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寥寥八个字,凝聚了多少苦难和忧患,浸透了多少血泪和真情。“爱国”是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从屈原到陆游,从文天祥到秋瑾,中国文学史上有多少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作家;又有多少被浓烈的爱国忧国情思催生出的瑰丽诗篇。
当代文坛,有这样一位女诗人,她紧握从先辈手中传递来的爱国火炬,用浸染了自己深情的文字和呼唤,把对祖国的挚爱和眷恋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么大家猜一猜,她是谁?——舒婷。
二、舒婷及朦胧诗简介。
大家一定预习过课文,那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作者舒婷的相关常识。(多媒体展示,学生自读。)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人。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也是新时期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
朦胧诗特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倍受生活冷落和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一种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的诗歌,这种诗多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
本诗写于1979年4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文革期间
1
压抑心中的对时代、对国家的沉重忧患,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用“名、时、地、评、作”五个字回忆)
三、“三读”课文 整体感知
戏曲表演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诗歌学习重在朗读,而诗歌的朗读也要讲究“以情带声、抑扬顿挫”。好的诗歌总会带给我们声韵美。同学们一定想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再现这种美吧!那好我们就开始第一个环节——
1、 “一读”,悟感情
现在我们就承包到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一定要让老师听到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注意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学生自读课文,结束后,教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问:情有喜怒哀乐之分,本诗到底要表达的到底是为国而喜,还是为国而悲呢?
明确:不能一概而论,情绪有起伏,情感有变化。到底怎样在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2、“二读”,听变化
要求:学生微闭双眼,静静地听,细细地品,用心去体会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
(点学生回答)(从悲痛、沉重到欢欣、激昂)
小结:诗人的情感表现不是一成不变,一线直流的,而是跌宕起伏,层层涌向高潮。
3、 “三读”,读变化
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试着揣摩诗歌情感的起伏,力争合上作者情感变化的节拍,做到声与情的结合。
四、品读画面、赏析诗歌。
我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诗歌,那么这首诗各诗节分别又是以哪些画面表现感情的?
画面往往是由意象组成的,所谓意象,是指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人物、事物和景物。高明的诗作者往往把不同的意象巧妙组合在一起构成动人的经典画面。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问: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眼光筛选出以多个意象构成画面的诗节。(一、三节)
看第一节:明确:“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作者借助这些衰败破旧的物象组合成了色调灰暗的画面,描绘了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表达了作者悲痛的感情。
对于这样悲痛的情感,这样惨淡的画面,我们应当用怎样的声音加以再现呢?语速是快还是慢,语调是高还是低?
3
(学生回答)明确:缓慢;低沉 。(点学生读出这些意象。)
再来看第三节:
找出这一节构成画面的意象:“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征?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希望,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本节写祖国的新生、希望。
问:要把欣喜、激动的感情读出来,大家看用什么样的声音好?
音调:高昂;节奏:急促。 (齐读这一节。)
五、品读感情、赏析诗歌。
另外两节虽也有意象但以抒情为主,请找出并勾画表达作者感情的词句。
先看第二节。
(1)、“贫穷”“悲哀”(这是直接抒情)
(2)、“痛苦的希望”(借助“飞天袖间的花朵”这一意象来抒情)
(3)、如何理解“飞天袖间的花朵”这一意象。“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了美好、吉祥、希望,希望如同“飞天”袖间的花朵,虽然美丽诱人,但
4
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以此来比喻人民心中渺茫的希望,诗中是怎样说的?——“痛苦的希望”。
问:尽管是“痛苦的希望”,但人们是否放弃了希望?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没有。 祖祖辈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许多农民起义,许多社会变革都失败了,这些都是“痛苦的希望”,这种希望并未因屡次失败而破灭并未因祖国的贫困而丧失。
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沉重
(3)、这样沉重的感情又应当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再现?
仍然要缓慢、低沉。
老师想听一听我们班女生的朗读,好吗?(女生读)
再来看第四节:
1、本节强调了“我”与祖国的什么关系?(强调了“我”与祖国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祖国养育了我,我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报答她。)
2、“我”仅仅指的是舒婷自己吗?“我”指代什么?
我”既指诗人,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可以从“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和“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看出来。)
5
3、“迷惘”“深思”“沸腾”这几个词语顺序能不能换一换?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语写出了“我”在成长中的几个阶段:在文革期间的迷惘,在“文革”结束后的反省和新时期开始后信心百倍,热情澎湃的状态,展示了我的成长历程,读时感情要逐步加深。
(点学生朗读体会。)
4、问:我们应当用怎样的声音来读出这一节?
明确:语调要高昂、语速稍快。男生齐读。
五、小结: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舒婷以儿女的身份向祖国母亲倾诉情怀,抒发了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诗歌有时是用意象组成的画面来间接抒情;有时候是直抒胸臆,畅快地表达。
六、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