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说》中考题汇编()

来源:伴沃教育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马说》

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

文: 。

1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其真无马邪? 译

文: 。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一)(12分) [甲]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译

文: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译

文: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

文: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答: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3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答:

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 说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

4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厉王使玉人相

之。 相:( )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答: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答: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

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译

文:

2007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

文:

5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统一考试 ⒖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执策而临之 ( )

⒗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 / 32

分) (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③其真无马邪

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①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译文: ②策之不以其道。(1分)译

文: ⒙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3分)

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

分)

③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分)

2009年黑龙江大庆市 【甲】(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

7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8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

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译

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答: 2009年内蒙巴彦淖尔市

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

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9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 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

10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才美不外见( ) ⑵愿子还而视之( ) ⑶不以千里称也( ) ⑷去而顾之(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其真不知马也。译

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译

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

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3分) 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

喻 。(2分)

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

11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答: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15 分) 马 说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执策而临之( ) ②才美不外见( )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12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

文: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译

文: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⑴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答: ⑵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3分)

答:

13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或: (2)

食: (3)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

文: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答: 2004年吉林省长春

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14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 )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略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答:

2005年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

15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的思想感情?(3分)

答: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译

文: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

文: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 答:

2005年四川省广安市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6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①安 求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不 能 尽 其 材

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005年广西桂林市 古诗文阅读(16分)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① (1分) ② (1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17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

能……………………………………………………………………………………………(3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2006年北京市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8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

文: 。

(2)其真无马邪? 译

文: 。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分)

答: 。 2006年浙江舟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9 / 32

3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

文: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

2006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题。 ( 共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 扬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C.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将以攻宋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9.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分 ) 译

文 :

21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分 ) 译文 : 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 (一)(10分)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

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2)比行百余里(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译

文:

22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译

文: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2分)

23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

1、A 12、(1)有时 (2)喂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一)9、(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12、不矛盾。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

24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2007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5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9、4分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

能。)l0 、4分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 、4分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统一考试

㈠(13分)⒖①这样 ②有时 ③即使 ④面对(4分,各1分)⒗①“食”

通“饲”,喂、喂养 ②“见”通“现”,表现 ③“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分。各1分)⒘①只是辱没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②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3分,①2分,②1分)⒙①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②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分,各1分)(①②题意思接近参考答案即可。)

2009年黑龙江大庆市

7.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8.这时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启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收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

26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长”的意思。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绍兴七年,岳飞面君,赵构从容地问道:“爱卿有没有获得过好马?”

岳飞道:“臣原有二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它们就不会食用。二马披着战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的迅速,自午时到酋时,可以跑上二百多里。而马背、腹的鞍甲毫无松动,且没有汗水,跟无事一样。这二匹马可谓负重但无怨言,体力充沛但不逞能,是擅长远驰的良马啊。不幸二马后来相继死去。如今臣所骑的马,每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饮之水从不在意,辔头尚未装好,就想跃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这马可谓食少就能饱肚,喜欢逞能炫耀力气,但容易穷尽力气,实在是笨马一匹啊。”赵构道声“好”,说道:“你今日所说很有意义。”

27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009年内蒙巴彦淖尔市

11、B 12、D 13、D 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

23.见同现,显现 希望 著称 回头看

24.(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6.人才 27.略。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

16.竹制的马鞭子 见同现,显现命令 丢掉,白白扔掉 17.A

1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1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

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

28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

1.(1)有时(或许)(2)喂养(或通“饲”)(3)等同(或“—样”) 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4年吉林省长春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8.C 9.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0.略。

2005年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10分) 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 9. (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每句各2分。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10. (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2005年四川省广安市

29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35. C 36.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37. ①( 这 ) ②( 同“饲”,喂养 ) ③( 鞭打(驱使) )④( 有时 )

38. C 39.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 2005年广西桂林市

8. ① “食” 通 “饲”, ,意义: 通喂养(1分) ② “见” 通 “现” ,意义:表现

9.C 10.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策、道、食、 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11.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 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2006年北京市

三、11、A 12、(1)有时 (2)喂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30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浙江舟山

三、文言文阅读(20分)(一)(11分)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M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M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2006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

二、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6.D(“ 策 ” 应为 “ 用鞭子抽打 ”) 7.B(A 项前 “ 而 ” 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为顺接连词 “ 就 ” 之 意 ;B 项均为结构助词 “ 的 ”;C 项前 “ 以 ” 为 “ 按照 ” 之意 , 后为 “ 用 ” 之意 ;D

31 / 32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项前 “ 于 ” 为 “ 在 ”, 后为 “ 与 ” 之

意 )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 应为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

三、 ( 共 12 分 ) 9.(4 分 )(1)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食 ” 意思的得 1 分 ) (2) 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 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 ( 或 “ 通晓 ”“ 懂得 ”) 它的意思。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材”“通” 意思的各计 0.5 分 ) 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

(一)(10分)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32 /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