄ ̄ ̄综合能耗折算系数,参 考标准中附录。 (三)钼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

综合能耗先进值(tce/t) 工 艺 露天开采 采矿工艺单耗 选矿工艺单耗 标准钼精矿综合能源单耗 ≤1.2806 ≤0.00042 ≤1.100 ≤2.8200 地下开采 ≤0.00400 注:标准钼精矿能源单耗E=(E采×K+E选)×μ E采 ̄ ̄ ̄ ̄采矿单耗;E选 ̄ ̄ ̄ ̄选矿单耗;K ̄ ̄ ̄ ̄选矿比;μ ̄ ̄ ̄ ̄综合能耗折算系数,参 考标准中附录。

二十、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2012) (一)现有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可比熟料综项 目 合煤耗限定值(kgce/t) 熟 料 水泥 无外购熟料 外购熟料 ≤112 — —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限定可比水泥综合电耗限定可比熟料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t) ≤120 — —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t) — ≤98a ≤8 值(kW·h/t) 值(kW·h/t) ≤64 — — — ≤90 ≤40 a如果水泥中熟料占比超过或低于75%,每增减1%,可比水泥综合能耗限定值应增减 1.20kgce/t。

(二)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可比熟料综项 目 合煤耗准入值(kgce/t) 熟 料 水泥 无外购熟料 外购熟料 ≤108 — —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准入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准入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t) ≤115 — —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t) — ≤93a ≤7.5 值(kW·h/t) 值(kW·h/t) ≤60 — — — ≤88 ≤36 a如果水泥中熟料占比超过或低于75%,每增减1%,可比水泥综合能耗限定值应增减 1.15kgce/t。 (三)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可比熟料综项 目 合煤耗先进值(kgce/t) 熟 料 水泥 无外购熟料 外购熟料 ≤103 — —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先进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先进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t) ≤110 — —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t) — ≤88a ≤7 值(kW·h/t) 值(kW·h/t) ≤56 — — — ≤85 ≤32 a如果水泥中熟料占比超过或低于75%,每增减1%,可比水泥综合能耗限定值应增减 1.10kgce/t。

二十一、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7-2012)

项 目 限定值 准入值 先进值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6 (tce/t) ≤5 ≤4.5

二十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13-2012) (一)现有锗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kg) 产品 工序或工艺 工艺能耗 锗矿 锗精矿 锗精矿 粗四氯化锗 高纯二氧化锗 还原锗 区熔锗锭 锗矿开采工序 火法富集工序 丹宁(栲胶)沉锗富集或锗精矿预处理 氯化蒸馏工序 氧化 还原工序 区熔工序 ≤20 ≤39 ≤70 ≤79.5 ≤81 ≤89 ≤100 综合能耗 ≤21 ≤41 ≤81 ≤91.5 ≤93.5 ≤102.5 ≤113.5 注:缺少采矿工序的,综合能耗应扣减21kgce/kg,缺少火法富集工序的,综合能耗应 扣减41kgce/kg;缺少丹宁(或栲胶)沉锗富集或锗精矿预处理工序的,综合能耗 应扣减81kgce/kg。 (二)新建锗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kg) 产品 工序或工艺 工艺能耗 综合能耗 锗矿 锗精矿 锗精矿 粗四氯化锗 高纯二氧化锗 还原锗 区熔锗锭 锗矿开采工序 火法富集工序 丹宁(栲胶)沉锗富集或锗精矿预处理 氯化蒸馏工序 精馏水解工序 还原工序 区熔工序 ≤18 ≤35 ≤63 ≤71.5 ≤73 ≤80 ≤89 ≤19 ≤37 ≤73 ≤82 ≤84 ≤92 ≤102 注:缺少采矿工序的,综合能耗应扣减19kgce/kg,缺少火法富集工序的,综合能耗应 扣减37kgce/kg;缺少丹宁(或栲胶)沉锗富集或锗精矿预处理工序的,综合能耗 应扣减73kgce/kg。 (三)锗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kg) 产品 工序或工艺 工艺能耗 锗矿 锗精矿 锗精矿 粗四氯化锗 高纯二氧化锗 还原锗 区熔锗锭 锗矿开采工序 火法富集工序 丹宁(栲胶)沉锗富集或锗精矿预处理 氯化蒸馏工序 精馏水解工序 还原工序 区熔工序 ≤16 ≤31 ≤57 ≤64 ≤65 ≤72 ≤80 综合能耗 ≤17 ≤33 ≤66 ≤74 ≤75.5 ≤83 ≤91 注:缺少采矿工序的,综合能耗应扣减17kgce/kg,缺少火法富集工序的,综合能耗应 扣减33kgce/kg;缺少丹宁(或栲胶)沉锗富集或锗精矿预处理工序的,综合能耗 应扣减66kgce/kg。 二十三、稀土冶炼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35-2012)

序产品名称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氧化镧 氧化铈 氧化镨 氧化钕 氧化钐 氧化铕 氧化钆 氧化铽 氧化镝 氧化钬 氧化铒 氧化铥 氧化镱 红 灯用稀土三基14 色荧光粉 蓝 ≤4.48 ≤4.07 ≤3.87 绿 ≤3.09 ≤2.81 ≤2.67 (tce/t) ≤2.54 ≤2.86 ≤2.88 ≤2.84 ≤2.61 ≤2.99 ≤2.25 ≤2.50 ≤2.50 ≤2.29 ≤2.27 ≤2.35 ≤2.41 ≤0.94 (tce/t) ≤2.31 ≤2.60 ≤2.62 ≤2.58 ≤2.37 ≤2.72 ≤2.04 ≤2.27 ≤2.27 ≤2.08 ≤2.07 ≤2.13 ≤2.20 ≤0.85 (tce/t) ≤2.19 ≤2.47 ≤2.49 ≤2.45 ≤2.25 ≤2.58 ≤1.94 ≤2.16 ≤2.16 ≤1.98 ≤1.97 ≤2.02 ≤2.09 ≤0.81 综合能耗限定值综合能耗准入值综合能耗先进值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氧化镥 氧化钇 荧光级氧化钇铕 镨钕氧化物 金属镧 金属铈 金属镨 金属钕 金属钐 金属镝 镨钕合金 钆铁合金 镝铁合金 混合稀土金属 稀土抛光粉 ≤2.52 ≤2.39 ≤2.26 ≤2.71 ≤1.53 ≤1.28 ≤1.42 ≤1.33 ≤3.65 ≤2.60 ≤1.42 ≤1.52 ≤1.58 ≤1.87 ≤1.80 ≤2.29 ≤2.17 ≤2.06 ≤2.47 ≤1.39 ≤1.16 ≤1.29 ≤1.21 ≤3.32 ≤2.36 ≤1.29 ≤1.38 ≤1.44 ≤1.70 ≤1.64 ≤2.18 ≤2.06 ≤1.96 ≤2.35 ≤1.32 ≤1.10 ≤1.23 ≤1.15 ≤3.15 ≤2.24 ≤1.23 ≤1.31 ≤1.37 ≤1.62 ≤1.56

二十四、甲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1部分:煤制甲醇(GB 29436.1-2012) (一)现有煤制甲醇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原料类型a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2400 ≤2200 ≤1800 a原料煤分类参照GB/T 5751。 (二)新建煤制甲醇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原料类型a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a原料煤分类参照GB/T 5751。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2000 ≤1800 ≤1600 (三)煤制甲醇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原料类型a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a原料煤分类参照GB/T 5751。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1900 ≤1700 ≤1500

二十五、工业冰醋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37-2012) (一)现有工业冰醋酸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工 艺 羰基法(年产20万t醋酸) 空气氧化乙醛 酒精法 氧气氧化乙醛 ≤505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176 ≤500 乙烯法 ≤429

(二)新建工业冰醋酸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工 艺 羰基法(年产20万t醋酸) 空气氧化乙醛 酒精法 氧气氧化乙醛 乙烯法 ≤429 ≤30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124 ≤418

(三)工业冰醋酸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工 艺 羰基法(年产20万t醋酸) 空气氧化乙醛 酒精法 氧气氧化乙醛 乙烯法 ≤429 ≤30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106 ≤418

二十六、聚甲醛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38-2012)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 ≤2800 (kgce/t) ≤2100 ≤2000 限定值 准入值 先进值

二十七、硫酸钾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39-2012) (一)现有硫酸钾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分 类 含钾卤水 水盐体系法 海水、卤水 芒硝法 非水盐体系法 曼海姆法 单位产品能耗(kgce/t) ≤365 ≤522 ≤500 ≤126 (二)新建硫酸钾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分 类 含钾卤水 水盐体系法 海水、卤水 芒硝法 非水盐体系法 曼海姆法 单位产品能耗(kgce/t) ≤350 ≤510 ≤480 ≤124 (三)硫酸钾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分 类 含钾卤水 水盐体系法 海水、卤水 芒硝法 非水盐体系法

曼海姆法 单位产品能耗(kgce/t) ≤350 ≤510 ≤450 ≤120 二十八、炭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0-2012)

