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龙铁路GL-5标段隧道工程
联络线项目部新龙门隧道
新龙门隧道 爆破专项方案
编 制: 李欢芳 复 核: 钮 刚 审 核: 吴 智
中铁五局赣龙铁路工程指挥部联络线项目部
可编辑
.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可编辑
.
目 录
1.设计说明 .............................................................................. 5
1.1 设计依据 ............................................................................................ 5 1.2 工程要求和目的................................................................................ 5 1.3 爆破设计原则 .................................................................................... 6
2.工程概况 .............................................................................. 6
2.1爆破周围环境状况 ............................................................................ 7 2.2爆破方案的确定 ................................................................................. 7
3.隧道爆破方案 ....................................................................... 8
3.1明挖方案 ............................................................................................. 8 3.2洞身掘进方案 ..................................................................................... 8
4.隧道爆破设计 ....................................................................... 8
4.1根据安全允许距离计算炸药总量(瞬发爆破最大装药量) ...... 8 4.1隧道明挖部分施工 ......................................................................... 11 4.2 隧道洞身Ⅲ级围岩施工方案 ........................................................ 11 4.3隧道洞身Ⅳ、Ⅴ级围岩施工方案 ................................................ 16 4.3隧道爆破效果验证 ......................................................................... 17 4.4工期安排及主要设备情况 ............................................................. 17
6.爆破安全控制措施 .............................................................. 21
6.1 爆破警戒布置 ................................................................................. 23 6.2 爆破安全防护措施 ........................................................................ 23 6.3隧道爆破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 24 6.4 爆破作业特殊处理措施 ................................................................ 26
7爆破施工安全及管理........................................................... 27
7.1房屋调查及危房防护 ..................................................................... 27 7.2爆破震动测试 .................................................................................. 27
可编辑
.
7.3设备安全防护 .................................................................................. 28 7.4安全警戒及讯号标志 ..................................................................... 28 7.5起爆信号 .......................................................................................... 28 7.6事故预防措施 .................................................................................. 28
8.爆破指挥部组织机构 .......................................................... 29
8.1 爆破工作人员具备条件 ................................................................ 30 8.2 爆破领导人的职责 ........................................................................ 30 8.3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 31 8.5 爆破班长的职责............................................................................. 31 8.6 爆破员的职责 ................................................................................. 31
9.爆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预测和应急救援预案 ............. 32
9.1 爆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预测 ........................................... 32 9.2爆炸应急预案 .................................................................................. 32 9.3飞石伤人应急救援预案 ................................................................. 33
可编辑
.
隧道爆破设计方案
1.设计说明
1.1 设计依据
本方案主要参考如下规范、标准编制:
(1)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新龙门隧道施工图; (2)《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规程》(TB10301-2009)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6)《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8)《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9)我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长大隧道工程施工经验;
(10)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11)新龙门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 工程要求和目的
依据爆破安全规程,爆破个别飞散物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00m,首选爆破位置满足一般要求。根据爆破工艺、爆破安全要求及类似爆破工程的经验,确定本次爆破的规模。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强有力的技术措施,满足业主所提出的施工工期要求。施工中产生的爆破震动不能影响整个工程的正常运转,爆破要保证周围人、畜及建筑物的安全。
可编辑
.
1.3 爆破设计原则
1) 合理确定爆破的各项参数,保证爆破安全。
2) 经济上合理,在保证爆破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投资少,开挖工程量少,工程进度快,爆破成本低。
3) 根据隧道修建和开挖整体要求及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爆破范围和爆破方案,不给后期工程留下隐患。
4) 必须保证爆破后的围岩稳定;必须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 5)在保证爆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方便施工。
2.工程概况
新龙门隧道全长705m,进口端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境内,临近居民区,交通较为方便。隧区属剥蚀低丘地貌,进口段地势陡峭,山体植被发育。隧道进口里程DK269+945,中心里程DK270+297.5。隧道进口及洞身分别位于直线上,洞内坡度为下坡,坡度为13%、12.9%。隧道内铺设有砟轨道。隧道围岩主要以Ⅳ、Ⅴ级围岩为主,隧道围岩级别划分汇入下表:
新龙门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段落 起始里序程 号 进口 1 2 洞口处理 269945 269964 269964 270045 19 81 Ⅴ Ⅴ 程 终止里(m) 别 里程段落 段落长度围岩级开挖方式 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 可编辑
.
