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医患交往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来源:伴沃教育
第15卷第1期 2017年2月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15 No.1 Feb. 2017 从医患交往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张娟1'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摘要】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纠纷频发,而医患关系是在医患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本文首先论述了医患交往所 应当具备的人学特征,随后指出医患在现实交往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指出应当加强医学院学生的人文 素养,以提高其交往能力,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医患交往;医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068(2017)01—0011—03 在2016年召开的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 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二巡回法庭庭长、二级大法官 胡云腾指出: “从法院司法统计数据来看,医疗纠 纷呈增长态势。如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损害责任纠 纷案件,2012年收案16 966件,2013年收案18 799件,2014年收案19 944件,2015年收案23 221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诉讼外调解、和解的案 件。另外,与之相关的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 等,也呈增长之势。”【 ]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分别在 2014年与2015年对将近600家各级医院,以问卷 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调研。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 析,笔者把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成三类:一是由于医 疗活动本身导致的纠纷,如医疗机构的过失、过错 占15%;技术水平限制占11%;二是由于医患的 非理性交往导致的医疗纠纷,如医护人员沟通欠 但是,另一方面,医学又具有超越科学性的人性特 征,使它成为一门不适用于还原的学科。I3J医学的 本质是人学,医患交往的人学特征应当包含以下三 个方面: 1.医患交往以主体平等为前提。我们中的每一 个人都被看作一个“你”,而不仅仅是一个“它”,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体,而不仅仅是客体。 这 句话中“我——你”的关系即是主体与主体的关 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我——它”的关系是 主客体的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在 “我——你”关系中,除了医生,患者也被当成了 “人”。在这一共通性的前提下,共为主体的医患双 方才能将疾病作为共同的认识对象,由此才能发挥 医患双方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同样重要的作用。 2.医患交往需要双方合作互动。随着现代医学 科学的发展,患者对健康的要求提高,患者在行使 知情权、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他们除了关心医生 能否治愈疾病,还关心治疗效果对生活质量的影 妥、态度方式不当占28%;患者维权过度占16%; 三是由其他社会制度等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如医 保制度不健全,患者自付比例过高占13%;媒体 不客观报道,社会对医疗界存在偏见占8%;不法 人员煽动占4%。显而易见,在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的三类原因中,基于不当医患交往(44%)而导致 的纠纷数量最多。 一、医患交往应当具备人学的基本特征 医学“由于需要解释人体发生的各种现象和以 响。必须看到,由于患者自身经济状况、文化程 度、宗教信仰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综合地影响了 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是当疾病影响其家庭 整体的经济状况或者患者个人生存质量的时候,患 者的选择空间更大。患者的选择决定了他在治疗过 程中与医生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只有双方通 过合作共同努力战胜疾病,才能实现医患交往的根 本目的。 人类心灵为主题进行最初的辛勤探索而成为科学”。 【收稿日期】2016—10—18 【作者简介】张娟,女,1981年生,福建福州人,讲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法学方向)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医学伦理・ 3.医患交往以相互理解为过程。在确立医患主 体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双方必然追求在医疗过程中 的相互理解。这种理解是以医患双方主体各自所具 有的知识、素养为依据,以对疗效和病情的不同认 知为出发点,力求双方能够相互沟通和平等对话, 通过观点和意见的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新的医疗视 域,从而制定一个符合患者个性需求的最优治疗方 案。因此,医患交往是调动起双方主体的全部人格 因素,进入一方要理解的他方的对象视界,进而达 到两个主体之间“视界融合”的过程。这一交往过 程实质上是医患“双向理解”的过程。 二、当前医患交往违背了人学的本质要求 1。医患交往异化的表现。第一,医患交往中人 的不对等。交往不对等主要是因为一方主体并不把 他方视为平等、自由的个体,而是把他方当作实现 自己某种目的、获得一定利益的工具,即所谓交往 主体的手段化或客体化。在医患交往中,医方占有 优势的设备、技术、知识等资源,而患者在医疗知 识的掌握、医疗工具的使用等方面与医方相比,存 在明显的弱势。因此,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 是:医生扮演了医疗方案决策者的角色,患者被动 地接受和服从,患者丧失了应有的思想和表达自 由,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交往的实际意义 未能体现。第二,医患交往中人的片面性。交往主 体的片面化是指交往中的人们不能全面自由地发 展,不是作为“整体的人”,而是作为片面的人进 行异化的交往。现代化的诊断将医生的注意力从关 注病人转移到寻找病因、分析数据、发现细胞或分 子功能变化,做一个完整的病人在现代医学诊断中 被消解了。1970年Paul Ramsey的 人是 的 出版,激起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医学伦理问题的 关注。同时,对医生而言,由于医学的分工越来越 细致,研究的深度日益增加,但范围却日益缩小。 一个病人常常为看某一疾病辗转于多个诊室,不同 的医生只是关心病人身上的某一个器官。我们似乎 再也回不到那个一个病人一个医生的时代了,医学 在情感上失去了对人的专注。【5l第三,医患交往中 情感的隔膜化、冷漠化。这是医患交往异化的普遍 性和总体性的特征。从医患交往的手段化、片面化 等特征中,都可以看出医患关系的隔膜、疏远与冷 漠。最新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 示,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超负荷的工作量。 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 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61面对客观现实的 12 工作环境,医生的精力受到限制。在医患交往中沟 通交流不足,造成相互间情感的隔膜和疏远,甚至 冷漠也是必然的结果。 2.医患交往异化的原因。第一,传统医学模式 影响深远。受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模 式的影响下,西方的生物医学模式建立在细菌论基 础之上。生物医学模式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仅把 患者看成是一个生理机制出现障碍的生物体,忽略 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从而否定了患者的主 体地位,更不认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起到积极地 能动作用。最终,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对 医患关系的影响体现在,医生的主体性和优先性被 过分拔高,患者的客体地位被动确立,在实践中最 终使得医生以自我为中心。第二,经济利益不断驱 动。