项 目 限定值 准入值 先进值 单位产品能耗 ≤2400 (kgce/t) ≤2250 ≤1990 二十九、稀硝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1-2012)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 ≤160 (kgce/t) ≤20 ≤0 限定值 准入值 先进值 三十、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2-2012) (一)现有企业单耗限定值

1、以“配料(含中间合金)—熔铸铸锭—热轧—冷轧—热处理”为主要工艺路线(以下简称工艺路线1)的现有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现有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类 简单黄铜类 复杂黄铜类 青铜类 白铜类 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a 各种类产品综合电耗a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a ≤70 ≤150 ≤275 ≤65 ≤250 ≤380 ≤95 ≤330 ≤540 ≤450 ≤155 ≤315 ≤620 ≤155 ≤305 ≤580 a厚度<0.06mm的箔材,单耗限定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5倍;厚度为0.06mm~0.15mm 的箔材,单耗限定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2倍。 2、以“配料(含中间合金)—水平连铸—冷轧—热处理”为主要工艺路线(以下简称工艺路线2)的现有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现有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 简单黄铜类 青铜类 白铜类 能耗限定值(kgce/t)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a 各种类产品综合电耗a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a ≤70 ≤120 ≤220 ≤65 ≤130 ≤220 ≤470 ≤125 ≤260 ≤500 ≤160 ≤280 ≤560 a厚度<0.06mm的箔材,单耗限定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5倍;厚度为0.06mm~0.15mm 的箔材,单耗限定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2倍。 3、以“配料(含中间合金)—上引铸造铜杆—连续挤压—冷轧—热处理”为主要工艺路线(以下简称工艺路线3)的现有纯铜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现有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限定值(工艺路线3)

能耗种类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 紫铜能耗限定值(kgce/t) ≤46 ≤130 ≤190 (二)新建企业单耗准入值

1、以“工艺路线1”为主要工艺路线的新建铜及铜合金板、带、箔

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新建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类 简单黄铜类 复杂黄铜类 青铜类 白铜类 能耗准入值(kgce/t)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a 各种类产品综合电耗a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a ≤60 ≤115 ≤210 ≤55 ≤215 ≤335 ≤80 ≤290 ≤490 ≤390 ≤140 ≤280 ≤580 ≤140 ≤275 ≤530 a厚度<0.06mm的箔材,单耗准入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5倍;厚度为0.06mm~0.15mm 的箔材,单耗准入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2倍。 2、以“工艺路线2”为主要工艺路线的新建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新建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 简单黄铜类 青铜类 白铜类 能耗准入值(kgce/t)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a 各种类产品综合电耗a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a ≤58 ≤100 ≤190 ≤53 ≤110 ≤190 ≤400 ≤105 ≤230 ≤430 ≤120 ≤235 ≤460 a厚度<0.06mm的箔材,单耗准入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5倍;厚度为0.06mm~0.15mm 的箔材,单耗准入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2倍。 3、以“工艺路线3”为主要工艺路线的新建纯铜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新建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准入值(工艺路线3)

能耗种类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 紫铜能耗准入值(kgce/t) ≤43 ≤120 ≤175 (三)单耗先进值

1、以“工艺路线1”为主要工艺路线的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类 简单黄铜类 复杂黄铜类 青铜类 白铜类 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a 各种类产品综合电耗a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a ≤57 ≤109 ≤199 ≤52 ≤204 ≤318 ≤76 ≤275 ≤465 ≤370 ≤133 ≤266 ≤550 ≤133 ≤261 ≤503 a厚度<0.06mm的箔材,单耗限定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5倍;厚度为0.06mm~0.15mm 的箔材,单耗限定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2倍。 2、以“工艺路线2”为主要工艺路线的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加

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 简单黄铜类 青铜类 白铜类 能耗先进值(kgce/t)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a 各种类产品综合电耗a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a ≤55 ≤95 ≤180 ≤50 ≤104 ≤180 ≤380 ≤99 ≤218 ≤408 ≤114 ≤223 ≤437 a厚度<0.06mm的箔材,单耗限定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5倍;厚度为0.06mm~0.15mm 的箔材,单耗限定值为表中对应值的1.2倍。

3、以“工艺路线3”为主要工艺路线的纯铜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板、带材加工企业单耗先进值(工艺路线3)

能耗种类 熔铸工序单耗 加工工序单耗 全部产品综合单耗 紫铜能耗先进值(kgce/t) ≤40 ≤110 ≤165

三十一、铜及铜合金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3-2012) (一)现有铜及铜合金企业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现有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1、

表2的规定。其中工艺路线为“配料(含中间合金)—熔铸铸锭(含锯切)—挤压—拉伸(或轧制)—热处理”(以下称之为工艺路线1)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应符合表1的要求;而工艺路线为“配料(含中间合金)—水平连铸(含上引连铸)—拉伸(或轧制)—热处理”(以下称之为工艺路线2)的企业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1 现有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棒 简单黄铜棒 复杂黄铜棒 青铜棒 白铜棒 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 各种类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85 ≤137 ≤275 ≤72 ≤192 ≤304 ≤83 ≤188 ≤315 ≤356 ≤140 ≤266 ≤458 ≤138 ≤243 ≤428 表2 现有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棒 简单黄铜棒 复杂黄铜棒 青铜棒 白铜棒 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 各种类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46 ≤42 ≤100 ≤50 ≤70 ≤135 ≤55 ≤70 ≤140 ≤150 ≤65 ≤115 ≤195 ≤65 ≤100 ≤180

(二)新建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新建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3、表4的规定。其中生产工艺采用工艺路线1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应符合表3的要求;采用工艺路线2的企业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3 新建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棒 简单黄铜棒 复杂黄铜棒 青铜棒 白铜棒 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 各种类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68 ≤110 ≤220 ≤58 ≤154 ≤243 ≤66 ≤150 ≤252 ≤285 ≤112 ≤213 ≤366 ≤110 ≤194 ≤342 表4 新建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棒 简单黄铜棒 复杂黄铜棒 青铜棒 白铜棒 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 各种类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43 ≤40 ≤95 ≤47 ≤66 ≤128 ≤52 ≤66 ≤133 ≤147 ≤61 ≤109 ≤185 ≤61 ≤95 ≤171

(三)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应符合表5、表6的规定。其中生产工艺采用工艺路线1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应符合表5的要求,而采用工艺路线2的企业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5 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工艺路线1)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棒 简单黄铜棒 复杂黄铜棒 青铜棒 白铜棒 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 各种类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63 ≤102 ≤204 ≤54 ≤143 ≤226 ≤61 ≤140 ≤234 ≤265 ≤104 ≤198 ≤340 ≤102 ≤180 ≤318 表6 铜及铜合金棒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工艺路线2)

产品种类 能耗种类 紫铜棒 简单黄铜棒 复杂黄铜棒 青铜棒 白铜棒 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kgce/t) 熔铸工序能源单耗 加工工序能源单耗 各种类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全部棒材综合能源单耗 ≤40 ≤37 ≤88 ≤44 ≤61 ≤119 ≤48 ≤61 ≤123 ≤136 ≤57 ≤101 ≤172 ≤57 ≤88 ≤159

三十二、煤炭井工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4-2012)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kgce/t) 限定值 ≤11.8 准入值 ≤7.0 先进值 ≤3.0 注:电力折标准煤系数采用当量值。

三十三、煤炭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5-2012)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kgce/t) 限定值 ≤8.2 准入值 ≤6.5 先进值 ≤5.0 注:电力折标准煤系数采用当量值。

