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合肥

来源:伴沃教育
 合肥概况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城流,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合肥市辖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以及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6%。其中,城镇人口达486万人,乡村人口266万人,城镇化率达64.6%。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科学教育

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100所。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

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国

家(合肥)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及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等离子所已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国际计划的主要参加单位。

省会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

的创新能力。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

微型电子计算机、第一台“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世界第一台VCD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从2001年起,合肥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起国内、国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与“合肥创造”比翼齐飞。

历史沿革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建置沿革 所属国朝代 时间 名称 辖县/地 所属郡/县 30万年前或者16万到20万年前 前1600前256 无 商、周 南巢 先秦时期前221 无 诸侯国寿春邑九江郡 秦 前221至前206 无 秦 寿春邑九江郡 合淝县汉 前203至220年 无 淮南国 九江郡 三国时期 220至265年 合淝县 无 魏 扬州 两晋时期 265—420年 合淝县 无 西晋 扬州九江郡 合淝县 289年 无 淮南国 九江郡 合淝县 300年8月 无 西晋 淮南郡 合淝县 321年至330年 无 西晋 司州桥郡 合淝郡 330年 陈郡 东晋 无 合淝县 345年 汝阴 后赵 侨立扬州淮南郡 合淝县 350年 汝阴 东晋 侨立豫州汝阴郡 合淝县南北朝 420年至479年 汝阴县 宋 侨立南豫州州治 汝阴县 422年 无 宋 侨立南汝阴郡治 汝阴县 500年 无 齐 侨立豫州北陈郡治 汝阴县 500年 无 北魏 侨立南汝阴郡 汝阴县 526年11月 无 梁 侨立豫州汝阴郡治 汝阴县 547年7月 汝阴县 梁 侨立合州南顿郡 559年 合州 无 北齐 侨立合州南顿郡 隋朝 559年 583年 合州 庐州 合淝县无 合淝县 陈 隋 侨立合州南顿郡 庐州郡 607年4月 无 隋 庐江郡 合淝县唐朝 620年 无 唐 庐州淮南道 合淝县 742年 无 唐 庐江郡淮南道 757年 庐州 合淝县 唐 庐州淮南节镇 902年3月 902年3月 庐州 庐州 合淝县 合淝县 吴国 吴国 淮南节镇 庐州节镇 五代十国 958年3月 庐州 合淝县 后周 保信军节度 两宋时期 宋初 庐州 合淝县 北宋 庐州淮南道 997年 庐州 北宋 淮南路 元朝 1276年 1278年 1366年 庐州 合肥,巢县 庐州路 庐州府 庐江,舒城 等县 南宋 元 元 淮南西路 江淮省淮西道 江南行省 明朝 1368年8月 庐州府 (庐阳) 庐州府明 中书省 1403年 明 庐州府隶六部 清朝 1644年 1645年8月 1667年8月 庐州府 庐州府 庐州府 合肥,庐江 舒城,巢县 等县 及 无为散州 南明 清 清 江北四镇 江南省 安徽省 1853年4月 庐州府 清 安徽省 民国时期 1912年 合肥县 巢县等 民国 安徽省 合肥县 1914年6月2日 巢县等 民国 安徽省安庆道 合肥县 1928年8月 巢县等 民国 安徽省 合肥县 1945年9月 合肥 合肥市 1949年2月1日 无 中国 直属江淮行署 无 民国 安徽省 新中国 1949年1月21日 无 中国 江淮区直辖市 合肥市 1949年10月 无 中国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合肥市 1952年8月25日 无 中国 安徽省政府

旅游风情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2011年8月22日,巢湖市和庐江县正式融入合肥。如今合肥市辖四县、一市、四区及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45.7万人。她荟萃江淮灵秀,交融南北风情,传统与现代相互辉映,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是一座充盈活力的中部城市。她承东接西、贯穿南北,是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来到这里,你能感受“包公文化”,探秘科学新城,畅游精彩山水,领略魅力安徽。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

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合肥是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绿色之城”的美称。城内环城公园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是全国最大、环带最完整的敞开式公园,像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2004年,环城公园水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郊有紫蓬山、大蜀山两座森林公园以及徽园等主题公园,森林景观引入城市,最适宜人居。合肥濒临巢湖,城区南侧至巢湖的岸线距离仅10公里,是美丽的滨湖城市。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拥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200多家科研机构,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42所高等院校,有近23万科研人员,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正在建设中国科学城。中国有8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合肥占2个,即中国科技大学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合肥科教游已成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旅游人学科技,科技人当导游成为合肥一道靓丽风景。

推进东向发展,是合肥市多年来坚持实施开放战略、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举措。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理应率先接轨,主动融入,为长三角地区游客提供多元化、差异性的产品。从自身来说,合肥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与长三角地缘相近,交通相接,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合肥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近水楼台。更为重要的是,合肥综合交通优势日益凸显,随着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建成,与长三角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外部看,随着假日旅游、自驾车旅游、自助游的兴起,合肥将以其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成为长三角游客休闲度假新的基地。

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合肥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拥有旅游星级饭店43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级,四星级饭店6家;旅行社1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10多家。我们将以良好的设施、优质服务迎接各位的到来。

文化艺术

合肥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合肥地域文化特色: 1、合肥包公祠,包公文化; 2、合肥逍遥津,三国文化; 3、合肥六谷祠,药王文化; 4、合肥赤阑桥,宋词文化; 5、合肥白水坝,丽友文化; 6、合肥城隍庙,道教文化; 7、合肥李鸿章,洋务文化;淮军文化 8、合肥道士岗,刑天文化; 9、合肥明教寺,佛教文化

众多特色文化品牌,构建了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的新平台。

地方戏剧 庐剧

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历史人物

包拯:(999-1062年),合肥人,天圣朝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历权知开封府府尹、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在枢密副使(主管军事,相当于副宰相)任上去世。包拯为官期间,公正严明,铁面无私,固有“包青天”的美誉。

李鸿章:(1823.2.15-1901.11.7),合肥人,清朝末期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北洋海军、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刘铭传:(1836-1896),生于合肥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淮军将领,洋务派高级将领,台湾首任巡抚,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阵营主要谋士。 周瑜:(175-210),庐江人,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名将,三国名将之一。

杨行密:(852—905),合肥人。902年-905年在吴王位,为五代十国中南吴国的实际开国者。 张德胜:(1328—1360),明朝开国大将,庐州人,大败陈友谅军,战死后追蔡国公。 聂士成:(1836-1900)字功亭,合肥人北乡,清军著名爱国将领,直隶提督。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 之一。皖系军阀首领。

卫立煌:(1897.2.16-1960.1.17),安徽合肥人,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国军高级将领。 王亚樵:(1887-1936),安徽合肥人,抗日英雄,民族志士,策划暗杀蒋介石、宋子文、汪精卫而闻名于世。

冯玉祥:(1882.11.6-1948.9.1),巢湖人,民国时期著名直系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李克农:(1899.9.15-1962) ,巢湖人,解放军上将。中共“特工之王”。

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字文白,巢湖人,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庐江人,抗日名将、军事家,被誉为“东方隆美尔”。 杨宝森:(1909.10.9-1958),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

董寅初:(1915.9-2009.6.23),合肥人。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爱国侨领、社会活动家。

应祚智:1957年生,合肥人,世界画坛巨匠,中国杰出书画大师、杰出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专家、著名慈善家。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合肥人,世界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首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