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案(2课时)

来源:伴沃教育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自主提问,梳理问题,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问题清单,发现并学习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角度提问的方法。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有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可灵活采用随文识记和集中识字的方式进行教学。“囚”适合随文识记,根据会意字的特点,观察字形结构,再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理解识记:“人”在框里,就像人被关在一个牢房里,也像第五粒豆钻进了长满青苔的裂缝里。“僵、框”可以通过集中识字的方式进行,“僵”右半部分有两个“田”,“框”右半部分是半包围结构。

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豌”左窄右宽,豆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恐、曾”都是上下结构;“恐”字下半部分的心字底要写得扁平,卧钩起笔与上部左边第二画竖的起笔齐平;“曾”字上半部分笔顺要写正确,先写中间的短竖,再写短竖两边的点。

“豌豆、暖洋洋、舒适、黑暗”等词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虚弱、愉快、兴奋”等词语可以在课文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在课后尝试造句运用。

阅读理解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记录下来。可以从宏观上进行提问,如“谁才是五粒豆中最了不起的?”可以从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上进行提问,如“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也可以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提问,如“题目写的是‘五粒豆’,为什么内容主要写第五粒豆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呢?”……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想一想在同学的启发下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后练习中对问题清单的整理,掌握从课文局部和整体两个角度进行提问的方法。

积累运用

积累词语,尝试造句运用。

引导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学习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角度展开提问,再整理小组及班级问题清单,巩固这一提问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童话故事图片。

学生准备:阅读安徒生童话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 2.整体感知故事大意。

3.阅读时能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1.出示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图片,《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 2.过渡:看到这些图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3.导入:看到这些好看的图片,同学们便产生了不同的疑问。其实,阅读时也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现在我们就从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开始,在阅读中学会提问。(板书课题)

提问,是一切学习的开始。

阅读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能激发思考,带来更多的阅读收获。 4.介绍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之下才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童话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明确阅读时应该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

板块二 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活动1 初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记录下自己的问题。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一是了解学生在哪些地方产生了问题;二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3.组织交流。

(1)提问: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预设1:简述故事大意。 预设2:交流初读感受。

第一粒豌豆——飞走了,落到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

第二粒豌豆——飞走了,落到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涨得大大的。 第三、第四粒豌豆——没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

第五粒豌豆——飞到窗子下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快乐与生机。 (2)提问: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因为是初读课文,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对字词句的理解上。)

预设1:“水笕”是什么意思?

预设2:“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中“洋溢”是什么意思?

预设3:为什么豌豆一开始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后来又认为整个世界都变黄了? ……

活动2 结合交流,学习生字词语 1.认读词语。

豌豆 按照 僵硬 预感 揭晓 青苔 囚犯 窗框 洋溢 2.指导识字正音,强调容易读错的字。 “僵”是后鼻音。 “框”读四声。

“笕”是一个生僻字,读jiǎn。

3.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运用借助插图法,理解“豆荚”;运用联系上下文法,理解“揭晓”;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法,理解“水笕、洋溢”等。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例句]乒乓球赛的结果已经揭晓。 [青苔]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例句]这的确是宋刻本。 [笕]横安在屋檐或田间引水的长竹管。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例句]节日的校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4.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唤醒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整体感知课文。在交流收获和梳理问题的过程中,随机识字正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板块三 小组合作,填写清单

1.组内交流,整理问题。

(1)依次交流各自的问题,在个人问题清单中,画去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2)组内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不了的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2.汇总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示例:

小组问题清单 1.同样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什么各自的想法不同? 2.第二粒豆原本想直接飞到太阳里去,最后却躺在脏水沟里,为什么它仍然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3.为什么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4.身体虚弱的小女孩逐渐恢复健康,这和豌豆苗的生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

3.交流小组问题清单,整理形成班级问题清单

(1)组间交流。小组代表展示问题清单,其余小组认真倾听,集体商议归并、舍去、补充的问

题。

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问题清单为例:

第一小组问题清单 1.为什么第二粒豆想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第二小组问题清单 1.第二粒豆为什么认为飞进太阳里才和自己的身份相称? 2.第二粒豆躺在脏水沟里,为什么会觉2.第二粒豆最后落进脏水沟里,为什么得自己最了不起? 还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3.身体虚弱的小女孩逐渐恢复健康,这3.为什么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和豌豆苗的生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像一个节日? 4.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什4.为什么作者说曾经想飞到广阔世界里么内容主要写第五粒豆和小女孩之间的去的那一粒和在地上打滚的两粒豆子,故事呢? 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 ①归并相似问题:两个小组的第1个问题可归并为:为什么第二粒豆想飞进太阳里去,认为这样才与自己的身份相称?

②舍去相同问题:两个小组的第2个问题表述不同,但内容相同,只需保留一个。

③补充新的问题:根据第二小组的第2和第4个问题,衍生出新问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谁才是最了不起的一粒?

(2)由记录员汇集,形成全班共同的问题清单。

(3)总结:提问指的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能对文本进行质疑。我们要在阅读中学会提问,乐于提问,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先在小组内整理问题清单,然后小组间合作形成班级共同的问题清单,让学生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初步学会提问。

板块四 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豌”“僵”“恐”“曾”。

(1)讨论:左右结构的字和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一部分?