三十四、选煤电力消耗限额(GB 29446-2012) (一)炼焦煤选煤企业选煤电力消耗限额

项 目 选煤电力消耗(kW·h)/t 限定值 ≤9.5 准入值 ≤7.5 先进值 ≤5.7 (二)动力煤选煤企业选煤电力消耗限额

项 目 选煤电力消耗(kW·h)/t 限定值 ≤6.3 准入值 ≤4.6 先进值 ≤3.2

三十五、多晶硅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7-2012) (一)现有多晶硅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每千克多晶硅综合能耗限定值 序工艺、工序 号 (kW·h/kg) (kg/kg) (kW·h/kg) (kgce/kg) 工艺电耗蒸汽消耗综合电耗 综合能耗 1 三氯氢硅合成工序 2 三氯氢硅精馏提纯工序 3 四氯化硅高温氢化工序 4 四氯化硅低温氢化工序 5 还原工序 6 还原尾气干法回收工序 7 多晶硅产品处理、包装工序 8 硅芯制备工序 公用工程包括:纯水系统、循环水、脱盐水、制氮、压缩空9 气、锅炉、空调、水源、中控及其他 10 制氢系统 11 “三废”处理工序 12 其他 13 多晶硅工艺能耗(高温氢化) 14 多晶硅工艺能耗(低温氢化) ≤3.0 ≤2.0 ≤65 ≤35 ≤75 ≤18 ≤0.5 ≤2.0 ≤20 ≤60 ≤35 ≤35 ≤5 ≤15 0 0 ≤3.6 ≤2.6 ≤67 ≤37 ≤80 ≤18 ≤0.5 ≤2.0 ≤3.23 ≤8.45 ≤13.16 ≤9.59 ≤10.62 ≤4.53 ≤0.07 ≤0.25 ≤13.3 ≤10 ≤13.3 ≤3.01 ≤11 ≤1.0 ≤1 ≤191.8 ≤161.2 0 0 ≤10 ≤155 ≤155 ≤11 ≤1.0 ≤1 ≤200 ≤170 ≤1.37 ≤0.18 ≤1.42 ≤46.28 ≤42.71 (二)新建多晶硅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每千克多晶硅综合能耗准入值 序工艺、工序 号 (kW·h/kg) (kg/kg) (kW·h/kg) (kgce/kg) 1 三氯氢硅合成工序 ≤2.6 ≤17 ≤3.1 ≤2.75 工艺电耗蒸汽消耗综合电耗 综合能耗 2 三氯氢硅精馏提纯工序 3 四氯化硅高温氢化工序 4 四氯化硅低温氢化工序 5 还原工序 6 还原尾气干法回收工序 7 多晶硅产品处理、包装工序 8 硅芯制备工序 公用工程包括:纯水系统、循环水、脱盐水、制氮、压缩空9 气、锅炉、空调、水源、中控及其他 10 制氢系统 11 “三废”处理工序 12 其他 13 多晶硅工艺能耗(高温氢化) 14 多晶硅工艺能耗(低温氢化) ≤1.7 ≤55.3 ≤30 ≤60 ≤15.3 ≤0.43 ≤1.7 ≤51 ≤29.8 ≤29.8 ≤4.3 ≤12.75 0 0 ≤2.2 ≤57 ≤31.5 ≤64.2 ≤15.3 ≤0.43 ≤1.7 ≤7.2 ≤11.2 ≤8.15 ≤8.53 ≤3.85 ≤0.06 ≤0.21 ≤11.3 ≤8.5 ≤11.3 ≤2.56 ≤9.4 ≤0.9 ≤0.9 ≤159.2 ≤133.2 0 0 ≤8.5 ≤131.8 ≤131.8 ≤9.4 ≤0.85 ≤0.85 ≤166.2 ≤141.2 ≤1.16 ≤0.15 ≤1.2 ≤38.87 ≤35.83 (三)多晶硅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每千克多晶硅综合能耗先进值 序工艺、工序 号 (kW·h/kg) (kg/kg) (kW·h/kg) (kgce/kg) 1 三氯氢硅合成工序 2 三氯氢硅精馏提纯工序 ≤2.17 ≤1.45 ≤14.5 ≤43.4 ≤2.6 ≤1.9 ≤2.33 ≤6.1 工艺电耗蒸汽消耗综合电耗 综合能耗 3 四氯化硅高温氢化工序 4 四氯化硅低温氢化工序 5 还原工序 6 还原尾气干法回收工序 7 多晶硅产品处理、包装工序 8 硅芯制备工序 公用工程包括:纯水系统、循环水、脱盐水、制氮、压缩空9 气、锅炉、空调、水源、中控及其他 10 制氢系统 11 “三废”处理工序 12 其他 13 多晶硅工艺能耗(高温氢化) 14 多晶硅工艺能耗(低温氢化) ≤47 ≤25.3 ≤54.2 ≤13 ≤0.36 ≤1.45 ≤25.3 ≤25.3 ≤3.6 ≤10.8 0 0 ≤48.4 ≤26.7 ≤57.8 ≤13 ≤0.36 ≤1.45 ≤9.5 ≤6.93 ≤7.67 ≤3.27 ≤0.05 ≤0.18 ≤9.6 ≤7.2 ≤9.6 ≤2.17 ≤7.95 ≤0.72 ≤0.72 ≤138.2 ≤116.5 0 0 ≤7.2 ≤112 ≤112 ≤7.95 ≤0.72 ≤0.72 ≤145 ≤123 ≤0.99 ≤0.13 ≤1.03 ≤33.5 ≤30.9 (四)其他

半导体级直拉用多晶硅还原电耗≤100 kW·h/kg,区熔用多晶硅还原电耗≤120 kW·h/kg,半导体级产品,其他工序能耗限额参照执行。多晶硅产品质量应满足GB/T 25074和GB/T 12963的要求。

三十六、钛及钛合金铸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8-2012) (一)现有钛锭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成品熔次 两次熔炼 三次熔炼 综合能源单耗(tce/t) ≤1.15 ≤1.55 (二)新建钛锭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成品熔次 两次熔炼 三次熔炼 综合能源单耗(tce/t) ≤1.10 ≤1.45 (三)钛锭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成品熔次 两次熔炼 三次熔炼 综合能源单耗(tce/t) ≤1.00 ≤1.30

三十七、轮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9-2012) (一)现有轮胎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轮胎品种 轮胎单位产品能耗≤495 (kgce/t) ≤530 ≤645 ≤900 全钢子午线轮胎 半钢子午线轮胎 斜交轮胎 工程机械轮胎 (二)新建或改扩建轮胎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轮胎品种 轮胎单位产品能耗≤390 (kgce/t) ≤420 — ≤655 全钢子午线轮胎 半钢子午线轮胎 斜交轮胎 工程机械轮胎 (三)轮胎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轮胎品种 轮胎单位产品能耗≤285 (kgce/t) ≤380 — ≤415 全钢子午线轮胎 半钢子午线轮胎 斜交轮胎 工程机械轮胎

三十八、玻璃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50-2012)

(一)现有玻璃纤维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工艺方法 工 序 产 品 E玻璃纤维纱 (纤维直径≤9 E(ECR)玻璃纤维纱 (纤维直径>9 中碱玻璃纤维纱 无碱玻璃球 制球 坩埚法 拉丝 中碱玻璃球 玻璃纤维纱 ≤400 ≤43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900 ≤700 ≤650 ≤580 池窑法 — (二)新建玻璃纤维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工艺方法 工序及产品分类 E玻璃纤维纱 (纤维直径≤9 E(ECR)玻璃纤维纱 (纤维直径>9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750 ≤550 池窑法 (三)玻璃纤维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工艺方法 池窑法 工 序 — 产 品 E玻璃纤维纱 (纤维直径≤9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750 E(ECR)玻璃纤维纱 (纤维直径>9 中碱玻璃纤维纱 无碱玻璃球 制球 坩埚法 拉丝 中碱玻璃球 玻璃纤维纱 ≤550 ≤550 ≤400 ≤300 ≤300

三十九、铸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51-2012)

项 目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限定值 ≤800 准入值 ≤700 先进值 ≤540

四十、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0-2013) (一)现有完整型铜及铜合金管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表1 完整型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能耗限定值(kgce/t) 综合能耗 紫铜管 某种类管材综合能耗 全部管材综合能耗 ≤335a 简单黄铜管 复杂黄铜管 ≤370 ≤550 ≤500 青铜管 ≤530 白铜管 ≤550 a紫铜管生产使用挤压工艺,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为该值得1.1倍。 表2 非完整型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能耗限定值(kgce/t) 工序能耗 紫铜管 简单黄铜管 复杂黄铜管 青铜管 白铜管 熔(连)铸(包括锭≤85 坯加工工序) 热加工(包括挤压、≤85 行星轧管等) 冷加工(包括冷轧、≤50 拉伸、成型) 精整 退火 ≤15 ≤45 ≤15 ≤45 ≤15 ≤50 ≤10 ≤45 ≤15 ≤50 ≤50 ≤55 ≤45 ≤55 ≤80 ≤90 ≤75 ≤90 ≤100 ≤120 ≤105 ≤120 (二)新建铜及铜合金管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表3 完整型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能耗准入值(kgce/t) 综合能耗 紫铜管 某种类管材综合能耗 全部管材综合能耗 ≤300a 简单黄铜管 复杂黄铜管 ≤340 ≤520 ≤470 青铜管 ≤490 白铜管 ≤500 a紫铜管生产使用挤压工艺,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为该值得1.1倍。 表4 非完整型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能耗准入值(kgce/t) 工序能耗 紫铜管 熔(连)铸(包括锭≤75 坯加工工序) 热加工(包括挤压、≤75 行星轧管等) ≤75 ≤85 ≤70 ≤80 ≤90 ≤115 ≤100 ≤110 简单黄铜管 复杂黄铜管 青铜管 白铜管 冷加工(包括冷轧、≤45 拉伸、成型) 精整 退火 ≤15 ≤40 ≤15 ≤40 ≤15 ≤50 ≤10 ≤40 ≤15 ≤45 ≤45 ≤50 ≤40 ≤50 (三)铜及铜合金管材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表5 完整型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能耗先进值(kgce/t) 综合能耗 紫铜管 某种类管材综合能耗 全部管材综合能耗 ≤290a 简单黄铜管 复杂黄铜管 ≤320 ≤500 ≤450 青铜管 ≤480 白铜管 ≤480 a紫铜管生产使用挤压工艺,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为该值得1.1倍。

表6 非完整型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能耗先进值(kgce/t) 工序能耗 紫铜管 熔(连)铸(包括锭≤70 坯加工工序) 热加工(包括挤压、≤70 行星轧管等) 冷加工(包括冷轧、≤45 拉伸、成型) 精整 ≤15 ≤15 ≤15 ≤10 ≤15 ≤40 ≤50 ≤40 ≤50 ≤70 ≤80 ≤68 ≤80 ≤85 ≤110 ≤98 ≤110 简单黄铜管 复杂黄铜管 青铜管 白铜管 退火 ≤40 ≤35 ≤50 ≤40 ≤50