3 4 5 6 7 8 9 10 270045 270150 270150 270210 270210 270285 270285 270464 270464 270520 270520 270573 270573 270623 270623 270640 洞口处理 出口 105 60 75 179 56 60 40 30 Ⅳ Ⅲ Ⅳ Ⅴ Ⅴ Ⅴ Ⅴ Ⅴ 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 微震爆破 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 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 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 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 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 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通过初步统计计算,隧道爆破方量约为74600m3。
2.1爆破周围环境状况
我部施工的隧道位于龙岩市新罗城区施工范围内无大型建筑物。
序号 1 隧道名称 新龙门隧道 建筑物 隧道进出口红线内房屋拆迁后,无房屋影响。 2.2爆破方案的确定
根据本隧道所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我部主要在进口进洞205m后,60mⅢ级围岩采用爆破开挖。其余里程及明洞工程均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龙门隧道炸药全部由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我指挥部自建炸药库提取,采用年审合格的专用爆破车运输至洞内,实施爆破作业。
我部在洞口均设置了防护网,具体设置在DK269+916-+950段右侧(距左线中线17-50m处)既有赣龙线龙门隧道出口上方设置一道长约55m的被动防护网,DK269+962-+990段左侧(距左线中线17-50m处)既有水泥道路内缘设
可编辑
.
置一道长约23m的被动防护网,DK270+620-+655段左侧(面向洞口分左右侧)左侧(距左线中线16-19m处)既有赣龙线龙门隧道出口右侧边坡上方设置一道长约36m的被动防护网,DK270+598-+608段(面向洞口分左右侧)右侧(距左线中线15-39m处)既有水泥道路内缘设置一道长约25m的被动防护网,防护网高5m,立柱间距为10m。
3.隧道爆破方案
3.1明挖方案
主要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大型载重自卸汽车运输至弃碴场,遇到部分坚硬岩石时采用浅眼爆破。
3.2洞身掘进方案
隧道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四部CD法及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人工配合机械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开挖开挖,辅以超前支护,新奥法施工,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0.6m以内。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开挖,辅以超前支护,新奥法施工,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1m。Ⅲ级围岩采用弱爆破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爆破措施。出碴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大型载重自卸车运输至弃碴场。
4.隧道爆破设计
4.1根据安全允许距离计算炸药总量(瞬发爆破最大装药量)
1)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各种爆破有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2)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中表 13-1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中规定交通隧道安全允许质点振动速度最小为为10~12 cm/s;根据《新龙门隧道设计图》图号赣龙扩施(隧)变-88-02-1设计说明中第五点中第2小点要求,振动速度值以不超过5cm/s为宜;故新龙门隧道DK269+945~DK270+650段振动速度值取5cm/s进行爆破设计各参数的计算。
可编辑
.
新龙门隧道与既有赣龙线龙门隧道基本平行,新龙门隧道与既有赣龙线龙门隧道最小净距为19.19m,最大净距为21.93m。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按式(13-1)计算。安全允许质点振速:
式中:R——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m;
Q——炸药量,瞬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单段药量,kg; V——保护对象所在地安全允许质点振速,cm/s。
K, α——与爆破点至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中表 13-2爆区不同岩性的K、α值的要求,此隧道围岩为Ⅲ、Ⅳ、Ⅴ级,岩性可以判断为软岩石,故K取250~350,α取1.8~2.0。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中的软岩石的取值范围,本次计算安全距离采用k取值300,α取值1.9。根据新龙门隧道开挖边线到既有隧道二衬边界净距资料,根据萨道夫斯基公式计算,瞬发炸药量Q值见下表进行计算,故根据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故延时爆破为最大单段药量在以下各里程段数据内为允许范围。
另根据新龙门隧道与既有赣龙线龙门隧道净距R的不同,计算出炸药量Q瞬
发爆破最大装药量的不同值及对应的建议循环进尺,详见下页表(计算时K取值
300,α取值1.9,V取值5,未考虑既有线隧道纵坡):
炸药量Q新龙门隧道对应里序号 程 与既有线净距R(m) (Kg)瞬发爆破最大装药量 1 DK269+945 21.93 16.43 0.6 建议进尺(m) 备注 可编辑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K269+995 DK270+045 DK270+095 DK270+145 DK270+195 DK270+245 DK270+295 DK270+345 DK270+395 DK270+445 DK270+495 DK270+545 DK270+595 21.74 21.54 21.35 21.16 20.96 20.77 20.58 20.39 20.19 20.00 19.81 19.61 19.42 16.00 15.57 15.16 14.75 14.35 13.96 13.57 13.19 12.82 12.46 12.10 11.75 11.41 0.6 0.6 1 1 1.5 1 1 0.6 0.6 0.6 0.6 0.6 0.6 根据计算,新龙门隧道DK269+945~DK270+650段范围内根据安全爆破振动值5cm/s进行计算,最大单段药量均不得大于上表中瞬间爆破炸药量,为了确保既有线隧道的结构安全,对Ⅲ级围岩开挖进尺必须及时通过监测数据计算后进行调整。
可编辑
.