(2)指导观察:“豌”字左窄右宽,左边“豆”字的最后一画提和右边“宛”字的第五画横撇

要相互避让;“僵”字书写时注意“左松右紧”。“恐”字下半部分的心字底要写得扁平,卧钩起笔与上部左边第二画竖的起笔齐平;“曾”字上半部分笔顺要写正确,先写中间的短竖,再写短竖两边的点。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2.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所学,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集体整理小组问题清单,形成了全班的问题清单。通过整理清单里的这些问题,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呢?

板块二 合作学习,发现提问角度

1.结合课后练习题第二题学习提问的角度。

小组问题清单 ◇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 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1)指导观察:借助泡泡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发现。

预设1:清单里有省略号,代表还可以提出更多问题。

预设2: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清单上的三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哪些部分提出的? 预设:

第一个问题是针对第五粒豆生长这一部分内容提出的; 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提出的; 第三个问题是对比五粒豌豆的经历提出的。

前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的,是读完故事之后,联系前后故事情节提出的。

教师点拨:我们阅读过程中既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板书:部分 全文)

2.仿照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整理全班问题清单,发现提问的角度。 (1)小组交流,从部分、全文两个角度整理问题。 (2)指名汇报交流,其余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

从学习范例,到仿照范例,整理全班的问题清单,通过对比分析,初步分辨针对部分和全文两个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打下基础。

板块三 认识提问角度,针对全文提问

1.引导学生议一议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提问的区别。

小结:针对部分内容提出的问题,是基于故事的某个语句、某个情节、某些段落提出的;针对全文提的问题,多为读完故事后,联系前后故事情节,结合全文内容提出的。

2.强化训练。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针对部分或全文是否还有新的问题,组内交流后汇报。 3.全班交流。

预设1: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五粒豌豆最初的愿望是什么?结局又怎样?”

预设2:读完了故事后,对比内容和课题名称,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什么内容主要写第五粒豆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呢?”

预设3:根据故事结尾,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小姑娘为什么会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预设4:结合前后的故事情节,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设计意图

能针对全文提问,标志着提问能力的不断提升。针对全文提问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借助问题清单巩固对提问策略的认识,引导学生再次在阅读中提问,有利于强化提问策略的运用。

板块四 依托问题清单,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议一议:在形成全班问题清单的基础上,大家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哪些问题是大家都没有读懂,需要共同来学习的?

预设1: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预设2:小女孩恢复健康和豌豆苗的生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

2.引导学生选一选:从没有解决的问题中选出两三个问题,在课堂上集体研讨。其余没有解决的问题,课下通过交流、请教、查阅资料等方式继续研究。

3.集体研讨。

预设1: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1)带着问题默读第9、22、23自然段,勾画出描写这粒豌豆语言、动作的句子。

(2)借助关键词“非常相称、最了不起”,思考:直接飞进太阳里去和第二粒豌豆的身份为什么会相符、相配呢?第二粒豌豆的经历有什么令人钦佩的地方呢?

引导:从第二粒豌豆说飞进太阳里去才与它的身份“非常相称”、躺在脏水沟里仍觉得自己“最了不起”,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2:伴随着豌豆苗的生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1)勾画语句:出示课后第三题,学生默读第11~21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第五粒豌豆生长和小女孩变化的语句。

(2)交流整理:学生交流勾画的语句,教师相机整理在学习表格中。

第五粒豌豆 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 小女孩 整天在家里躺着 感到愉快,觉得好了一些 每天都在生长,要开花了 豌豆花盛开了 能自己爬起来,坐在床上 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3)引导对比:豌豆苗的变化和小女孩逐渐恢复健康的关系。

(4)组织讨论:小女孩逐渐康复的原因。点拨:豌豆苗和小女孩有着相似的经历,伴随着豌豆苗的每一次变化,小女孩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她从中得到了信心,逐渐康复。

(5)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学生朗读相关语段。

(6)引发想象:透过文字和图画中小女孩的表情,想象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小女孩对豌豆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4.小结:阅读中提问,能感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带着问题去阅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与文本对话,抓住人物语言体会角色性格,对比人物表现,分析两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与顽强,对生命的价值有所思考。

板块五 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如何用提问的方法来阅读?你有怎样的学习感受?

2.总结:提问的角度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带着问题阅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工整地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用 时 5~7分钟 阅读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和同学交流整理问题清单,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问题清单 1.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活动内容 好,为什么? 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 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3.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 是最了不起的吗? ……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清单。完成活动卡。 2.小组内交流,针对活动卡中的问题,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针对活动卡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熟读课文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预 学 内 预习字词 容 ú ì C.àn àng ái ān ú ē 揭开( ) 豌豆( ) 按照( ) 洋溢( ) ....青苔( ) 囚犯( ) 窗框( ) 愉快( ) ....2.描一描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尽量把字写得正确、工整。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我的发现(提问题的角度)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丰满 身份 相称 虚弱 温和 愉快 兴奋 光彩 (1)小女孩刚生了一场病,身体十分( )。 (2)孩子们听到要去郊游的消息,全都( )极了。 1.课文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 )豌豆的故事。 A.一粒 B.三粒 C.五粒 内容感知 2.( )的豌豆让小女孩的病好了起来。 A.落到水笕里 B.钻进裂缝里 C.落到水沟里 1.搜集作者安徒生的资料。 资料搜集 2.搜集《安徒生童话》的资料。 1.为什么豌豆要开花了,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阅读质疑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