四十一、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6-2013) (一)现有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工 序 名 称 烧结工序a 球团工序 高炉工序 转炉工序 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kgce/t) ≤55 ≤36 ≤435 ≤-10 注1:特殊用途转炉如提钒转炉、脱磷转炉、不锈钢转炉等不按此考核。 注2: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当量值,即1kW·h=0.1229kgce。 a烧结工序以配备烧结烟气脱硫装置且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GB 28662-2012 的要求为基准。 (二)新建和改扩建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工 序 名 称 烧结工序a 球团工序 高炉工序 转炉工序 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kgce/t) ≤50 ≤24 ≤370 ≤-25 注1:特殊用途转炉如提钒转炉、脱磷转炉、不锈钢转炉等不按此考核。 注2: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当量值,即1kW·h=0.1229kgce。 a烧结工序以配备烧结烟气脱硫装置且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GB 28662-2012 的要求为基准。 (三)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工 序 名 称 烧结工序a 球团工序 高炉工序 转炉工序 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kgce/t) ≤45 ≤15 ≤361 ≤-30 注1:特殊用途转炉如提钒转炉、脱磷转炉、不锈钢转炉等不按此考核。 注2: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当量值,即1kW·h=0.1229kgce。 a烧结工序以配备烧结烟气脱硫装置且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GB 28662-2012 的要求为基准。 (四)粗钢生产主要工序主要能源回收量先进值

分 类 高炉工序炉顶余压发电量(kW·h/t) 烧结工序余热回收量(kgce/t) 转炉工序能源回收量(kgce/t) 能源回收量先进值 ≥42 ≥10 ≥35 (五)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等价值条件下的能耗先进值

工 序 名 称 烧结工序a 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kgce/t ≤52 球团工序 高炉工序 转炉工序 ≤22 ≤388 ≤-17 注1:特殊用途转炉如提钒转炉、脱磷转炉、不锈钢转炉等不按此考核。 注2: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2006年电力联合会发布的火电机组发电煤耗0.342 kgce/( kW·h)。 a烧结工序以配备烧结烟气脱硫装置且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GB 28662-2012 的要求为基准。

四十二、焦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2013)

(一)现有钢铁企业和独立焦化厂的焦炭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焦炭生产方式 顶装焦炉 捣固焦炉 注:电力折算系数取0.1229kgce/(kW·h)。 焦炭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kgce/t) ≤150 ≤155 (二)新建或扩建焦炭生产设备的焦炭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焦炭生产方式 顶装焦炉 捣固焦炉 注:电力折算系数取0.1229kgce/(kW·h)。 焦炭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kgce/t) ≤122 ≤127 (三)焦炭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项 目 先进值 电力折算系数取[0.1229kgce/(kW·h)]时,焦炭单位产品能耗(kgce/t) 干熄焦蒸汽回收量(kgce/t) 电力折算系数取[0.342kgce/(kW·h)]时,焦炭单位产品能耗(kgce/t) ≤115 ≥60 ≤125 四十三、煤基活性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994-2013) (一)现有煤基活性炭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

类 别 柱状活性炭 压块活性炭 原煤破碎活性炭 活性焦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kgce/t) ≤4600 ≤4800 ≤4400 ≤2600 (二)新建或改扩建煤基活性炭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

类 别 柱状活性炭 压块活性炭 原煤破碎活性炭 活性焦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kgce/t) ≤4400 ≤4600 ≤4200 ≤2300 (三)煤基活性炭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

类 别 柱状活性炭 压块活性炭 原煤破碎活性炭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kgce/t) ≤4000 ≤4000 ≤3800 活性焦 ≤2000

四十四、兰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995-2013)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kgce/t) 限定值 ≤240 准入值 ≤210 先进值 ≤190

四十五、水煤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996-2013) (一)现有水煤浆生产企业或车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

产品用途 原料煤哈氏可磨性指数a 生产工艺类型 分级研磨制浆工艺 HGI>60 其他制浆工艺 燃料 分级研磨制浆工艺 HGI≤60 其他制浆工艺 分级研磨制浆工艺 气化 — 其他制浆工艺 a依据MT/T 852。 ≤30 ≤50 ≤25 ≤40 ≤45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kW·h/t) ≤35 (二)新建或改扩建水煤浆生产企业或车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

产品用途 燃料 HGI≤60 气化 a依据MT/T 852。 — ≤38 ≤22 原料煤哈氏可磨性指数a HGI>60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kW·h/t) ≤33 (三)水煤浆生产企业或车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

产品用途 燃料 HGI≤60 气化 a依据MT/T 852。 — ≤34 ≤17 原料煤哈氏可磨性指数a HGI>60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kW·h/t) ≤28 四十六、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8-2013) (一)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企业现有机组的供电煤耗应不高于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为表1中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的基础值与4.4的影响因素修正系数的乘积。

表1 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的基础值

容量级别a 压力参数 MW 1000 超超临界 600 600 超临界 300 600 亚临界 300 超高压 高压 200,125 100 ≤331 ≤360 ≤375 ≤319 ≤320 ≤297 ≤306 gce/(kW·h) ≤288 供电煤耗 a表中未列出的机组容量级别,按低一档标准考核;对于原苏联东欧机组按低一档标准 考核。 (二)机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新建机组的供电煤耗应不高于机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298 gce/(kW·h)。除对机组燃用无烟煤、褐煤煤种及机组采用空气冷切方式时,按表2给定的增加值修正(即机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加上供电煤耗增加值)外,其他影响因素不做修正。

表2 新建机组燃用无烟煤、褐煤煤种 及机组采用空气冷却方式的电煤耗增加值

供电煤耗增加值 项 目 gce/(kW·h) 新建机组燃用褐煤煤种 新建机组燃用无烟煤煤种 新建机组采用空气冷切方式 5 7 14 (三)机组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机组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为表3中的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得基础值与4.4的影响因素修正系数的乘积。

表3 机组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的基础值

容量级别a 压力参数 MW 1000 超超临界 600 超临界 600 ≤292 ≤302 gce/(kW·h) ≤284 供电煤耗 300 600 亚临界 300 超高压 200,125 ≤312 ≤313 ≤323 ≤355 a表中未列出的机组容量级别,按低一档标准考核。 (四)影响因素修正系数

表4 燃煤成分修正系数

燃煤成分(质量分数) >19% 挥发分(收到基) ≤19% ≤30% 灰分(收到基) >30% 注:Var 、Aar为燃煤收到基挥发分、灰分。 1+0.001×(100Aar-30) 1+0.002×(19-100Var) 1.0 修正系数 1.0 表5 当地气温修正系数

最冷月份平均气温 ≤-5℃ -5℃<t≤0℃ >0℃ 修正系数 1.0 1.005 1.01 表6 冷切方式修正系数

冷切方式 循环水提升高度≤10m 开式循环 循环水提升高度>10m 1+0.01×(H-10)/H 修正系数 1.0 闭式循环 — 间接空冷 1.01 1.04 1.05 空气冷却 直接空冷 注:H为循环水提升高度,单位为米(m)。

表7 机组负荷率修正系数

报告期机组负荷率 85%以上 85%~75% 75%以下 修正系数 1.0 1.015 每降5%,修正系数为前值基础上乘1.015 表8 烟气脱硫剂制备修正系数

脱硫方式 修正系数 湿法脱硫 厂内制备脱硫剂 1.005 厂内无制备脱硫剂 1.00 表9 烟气脱硫修正系数

燃煤收到基硫分 1.5%及以下 1.5%以上 注:Sar为燃煤收到基硫分。 修正系数 1.0 1+0.0016×(100Sar-1.5) 表10 烟气脱硝修正系数 烟气脱硝修正系数 1.003

四十七、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0-2013) (一)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分 类 (kgce/重量箱) (kJ/kg) 平板玻璃熔窑热耗 ≤500t/d >500t/d、≤800t/d >800t/d ≤14.0 ≤13.5 ≤12.0 ≤6700 ≤6400 ≤5650 注:表中500t/d、800t/d指熔窑设计日熔化玻璃液量(不包括全氧燃烧的玻璃熔窑)。 (二)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分 类 (kgce/重量箱) ≥500t/d、≤800t/d >800t/d ≤12.5 ≤11.0 (kJ/kg) ≤5700 ≤5000 平板玻璃熔窑热耗 注:表中500t/d、800t/d指熔窑设计日熔化玻璃液量(不包括全氧燃烧的玻璃熔窑)。 (三)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分 类 (kgce/重量箱) ≥500t/d、≤800t/d >800t/d ≤12.5 ≤11.0 (kJ/kg) ≤5700 ≤5000 平板玻璃熔窑热耗 注:表中500t/d、800t/d指熔窑设计日熔化玻璃液量(不包括全氧燃烧的玻璃熔窑)。