4.1隧道明挖部分施工
新龙门隧道全长705m,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坡体处,设计进口19m明洞、出口30m明洞,岩体主要为表层粉质黏土夹少量砾石,下伏基岩为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浅黄色夹灰白色,全风化呈砂土状,强风化呈碎块状,弱风化岩体破碎,节理发育。主要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大型载重自卸车运输至弃碴场,遇到部分坚硬岩石时采用风镐配合破碎锤施工凿除。
4.2 隧道洞身Ⅲ级围岩施工方案
本隧道Ⅲ级围岩为DK270+150~+210段采用正台阶法施工,上台阶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车、风钻钻机钻眼,楔型掏槽,下台阶采用风钻钻机钻眼,光面爆破,通过监测结果调整爆破参数,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上、下台阶用挖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形成挖—装—运作业线。施工中合理调整工序,实行“钻爆、装碴、运输”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开挖进尺上、下台阶一般控制1.5米左右,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下半断面开挖后初期支护尽快完成,尽早闭合,仰拱(或铺底)紧跟。
可编辑
.
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报、测量、量测 钻爆设计 上部部断面钻眼布置炮眼台架(台车)就位调整钻爆参数下部断面钻眼 结束地质素描装药、爆破通风排烟、排险初喷混凝土、锚杆、出渣开挖质量检查初期支护超前支护仰拱、拱墙复合衬砌施工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可编辑
.
第1步:开挖①部后及时进行上台阶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
第2步:在滞后①部3~6m后开挖②部,并进行下导初期支护。 第3、4步:及时施作仰拱砼、填充混凝土,及早封闭成环。 第5步:根据围岩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1)爆破设计 爆破参数选择:
(1)周边眼孔距E的选择
周边孔间距一般为0.3~0.65m,本设计取E=0.45m。 ②抵抗线W的选择
M=E/W M为周边孔密集系数,一般取0.7~0.9,中硬围岩取0.8~0.85,本设计中围岩开挖M取0.82,抵抗线W=0.82m。
③炮孔深度L的选择
初步设计循环进尺暂定为1.5m,故周边孔L=1.5m,掘进主炮孔L=1.5m,掏槽眼L=2.2m。
2)炮眼布置
可编辑
.
周边眼间距45cm,共45个内圈眼26个辅助眼17个掏槽眼间距40cm,共30个11#9#3#7#5#1#13#底板眼间距80cm,共18个周边眼间距45cm,共16个1#11#3#5#7#9#底板眼间距80cm,共16个
可编辑
.
3)装药结构图
药卷炮泥雷管导暴索及竹片周边眼装药结构图脚线或传爆管炮泥药卷药卷雷管连续装药结构图脚线或传爆管
4)炮眼药量分配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正台阶炮眼药量分配
序上下台炮眼分类 炮眼数 个 10 8 8 辅助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小计 开挖面积m2 比炮眼数(个/m2) 比耗药量(导暴索kg/m3)m 4 17 26 45 18 138 雷管段数 段 1 3 5 7 9 11 13 15 炮眼长度 cm 170 220 190 180 150 150 150 150 81.23 1.7 0.76 750 可编辑
炮眼装药量 单孔装药量 合计药量 Kg/孔 1.5 1.2 1.1 0.7 0.6 0.55 0.3 导爆索 1 Kg 15.4 9.5 8.9 2.6 10.2 14.3 13.5 750m 18 92.5 号 阶 1 上 台 阶 掏槽眼 2 3 4 5 6 7 9 11 .