医疗服务市场化之后,尽管不忘救死扶伤的初 心与悬壶济世的愿望,但医疗服务活动越来越成为 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医疗行为中的风险规 避、商业运营中的利润考量、医患之间的得失盘 算,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分注重医院的经 济收益而忽略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就有可能使广大 患者的利益受损。第三,唯科学技术主义的理念至 上。现代医学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以及生物工程 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大量的新型医疗器械及设备 不断地投放市场,一方面可以提高诊疗水平、降低 误诊率以及缩短平均住院率;另一方面导致医生过 分地依赖医疗设备,对诊疗经验的累积不够重视。 不少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提供的检测资料形成了一 种惯性依赖,使得原本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获取的 治疗信息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不重视医患之间的 “人——人对话”而单一地进行“人——机对话”, 医患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缺乏,导致患者在诊疗过程 中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现代科学之父乔治・萨顿 曾果敢大胆地描述: “科学发展可能带来冷漠,人 情味可能会因此面临枯萎和消亡”。_7 l三、医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人文教育的重要 内容 1.提高医学生的患者自主权意识。一方面,医 生和患者在专业医疗知识和医学技能的掌握方面, 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均衡性,但另一方面,患者 对自己疾病状况的特殊感受、态度及理解等,同样 在疾病的治愈及康复过程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医生和病人在整个诊疗活动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应 当理解双方角色分工的差异,而不应该成为医患双 方不平等的理由。医患双方必须在承认对方具有独 ・医学伦理・ 立意识,能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认可、相互 作用。在西方医学史发展的进程中,医患关系中患 者的主体地位得以承认是一个划时代的思想进步。 笔者认为,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患者的 自主权。在进行医疗方案决策的时候,医生是从治 疗效果的角度考量患者利益,而患者不仅仅从健康 或医疗的角度选择治疗方案,家庭经济状况、教育 程度、性格教养、价值观等都会影响患者自主权的 行使。因此,提高医学生的患者自主权意识,尊重 患者的自我决定权,应在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 相关人文通识课程中给予重视和强调。 2.增强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虽然医生在与 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医学专业术语,但是 医生应该努力让抽象的专业知识回到现实生活中, 医生做这样解释沟通的意愿要比最终的效果更为重 要。同时,医患双方应当以对病情的不同认知、对 诊断的不同期待为基点,医患之问“双方平等”对 话、相互沟通、相互信任,以期建立“治疗同盟”。 这需要医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予患者细致 耐心的关怀和解释。虽然医生未必能做到长时间地 聆听患者倾诉,但其职业所要求的奉献精神,使得 其应尽力地倾听患者的陈述,并在倾听的过程中表 示关注、表达关爱,从而更好理解患者。因此,应 该对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实训技巧的教育。如可以 开展医生包括医学生的观察能力、共情能力、沟通 能力等课程的培训学习。教育形式力求多样化,包 括理论教学、实例讨论、情境模拟等。国外许多医 学院校早已开设语言训练课程,专flail练医学生的 交流沟通技巧、规范语言表达。[研 3.促进医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医学生的医患 自由的发展。首先,医学人文通识课程的开设有利 于完善医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由于医学生常年专 注于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 重视不足,导致对人的“精神屙l生”以及“社会属 性”理解不足。因此,医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对 其工作对象(患者)不能将其以“完整的人”来理 解和对待,致使他与患者交往中出现各种困难与障 碍。其次,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完善医学 生的自我人格。医学归根结底是以人为研究对象, 是一门人学。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还是要回到 对人的生命价值及生存状态的关注上来。教育家顾 明远所说: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论他学的 专业是什么,都应该在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 领域具有丰富的知识,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对社 会的责任感。” 而哲学、语言、艺术等人文素养对 于医学生更尤为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人”,才能 与“人” (患者)更好的交往。◆ 【参考文献】 【112016全国两会访谈实录[EB/OL1.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1h/fangtan/2016031 lc ̄ive.htm.2016-03-1 1. 【2]卡斯蒂廖尼.程之范译.医学史(上卷)[M].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3:8. [3]王一方.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3. [4]大卫-雷・格里芬.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 译出版社。2011:58 [5]【7】讴歌.医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3;6. [6]白剑峰.人民日报:医师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大【EB/O Ll http://www.xinghengedu.com/yxxw/2090134.htm1.2015—10--09. [8】姜海婷,5t4虹.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医患沟通行为 研究[J1.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0(10): 2363. 【9】金慧,徐丽.论医学生医患“交往技巧”能力的培养叨.医学与 哲学,2012,33(12):66. 交往能力的提升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有赖 于医学院校开设人文通识课程,以促进医学生全面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from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Zhang Juan , 一 (1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Fujian,350122; 2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122) Abstract:The nerv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leads to frequent disputes in our country,an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hould have human characteristics,then points out that dissimilation phenomenon existing in the real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and analyzes its reasons.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build a foundation for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medical students,the humanities[责任编辑:文・剑] 13 医学伦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