四十八、乙烯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250-2013) (一)现有乙烯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类 型 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乙烯装置 30万吨/年以上大型乙烯装置 单位乙烯能耗限定值(kgce/t) 单位双烯能耗限定值(kgce/t) ≤830 ≤720 ≤560 ≤490 (二)新建乙烯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类 型 新建乙烯装置 单位乙烯能耗准入值(kgce/t) ≤640 单位双烯能耗准入值(kgce/t) ≤430 (三)乙烯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类 型 乙烯装置 单位乙烯能耗先进值(kgce/t) ≤610 单位双烯能耗先进值(kgce/t) ≤400

四十九、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6-2013) (一)现有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指 标 铝液交流电耗(kW·h/t) 铝液综合交流电耗(kW·h/t) 铝锭综合交流电耗(kW·h/t) 铝锭综合能源单耗(kgce/t) 能耗限额限定值 ≤13700 ≤14050 ≤14100 ≤1760 (二)新建电解铝企业(系列)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指 标 铝液交流电耗(kW·h/t) 铝液综合交流电耗(kW·h/t) 铝锭综合交流电耗(kW·h/t) 铝锭综合能源单耗(kgce/t) 能耗限额准入值 ≤12750 ≤13150 ≤13200 ≤1680 (三)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指 标 铝液交流电耗(kW·h/t) 铝液综合交流电耗(kW·h/t) 能耗限额先进值 ≤12650 ≤13050 铝锭综合交流电耗(kW·h/t) 铝锭综合能源单耗(kgce/t) ≤13100 ≤1660

五十、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251-2013)

单位能量因素能耗 项 目 [kgce/(t·能量因素)] 限定值 ≤11.5 (kgce/t) — ≤63 准入值 ≤8.0 (不适用于以煤为主要制氢原料的炼油企业) 先进值 ≤7.0 — 炼油(单位)综合能耗

五十一、光伏压延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252-2013) (一)现有光伏压延玻璃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分 类 ≤300t/d >300t/d 光伏压延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400 ≤370 注:表中≤300t/d、>300t/d指熔窑设计日熔化玻璃液量(不包括全氧燃烧的玻璃熔窑)。

(二)新建光伏压延玻璃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分 类 ≤300t/d >300t/d 光伏压延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00 ≤260 注:表中≤300t/d、>300t/d指熔窑设计日熔化玻璃液量(不包括全氧燃烧的玻璃熔窑)。 (三)光伏压延玻璃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分 类 ≤300t/d >300t/d 光伏压延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00 ≤260 注:表中≤300t/d、>300t/d指熔窑设计日熔化玻璃液量(不包括全氧燃烧的玻璃熔窑)。

五十二、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2-2013)

(一)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表1 现有陶瓷砖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产品分类 吸水率E≤0.5%的陶瓷砖 吸水率0.5%<E≤10%的陶瓷砖 吸水率E>10%的陶瓷砖 a二次烧成的吸水率E≤0.5%的微晶石产品。 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m2) ≤7.8(8.6a) ≤5.4 ≤5.2 表2 现有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产品分类 卫生陶瓷 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t) ≤720 (二)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表3 新建陶瓷砖生产企业(含新建生产线)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产品分类 吸水率E≤0.5%的陶瓷砖 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m2) ≤7.0 吸水率0.5%<E≤10%的陶瓷砖 吸水率E>10%的陶瓷砖 ≤4.6 ≤4.5 表4 新建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产品分类 卫生陶瓷 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t) ≤630 (三)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表5 陶瓷砖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产品分类 吸水率E≤0.5%的陶瓷砖 吸水率0.5%<E≤10%的陶瓷砖 吸水率E>10%的陶瓷砖 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m2) ≤4.0 ≤3.7 ≤3.5 表6 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产品分类 卫生陶瓷

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t) ≤300 五十三、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78-2013)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kgce/toe) 限定值 ≤2200 准入值 ≤1900 先进值 ≤1900 五十四、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79-2013)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kgce/m3) 限定值 ≤1.5 准入值 ≤1.4 先进值 ≤1.3

五十五、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80-2013) (一)现有煤制烯烃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

主产品结构 乙烯和丙烯 丙烯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kgce/t) ≤4500 ≤6000 (二)新建或改扩建煤制烯烃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

主产品结构 乙烯和丙烯 丙烯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kgce/t) ≤4000 ≤5500 (三)煤制烯烃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

主产品结构 乙烯和丙烯 丙烯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kgce/t) ≤3700 ≤5200

五十六、微晶氧化铝陶瓷研磨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81-2013) (一)现有微晶氧化铝陶瓷研磨球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

A12O3含量 90系列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t) ≤385a 单位产品电耗限定值(kW·h/t) ≤570 a氧化铝质量分数为90%≤A12O3<100%时,质量分数每增加1%,能源消耗限定值增加2%。 (二)新建微晶氧化铝陶瓷研磨球企业(含新建生产线)单位产

品能源消耗准入值

A12O3含量 90系列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t) ≤335a 单位产品电耗准入值(kW·h/t) ≤520 a氧化铝质量分数为90%≤A12O3<100%时,质量分数每增加1%,能源消耗限定值增加2%。 (三)微晶氧化铝陶瓷研磨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

A12O3含量 90系列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t) ≤310a 单位产品电耗先进值(kW·h/t) ≤480 a氧化铝质量分数为90%≤A12O3<100%时,质量分数每增加1%,能源消耗限定值增加2%。

五十七、摩擦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82-2013)

(一)现有生产企业摩擦材料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摩擦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t) ≤175 摩擦材料单位产品电耗限定值(kW·h/t) ≤1300 (二)新建企业(含新建生产线)摩擦材料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摩擦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t) ≤135 摩擦材料单位产品电耗准入值(kW·h/t) ≤1000 (三)摩擦材料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摩擦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t) 摩擦材料单位产品电耗先进值(kW·h/t) ≤115 ≤800

五十八、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83-2013)

(一)现有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可比熔融焦耗限定值(kgce/t) ≤490.0 耗限定值(kgce/t) ≤260.0 (二)新建及扩建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可比熔融焦耗准入值(kgce/t) ≤450.0 耗准入值(kgce/t) ≤240.0 (三)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t) ≤400.0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可比熔融焦耗先进值(kgce/t) ≤210.0

五十九、沥青基防水卷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84-2013)

(一)现有沥青基防水卷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产品名称 有胎a 沥青基防水卷材 无胎b ≤13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km²) ≤220 a有胎产品以b无胎产品以3.0mm计算。 1.5mm计算。 (二)新建沥青基防水卷材(含新建生产线和技术改造的生产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产品名称 有胎a 沥青基防水卷材 无胎b a有胎产品以b无胎产品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km²) ≤200 ≤100 3.0mm计算。 1.5mm计算。 (三)沥青基防水卷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产品名称 有胎a 沥青基防水卷材 无胎b a有胎产品以b无胎产品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km²) ≤180 ≤90 3.0mm计算。 1.5mm计算。

六十、铝塑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85-2013)

(一)现有铝塑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产品种类 产品厚度 涂层种类 聚酯 3mm 氟碳 ≤4800 ≤6800 铝塑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104m²)] Ⅰ类a Ⅱ类b ≤6400 聚酯 4mm 氟碳 a只具有热复合成型生产线的企业生产的铝塑板产品。 ≤7400 ≤5400 ≤7900 b同时具有化成涂装生产线和热复合成型生产线的企业生产的铝塑板产品。

(二)新建铝塑板生产企业(含新建生产线和技术改造的生产线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产品种类 产品厚度 涂层种类 聚酯 3mm 氟碳 聚酯 4mm 氟碳 ≤4200 ≤6600 ≤3700 ≤5500 ≤6000 铝塑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104m²)] Ⅰ类 Ⅱ类 ≤5100 (三)铝塑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产品种类 产品厚度 涂层种类 聚酯 3mm 氟碳 聚酯 4mm 氟碳 ≤2800 ≤4900 ≤2400 ≤4000 ≤4400 铝塑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104m²)] Ⅰ类 Ⅱ类 ≤3500

六十一、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48-2014)

(一)现有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铜精矿冶炼工艺)

限定值(kgce/t) 工序、工艺 工艺能耗 铜冶炼工艺(铜精矿-阴极铜) 粗铜工艺(铜精矿-粗铜) 阳极铜工艺(铜精矿-阳极铜) 电解工序(阳极铜-阴级铜) ≤400 ≤280 ≤320 ≤110 综合能耗 ≤420 ≤300 ≤340 ≤140 (二)现有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粗、杂铜冶炼工艺)

限定值(kgce/t) 工序、工艺 综合能耗 粗铜工艺(杂铜-粗铜) (杂铜-阳极铜) 阳极铜工艺 (粗铜-阳极铜) (杂铜-阴极铜) 铜精炼工艺 (粗铜-阴极铜) ≤370 ≤290 ≤430 ≤260 ≤360 (三)新建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铜精矿冶炼工艺)

准入值(kgce/t) 工序、工艺 工艺能耗 铜冶炼工艺(铜精矿-阴极铜) 粗铜工艺(铜精矿-粗铜) 阳极铜工艺(铜精矿-阳极铜) 电解工序(阳极铜-阴级铜) ≤300 ≤170 ≤210 ≤90 综合能耗 ≤320 ≤180 ≤220 ≤100 (四)新建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粗、杂铜冶炼工艺)