9 10 11 12 13 14 下 台 阶 周边眼 底 眼 小计 开挖面积 比炮眼数(个/m2) 比耗药量掘进眼 14 13 6 8 14 15 70 1 3 5 7 11 9 150 150 150 150 150 0.6 0.6 0.6 0.6 0.35 塑料导爆索 0.9 8.4 7.8 3.6 4.8 4.9 21m 13.5 43 150 34.85 2 0.82 (合 kg/m3 计 ) 208 135.5 正台阶光面爆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项 目 开挖断面积 预计每循环进尺 每循环爆破石方 炮眼总数 钻孔总数 炸药用量 比钻眼数 比钻眼量 比装药量 单 位 M2 M M3 个 M Kg 个/m2 m/m3 Kg/m3 数 量 116.08 1.5 174.12 208 315.375 148.25 1.727 1.745 0.78 4.3隧道洞身Ⅳ、Ⅴ级围岩施工方案
本隧道Ⅳ、Ⅴ级围岩为较多,主要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辅助部分松动爆破,爆破
的,通过监测结果调整爆破参数,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各台阶用挖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形成挖—装—运作业线。施工中合理调整工序,实行“钻爆、装碴、运输”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开挖进尺上、下台阶一般控制0.6~1米左右,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下半断面开挖后初期支护尽快完成,尽早闭合,仰拱(或铺底)紧跟。
可编辑
.
4.4隧道爆破效果验证
根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验标检验数值(cm) Ⅰ围岩 平均线形超欠挖10 最大超挖20 Ⅱ-Ⅳ围岩 平均线形超欠挖15 Ⅴ-Ⅵ围岩 平均线形超欠挖10 拱部 最大超挖25 平均10 最大超挖15 ≥平均10 边墙 平均10 4.5工期安排及主要设备情况
(1)工期安排
隧道按围岩级别确定施工进度,按Ⅴ级围岩施工进度为50米/月,IV级围岩施工进度为70米/月,Ⅲ级围岩施工进度为110米/月,
序号 1 隧道名称 新龙门隧道 开始时间 2014年7月1日 结束时间 2015年1月9日 工期(天) 215 劳动力安排
根据隧道施工各工序按下表所列拟配备施工人员。 序号 1 2 工种名称 开挖班 初期支护班 人数 2×10=20 2×4=8 备注 可编辑
.
3 4 6 7 8 9 10 12 13 14 二衬班 管线、电工班 隧道出碴班 拌和班 钢筋加工班 通风小组 洞口门岗 测量班 量测班 合计 2×6=12 2×4=8 2×3=6 2×3=6 2×6=12 2×2=4 2×1=2 2×4=8 2×3=6 90 含3个钢筋工 含2个修理工 含混凝土罐车、输送泵司机 (2) 主要设备情况 1)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配备表
序号 1 2 3 4 5 设备、材料名称 装载机 混凝土罐车 挖掘机 挖掘机 汽车 规格型号 CLG856 2.3m3 8m3 PC200 ZX200-3 SX3255DM324 单位 辆 辆 辆 辆 辆 数量 4 4 1 1 12 备 注 可编辑
.
6 7 8 9 10 11 12 13 全风动潜孔钻机 湿喷机 双液注浆泵 混凝土输送泵 衬砌台车 空压机 高压水泵、扬州 挖装机 ф100 HQF110 TK500 FBY-50/70 HBT60A 12m LWJ20/8 150m3/h ZWY220 台 台 台 台 个 台 台 台 24 6 2 1 2 6 2 1 2)配电设备
供配电系统设备材料配置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单位 台 台 面 面 面 面 台 台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变压器 变压器 进线柜 出线柜 电容补偿柜 发电机并列运行柜 发电机 变压器 S9M-800KVA S9M-630KVA GGD GGD GGD GGD 370KW S9-250 可编辑
1 1 1 1 1 1 2 1 隧道进口 隧道出口 自发电升压用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变压器 10KV开关 开关 检漏继电器 开关 开关 开关 开关 开关 手控开关 电缆 电缆 电缆 双色PE线 10KV铠装电缆 3)检测设备
KBSZY-250 PBG40 50/10 BKD20-400Z/380Z JIB QBZ-350Z/380 QBZ-200Z/380 QBC-80/380 QBC-40/380 QBC-30/380 CHBS-11/380 台 台 台 只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1 1 1 6 1 3 12 2 2 5 洞内移动变电站 洞内主开关 洞内分路总开关 MY0.38/0.66-3*70+1 米 800 MY0.38/0.66-3*25+1 米 400 MY0.38/0.66-3*16+1 米 400 MBV25㎜2 米 150YJLV22-3×35-8.7/15KV 米 130检测设备配备表
序号 1 2 3 4 设备、材料名称 一氧化碳检测仪 二氧化碳检测仪 手电 电池 4)消防设备
规格型号 GASMANⅡ GASMANⅡ 1号 单位 数量 台 台 台 个 2 1 备 注 10 20 可编辑
.
