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传染病日常防控方案

来源:伴沃教育
小学传染病日常防控方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一)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快速反应,有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二)工作目标

1、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形成制度,纳入学校定期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蔓延。

二、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工作,并作为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为保障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成立小学小学预防传染病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具体工作。 (二)工作职责

各班要切实落实晨、午检工作,严格执行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从教学安排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户外锻炼时间;学校要从硬件上保证学生洗手及饮水设施;若学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将学生送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学生家长;疫情发生时,启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是否停课,应根据疫情发生的强度,报告并听候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各班要做好师生思想稳定工作。

三、预防措施 01、开展健康教育

以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形式,正面介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教育指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要宣传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消除恐慌心理,要告知家长在疫情流行季节不要带学生到人群聚集的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纠正学生不良卫生习惯,使家长懂得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02、通风与消毒

通风与消毒是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的有效办法。传染病流行季节,教室、图书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教室、厕所等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应戴口罩、手套。

03、晨、午检与考勤制度

晨、午检与考勤制度是对传染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的关键环节。各班主任每天要认真进行晨午检、巡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有相关症状,要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加强跟踪,及时了解患病情况。如发现是传染病,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04、严格执行学校门卫管理制度

把好师生入校关口。设置专门入学通道,配备体温检测仪器,设置体温测试点,对师生员工逐一检测体温,对存在体温异常等症状的,一律劝返,依据规定及时向卫生健康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严禁带病入校。做好来访登记工作,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确需入校的要实 名登记备案,逐一检测体温,对体温超过 37.3 度的禁止入校。凡患传染病或疑似者,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05、卫生清扫

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格保护校园生活饮用水源,严禁学生饮用生水。

06、卫生防护

指导、督促学生在触摸公共物品、餐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液)用流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 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禁止随地吐痰,防护口罩废弃物以及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放入学校专设的垃圾废弃桶。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不少于 1 小时,保障充足睡眠,均衡膳食营养,避免过度疲劳。

教室等活动场所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 3 次,每次 20-30 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门卫、保洁等从事校园安保、清洁消毒人员要每日按时更换防护用品,必须佩戴口罩,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每日清洗,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

07、加强卫生监督检查

要主动配合当地卫生机构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检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