准入值(kgce/t) 工序、工艺 综合能耗 粗铜工艺(杂铜-粗铜) (杂铜-阳极铜) 阳极铜工艺 (粗铜-阳极铜) (杂铜-阴极铜) 铜精炼工艺 (粗铜-阴极铜) ≤350 ≤270 ≤360 ≤240 ≤290 (五)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铜精矿冶炼工艺)

先进值(kgce/t) 工序、工艺 工艺能耗 铜冶炼工艺(铜精矿-阴极铜) 粗铜工艺(铜精矿-粗铜) 阳极铜工艺(铜精矿-阳极铜) 电解工序(阳极铜-阴级铜) ≤260 ≤140 ≤180 ≤80 综合能耗 ≤280 ≤150 ≤190 ≤90

(六)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粗、杂铜冶炼工艺)

先进值(kgce/t) 工序、工艺 综合能耗 粗铜工艺(杂铜-粗铜) 阳极铜工艺 (杂铜-阳极铜) ≤200 ≤280 (粗铜-阳极铜) (杂铜-阴极铜) 铜精炼工艺 (粗铜-阴极铜) ≤220 ≤350 ≤310

六十二、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49-2014) (一)现有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

生 产 工 艺 粗锌(精矿-粗锌) 火法炼锌工艺 精馏锌(精矿-精馏锌) 电锌锌锭(有浸出渣火法处理工艺)(精矿-电锌锌锭) 湿法炼锌工艺 电锌锌锭(无浸出渣火法处理工艺)(精矿-电锌锌锭) 电锌锌锭(氧化锌精矿-电锌锌锭) ≤2100 ≤1300 ≤1000 ≤1000 限定值(kgce/t) ≤1650

(二)新建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

生 产 工 艺 粗锌(精矿-粗锌) 火法炼锌工艺 精馏锌(精矿-精馏锌) 电锌锌锭(有浸出渣火法处理工艺)(精矿-电锌锌锭) 湿法炼锌工艺 电锌锌锭(无浸出渣火法处理工艺)(精矿-电锌锌锭) 电锌锌锭(氧化锌精矿-电锌锌锭) ≤2000 ≤1250 ≤900 ≤900 准入值(kgce/t) ≤1600

(三)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

生 产 工 艺 粗锌(精矿-粗锌) 火法炼锌工艺 精馏锌(精矿-精馏锌) 电锌锌锭(有浸出渣火法处理工艺)(精矿-电锌锌锭) 湿法炼锌工艺 电锌锌锭(无浸出渣火法处理工艺)(精矿-电锌锌锭) 电锌锌锭(氧化锌精矿-电锌锌锭) ≤1850 ≤1150 ≤850 ≤850 先进值(kgce/t) ≤1500

六十三、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0-2014) (一)现有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

工序、工艺 粗铅工艺 铅电解精练工艺 铅冶炼工艺 综合能耗限定值(kgce/t) ≤400 ≤140 ≤540

(二)新建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

工序、工艺 粗铅工艺 铅电解精练工艺 铅冶炼工艺 综合能耗准入值(kgce/t) ≤260 ≤110 ≤370

(三)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

工序、工艺 粗铅工艺 铅电解精练工艺 铅冶炼工艺 综合能耗先进值(kgce/t) ≤250 ≤105 ≤355

六十四、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1-2014) (一)现有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能耗限定值(kgce/t) 工序、工艺 工艺能耗 高镍锍工艺(镍精矿-高镍锍) 电解工序(阳极镍-电解镍) 镍精练工艺(高镍锍-电解镍) 镍冶炼工艺(镍精矿-电解镍) ≤920 ≤1250 ≤1900 ≤4900 综合能耗 ≤980 — ≤2000 ≤5200

(二)新建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能耗限额准入值(kgce/t) 工序、工艺 工艺能耗 高镍锍工艺(镍精矿-高镍锍) 电解工序(阳极镍-电解镍) 镍精练工艺(高镍锍-电解镍) 镍冶炼工艺(镍精矿-电解镍) ≤650 ≤1100 ≤1480 ≤3700 综合能耗 ≤680 — ≤1550 ≤3920

(三)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 工序、工艺 工艺能耗 高镍锍工艺(镍精矿-高镍锍) 电解工序(阳极镍-电解镍) 镍精练工艺(高镍锍-电解镍) 镍冶炼工艺(镍精矿-电解镍) ≤500 ≤1050 ≤1350 ≤3490 综合能耗 ≤550 — ≤1450 ≤3580

六十五、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7-2014) (一)现有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产品名称及规格a (质量分数)% 离子膜法液碱≥30.0 离子膜法液碱≥45.0 离子膜法固碱≥98.0 隔膜法液碱≥30.0 隔膜法液碱≥42.0 隔膜法固碱≥95.0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75 ≤500 ≤2470 ≤800 ≤880 ≤1100 ≤1200 ≤2530 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b (kW·h/t) a产品名称及规格执行GB209—2006的规定。 b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限定值,是指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 1700A/m2的执行标准。当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变化时,电流密度每增减 100A/m2,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减增44 kW·h/t。 (二)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产品名称及规格a (质量分数)% 离子膜法液碱≥30.0 离子膜法液碱≥45.0 离子膜法固碱≥98.0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15 ≤450 ≤2340 ≤650 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 (kW·h/t) a产品名称及规格执行GB209—2006的规定。 (三)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产品名称及规格a (质量分数)% 离子膜法液碱≥30.0 离子膜法液碱≥45.0 离子膜法固碱≥98.0 隔膜法液碱≥30.0 隔膜法液碱≥42.0 隔膜法固碱≥95.0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315 ≤430 ≤2300 ≤630 ≤680 ≤800 ≤1000 ≤2450 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b (kW·h/t) a产品名称及规格执行GB209—2006的规定。 b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限定值,是指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 1700A/m2的执行标准。当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变化时,电流密度每增减 100A/m2,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减增44 kW·h/t。

六十六、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8-2014) (一)现有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

序 工序名称 号 1 炼前工序综合能耗 2 还原熔炼工序综合能耗 ≤50 ≤1050 ≤3100 3 炼渣工序综合能耗 ≤2600 4 精练工序综合能耗 5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200 ≤2400 适用于处理平均含锡量>6%的物料 限定值(kgce/t) 说 明 适用于处理平均含锡量≤6%的物料

(二)新建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

序 工序名称 号 1 炼前工序 2 还原熔炼工序 ≤45 ≤850 ≤2800 3 炼渣工序 ≤2400 适用于处理平均含锡量>6%的物料 准入值(kgce/t) 说 明 适用于处理平均含锡量≤6%的物料 4 精练工序 5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160 ≤2000

(三)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

序 工序名称 号 1 炼前工序 2 还原熔炼工序 ≤40 ≤750 ≤2500 3 炼渣工序 ≤2200 4 精练工序 5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120 ≤1700 适用于处理平均含锡量>6%的物料 先进值(kgce/t) 说 明 适用于处理平均含锡量≤6%的物料 六十七、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9-2014) (一)以硫化锑、硫氧混合锑精矿为原料的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

限定值(kgce/t) 工艺、工序 硫化锑矿 粗炼工序(锑精矿-锑氧) 精练工序(锑氧-锑锭) 锑冶炼工艺(锑精矿-锑锭) ≤700 ≤440 ≤1250 硫氧混合锑矿 ≤950 ≤440 ≤1400 (二)以脆硫铅锑精矿为原料的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

工艺、工序 限定值(kgce/t) 粗炼、吹炼工序(脆硫铅锑精矿-锑氧、底铅) 炼渣工序(鼓风炉渣-粗锑氧、铅锑粗合金) 精练工序(底铅、锑氧-铅锭、锑锭、高铅锑锭) 脆硫铅锑矿冶炼工艺 ≤950 ≤600 ≤500 ≤2100 (脆硫铅锑精矿-铅锭、锑锭、高铅锑锭) (三)新建硫化锑、硫氧混合锑精矿为原料的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

准入值(kgce/t) 工艺、工序 硫化锑矿 粗炼工序(锑精矿-锑氧) 精练工序(锑氧-锑锭) 锑冶炼工艺(锑精矿-锑锭) ≤640 ≤420 ≤1150 硫氧混合锑矿 ≤890 ≤400 ≤1300 (四)以脆硫铅锑精矿为原料的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

工艺、工序 粗炼、吹炼工序(脆硫铅锑精矿-锑氧、底铅) 炼渣工序(鼓风炉渣-粗锑氧、铅锑粗合金) 精练工序(底铅、锑氧-铅锭、锑锭、高铅锑锭) 脆硫铅锑矿冶炼工艺 ≤1900 (脆硫铅锑精矿-铅锭、锑锭、高铅锑锭) 准入值(kgce/t) ≤900 ≤540 ≤450

(五)以硫化锑、硫氧混合锑精矿为原料的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

先进值(kgce/t) 工艺、工序 硫化锑矿 粗炼工序(锑精矿-锑氧) 精练工序(锑氧-锑锭) 锑冶炼工艺(锑精矿-锑锭) ≤590 ≤380 ≤1000 硫氧混合锑矿 ≤800 ≤380 ≤1100 (六)以脆硫铅锑精矿为原料的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