消防设备配备表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名称 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机械电子风速表 防毒面具 干粉灭火器 便携式自救器 规格型号 AZA-45 CFJD25 CO 4kg 单位 数量 台 台 套 个 个 30 2 30 40 40 备注 5)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配备表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通风机 通风机 通风管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1 650 备注 SDF(C)-NO.13 台 SDF(C)-NO.11 台 Ф1.5m 米 5.爆破安全计算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根据《爆破工程师手册》(9-3)公式
1K1R()aQ3 (公式4)
V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Q—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迟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 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
可编辑
.
K、a—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和衰弱指数,根据经验系数得出。
以一般砖房为例计算:
1K1R()aQ3=21.12m<200m
V
K、a值 序号 1 2 3 岩性 坚硬岩石 中硬岩石 软岩石 K值 50~150 150~250 250~300 安全允许振速(V值) a值 1.3~1.5 1.5~1.8 1.8~2.0 序号 1 2 3 4 5 保护对象类别 土坯房、毛石房屋 一般砖房 钢筋混凝土房屋 交通隧道 矿山隧道 安全允许振速(cm/s) 0.5~1.0 2.0~2.5 3.0~4.0 10~20 15~30 5.1.2爆破飞石
可编辑
.
明挖部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本无飞石,且在有建筑物的位置全部安装了高5m 的被动防护网。洞内Ⅲ级围岩爆破时已距离洞口200以上。在爆破过程中不影响洞口高压线。
洞内掘进安全飞石小于100米距离,本标段隧道对人员安全距离设定为200米,对设备安全距离设定为150米满足要求。
5.1.3爆破防毒气安全距离计算: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防毒气安全距离Rg
Rgkg×3Qg (公式4)
Rg-爆破毒气的安全距离,m
Kg-系数,根据爆破规程,一般取Kg的平均值为160;下风时,Kg值乘2 本标段隧道控制最大单段装药量为Qmax=0.0146t。
Rgkg×3Qg
=39.1m
6.爆破安全控制措施
6.1 爆破警戒布置
6.1.1隧道爆破警戒线布置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和爆破安全计算,结合隧道周围环境情况,设计爆破安全警戒点4个。警戒范围布置为:北侧100米、西侧100米、南侧150米、东侧150米。
爆破时对于在林地作业的村民,提前一小时采用扩音器进行喊话通知,并在各进山(林地)路口设置专职警护人员,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造册,以确保爆破时附近林地无村民作业。
6.2 爆破安全防护措施
6.2.1减震措施
可编辑
.
⑴采用分段爆破控制最大段装药量,降低爆破震动对边坡和周围设施的危害。 ⑵尽可能采用延期起爆网路,以避免跳段,降低地震波叠加的可能性。 ⑶通过采取微震爆破等弱爆破措施,减少爆破震动对附近民房特别是预留边坡的不利影响。
⑷采用信息反馈施工法。即在主体爆破施工中进行爆破震动监测,监测数据及时反馈,指导今后爆破安全施工。
6.2.2飞石预防技术措施
⑴根据爆破条件,合理确定爆破参数。 ⑵根据每个炮孔的实测抵抗线校核装药量。 ⑶加强堵塞质量,防止冲炮产生飞石。 ⑷加强炮孔覆盖,在炮孔上覆盖钢板或胶管帘。
⑸在爆破区域和被保护建筑之间构筑立体保护体系,具体设置在
DK269+916-+950段右侧(距左线中线17-50m处)既有赣龙线龙门隧道出口上方设置一道长约55m的被动防护网,DK269+962-+990段左侧(距左线中线17-50m处)既有水泥道路内缘设置一道长约23m的被动防护网,
DK270+620-+655段左侧(面向洞口分左右侧)左侧(距左线中线16-19m处)既有赣龙线龙门隧道出口右侧边坡上方设置一道长约36m的被动防护网,DK270+598-+608段(面向洞口分左右侧)右侧(距左线中线15-39m处)既有水泥道路内缘设置一道长约25m的被动防护网,防护网高5m,立柱间距为10m。
6.3隧道爆破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6.3.1 制度保障
1) 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和《大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
2) 认真组织爆破施工,对所有参加爆破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技术人员进行爆破交底,坚持持证上岗。
可编辑
.
