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高考地理第二轮练习模块检测试题14

来源:伴沃教育


2019年高考地理第二轮练习模块检测试题14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017·北京海淀期末)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C

2、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解析:①地区位于东北平原,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土壤肥力高、人均耕地面积大是①地区的优势,③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比①地区丰富。

答案:C

3、既表达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那么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地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解析:②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耕地集中,需水量大,但年均降水量小于800mm,故A项正确;大棚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条件较差的地区,而③地区水热充足,故B项错误;④地区属于热带,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是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故C项错误;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加重当地的生态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7·烟台调研)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集中产区。读图完成4~5题。

4、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

解析:图示产区为我国暖温带水果——苹果的重要产区。 答案:C

5、与②水果产区相比,①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 D、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

解析:①产区气候大陆性较强,温差大,夏季光热条件充足,利于水果的养分积累,且地处西部地区,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答案:D (2017·安徽皖中联考)位于非洲东南部的赞比亚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吸引着众多有胆识的中国人前来投资创业,农业是其中的热门领域,读赞比亚示意图,完成6~7题。

6、赞比亚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A、有大量的已开发耕地 B、交通便利 C、降水丰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 D、市场广阔

解析:根据非洲大陆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非洲大陆粮食短缺,需求量巨大,中国人到赞比亚投资农业生产,最为有利的是市场广阔。

答案:D

7、图中农场有3500公顷土地,开辟耕地1500公顷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供应市场;农场养鸡、牛、肉猪,销售的鸡蛋占赞比亚10%的市场份额,其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A、旱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从题干材料来看,农业生产有种植业,也有牧业等,且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判断该地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答案:C

(2017·济南调研)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8~9题。

8、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解析: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重相当,农产品的商品率高,应为混合农业;②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应为季风水田农业;③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产品的商品率较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C

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解析:美国东北部以乳畜业为主,而①地区为混合农业,两者农业地域类型不相似;②地区为季风水田农业,与B选项中说法不符;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不宜大力发展种植业,该地区应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来提高土地的载畜量。

答案:D

(2017·苏州一模)《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7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粮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巨大基石。

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10~12题。

10、以下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贵州省

11、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与土壤 B、政策和劳动力 C、市场和交通 D、工业化与城市化 12、“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 D、表达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解析:第10题,从各省人均产粮与全国的均值之差看,安徽省呈正值且在四省中最大,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第11题,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就业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第12题,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包括耕地造成影响,而优质耕地需要保护,因此两种区域在空间上的复合,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答案:10.A11.D12.A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017·合肥第一次质检)“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图示的山麓河谷地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26分)

(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B河流主要的补给是____________,此河流在山麓地带形成的地貌名称是________。(9分)

(2)分析该地区生产的番茄质量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9分)

(3)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分析影响该企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8分)

解析:(1)从图示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山麓地带,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流在出山口附近,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地貌。(2)由于该地气候干旱,光照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3)A地靠近番茄产地,有铁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另外较低的土地租金和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影响A处企业分布的因素。

答案:(1)水源冰川融水(或冰雪融水)冲积扇(洪积扇)

(2)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答出任意3点即可) (3)接近原料(番茄)产地;交通较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水源丰富。

14、(2017·连云港二模)大蒜在我国是一种秋播夏收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大蒜出口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图Ⅰ中的阴影区域为我国大蒜主产省区,读图完成以下问题。(26分)

(1)我国大蒜主要分布于甲________、乙________(填简称)、皖、苏等省份。(4分) (2)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图Ⅱ)能够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4分)

(3)试分析甲、乙两省区春季气候条件对大蒜生长的不利影响。(6分)

(4)我国每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波动很大,影响大蒜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我国大蒜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请分析原因。(12分)

答案:(1)鲁豫

(2)保温、保水(保墒)。

(3)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影响大蒜生长。 (4)市场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大蒜品质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