工艺、工序 粗炼、吹炼工序(脆硫铅锑精矿-锑氧、底铅) 炼渣工序(鼓风炉渣-粗锑氧、铅锑粗合金) 精练工序(底铅、锑氧-铅锭、锑锭、高铅锑锭) 脆硫铅锑矿冶炼工艺 ≤1800 (脆硫铅锑精矿-铅锭、锑锭、高铅锑锭) 先进值(kgce/t) ≤880 ≤500 ≤400

六十八、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526-2014) (一)现有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分 类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 烧结实心制品a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53 ≤55 ≤57 ≤51 a烧结实心制品包括烧结装饰砖、烧结路面砖、烧结瓦及烧结普通砖。 (二)新建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分 类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 烧结实心制品a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48 ≤50 ≤52 ≤46 a烧结实心制品包括烧结装饰砖、烧结路面砖、烧结瓦及烧结普通砖。 (三)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分 类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 烧结实心制品a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46 ≤47 ≤50 ≤44 a烧结实心制品包括烧结装饰砖、烧结路面砖、烧结瓦及烧结普通砖。

六十九、聚氯乙烯树脂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527-2014)

(一)现有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单位 产品名称及生产方法a 产品综合能耗(kgce/t) 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 乙烯法聚氯乙烯树脂 单体法聚氯乙烯树脂 a联合法按照乙烯法指标执行 ≤285 ≤640 ≤230 产品综合能耗(kgce/t) ≤500 ≤1150 ≤435 糊用型聚氯乙烯树脂单位 (二)新建及改扩建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单位 产品名称及生产方法 产品综合能耗(kgce/t) 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 乙烯法聚氯乙烯树脂 单体法聚氯乙烯树脂 ≤193 ≤620 ≤175 产品综合能耗(kgce/t) ≤450 ≤950 ≤385 糊用型聚氯乙烯树脂单位 (三)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单位 产品名称及生产方法 产品综合能耗(kgce/t) 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 乙烯法聚氯乙烯树脂 单体法聚氯乙烯树脂 ≤193 ≤620 ≤175 产品综合能耗(kgce/t) ≤450 ≤950 ≤385 糊用型聚氯乙烯树脂单位

七十、聚乙烯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528-2014) (一)现有聚乙烯醇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工艺路线 乙炔法 乙烯法 聚乙烯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2750 ≤2230 (二)新建或改扩建聚乙烯醇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工艺路线 乙炔法 乙烯法 聚乙烯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2072 ≤1790 (三)聚乙烯醇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工艺路线 乙炔法 乙烯法

聚乙烯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2072 ≤1350 七十一、乙酸乙烯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529-2014) (一)现有乙酸乙烯酯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工艺路线 乙炔法 乙烯法 乙酸乙烯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565 ≤410 (二)新建和改扩建乙酸乙烯酯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工艺路线 乙炔法 乙烯法 乙酸乙烯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485 ≤250 (三)乙酸乙烯酯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工艺路线 乙炔法 乙烯法 乙酸乙烯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410 ≤240 七十二、有机硅环体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530-2014)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 ≤1.80 (tce/t) ≤1.31 ≤1.00 限定值 准入值 先进值

七十三、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1-2014) (一)现有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单位产品能源产 品 分 类 原 料 消耗限定值(kgce/t) 基材(符合GB5237.1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 AA15级 幕墙用型材 AA20级 AA25级 阳极氧化型材(符合GB5237.2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2) 其他型材 AA20级 AA25级 电泳涂漆型材(符合GB5237.3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200 3) 粉末喷涂型材(符合GB5237.4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90 4) 氟碳漆喷涂型材(符二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5)≤150 合GB5237.5的要三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5) 基材 ≤310 ≤385 AA10级 AA15级 ≤155 ≤210 ≤265 ≤155 ≤230 幕墙用型材 其他型材 圆铸锭 ≤150 ≤165 求) 四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6) ≤230 丙烯酸漆喷涂型材(符合GB30872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50 7) 电泳涂漆型材、粉末喷热转印木纹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涂型材、氟碳漆喷涂型木纹型材(符合见图8) 材、丙烯酸漆喷涂型材 YS/T730的要求) 二次喷涂木纹型材(生产工艺流粉末喷涂型材 程参见图9) 穿条式隔热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基材、阳极型材、电泳涂隔热型材(符合见图10) 漆型材、粉末喷涂型材、≤5 GB5237.6的要求) 浇注式隔热型材碳漆喷涂型材、丙烯酸(生产工艺流程参氟见图11) 漆喷涂型材、木纹型材 ≤90 ≤60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 南,取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二)新建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单位产品能源产 品 分 类 原 料 消耗准入值kgce/t 基材(符合GB5237.1幕墙用型材 圆铸锭 ≤145 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 其他型材 ≤125 AA15级 幕墙用型材 AA20级 AA25级 阳极氧化型材(符合GB5237.2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2) 其他型材 AA20级 AA25级 电泳涂漆型材(符合GB5237.3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基材 3) 粉末喷涂型材(符合GB5237.4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AA10级 AA15级 ≤130 ≤175 ≤215 ≤125 ≤190 ≤255 ≤320 ≤170 ≤75 4) 氟碳漆喷涂型材(符二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5)≤120 合GB5237.5的要三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5) 求) 四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6) ≤195 丙烯酸漆喷涂型材(符合GB30872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20 7) 电泳涂漆型材、粉末喷木纹型材(符合热转印木纹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涂型材、氟碳漆喷涂型YS/T730的要求) 见图8) 材、丙烯酸漆喷涂型材 ≤55 二次喷涂木纹型材(生产工艺流粉末喷涂型材 程参见图9) 穿条式隔热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基材、阳极型材、电泳涂隔热型材(符合见图10) 漆型材、粉末喷涂型材、≤4 GB5237.6的要求) 浇注式隔热型材碳漆喷涂型材、丙烯酸(生产工艺流程参氟见图11) 漆喷涂型材、木纹型材 ≤75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 南,取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三)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单位产品能源产 品 分 类 原 料 消耗先进值(kgce/t) 基材(符合GB5237.1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 AA15级 幕墙用型材 阳极氧化型材(符合GB5237.2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2) 其他型材 AA15级 ≤170 AA20级 AA25级 AA10级 基材 ≤115 ≤150 ≤195 ≤115 幕墙用型材 其他型材 圆铸锭 ≤115 ≤130 AA20级 AA25级 电泳涂漆型材(符合GB5237.3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230 ≤295 ≤160 3) 粉末喷涂型材(符合GB5237.4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65 4) 氟碳漆喷涂型材(符二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5)≤110 合GB5237.5的要三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5) 求) 四涂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6) ≤180 丙烯酸漆喷涂型材(符合GB30872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10 7) 电泳涂漆型材、粉末喷热转印木纹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涂型材、氟碳漆喷涂型木纹型材(符合见图8) 材、丙烯酸漆喷涂型材 YS/T730的要求) 二次喷涂木纹型材(生产工艺流粉末喷涂型材 程参见图9) 穿条式隔热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参基材、阳极型材、电泳涂隔热型材(符合见图10) 漆型材、粉末喷涂型材、≤3 GB5237.6的要求) 浇注式隔热型材碳漆喷涂型材、丙烯酸(生产工艺流程参氟见图11) 漆喷涂型材、木纹型材 ≤65 ≤50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 南,取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图1 基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将圆铸锭加热并置于 挤压机中进行热挤压 淬火

→ → 时效 包装 基材 图2 阳极氧化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基材上架 预处理 阳极氧化 着色 封孔 包装 阳极氧化型材 图3 电泳涂漆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基材上架 预处理 阳极氧化 着色 电泳涂漆 固化 包装 电泳涂漆型材

图4 粉末喷涂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基材上架 预处理 干燥 粉末喷涂 固化 包装 粉末喷涂型材 图5 氟碳漆喷涂型材(二涂型材、三涂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图6 氟碳漆喷涂型材(四涂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基材上架 预处理 干燥 氟碳漆喷涂 固化 包装 氟碳喷涂型材 (二涂、三涂)

基材上架 预处理 干燥 氟碳漆底漆、阻挡漆喷涂 固化 氟碳漆喷涂型材(四涂) 固化 包装 氟碳漆面漆、清漆喷涂 图7 丙烯酸漆喷涂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图8 热转印木纹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图9 二次喷涂木纹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图10 穿条式隔热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基材、阳极氧化型材、电泳涂漆型材、粉末喷涂型材、氟碳漆喷开齿 穿条 滚压 包装 穿条式隔热型材 粉末喷涂型材 二次喷涂 二次固化 包装 二次喷涂木纹型材 电泳涂漆型材、粉末喷涂型材、氟碳漆喷涂型材、丙烯酸漆喷涂型材 基材上架 预处理 干燥 丙烯酸漆喷涂 固化 包装 丙烯酸漆喷漆型材