3) 对警戒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严格按照设计位置进行警戒;保证警戒范围内人员、设备的撤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4) 火工材料由专人押运和看管,按照设计发放。
5) 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和其它易燃品进入爆破现场。禁止在爆区内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射频电。
6) 安排专人负责起爆体制作,网路敷设和联接。
7) 起爆体安放和导线联接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并随时注意网路短路。 8) 采用绝缘照明,禁止使用普通手电和电灯照明。 6.3.2 措施保障
6.3.2.1 隧道专项安全措施
1)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2)机械凿岩时,宜采用湿式凿岩机或带有捕尘器的凿岩机,站在渣堆上作业时,应注意渣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3)风钻钻眼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子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有无不直、捕尘设施是否良好,不合要求者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4)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拔出,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
5)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和防止电缆脱落的装置是否良好,电钻工必须手戴绝缘手套,脚穿绝缘胶鞋,并不得用手导引回转钢钎,不得用电钻处理被夹住的钎子;
6)在工作面不得拆卸、修理风、电钻; 7)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8)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现场装药、联线、起爆及瞎炮处理,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可编辑
.
9)进行爆破时,人员应撤至受爆破影响范围之外,一般距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少于200米;
10)爆破期间,所有动力及照明电路均应断开或改移到距爆破点不小于50米的地点;
11)当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围岩特性以及爆破规模等因素确定其距离,一般不宜小于30米;
12)如遇有害气体,所有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撤至洞外,在采取相应措施确认无危险后,方可继续进洞施工;
13)应对有害气体定时检测、记录,隧道中有害气体不得超过隧道通风与防尘有关规定标准;
14)凡在有害气体隧道施工,应安装连续监测可燃气体和有害气体的分析仪和报警器;
15)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各种必要的安全工具、安全灯,在可能出现有害气体地区还应提供防毒面具。
16)在洞外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用砂,水池中要经常保持不小于100M3储水量,保持一定的水压;
17)必须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和消防设施,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18)严禁火源进洞,洞口、通风机房附近20米范围不得有火源。 作业人员进洞前必须经洞口检查人员检查确认无火种带入洞内。
6.4 爆破作业特殊处理措施
6.4.1瞎炮处理
由于操作不良、爆破器材质量差等原因,引起药包没有爆炸。瞎炮危及安全,在发生瞎炮后,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处理。一般处理方法是:
a)引爆。即在瞎炮旁不大于30米处打一平行炮眼,装药引爆,使瞎炮殉爆。若无打平行炮眼的条件,或炮眼已裂碎,断裂,则可用裸露药包处理。
可编辑
.
b)用雷管起爆药包,产生瞎炮后,允许小心地用竹木器具掏出原填炮泥,直至发现药包,然后再装一起爆药包重新诱爆。
c)如因炸药失效,可往炮眼灌入盐水,使炸药和火具等完全失效,然后再用竹木器具轻轻掏出炸药。
d)无堵塞的反向装药结构的炮眼,产生瞎炮后可再装一起爆药诱爆。在瞎炮处理完毕之前,不允许继续施工,除负责处理瞎炮人员外,所有无关人员均应撤离现场。
6.4.3爆破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进行爆破工作: (1)有边坡滑落危险;
(2)工作面有危险或炮眼温度异常;
(3)涉及设备或建筑物安全,无有效的防护措施; (4)危险区边界上末设警戒;;
(5)末按爆破安全规定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6)爆破参数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7爆破施工安全及管理
7.1房屋调查及危房防护
爆破前,由爆破相关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爆区附近民房及其他建筑进行安全评估,对危房要进行拍照或摄影,并形成文字和图片资料,经产权人和调查组负责人签字认可。必要时,应对危房进行加固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7.2爆破震动测试
为保证爆区周围建筑的安全,必须对爆破震动进行监测,以便对今后的爆破设计和施工提出改进意见。
可编辑
.
