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短,只有1.9万字,读完却几次潸然泪下。这是一个关于爱、陪伴以及告别的故事。与爱人告别,与家人告别。作者用淡淡的语气描述着世上最难割舍的画面,离别。最开始被开篇第一句“所有成年人都充满怒火,只有老人和小孩才会哈哈大笑”所吸引,接着就为诺亚和爷爷相处以及聊天的细节所感动。爷爷和诺亚,一个渐渐变大,另一个却越来越小,而岁月让他们在中间相逢。
读着读着,想起了我的爷爷。前些天坐车时往外看了一眼,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孩子的搀扶下艰难的过马路。走得很慢,可老人脸上的笑容是掩盖不住的。好像人到了老年,什么小事都值得开心很久。那张脸庞上的笑容可真像我爷爷。家人总说爷爷是最不爱管事的,一辈子活的轻轻松松的,到老了儿孙满堂,大家都孝敬他。逢年过节孩子都凑在他身旁。印象中也确实这样,奶奶总在爷爷耳旁唠叨,他听烦了还会回两句,小吵小闹也挺好。后来,爷爷生病了,病的很严重,城里大大小小的医院住了个遍,爷爷在没力气跟我们这些小辈打牌了,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皮肤也像枯树皮一样,整个人毫无生机。我想办法逗爷爷开心,在他身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他却毫无耐心的说我烦。我顿时鼻子一酸,脸扭了过去,尽力抑制住自己的哭腔说,爷爷,我先出
去看看奶奶给你做的什么好吃的啊。一出门,蹲在地上就开始哭,因为这个从小抚养我长大的人快老了,他却不想离开他的孩子和孙子们。年轻人动不动就寻死觅活,老年人却想尽力多活一天,哪怕是苟延残喘。这世间的美好,总有人珍惜,有人嗤之以鼻。进入深秋,爷爷的病也撑不了多久了,医生给他的儿孙说,早点回家吧,在这浪费钱也治不好了,老年人不敢再进手术室了。承蒙叔伯们都孝顺,一个个的全部回到家,给爷爷住最好的医院,靠输营养液来维持爷爷的生命。可突然一天,爷爷说不住医院了,要回家,一大家子人愣在那不知所措。拗不过爷爷的脾气,爸爸接爷爷回家,商务款的面包车才能让爷爷坐的舒服点。那天晚上,我和弟弟坐在车的后排,奶奶和爷爷坐在车的中间。爷爷似乎很累,又好像整个人没有一丝力气,靠在奶奶的肩膀上,像个小孩子一样。路灯很温暖,我看着这两个走了一辈子的老人,眼泪止不住的流。回老家没多久,房子外边变多了个老屋,我看着这个要陪爷爷走后的房子,想把它拆了,又想买一个更好的,人未走,屋先有。那是一个星期六,初三的我每天压力很大,更大的压力是面对爷爷,好像就在面对生死诀别一样。那时,爷爷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更别提吃饭了,躺在那里只能靠输液。肺癌加上膀胱的病一直折磨着他,他躺在那里我看着觉得很痛苦,很无力。星期日的晚上爷爷走了,爸爸说爷爷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成成上学了。自此以后,世间少了一个最爱我的人,我也没再碰过扑克牌。
自始至终,我都不太擅长告别,害怕分离。可书里的爷爷却说,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去实践,所以你会擅长的。周围走来走去的成年人对于告别都有一种遗憾,他们希望可以回到过去再一次好好告别。我们的告别不需要这样,你会不断与人告别,直到你会完美告别。一旦你的告别变得完美,就是你的双脚能触碰到地面的时候了,而那时我会到太空里,到时就再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一本小书,使我思考良多。死亡不是真正意义的消失,爷爷虽不在世间,却仍在我心中。宇宙很浩大,生活同样漫长,珍惜所爱,活在当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