热转印 包装 热转印木纹型材 涂型材、丙烯酸漆喷涂型材

图11 浇注式隔热型材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基材、阳极氧化型材、电泳涂漆型材、粉末喷涂型材、氟碳漆喷打齿 浇注 涂型材、丙烯酸漆喷涂型材

切桥 包装 浇注式隔热型材 七十四、钨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1340-2014)

(一)现有钨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生 产 工 艺 采矿工艺单耗(kgce/t) 选矿工艺单耗(kgce/t) 标准钨精矿综合能源单耗(kgce/t) 黑钨矿山 ≤3.20 ≤650.00 ≤1470.00 白钨矿山 ≤1.85 ≤1790.00 ≤2100.00 (二)新建钨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生 产 工 艺 采矿工艺单耗(kgce/t) 选矿工艺单耗(kgce/t) 标准钨精矿综合能源单耗(kgce/t) 黑钨矿山 ≤2.42 ≤326.00 ≤1174.00 白钨矿山 ≤1.04 ≤1538.00 ≤1788.00 (三)钨精矿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生 产 工 艺 采矿工艺单耗(kgce/t) 选矿工艺单耗(kgce/t) 标准钨精矿综合能源单耗(kgce/t) 黑钨矿山 ≤1.13 ≤166.00 ≤561.00 白钨矿山 ≤0.41 ≤763.00 ≤1658.00

七十五、铁矿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1335-2014)

(一)露天开采铁矿山规模表(单位为万吨每年)

特大型 矿石 矿岩 矿石 1500~≥1500 ≥6000 500 1500 100 500 大 型 矿岩 6000~矿石 500~中 型 矿岩 1500~<100 <500 小 型 矿石 矿岩 注1:对照表内“矿石”和“矿岩”两项,矿山规模不一致时,规模取大值。 注2:表中数值除表明的大于和小于外,上限数值为不包含值,下限数值为包含值。 (二)现有铁矿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矿山规模 中型以上(含中型) 小型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0.80 ≤1.04 (三)新建或改扩建铁矿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矿山规模 中型以上(含中型) 小型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0.49 ≤0.64

(四)铁矿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矿山规模 中型以上(含中型) 小型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0.30 ≤0.39

七十六、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1337-2014)

(一)现有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选矿工艺类型 弱磁选 联合选别 焙烧选别 坚炉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4.1 ≤5.7 ≤48.5 回转窑 ≤54.3 (二)新建或改扩建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选矿工艺类型 弱磁选 联合选别 坚炉 焙烧选别 回转窑 ≤51.8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3.3 ≤4.2 ≤45.6 (三)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选矿工艺类型 弱磁选 联合选别 坚炉 焙烧选别 回转窑 ≤49.7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2.4 ≤3.3 ≤42.4

七十七、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1338-2014)

项 目 单位产品能耗 ≤3500 (kgce/t) ≤2800 ≤2500 限定值 准入值 先进值

七十八、铝及铝合金线坯及线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1339-2014)

(一)现有铝及铝合金线坯及线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kgce/t) 3系、4系、55系铝合金产 品 分 类 原 料 铝-1% 高纯硅丝 铝丝 1系铝、8系铝合金 系(Mg含量的(Mg含量的平均值<4%)、平均值≥4%) 6系 铝锭或连铸连轧线坯 铝液 挤压线坯 轧、拉制线坯 直径:10.00mm~— ≤220 ≤235 ≤255 — 圆铸锭 圆铸锭 符合GB26756 符合GB25326 — 12.00mm 直径:8.00mm~<— ≤6 ≤8 — — 线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图2) 6.00mm 8.00mm 10.00mm — ≤12 ≤38a ≤30a 直径:6.00mm~<≤28a 线坯 直径:4.00mm~<≤6 ≤60a ≤59a ≤14 ≤23 ≤75a ≤105a 直径:3.00mm~<≤94a 4.00mm 直径:2.00mm~<≤23 ≤142a ≤133a 3.00mm ≤45 ≤45 ≤125a ≤179a 直径:1.00mm~<≤168a 2.00mm 直径:0.50mm~<≤63 ≤229a ≤214a 1.00mm 直径:0.25mm~<≤96 — ≤165a ≤279a ≤195 0.50mm — 直径:0.10mm~<— — ≤239a — 0.25mm a该规格线材包含热处理能耗,当供货状态为加工状态时,应减去相应能耗值。直径> 1.00mm的线材热处理产品能耗值为22kgce/t,直径≤1.00mm的线材热处理产品能耗 值为14kgce/t。例如:直径7.00mm的5A06铝合金加工状态线材,能耗限额值应为标 准值减去热处理能耗值,即60kgce/t-22kgce/t=38kgce/t。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 南,取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二)新建铝及铝合金线坯及线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

产 品 分 类 原 料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kgce/t) 3系、4系、55系铝合金铝-1% 高纯硅丝 铝丝 1系铝、8系铝合金 系(Mg含量的(Mg含量的平均值<4%)、平均值≥4%) 6系 铝锭或连铸连轧线坯 铝液 挤压线坯 轧、拉制线坯 直径:10.00mm~— ≤134 ≤149 ≤169 — 圆铸锭 圆铸锭 符合GB26756 符合GB25326 — 12.00mm 直径:8.00mm~<— ≤4 ≤5 — — 线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图2) 10.00mm — ≤10 ≤26a ≤21a 直径:6.00mm~<≤21a 8.00mm 直径:4.00mm~<≤4 ≤42a 线坯 6.00mm ≤40a ≤10 ≤16 ≤51a ≤63a 直径:3.00mm~<≤58a 4.00mm 直径:2.00mm~<≤18 ≤94a ≤88a 3.00mm ≤30 ≤24 ≤83a ≤132a 直径:1.00mm~<≤128a 2.00mm ≤45 ≤170a 直径:0.50mm~<≤155a 1.00mm 直径:0.25mm~<≤75 — ≤115a ≤208a — 0.50mm 直径:0.10mm~<— — ≤145 — 0.25mm ≤195a a该规格线材包含热处理能耗,当供货状态为加工状态时,应减去相应能耗值。直径> 1.00mm的线材热处理产品能耗值为16kgce/t,直径≤1.00mm的线材热处理产品能耗 值为11kgce/t。例如:直径7.00mm的5A06铝合金加工状态线材,能耗限额值应为标 准值减去热处理能耗值,即42kgce/t-16kgce/t=26kgce/t。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 南,取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准入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三)铝及铝合金线坯及线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kgce/t) 3系、4系、55系铝合金产 品 分 类 原 料 铝-1% 高纯硅丝 铝丝 1系铝、8系铝合金 系(Mg含量的(Mg含量的平均值<4%)、平均值≥4%) 6系 铝锭或连铸连轧线坯 铝液 挤压线坯 轧、拉制线坯 直径:10.00mm~— ≤114 ≤129 ≤149 — 圆铸锭 圆铸锭 符合GB26756 符合GB25326 — 12.00mm 直径:8.00mm~<— ≤3 ≤3 — — 10.00mm — ≤8 ≤19a ≤19a 直径:6.00mm~<≤19a 线材(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图2) 8.00mm 直径:4.00mm~<≤3 ≤35a ≤35a 6.00mm ≤8 ≤12 ≤37a ≤45 直径:3.00mm~<线坯 4.00mm 直径:2.00mm~<≤45a ≤12 ≤68a ≤65a 3.00mm ≤18 ≤18 ≤60a ≤78 直径:1.00mm~<≤75a 2.00mm 直径:0.50mm~<≤32 ≤101a ≤115a 1.00mm 直径:0.25mm~<≤58 — ≤98a ≤129a — 0.50mm — — ≤113 — 直径:0.10mm~<≤139a 0.25mm a该规格线材包含热处理能耗,当供货状态为加工状态时,应减去相应能耗值。直径> 1.00mm的线材热处理产品能耗值为13kgce/t,直径≤1.00mm的线材热处理产品能耗 值为9kgce/t。例如:直径7.00mm的5A06铝合金加工状态线材,能耗限额值应为标 准值减去热处理能耗值,即35kgce/t-13kgce/t=22kgce/t。 注:企业位处长江以北时,表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应乘以修正系数K(山海关以 南,取K=1.1;山海关以北,取K=1.2);企业位处海拔高度超过1500m时,表中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先进值应乘以1.03进行修正。

图1 加工状态线材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图2 热处理状态线材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连铸连轧线坯或挤压线坯或轧、拉制线坯 拉制 热处理(人工时效或退火) 检验包装 铝及铝合金线坯及线材 热处理(中间退火) 连铸连轧线坯或挤压线坯或轧、拉制线坯 拉制 检验包装 铝及铝合金线坯及线材 七十九、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1336-2014)

(一)地下开采铁矿山规模(单位为万吨/年)

矿山规模 原矿量 特大型 ≥500 大 型 500~200 中 型 200~60 小 型 <60 注:表中数值除表明的大于和小于外,上限数值不包含值,下限数值为包含值。 (二)现有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矿山规模 中型以上(含中型) 小型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3.60 ≤4.68 (三)新建或改扩建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矿山规模 中型以上(含中型) 小型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2.60 ≤3.38 (四)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矿山规模 中型以上 小型

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kgce/t) ≤2.05 ≤2.67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