7.3设备安全防护
爆区周围的所有移动设备,必须在指定时间内移至安全区域,无法移走的设备必须进行有效防护。
7.4安全警戒及讯号标志
需要爆破作业时,装药之前,将此次爆破的起爆时间、地点、规模、警戒范围、人员和设备撤离时间、方式、地点及起爆信号等有关事项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有关部门,附近居民及相关人员,并以布告方式张贴在各主要路口或便于看到的地方,做到家喻户晓。
根据设计圈定的人员警戒圈,起爆前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岗哨或路障,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并使爆区内的施工人员和可移动设备撤出。
警戒人员戴红袖章、岗哨执红旗、设警示牌、路障等
7.5起爆信号
起爆信号采用手持式警报器
第一次信号:预告信号,预示无关人员马上撤出危险区,同时向各岗哨点增派警戒人员;
第二次信号:起爆信号,在起爆前一分钟发出各工作站进入工作状态,现场指挥开始倒数“5”“4”“3”“2”“1”“起爆”听到“起爆”时再起爆;
第三次信号:解除信号,起爆后约10分钟左右、经安全检查后发出。
7.6事故预防措施
7.6.1爆破作业人员的培训
参与爆破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否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7.6.2施工质量
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进行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 7.6.3爆后检查
可编辑
.
⑴检查附近水电系统及民房是否受到破坏; ⑵爆堆是否稳定,有无危石、滚石和滑坡征兆; ⑶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是否超标; ⑷检查有无盲炮或残余炸药燃烧;
⑸定期检查爆堆的安定性以防爆堆滑落造成以外。 7.6.4救护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特成立起爆阶段的应急救护小组,救护小组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由专车待命,负责装药、填塞及爆后检查的预防性救护工作。
8.爆破指挥部组织机构
爆破设立临时爆破指挥部,下设施工组、技术组、器材组、安全保卫组和后勤保障组。
可编辑
.
施工组:林继荣 技术组:胡江波 器材组:郭斌 后勤组:韦慧权 保卫组:邓玉伟 爆破指挥长:钮刚 起爆站 装药设计效果 效果参数对比 供应爆破器材 生活接待 医疗救护 安全监督 安全保卫 填塞 8.1 爆破工作人员具备条件
格的工程师、技术员担任。
8.1.1爆破工作领导人、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应由经过爆破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
8.1.2爆破班长应由经验丰富的爆破员担任。
8.1.3爆破员应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作认真负责;从事过一年以上与爆破作业有关的工作。
8.1.4取得“爆破员作业证”的新爆破员,应在有经验的爆破员指导下实习三个月后,方准独立进行爆破工作。
8.2 爆破领导人的职责
8.2.1主持制定爆破工程的全面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
8.2.2组织爆破业务,爆破安全的培训工作和审查、考核爆破工作人员与爆破器材库管理人员。
8.2.3监督本单位爆破工作人员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安全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可编辑
.
8.2.4组织领导重大爆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总结工作。
8.2.5主持制定重大或特殊爆破工程的安全操作细则及相应的管理条例。 8.2.6参加本单位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8.3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8.3.1负责爆破工程的的设计和总结,指导施工,检查质量。 8.3.2制定爆破安全的技术措施,检查实施情况。
8.3.3负责制定盲炮处理的技术措施,进行盲炮处理的技术指导。 8.3.4参加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8.5 爆破班长的职责
8.5.1领导爆破员进行爆破工作。
8.5.2监督爆破员切实遵守爆破安全细则和爆破器材的保管、使用、搬运制度。 8.5.3有权制止无“爆破员作业证”的人员进行爆破工作。
8.5.4检查爆破器材的现场使用情况和剩余爆破器材的及时退库情况。
8.6 爆破员的职责
8.6.1保管所领取的爆破器材,不得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准擅自销毁和挪作它用。
8.6.2按照爆破指令单和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作业。 8.6.3严格遵守本规程和安全操作细则。
8.6.4爆破后检查工作面,发现盲炮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及处理。 8.6.5爆破结束后,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交回爆破器材库。
可编辑
.
