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66例,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平稳后,由康复小组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1个月、3个月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康复护理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标签:康复护理;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人以上,幸存者中7.5%丧失劳动力[1]。这不仅影响患者个人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项艰巨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脑卒中患者6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变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两组。观察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7~71岁,平均56±8.51岁;脑出血10例,脑梗塞26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41~74岁,平均60±9.31岁;脑出血9例,脑梗塞21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康复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进行了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每例患者均由康复小组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案。具体方法:①运动疗法: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的维持锻炼、体位变换训练、搭桥训练、上下肢随意运动的易化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上肢分离运动的诱发训练、从坐位的立位的训练、立位平衡训练,迈步和上下楼梯训练等。②以ADL为主的作业治疗:如穿衣、进食、个人卫生、大小便控制等;上肢作业能力和协调性训练,如拣豆子、插木条等。进行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拍手等加强手的协调及控制能力的训练。③物理治疗,偏瘫康复仪、脑电治疗仪等,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2次,10—15天为一个 疗程。④传统治疗:按摩,针灸,康复训练以及一对一方式进行,每日2次,每次30分钟。⑤心理康复护理:根据病人心理的不同
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患者树立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⑥家庭、家属参与: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并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与患者家庭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康复训练计划,出院后定期对家庭成员进行专业指导。
1.2.2 评价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3],100分为正常,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95为轻度功能缺陷。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3个月由同一康复医师各评定一次。
1.2.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1。Barthel指数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只是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备注:与康复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讨论
3.1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有研究表明,99%的神经功能恢复出现在脑卒中3个月内,康复护理介入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4]。中枢性偏瘫的恢复是连续过程,表现为肌张力由低逐渐升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痉挛状态逐渐增加,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和严度运动[5]。所以尽早指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循序渐进,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康复护理方案,在患者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训练,使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3.2家庭成员的参与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对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知识缺乏了解常常采取一些错误
的家庭康复决策和行为,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未强调患者“自我护理”的原则,而是普通遵循“替代护理”的模式,助长了患者的依赖心理,这些均提示在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决策和行为上尚有一些盲区。所以,提高家庭的康复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在ADL能力恢复中,控制大小便最容易恢复,洗澡最难,这可能是洗澡本身难度大的原因;其次是上下楼梯、入厕、装饰、进食较难。在训练36例脑卒中患者过程中,下肢功能比上肢功能恢复快,与报道相同,可能与家庭成员替代上肢功能比下肢多,以及患者本身对恢复过程中迫切需求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早期引导患者家庭成员参与,不仅可使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得到延伸,家属的陪伴和鼓励又可改善患者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障碍,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3.3心理康复护理的介入可以增强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经常不被觉察和治疗,许多研究证明不治疗卒中后抑郁会阻碍康复和恢复进程,降低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积极的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本研究中心理护理的早期介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形成积极的心境,配合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增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综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上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有效减低致残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张修伟,谭志军.脑卒中发病周期节律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47.
[5]赵汰.现代偏瘫康复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