9.爆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预测和应急救援预案
9.1 爆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预测
9.1.1危 险 源:爆炸事件 9.1.2危 险 源:飞石伤人
9.2爆炸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在遇到爆炸紧急情况时,能正确的实施应急与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机构及职责
1、队安全管理部门作为爆炸应急常设机构,负责协调爆炸应急行动,保持内外部联络。
2、应急情况下,爆炸应急常设机构可先与就近消防、医疗机构联系进行抢险工作。
3、队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易爆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4、队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爆炸事故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5、所有人员都有保护国家和单位财产安全,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的义务。 二、应急准备
1、安全管理部门对易爆物品进行登记备案。
2、易爆部位、易爆物品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易爆部位留人看守,看守人员要盯岗到位。
3、易爆物品、易爆部位存放处必须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4、易爆物品管理人、使用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格控制夏季高温天气作业时间,执行《消防管理程序》。
5、爆炸源要远离一切明火区域。 三、响应预案
可编辑
.
1、发生爆炸事故时,知情人应立即向本单位爆炸应急常设机构或就近消防、医疗机构(电话119、120)报警,报警人员应准确报告发生爆炸事故地点及事件,简要说明事故性质、状态、爆炸物质、伤员人数等情况;说明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2、爆炸应急常设机构接警后,应立即组织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自救,同时联系就近医疗机构和本单位义务保健站,赶赴现场,并向公司应急常设机构报告伤亡人员的情况。公布就近医疗机构的电话号码。
3、报警人员在岔道口引导消防车和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
4、消防队、医务人员到达爆炸事故现场后,所有人员应服从公安、消防和医务人员的指挥,对伤亡人员进行现场的简单救护,应急常设机构负责安排车辆送伤员到就近的医院进行急救和治疗。
5、当发生爆炸事故时,本单位义务保健站的医生应立即赶赴现场,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伤亡人员进行现场的简单救护,应急常设机构负责安排车辆,送伤员到就近的医院进行急救和治疗。
6、疏散时要从指定的安全通道撒出到安全的地方,受伤人员优先撤离。 7、将易燃易爆物品,重要的文件、资料、图纸等,贵重和精密仪器,重要的设备及其它需要撤离的物资进行撤离。
9、爆炸事故消除后,爆炸应急常设机构及时向上一级报告火灾发生详细经过及采取的措施,并协助公安、消防机关调查爆炸起因和事后处理工作。
9.3飞石伤人应急救援预案
总则
为了保证生产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地施工人员在遇到人员伤害等紧急情况时,能正确的实施应急与响应,特制定本应急求援预案。
救援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钮刚
主要职责:负责整体救援工作和善后处理工作的总协调。
可编辑
.
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左小兵
主要职责:负责救援工作人员组织动员,控制当事人、救援人员和员工思想情绪,解决救援物资的供给保障。
领导小组副组长:侯忠诚 李欢芳
主要职责:负责现场组织救援工作,保护现场、抢救伤员、调查原因、协助领导和上级部门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
质量安保部负责人:邓玉伟
主要职责:负责救援工作的信息工作,上传下达,保证信息畅通及文字记录工作,参加事故调查和事故的善后处理。
事故救援队队长:韦慧权
主要职责:执行领导小组制定的救援方案,充分利用救援物资组织救援队,抢救事故伤员、保护现场、参加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救援器材及设备清单
施工安全生产救援器材及设备清单 设备名称 救援汽担架 铁锨 铁镐 支护缘预案实施
应急救援小组作为常设紧急事件处理机构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救援小组组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救援小组立即开展工作。
1、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知情人应立即向应急常设机构或就近医疗机构(电话120)联系,联络人员应准确报告发生事故地点及伤员人数、伤情
可编辑
型号 数量 1 1 20 20 50 状态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负责人 韦慧权 韦慧权 韦慧权 韦慧权 韦慧权 .
等情况,并说明联络人姓名和联系电话。要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如伤者昏迷,可边做人工呼吸,边送医院抢救。
2、应急常设机构接情况后,应立即组织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自救,同时联系就近医疗机构和本单位医务保健站,赶赴现场,并向公司应急常设机构报告伤亡人员的情况。
3、联络人员在岔道口引导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
4、医务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所有人员应服从医务人员的指挥,对伤亡人员进行现场的简单救护,并马上乘坐急救车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急救和治疗。
5、防止事态扩大,严格保护现场。
6、配合调查组取证,提供事故有关情况资料。
7、事故消除后,应急常设机构应及时向上一级报告事故发生详细经过及采取的措施,并做起因和事后处理分析工作。
8、写出书面报告按程序逐级上报。
可编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